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雾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雾加湿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雾加湿器。


背景技术:



2.无雾加湿器,一般包括湿帘、水箱、风机以及水泵,水泵将水从水箱中抽走,并导送至湿帘处将其淋湿,通过湿帘的多孔结构更加快速的让水分子自然蒸发,然后通过风机吹出气流吹向湿帘,使气流带上蒸发的水汽,然后从无雾加湿器上的出风口处排出,带有水汽的气流扩散到室内环境中,从而达到为室内环境加湿的效果。
3.但现有的无雾加湿器通常只在加湿器壳体一侧上设置供风机吸风的吸风口,加湿器壳体的进风面积不足,以使风机吹出的风量不足,导致无雾加湿器的出风效果不理想,加湿量偏小,往往从开始加湿到达到适宜的相对湿度需要较长的时间,降低用户体验感。
4.且现有的无雾加湿器通常将水箱设置在湿帘下方,以收集湿帘上多余的水,采用这样的设计,需要减小水箱的竖向体积以及增加水箱的横向体积才能满足水箱容量的需求,使得水箱内的结构不够紧凑,导致无雾加湿器体积较大,看起来比较臃肿;且每次往水箱里加水,需要将湿帘从水箱上方才可进行加水动作,比较麻烦。
5.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无雾加湿器结构不够紧凑,进风面积不足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无雾加湿器,包括加湿器壳体,所述加湿器壳体内设有相邻设置的湿帘部件、导风部件以及水箱部件,所述导风部件位于湿帘部件与水箱部件之间,所述水箱部件用于为湿帘部件提供清水,所述导风部件的出风端朝向湿帘部件,所述加湿器壳体的两侧上设有用于供导风部件吸风的吸风口,所述加湿器壳体上设有加湿出风口,所述加湿出风口与湿帘部件相对应,所述导风部件吹出的气流输送至湿帘部件,以使气流带上湿帘部件上的水气从加湿出风口处排出;所述湿帘部件的底部还设有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用于将湿帘部件上多余的水输送至水箱部件。
9.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壳体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导风壳体内,所述导风壳体的两侧设有与吸风口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导风壳体上设有湿帘安装槽,所述湿帘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湿帘安装槽内,所述湿帘安装槽上设有导风出风口,所述导风出风口朝向风机组件的出风端。
10.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螺旋风叶,所述导风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安装槽内,所述电机安装槽上设有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螺旋风叶上的避让孔;
11.所述导风壳体内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导风出风口连通,所述导
风通道的另一端朝螺旋风叶方向延伸,所述导风通道内设有位于导风通道与螺旋风叶之间的发热构件,所述发热构件能够加热风机组件吹向湿帘部件上的气流;
12.所述导风通道的顶部与导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电机安装槽的底部与导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d大于d。
13.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旋风叶、导风通道的数量分别与驱动电机一一对应,所述导风通道的外径尺寸为h,所述湿帘安装槽的宽度尺寸为h,所述h略小于h;所述湿帘安装槽的长度尺寸为r,两个所述的导风通道的外端最大距离为r,所述r略小于r。
14.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湿帘部件包括设于湿帘安装槽内的安装架、设于安装架顶部的布水构件以及设于安装架内的湿帘,所述布水构件与水箱部件连通,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与布水构件相对应的进水口,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有与集水组件相对应的集水口,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供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流向湿帘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导风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供水汽扩散出去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加湿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开口上设有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用于减缓湿帘上的水的下落速度。
