关于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探讨

关于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探讨
汪文敏
【摘 要】高技能人才概念在我国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国家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2005年,国家启用新的人才资源分类和统计标准,高技能人才作为单独的一类名列其中.但由于对高技能人才的标准未作出具体界定,人才统计中仅以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备相应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劳动者为统计对象,而没有考虑教育程度、职业要求等其他因素,加上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现有统计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本文参照国际标准阐述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分析国内高技能人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建议.
【期刊名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2)001
【总页数】4页(P20-2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标准;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人才评价体系;高等职业教育
【作 者】汪文敏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C962
一、问题的提出
对特定类别的人才进行统计,目的是摸清此类人才的规模、质量及结构信息,把握其成长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统计必须准确。要保证准确,就需要把握统计指标的科学性,这就不仅需要对统计对象有明确的界定,还需要了解影响统计准确性的客观因素,有效解决统计工作出现的问题。没有经过严格界定的统计,其统计口径、调查样本和统计方法必然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与实际产生很大出入。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对高技能人才的统计就存在着影响统计准确的不确定因素,值得讨论。
高技能人才是近些年确立的概念。国内“高技能人才”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2003年底国家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2005年,国家启用新的人才资源分类和统计标准,将我国人才队伍分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五大类。将高技能人才作为单独的一类,表明了国家对这类人才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国内,对于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哪些人员属于“高技能人才”的范畴,目前是存在争议的。权威的看法是,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性)人才中的高层次,它是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劳动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与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生产、建设、服务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第一线难题的人员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教育部教高[2004]1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但是这个表述只是定性的描述,难以对人才进行定量的统计、汇总分析和研究,不易把握。气象工作者以“在单位时间内降雨量达到多少”来表示“暴雨”,没有这个标准,谁也说不清什么是暴雨。统计高技能人才也需要有便于统计和量化的指标,这些可以统计和量化的指标也就是高技能人才的标准。2005年的人才分类对于各类人才的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界定。在高技能人才的统计中,主要是面向企业,以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认可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具备相应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劳动者,也就是以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统计对象。这意味着相关统计仅仅是依据技术工人的职业等级确定,而没有考虑教育程度、职业要求等其他因素。实际工作中,即使你从事高技能工作,学历也高,如果没有获得国家职业三级以上的职业资格,都不被视为高技能人才。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以国内现有的高技能人才内涵为基础,以及建立在现有的人才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并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本文参照国际标准阐述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分析国内高技能人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界定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口径的建议。
二、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统计的不确定因素
(一)内涵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
虽然国际上没有对应的“人才”概念,但国内统计专家十分重视人才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问题,主张人才统计应尽可能与国际接轨,使国内、国际衡量标准有相应的参照性指标。在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上,国内概念与国际概念存在很大差异。
国际上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解近似于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种概念。根据韦氏大词
典的解释,技能(skill)意指在艺术、手工艺和科学方面的能力;或者是知识、理解、判断方面的能力。技能是多维度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并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操作、动手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艺术、手工艺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了科学方面的能力,知识、理解、判断方面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手脑协调、灵敏和力量的体能,也包括分析和综合推理、数字和语言表达的认识能力以及监督、管理和领导的能力。由OECD和欧洲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1995年正式出版的《科技人力资源手册》(也称为《堪培拉手册》)是这样定义科技人力资源的:“科技人力资源”是在科技领域成功完成高等教育学习研究的人员,或虽然不具备这种学历,但其从事的科技职业正常情况下必须具备这种资格的人员。这个定义建立在教育资格和职业要求这两个概念基础上,因而涵盖了很广的人。从学历上来讲,它不仅包括了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才,也包括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从职务或职称上讲,不仅包括了较高级别的技术员、技师或高级技工,也包括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从学科领域上讲,不仅包括了理工科领域,也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也正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3月公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D1997)相吻合。
相比国际标准,国内高技能人才内涵比较窄,不仅学历、技能层次,而且工作领域、学科领域均小于国际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但与此相对的是,无论是媒体频频曝露的消息,还是高等教育自
我调节机制反馈的信息,都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远不止此。2008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消息:“一般技工不荒,缺的是高技能人才。”2008年10月6日《文汇报》消息:“与学术本科错位竞争,技术本科教育应升级换代。”2009年10月15日《文汇报》消息:“研究生培养启动结构调整,大学准备好了吗?”①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许多普通本专科高等学校实际上发挥着技术型甚至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功能,我们现有的技术型人才就主要出自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都反映了这些需求。国内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显然已很不适应现代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现状。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必然会将大量本属于高技能人才的人排除在统计之外。
(二)非一元化的人才管理制度
历史上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劳动、人事两条线,将人才分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这是过去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这种人才管理模式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遭诟病,用人单位选才和用才问题突出,不是用人单位不到合适的人,就是应聘者因资格所限被挡在门外,以至于连国家统计局的官员都认为,将人才分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实行大部制后,原人事部和劳动部合并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目前的
人才分类仍是以单位性质为主对人才分开实行管理。国家把高技能人才单独看待固然表明了国家对这类人才的重视,但从本质上讲仍未摆脱旧的人才管理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在相关政策和措施不配套时,可能还会事与愿违。
首先,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技能型人才职称系列,人才管理状况比较混乱。一是人才类型和人才等级混淆,如将技术员作为工程系列中位于助理工程师以下的一个等级。技术员要提高职称,只能走工程人才的发展之路,而一旦划归工程人才,这个人就不属于高技能人才的统计范畴。二是人才类别相混。部分职业的技术人才职称划归为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如护士职称系专业技术职称,其等级是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三是大部分职业的技术人才职称划归为技术工人系列。目前继续保留的工人考核制度一般需结合在企业岗位上的工作实绩,即采取能力评价和业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需要“熬工龄、熬年龄、熬厂龄”,岗位职业工种级别跨度很大,过程很漫长。
其次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资格管理。我国目前证书政出多门,情况参差,行业准入要求不一,跟英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情况相似。如适用于一般技能型、操作型工作岗位的证书种类较多,适用于较高技能工作岗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证书种类较少。适应
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全。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鉴定限于初、中级(国家职业五、四级),与中职学校无异,只有极少数高职院校试行了高级工鉴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1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才   高技能   统计   职业   能力   国家   包括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