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视角话扳手

专利视角话扳手
近日,Snap’n Grip德国万能扳手的网络视频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万能扳手似乎是工具领域的重大创新。为此作者就该万能扳手对德国专利进行了检索,发现此种扳手上世纪七十年代早已有之,并非最新的创新成果,其最早公开于德国专利文献DE2205185A1,其公开于1972年09月28日。另外作者还进一步检索到了万能扳手的基础专利DE819679C,其公开于1951年11月05日,其说明书附图1披露了万能扳手的基本结构,文献DE2205185A1为DE819679C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标签:自紧扳手;自锁扳手;自调扳手;万能扳手;专利;新颖性;基础专利
1 概述
最近,一个德国万能扳手的视频受到广泛关注,它既简单又灵活,甩传统工具扳手几条街。
该“Snap’n Grip”万能扳手具有两个夹爪,一个固定夹爪,一个活动夹爪,固定夹爪和手柄一体结构,活动夹爪工作面呈内凹的多边折线结构,用于包住螺母等零件的外壁,固定夹爪工作面上设有齿,用于增大接触摩擦力,便于夹紧。该万能扳手可以拧动各种螺母、管道等需要拧动
的地方,适用于各种大小、各种形状、各种犄角旮旯,强大的超越了尺寸、形状的概念,再次见证了德国人严谨又极富创造力的魅力。
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勉对“德国制造”的崇拜感油然而生。作者当然也不例外,然而,这是扳手领域最新的创新成果吗?
2 万能扳手之新颖性
带着上述疑问,对上述万能扳手的相关专利进行了检索,万能扳手又叫自紧扳手、自锁扳手、自调扳手,扳手英文名称为wrench, spanner,德文名称为schlüssel,经检索发现较准确的结构角度IPC分类号为B25B13/28(夹爪可绕枢轴转动),功能角度IPC分类号为B25B13/42(自锁功能的)。
由于该万能扳手为德国扳手,因此,此次仅针对德国专利进行了检索,最后在分类号B25B13/28下限定德国文献,结果137篇,依次浏览,发现上述万能扳手技术方案最早公开于公开号为DE2205185A1(下文称为文献一)的专利文献,其申请日1972年02月04日,公开日为1972年09月28日,该专利的专利名称为“自紧关节扳手,特别是用于少数不易接近的
、具有螺纹设置的零件的手动操作”,申请人国籍“法国”,申请人“Etablissements Stefanox l.,Saint-Etienne(法国)”,发明人也是法国人。另外本技术方案还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申请了专利,其公开文献分别为FR2131005A5(公开日1972年11月10日)、IT947516B(公开日1973年05月30日)、ES176411Y(公开日1973年03月01日),经过进一步分析可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申请文件均要求了法国文件FR7111024A的优先权。因此,无论从申请人、发明人角度,还是技术方案角度,该技术方案都是法国人的发明,并不是德国人的首次创新。
与上述视频的万能扳手最接近的附图为该文献一的附图4、附图5。
上述附图4、5中,1为手柄杆,1b为孔,1c为异形圆弧端,1e为齿,2为夹持臂,2d为工作面,5为螺杆,6为螺母,7为回位弹簧。该技术方案中,夹持臂2(相当于上述的活动夹爪)的2a部分能够绕手柄杆1转动,夹持臂2的工作面2d与手柄杆1的异形圆弧端1c(相当于上述的固定夹爪)的齿1e之间为工作区域,用于夹紧被拧紧部件如螺母或管道等等,由于夹持臂2可绕螺杆5旋转,因此工作面2d与齿1e之间的工作区域的夹紧尺寸可调,进而满足较大尺寸范围的被操作件。此外,手柄杆1上还设置了三个孔1b,用于与螺杆5、回位弹簧7配合实现
夹持臂2在手柄杆1上的安装位置调节,进而使得该自紧扳手具有更广的尺寸使用范围,大大提高自紧扳手的适应性。
与上述视频中的万能扳手比较可明显获知,这篇早期德文文献中公开的扳手技术方案能够破坏该万能扳手的新颖性。并且该文献明确记载了用于拧螺母、管道、接头或者它们的联合以及其它不易接近的场合[1]。由此可知,该对比文件既给出了自紧扳手的具体技术方案,又还给出了更广阔的适用场所的技术启示。
总之,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视频中的万能扳手并不是扳手领域最新的技术创新,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即存在的早期技术,该万能扳手也不是想象中的德国技术,该技术的最早申请人是法国公司,并且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均申请了专利。
3 万能扳手之基础专利
在检索过程中,作者还进一步发现了另一篇更早期的德国专利文献DE819679C(下文称为文献二),其与视频中万能扳手构思相同,区别仅在与固定夹爪上没有设置齿结构,因此构成了上述万能扳手技术方案的基础专利,该文献二公开日1951年11月05日,申请日1949年0
7月20日,发明名称“一个具有固定钳口和可旋转钳口的螺纹紧固扳手”,发明人、申请人均为“DAVIS JOHN HENRY EDGAR(英国)”,并且该文献要求了英国文献GB819679XA的优先权,该优先权文献的申请日1948年01月01日。该德国文献二的说明书附图1披露了万能扳手的基本结构,如图6所示[2]。
该扳手具有手柄A、挤压钳口B、夹爪C、旋转轴D,面B2、C2为夹紧工作面,夹爪C的工作面在纵截面上为内凹的多边折线结构。将该文献二与文献一进行比较,可知,文献二为文献一的基本构思的技术方案,文献一为文献二的进一步改进,即为了使夹爪在旋拧的过程中不易松脱或便于夹爪夹住被旋拧零件,增加夹爪的接触摩擦力而设置齿状结构。
上述德国文献一、文献二公开的万能扳手的技术方案分别公开于1972年、1951年,距今已有几十年,因此上述专利均早已经失效,该技术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就该技术方案而言,并不存在有效的专利保护,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工业企业皆可以使用或对其进行改进,当然,在此技术方案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是否能获得专利保护则另当别论。
4 结束语
经过作者的检索分析可知,德国技术也并非一直遥遥领先, 1951年公开的文献二为英国人申请的德国专利,1972年公开的文献一为法国人申请的德国专利,可见德国早期的专利技术充斥着外国人的身影,从该万能扳手技術方案可见一斑。当前,正值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强国的时代,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起步较晚,一些热点行业的先进技术也同样充斥着外国人的专利,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更要奋起直追,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洪流中谋求祖国的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Selbstspannender Gelenkschlüssel, insbesondere zum Handhaben von wenig Zug?nglichen, mit Gewinde versehenen Teilen,Deutschland,DE2205185A1,28. September 1972.
[2]Schraubenschlüssel mit einer festen und einer drehbar angeordneten Backe, Deutschland,DE819679C, 5.November 1951.
作者简介:李增志(1979-),河北保定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审查员,助理研究员。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1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扳手   技术   专利   文献   德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