15.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缓冲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三开口上的缓冲条、以及设置在缓冲条顶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自下而上沿水汽的扩散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缓冲条的一侧与湿帘相抵;所述缓冲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限位部与缓冲条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的缓冲条沿水的下落方向间隔设置。
16.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水箱部件包括位于导风部件一侧的水箱、设于水箱底部的水泵组件、以及设于加湿器壳体上的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水箱内的水位;
17.所述水泵组件包括供水泵和回水泵,所述供水泵分别与水箱、湿帘部件连通,所述供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湿帘部件处;
18.所述回水泵分别与集水组件、水箱连通,所述回水泵用于将集水组件所收集的水输送至水箱内。
19.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水箱的顶部且靠近湿帘部件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降噪凸台,所述降噪凸台上设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位于水箱内,且位于降噪凸台的上方,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贯穿降噪凸台与回水泵相连通;
20.所述降噪凸台和水箱之间形成的结构的截面形状呈类l形状。
21.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集水组件包括设于湿帘部件底部的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顶部设有与湿帘部件相对应的收集口,所述集水盘的底部设有出水嘴,所述回水泵与出水嘴连通;所述集水组件还包括设于集水盘内的水位检测器,所述水位检测器用于检测集水盘内的水量,所述水位检测器与回水泵电性连接。
22.如上所述的无雾加湿器,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呈中空柱状的连通器以及连通构件,所述连通构件的一端与连通器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底部连通,所述水箱内的水能够通过连通构件流入连通器内,以使水箱内的水位高度与连通器内的水位高度齐平;
23.所述连通器位于加湿器壳体与水箱之间,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设于加湿器壳体的
外侧壁上的监测窗,所述监测窗与连通器对应设置,所述监测窗、连通器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在使用时,水箱部件为湿帘部件提供清水,导风部件通过加湿器壳体两侧的吸风口吸取空气产生气流,然后吹风导引湿帘部件上的水汽从加湿出风口处扩散至周围环境,湿帘部件上多余的水滴落至集水组件处,集水组件将收集到的水输送回水箱部件;通过在湿帘部件的底部设置体积较小的集水组件,代替以往体积较大的水箱设置在湿帘部件底部的设计,且将水箱部件设置在导风部件的一侧上,能够有效减少水箱部件占用加湿器壳体内的竖向安装空间,使加湿器壳体内的各零部件更加紧凑,有效减小无雾加湿器的体积,并且无需移开湿帘部件也能够为水箱部件添加水,操作更加简单;并且通过在加湿器壳体的两侧上设置供导风部件吸风的吸风口,增大加湿器壳体的进风面积,从而增加空气通过导风部件吸入加湿器壳体的流量,提高导风部件吹向湿帘部件的风量,以使气流能够携带更多的水气从加湿出风口处排出,使湿帘上的水分子能够更快的扩散到周围的空气环境中,提高无雾加湿器的加湿效率,减少加湿器使周围环境达到适宜的相对湿度的工作时间,提高用户体验感。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标记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的分解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帘部件装配到导风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帘部件装配到导风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壳体的正视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帘部件装配到导风部件后的分解示意图之一;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帘部件装配到导风部件后的分解示意图之二;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图10沿e-e线的剖视示意图;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40.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无雾加湿器,包括加湿器壳体1,所述加湿器壳体1内设有相邻设置的湿帘部件2、导风部件3以及水箱部件,所述导风部件3位于湿帘部件2与水箱部件之间,所述水箱部件用于为湿帘部件2提供清水,所述导风部件3的出风端朝向湿帘部件2,所述加湿器壳体1的两侧上设有用于供导风部件3吸风的吸风口11,所述加湿器壳体1上设有加湿出风口12,所述加湿出风口12与湿帘部件2相对应,所述导风部件3吹出的气流输送至湿帘部件2,以使气流带上湿帘部件2上的水气从加湿出风口12处排出;所述湿帘部
