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的构建及国内策略对策探讨论文

RCEP的构建及国内策略对策探讨论文
RCEP的构建及国内策略对策探讨论文预读: 摘要:一、RCEP建立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首先,东盟10国不遗余力的努力.东盟各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由于欧债危机产生的负作用和发达国家经济的普遍不景气,过去两年来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大多受到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东盟国家普遍意识到,要想在当前世界经济中有所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东盟国家在区域内和大国博弈中的特殊地位就是源于其一体化特征.之前,虽然有美国主导的TPP,但这个组织并没有把所有的东盟国家纳入进来.东盟10国中,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4国已宣布参加TPP谈判.由此,东盟难免出现加入者与不加入者、先加入者与后加入者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从观念上破坏东盟发展几十年得之不易的共同体情感④.而RCEP则包括了东盟10国,通过RCEP可以进一步密切东盟各国的经济关系并提升其凝聚力,改变近年来由于美国主导的TPP及中日韩计划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使东盟内部出现的日益分化的现象.而且,TPP的主导权在美国.东盟力推RCEP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巩固和发展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关系到东盟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东盟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各成员国的大力支持.最近,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东盟能否凭借其有限的经济实力胜任RCEP的领头羊.诚然,东盟的总体经济实力确实不如RCEP其他成员中的中国、日本等国,但其牵头建成RCEP 还是有其可能性的,原因就在于各成员国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多年来中国对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支持.现在其他6国也均表示支持在东盟主导下建立RCEP,而且RCEP框架下
已经建立的5个FTA目前均是围绕东盟建立的.近年来召开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就东盟的主导达成了共识.在2012年5月召开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的《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
宣言》中表示:“我们视东盟为区域合作的重要伙伴,重申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愿共同努力,帮助东盟国家发展,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我们重申‘东盟加自由贸易伙伴国工作组’应尽快成立,考虑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倡议,加快关于建立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讨论以启动谈判.”再次,RCEP的16个成员国内部有经济合作的基础.东盟本身就是一个自由贸易体,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初步建成于2002年1月.2007年11月,东盟领导人在东盟成立40周年之际,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等文件,明确规定东盟共同体将由三大支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而东盟经济共同体拟于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是一个宏伟目标,未来数年东盟自身的建设将重点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而经济共同体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作为东道主的东盟有主导经济合作的经验.RCEP内部已经有5个“10+1”结构,以东盟10国为中心的这“10+1”结构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开始.2002年11月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中国与东盟将在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与东盟4个新成员可延至2015年).继中国之后,东盟又陆续同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10+1”模式的自由贸易安排,这些自由贸易都是以东盟为主导.同时,近几年,在“10+1”基础上推动“10+3”和“10+6”的合作发展也会为RCEP提供借鉴.RCEP在准入方面没有设置过高
的标准,更加重视区域内全面性相互利益,在化解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贸易分歧时,注重平等兼顾双方的利益,以求达到最大的共赢.而且RCEP谈判将充分考虑区域内发展较慢的国家,在撤废关税等议题上给予充分的缓和条件.这点与TPP不同,TPP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更倾向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尤其是美国.例如,TPP在农业贸易上采取高标准,而新兴经济体则很难满足.而这也注定了RCEP在新兴经济体居多的亚洲将更受欢迎.最后,RCEP区内各国的经济互补性更强.RCEP框架内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各个层次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性的经济使东亚的生产分工呈梯级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给区域内各国带来不同的益处.以日本为例,众所
周知,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美国具有很大程度的“同质性”,如果加入TPP,那么,日本与美国的竞争性将更强,日本得到的好处自然也越少,但加入RCEP后,日本的产业结构与区内其他国家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而不是“同质性”,所以,日本的受益会更大.同样,像澳大利亚主要靠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韩国主要靠海外消费市场,新加坡主要靠提供区内航运物流、金融服务的国家一样,有了中国、印度这样的巨大市场作互补,将使各方均受益.
二、RCEP建立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各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将成为RCEP组建的制约性因素
在RCEP各成员国中,既不乏有全球雄心的国家,更存在因历史认知差异、现实领土领海争议而造成的
隔膜.近年来,隔膜有增无减,已经极大影响到了政治互信和民间观感.以欧洲构建经济共同体的模式套用“亚洲共同体”,很可能不适用.欧洲内部对于历史问题业已形成了基本共识,而且欧洲除希腊和塞浦路斯等个别情况之外已基本解决领土争议,但亚洲还没有.可以说,RCEP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矛盾和问题,即使在东盟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领土争端如泰国与柬埔寨的领土争端,韩日独岛争端等问题都将成为阻碍RCEP谈判和组建的绊脚石.特别是在欧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设计缺陷迫使人们反思:区域一体化的红利或许并没有预期那么容易拿到.