件2的底部还设有集水组件5,所述集水组件5用于将湿帘部件2上多余的水输送至水箱部件;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在使用时,水箱部件为湿帘部件提供清水,导风部件通过加湿器壳体两侧的吸风口吸取空气产生气流,然后吹风导引湿帘部件上的水汽从加湿出风口处扩散至周围环境,湿帘部件上多余的水滴落至集水组件处,集水组件将收集到的水输送回水箱部件;通过在湿帘部件的底部设置体积较小的集水组件,代替以往体积较大的水箱设置在湿帘部件底部的设计,且将水箱部件设置在导风部件的一侧上,能够有效减少水箱部件占用加湿器壳体内的竖向安装空间,使加湿器壳体内的各零部件更加紧凑,有效减小无雾加湿器的体积,并且无需移开湿帘部件也能够为水箱部件添加水,操作更加简单;并且通过在加湿器壳体的两侧上设置供导风部件吸风的吸风口,增大加湿器壳体的进风面积,从而增加空气通过导风部件吸入加湿器壳体的流量,提高导风部件吹向湿帘部件的风量,以使气流能够携带更多的水气从加湿出风口处排出,使湿帘上的水分子能够更快的扩散到周围的空气环境中,提高无雾加湿器的加湿效率,减少加湿器使周围环境达到适宜的相对湿度的工作时间,提高用户体验感。
41.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导风部件3包括导风壳体31以及风机组件32,所述风机组件32设于导风壳体31内,所述导风壳体31的两侧设有与吸风口11相对应的第一开口311,外界空气能够依次通过吸风口和第一开口进入到导风壳体内,供风机组件吸入;所述导风壳体31上设有湿帘安装槽312,所述湿帘部件2可拆卸的连接在湿帘安装槽312内,所述湿帘安装槽312上设有导风出风口313,所述导风出风口313朝向风机组件32的出风端;所述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能够通过导风出风口吹向湿帘部件,然后气流通过湿帘部件,以携带湿帘部件上的水汽通过加湿出风口处排出外界环境;
42.采用这样的设计,使湿帘部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相对独立,风机组件设置在导风壳体内,湿帘部件装配在导风壳体上的湿帘安装槽内,风机组件所吹出的气流通过湿帘安装槽上的导风出风口吹向湿帘部件,导风壳体能够一定程度上阻隔湿帘部件上的水分,防止水进入到导风壳体内影响风机组件的正常运作;且湿帘部件装配在导风壳体上的湿帘安装槽内,使得湿帘部件与导风部件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少无雾加湿器的体积。
43.如图2、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机组件32包括驱动电机321以及螺旋风叶322,所述导风壳体31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机安装槽314,所述驱动电机321设于电机安装槽314内,所述电机安装槽314上设有供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延伸至螺旋风叶322上的避让孔;在导风壳体远离湿帘安装槽的一侧上设置电机安装槽,将驱动电机装配在电机安装槽内,然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电机安装槽上的避让孔延伸至螺旋风叶上与其连接,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螺旋风叶旋转,螺旋风叶通过导风壳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吸风,然后通过导风出风口向湿帘部件吹出气流(螺旋风叶的受力面积最大,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优化原理,更有利于送出更大的风量);
44.具体的,如图2、图6、图8和图9所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导风壳体远离湿帘安装槽的一侧上,使驱动电机能够远离湿帘部件,即使湿帘部件上一小部分的水分通过导风出风口进入到导风壳体内,水分也不会流至驱动电机处,防止水汽影响驱动电机使其发生短路等情况发生,提高无雾加湿器的安全性能;并且在加湿器壳体的两侧设置吸风口,增加螺旋风叶的吸风面积,使得在相同风叶转速下,能够为螺旋风叶提供更多的空气量,进一步增加螺旋风叶所吹出的风量,从而能够降低驱动电机功耗,提高驱动电机使用寿命。
45.优选的,如图4至图9所示,所述导风壳体31内设有导风通道315,所述导风通道315的一端与导风出风口313连通,所述导风通道315的另一端朝螺旋风叶322方向延伸,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螺旋风叶吹出的气流通过导风通道进一步聚拢,减少气流量的扩散损失,进一步提高从导风出风口处排出的出风量;
46.所述导风通道315内设有位于导风通道315与螺旋风叶322之间的发热构件33,所述发热构件33能够加热风机组件32吹向湿帘部件2上的气流;所述发热构件具有过风间隙,所述螺旋风叶吹出的气流能够通过发热构件进行加热,然后加热后的热风通过过风间隙在导风通道内吹向导风出风口,然后从导风出风口处排出吹向湿帘部件,热风能够提高湿帘部件上的水分的蒸发速率,从而提高无雾加湿器的加湿量;
47.并且在无雾加湿器停止为湿帘部件供水后,所述的发热构件能够持续发热工作,发热构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风通道持续的导向湿帘部件,持续的为湿帘提供热量,以蒸干湿帘上的水分,使得当无雾加湿器停止工作后,在发热构件的加热作用下,湿帘部件上不残留水分,呈干燥的状态,防止湿帘部件一直处于湿润状态而发霉产生细菌的情况发生,避免下次无雾加湿器工作时导出有细菌的湿气而影响用户健康;
48.如图3所示,所述导风通道315的顶部与导风出风口313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电机安装槽314的底部与导风出风口313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d大于d,即导风通道的顶部延伸至靠近电机安装槽的底部的位置,并未超过电机安装槽的底部;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导风通道与导风壳体之间存在散热间隙,使得发热构件所产生的一部分热量能够通过散热间隙流向导风壳体内,避免导风通道内积累过多的热量而影响发热构件的正常运作,避免导风通道内温度过高使螺旋风叶变形,或影响螺旋风叶与驱动电机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9.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导风通道内的热量对电机安装槽内的驱动电机的影响,避免导风通道内的热量积累在电机安装槽的外侧而致使电机安装槽内的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确保驱动电机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驱动电机正常运作,延长导风部件的使用寿命;
50.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导风通道315与发热构件33的连接处设有散热口3151,进一步提高导风通道与导风壳体之间的散热效率,使导风通道内的热量能够更快速的传导至导风壳体内;
51.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发热构件34为呈圆环状的翅片加热器,翅片加热器具有升温快、发热均匀、散热性能好、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加热装置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均匀的对流经导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加热;
52.具体的,所述导风通道33呈圆柱状,还可以采用棱柱状、圆台状或棱台状,此处不再穷举;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通道采用圆柱状结构,在面积相同时,圆形风量最大,气流最顺畅;而且口径相近厚度一致的情况下圆形管道强度更高,确保导风通道的出风量和使用寿命。
53.如图2至图9所示,通过增加驱动电机和螺旋风叶的数量,进一步提高风机组件的出风量,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3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旋风叶322、导风通道315的数量分别与驱动电机321一一对应,通过两个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螺旋风叶旋转,通过对应的导风通道聚拢风量,以及通过对应的发热构件加热气流,以增加吹向湿帘部件的风量,进一步提高出雾量;
54.如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导风通道315的外径尺寸为h,所述湿帘安装槽312的宽度尺寸为h,所述h略小于h;所述湿帘安装槽312的长度尺寸为r,两个所述的导风通道315的外端最大距离为r,所述r略小于r;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导风通道出风口的面积能够尽可能的布满湿帘安装槽,即导风出风口的面积尽可能的布满湿帘安装槽,使得从导风出风口处导出的热风能够吹向湿帘上的每个部位,增加热风与湿帘接触的面积,热风均匀的吹至湿帘,使得湿帘上的水分子能够更快、更均匀的扩散到周围的空气环境中,提高出雾量,使无雾加湿器的加湿效果均匀,且确保发热构件能够完全加热整个湿帘,确保对湿帘部件的蒸发效果和吹干效果。
55.如图2至图5、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湿帘部件2包括设于湿帘安装槽312内的安装架21、设于安装架21顶部的布水构件22以及设于安装架21内的湿帘23,所述布水构件22与水箱部件连通,所述安装架21的顶部设有与布水构件22相对应的进水口211,所述安装架21的底部设有与集水组件5相对应的集水口212,所述安装架21上设有供风机组件32吹出的气流流向湿帘23的第二开口213,所述第二开口213与导风出风口313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21上还设有供水汽扩散出去的第三开口214,所述第三开口214与加湿出风口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开口214上设有缓冲构件24,所述缓冲构件24用于减缓湿帘上的水的下落速度;通过在导风壳体上设置湿帘安装槽,将装有湿帘的安装架装配在湿帘安装槽内,水箱部件将水输送至布水构件,通过布水构件均匀地为湿帘提供水,水在重力作用下分布在湿帘上,同时,通过设于安装架侧壁第三开口处的缓冲构件对湿帘上的水进行阻挡,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缓水在湿帘上的下落速度,延长水在湿帘上的停留时间,使得水能够均匀地将湿帘润湿,从而使无雾加湿器扩散的湿气能够均匀分布到周围环境,提高加湿效果。
56.具体的,所述布水构件可以为布水箱或布水管,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布水构件为布水箱,布水箱上设有一进水嘴以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布水嘴,多个所述布水嘴的输出端均位于进水口处,且正对湿帘。
57.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缓冲构件24包括设置在第三开口214上的缓冲条241、以及设置在缓冲条241顶部的限位部242,所述限位部242自下而上沿水汽的扩散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缓冲条能够起到阻挡湿帘表面的水的作用,从而减缓湿帘表面水的下落速度,所述限位部能够起到防止水流出安装架的作用;
5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缓冲条241的一侧与湿帘23相抵,使缓冲条对湿帘上的水的缓冲效果达到最佳;具体的,无雾加湿器在使用时,部分水在湿帘表面上流动,当水流动至缓冲条与湿帘的相抵处,缓冲条阻挡水继续在湿帘表面往下流动,限位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能够使水停留在湿帘、缓冲条和限位部共同合围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内,且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限位部将水导引至湿帘与缓冲条的相抵处,使水能够持续湿润湿帘,令湿帘充分吸收水,水均匀渗透在湿帘上,并且能够防止水残留在缓冲条上;优选的,当湿帘上的水滴落至湿帘、缓冲条和限位部共同合围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内时,所述限位部还能够防止滴落的水飞溅、漏出安装架外;
59.优选的,所述缓冲条24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限位部242与缓冲条241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的缓冲条241沿水的下落方向间隔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安装架上设有多个缓冲条和限位部,在安装架上形成多级缓冲的效果,使得湿帘能够全面均匀持续地被水润湿,确保湿帘各处的湿润情况相差不大,确保无雾加湿器的加湿效果。
6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部242与安装架21侧壁形成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35
°
≤a≤50
°
;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确保限位部对水的导引作用达到最佳;
61.若小于这个范围,限位部在缓冲条上的倾斜斜度过大,水在限位部的下落速度过快,使得水在半封闭区域的停留时间不足,水容易从缓冲条和湿帘之间的缝隙流出,导致缓冲条的缓冲效果不佳,湿帘不能充分吸水;
62.若大于这个范围,限位部在缓冲条上的倾斜斜度过小,湿帘、缓冲条和限位部共同合围形成的半封闭区域容纳水的容量过小,水在半封闭区域上的水位容易超过限位部的最高点,从而导致水从半封闭区域上溢出;并且限位部在缓冲条上的倾斜斜度过小,导致限位部难以阻挡飞溅的水珠,使水漏出安装架,造成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加湿器壳体内环境,影响无雾加湿器正常运作。
63.如图2、图4、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箱部件包括位于导风部件3一侧的水箱41、设于水箱41底部的水泵组件、以及设于加湿器壳体1上的监测组件43,所述监测组件43用于监测水箱41内的水位;
64.所述水泵组件包括供水泵421和回水泵422,所述供水泵421分别与水箱41、湿帘部件2连通,所述供水泵421用于将水箱41内的水输送至湿帘部件2处;
65.所述回水泵422分别与集水组件5、水箱41连通,所述回水泵422用于将集水组件5所收集的水输送至水箱41内;
66.如图2和图4所示,具体的,水箱位于导风部件一侧,水箱内的水通过其底部的供水泵将水输送至湿帘部件中的布水构件处,然后布水构件通过进水口将水均匀地分布在湿帘上,湿帘上多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积攒在湿帘底部,并从湿帘的底部滴落,通过安装架底部的集水口滴落至集水组件内进行收集,通过回水泵抽取集水组件内的水,并将水输送至水箱内,形成循环回路;采用这样的设计,无雾加湿器在运转过程中,水箱处于密封状态,避免灰尘细菌进入水箱内污染水体,提高无雾加湿器的加湿质量,并且用户只需打开加湿器壳体即可对水箱进行维护工作,操作简单。
67.如图2、图4、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箱41的顶部且靠近湿帘部件2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降噪凸台411,所述降噪凸台411上设有回水管412,所述回水管412的一端位于水箱41内,且位于降噪凸台411的上方,所述回水管412的另一端贯穿降噪凸台411与回水泵422相连通;通过回水泵抽取集水组件所收集到的水,并将水通过回水管输送至水箱内,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位于降噪凸台的上方,回水管输送的水先滴落至降噪凸台上,降噪凸台起到缓冲作用,使降噪凸台上的水沿着降噪凸台流向水箱内壁,再沿着水箱内壁流向水箱底部,从而避免回水管输送的水直接掉落至水箱底部而发出较大的声音的情况发生,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68.具体的,所述降噪凸台还能作为水箱最大水位的标记部,用户往水箱内添加水时控制水位不超过降噪凸台,以控制水箱水位;且水箱具有降噪凸台的一侧形成有一凹陷位,能够一定程度上避让导风部件,使得一部分导风壳体能够位于凹陷位内,使无雾加湿器内各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69.如图2和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降噪凸台411和水箱41之间形成的结构的截面形状呈类l形状;采用这样的设计,延长回水管输送的水停留在降噪凸台的时间,减缓水沿着降噪凸台流向水箱内壁的速度,进一步降低水沿着水箱内壁流向水箱底部时产生的噪音,
提高降噪凸台的降噪效果。
70.优选的,所述水箱41顶部可拆卸地连接有水箱盖413,用户可通过拆卸水箱盖对水箱进行加水,或对水箱进行清洁维护工作。
71.如图2、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水组件5包括设于湿帘部件2底部的集水盘51,所述集水盘51的顶部设有与湿帘部件2相对应的收集口511,所述集水盘51的底部设有出水嘴512,所述回水泵422与出水嘴512连通;所述集水组件5还包括设于集水盘51内的水位检测器52,所述水位检测器52用于检测集水盘51内的水量,所述水位检测器52与回水泵422电性连接;所述湿帘上多余的水依次通过集水口和收集口滴落至集水盘内,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集水盘内的水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水位检测器发出信号至回水泵,使回水泵启动,通过集水盘底部的出水嘴抽取集水盘内的水,并将水导送至水箱内;
72.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集水盘内的水下降到预定位置时,所述水位检测器发出信号至回水泵,使回水泵停止工作,不再抽取集水盘内的水;采用这样的设计,使集水盘内的水达到一定水位时回水泵才开启运作,使得回水泵不用一直处于运转状态,节省能源,且水位检测器实时检测集水盘内的水量,防止集水盘内的水溢出集水盘。
73.优选的,所述水位检测器与供水泵电性连接,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集水盘内的水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水位检测器发出信号至供水泵,使供水泵停止工作,停止抽取水箱内的水导送至布水构件,令布水构件停止为湿帘供水,避免湿帘上堆积过多的水;
74.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集水盘内的水下降到预定位置时,所述水位检测器发出信号至供水泵,使供水泵启动,通过抽取水箱内的水导送至布水构件,使布水构件为湿帘供水,保证湿帘部件的水分含量,从而保证无雾加湿器的加湿效果。
75.如图1、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监测组件43包括呈中空柱状的连通器431以及连通构件,所述连通构件的一端与连通器431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41的底部连通,所述水箱41内的水能够通过连通构件流入连通器431内,以使水箱41内的水位高度与连通器431内的水位高度齐平;
76.通过在连通器和水箱之间设置连通构件,连通构件的一端与连通器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底部连通,具体的,所述连通器的底部设有进水嘴(图中未示出),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嘴(图中未示出),所述连通构件的一端与进水嘴连通,所述连通构件的另一端与出水嘴连通,所述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嘴流入连通构件内,通过连通构件导引至进水嘴处,进入连通器内,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使得水箱内的水位高度与连通器内的水位高度相齐平,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连通器的水位高度观察到水箱内的水位高度;通过采用这种机械结构的监测组件,避免因水位监测器损坏失效而无法检测水箱水位的情况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且连通器还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水,具有第二水箱的作用,提高无雾加湿器的水箱容量。
77.具体的,所述连通器431位于加湿器壳体1与水箱41之间,所述监测组件43还包括设于加湿器壳体1的外侧壁上的监测窗432,所述监测窗432与连通器431对应设置,所述监测窗432、连通器431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具体的,所述监测窗与加湿器壳体一体成型,从外观看起来,所述监测窗与加湿器壳体为一体,整体更加美观,用户可通过监测窗直接观察到连通器内的水位。
78.如图11至图12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水箱4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容纳槽414,
所述容纳槽414用于容纳连通器431;采用这样的设计,使得连通器能够装配到容纳槽内,减少连通器占用加湿器壳体内的安装体积,使无雾加湿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减少无雾加湿器的体积。
79.优选的,所述连通器431内还设有一浮球433,所述浮球433能够根据水位的变化,而在连通器431内上浮或下降,所述浮球能够起到标识的作用,当连通器内水位发生变化时,浮球在连通器内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浮或下降,使用户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连通器内水位的变化。
80.具体的,所述连通构件为连通软管;采用连通软管,可以尽量减少连通构件占用加湿器壳体内的安装空间,且连通软管的成本较低,维护成本较低;只需将连通软管的一端套设在连通器底部的进水嘴处,将连通软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水箱底部的出水嘴处即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81.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在使用时,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泵输送至布水构件,布水构件通过安装架顶部的进水口均匀地将水分布在安装架内的湿帘处,以湿润湿帘,导风壳体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螺旋风叶旋转,螺旋风叶通过加湿器壳体两侧的吸风口以及导风壳体两侧的第一开口吸取外界空气,然后往湿帘方向吹出气流,螺旋风叶吹出的气流通过导风通道聚拢,然后经过导风通道内的发热构件进行加热,以加热气流形成热风,加热后的热风依次经过导风出风口以及安装架上的第二开口吹向湿帘,以加快湿帘上水分子的蒸发速度,然后热风带上湿帘上的水气依次通过安装架上的第三开口和加湿出风口扩散至外界环境;
82.所述湿帘上多余的水依次通过集水口和收集口滴落至集水盘内,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集水盘内的水达到预定位置时,所述水位检测器发出信号至回水泵,使回水泵启动,通过集水盘底部的出水嘴抽取集水盘内的水,并将水通过回水管输送至水箱内,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位于降噪凸台的上方,回水管输送的水先滴落至降噪凸台上,降噪凸台起到缓冲作用,使降噪凸台上的水沿着降噪凸台流向水箱内壁,再沿着水箱内壁流向水箱底部,然后再通过供水泵将水箱内的水输送至布水构件处,形成循环回路。
83.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无雾加湿器,包括加湿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壳体(1)内设有相邻设置的湿帘部件(2)、导风部件(3)以及水箱部件,所述导风部件(3)位于湿帘部件(2)与水箱部件之间,所述水箱部件用于为湿帘部件(2)提供清水,所述导风部件(3)的出风端朝向湿帘部件(2),所述加湿器壳体(1)的两侧上设有用于供导风部件(3)吸风的吸风口(11),所述加湿器壳体(1)上设有加湿出风口(12),所述加湿出风口(12)与湿帘部件(2)相对应,所述导风部件(3)吹出的气流输送至湿帘部件(2),以使气流带上湿帘部件(2)上的水气从加湿出风口(12)处排出;所述湿帘部件(2)的底部还设有集水组件(5),所述集水组件(5)用于将湿帘部件(2)上多余的水输送至水箱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3)包括导风壳体(31)以及风机组件(32),所述风机组件(32)设于导风壳体(31)内,所述导风壳体(31)的两侧设有与吸风口(11)相对应的第一开口(311),所述导风壳体(31)上设有湿帘安装槽(312),所述湿帘部件(2)可拆卸的连接在湿帘安装槽(312)内,所述湿帘安装槽(312)上设有导风出风口(313),所述导风出风口(313)朝向风机组件(32)的出风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32)包括驱动电机(321)以及螺旋风叶(322),所述导风壳体(31)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机安装槽(314),所述驱动电机(321)设于电机安装槽(314)内,所述电机安装槽(314)上设有供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延伸至螺旋风叶(322)上的避让孔;所述导风壳体(31)内设有导风通道(315),所述导风通道(315)的一端与导风出风口(313)连通,所述导风通道(315)的另一端朝螺旋风叶(322)方向延伸,所述导风通道(315)内设有位于导风通道(315)与螺旋风叶(322)之间的发热构件(33),所述发热构件(33)能够加热风机组件(32)吹向湿帘部件(2)上的气流;所述导风通道(315)的顶部与导风出风口(313)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电机安装槽(314)的底部与导风出风口(313)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d大于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旋风叶(322)、导风通道(315)的数量分别与驱动电机(321)一一对应,所述导风通道(315)的外径尺寸为h,所述湿帘安装槽(312)的宽度尺寸为h,所述h略小于h;所述湿帘安装槽(312)的长度尺寸为r,两个所述的导风通道(315)的外端最大距离为r,所述r略小于r。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部件(2)包括设于湿帘安装槽(312)内的安装架(21)、设于安装架(21)顶部的布水构件(22)以及设于安装架(21)内的湿帘(23),所述布水构件(22)与水箱部件连通,所述安装架(21)的顶部设有与布水构件(22)相对应的进水口(211),所述安装架(21)的底部设有与集水组件(5)相对应的集水口(212),所述安装架(21)上设有供风机组件(32)吹出的气流流向湿帘(23)的第二开口(213),所述第二开口(213)与导风出风口(313)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架(21)上还设有供水汽扩散出去的第三开口(214),所述第三开口(214)与加湿出风口(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开口(214)上设有缓冲构件(24),所述缓冲构件(24)用于减缓湿帘上的水的下落速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24)包括设置在第三开口(214)上的缓冲条(241)、以及设置在缓冲条(241)顶部的限位部(242),所述限位部(242)自下而上沿水汽的扩散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缓冲条(241)的一侧与湿帘(23)相抵;所述缓冲条(24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限位部(242)与缓冲条(241)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的缓冲
条(241)沿水的下落方向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部件包括位于导风部件(3)一侧的水箱(41)、设于水箱(41)底部的水泵组件、以及设于加湿器壳体(1)上的监测组件(43),所述监测组件(43)用于监测水箱(41)内的水位;所述水泵组件包括供水泵(421)和回水泵(422),所述供水泵(421)分别与水箱(41)、湿帘部件(2)连通,所述供水泵(421)用于将水箱(41)内的水输送至湿帘部件(2)处;所述回水泵(422)分别与集水组件(5)、水箱(41)连通,所述回水泵(422)用于将集水组件(5)所收集的水输送至水箱(41)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1)的顶部且靠近湿帘部件(2)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降噪凸台(411),所述降噪凸台(411)上设有回水管(412),所述回水管(412)的一端位于水箱(41)内,且位于降噪凸台(411)的上方,所述回水管(412)的另一端贯穿降噪凸台(411)与回水泵(422)相连通;所述降噪凸台(411)和水箱(41)之间形成的结构的截面形状呈类l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组件(5)包括设于湿帘部件(2)底部的集水盘(51),所述集水盘(51)的顶部设有与湿帘部件(2)相对应的收集口(511),所述集水盘(51)的底部设有出水嘴(512),所述回水泵(422)与出水嘴(512)连通;所述集水组件(5)还包括设于集水盘(51)内的水位检测器(52),所述水位检测器(52)用于检测集水盘(51)内的水量,所述水位检测器(52)与回水泵(422)电性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43)包括呈中空柱状的连通器(431)以及连通构件,所述连通构件的一端与连通器(431)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41)的底部连通,所述水箱(41)内的水能够通过连通构件流入连通器(431)内,以使水箱(41)内的水位高度与连通器(431)内的水位高度齐平;所述连通器(431)位于加湿器壳体(1)与水箱(41)之间,所述监测组件(43)还包括设于加湿器壳体(1)的外侧壁上的监测窗(432),所述监测窗(432)与连通器(431)对应设置,所述监测窗(432)、连通器(431)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无雾加湿器,在使用时,水箱部件为湿帘部件提供清水,导风部件通过加湿器壳体两侧的吸风口吸取空气产生气流,然后吹风导引湿帘部件上的水汽从加湿出风口处扩散至周围环境,湿帘部件上多余的水滴落至集水组件处,集水组件将收集到的水输送回水箱部件;通过在湿帘部件的底部设置集水组件,代替以往水箱设置在湿帘部件底部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水箱部件占用加湿器壳体内的竖向安装空间,使加湿器壳体内的各零部件更加紧凑;并且通过在加湿器壳体的两侧上设置供导风部件吸风的吸风口,增大加湿器壳体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导风部件吹向湿帘部件的风量,使湿帘上的水分子能够更快的扩散到周围的空气环境中,提高用户体验感。验感。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

张华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张华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6:1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1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部件   水箱   加湿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