(二)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国的干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红红火火的一体化进程让美国很是垂涎,美国感觉自己被排除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有媒体预言,2020年前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美国担心中国崛起之后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美国更担心对东亚地区这一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失去规则的制订权.这也是美国近年力推TPP的一大原因,借TPP抢占先机以期引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RCEP启动后,作为亚太的两个区域性贸易组织,二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重叠和竞争,如两个机构成员国目前有重叠,那就意味着某个成员国热心于一边,另一边则会受其冷落.当然,目前,美国并没有明确表态反对和支持RCEP.在2012年8月30日首次召开的东盟和自由贸易区伙伴国经济部长会议的当天,出席会议的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Kirk)说:“亚太地区有足够空间让TPP和RCEP这两个协定并存.我们认为它们是互补的,不一定是竞争的”.12月6日,美国副国务卿霍马茨访问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
美文化研究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支持中国与东盟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认为这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冲突不大①.虽然如此,未来二者会否并行发展、互不干扰,前景还不是很明朗.
(三)贸易自由化水平存在差异是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目前,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都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彼此的自由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仅以货物贸易为例,依照已缔结的自由贸易协议,东盟与中国于2012年实现94.3%的税目零关税.东盟与日本将于2023年实现64.5%的税目零关税,与印度于2017年实现74.2%的税目零关税.根据《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RCEP协定贸易自由化程度将高于东盟业已缔结的自贸协定,这意味着各国在不同领域面临着深化开放的压力②.RCEP内部的5个自由贸易协议都是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何整合业已存在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如何在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间(如中日之间、中印之间、日韩之间等)相互开放市场,也是RCEP建立的一大难点.当然,如果RCEP采用了更宽泛行业自由化的进程,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比如服务业自由化是每个国家非常敏感的问题,但它又是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如果能得到先行开发,则可以更快产生效果.此外,非关税壁垒(NTB)也是贸易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非关税壁垒是一国政府用来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与关税壁垒相比,非关税壁垒不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且比关税更具有隐蔽
性和歧视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
别待遇.
三、中国加入RCEP的战略考量及应对策略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2012年11月也宣布启动,中日、中韩贸易规模和经济合作领域不断加深.但是,中国取得的这些成就却让美国陷入大国焦虑中,担心中国的发展影响其全球战略.为此,奥巴马上台后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制衡和防止中国在东亚确立优势和支配地位.正是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深入与步步紧逼,中国有被排斥的压力,特别是2009年11月美国宣布加入TPP后,经济上排斥中国的态势更是明显.当然,TPP的影响力尚不足以呼风唤雨,但其未来前景难以估量③.如果任由TPP的发展壮大,必将削弱中国经济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中国在东亚峰会中的参与力、贡献力和影响力构成限制和冲击.中国应采取应对措施.从中国角度考量,积极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绝对是有利的.目前,我们的对策就是充分挖掘现有的及潜在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一方面深化中国已有的包括“10+1”、“10+3”等多个自由贸易区关系,把已有的一体化做好、做实,就不用担心其他自由贸易协定议题冲淡东亚合作的主题;另一方面,继续开发新的或潜在的自由贸易区对象如RCEP、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等等.中国近期高调宣布加入RCEP,算是回应美国主导的TPP的一个积极的对冲方案.与TPP相比,RCEP具有更加包容、开放、互补的特点.TPP从人员构成上看,仅包括了部分东盟国家,却不包括东亚大国中国和南亚大国印度.TPP从其
成立之日起就被界定为“适应21世纪的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①.这为许多国家设置了难以跨越的进入门槛,对区内经济体也带有政治歧视彩.相比而言,RCEP更具经济活力,虽比TPP建立晚,但或许会比TPP更快建成.加之其在亚洲地区覆盖国家广,更注重均衡利益和互利共赢,关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将可能成为未来亚洲贸易的主轴,所以未来在亚洲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更有可能是RCEP.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中国加入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是加入WTO后的中国多渠道减少贸易摩擦、深化并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中国面临着全球最厚实的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2012年中国外贸增速6.2%,远逊预期的10%,主要原因就在于海外需求低迷及全球保护主义加强等②.而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大大缓解中国海外投资和贸易的巨大压力,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相对而言,中国具有16国中最好的经济禀赋,对市场开放后遭受的冲击抵抗力较强,而且由东盟主导的RCEP本身具有发展中国家视角,这对于TPP是有益的平衡.此外,RCEP的组建也符合中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张.区域经济一体化事实上属于特定性质的结盟,一个国家推行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着眼点应该并不仅仅在于经济利益,还应包括其外交政策和政治目标.东亚是中国外交的核心地区,中国的崛起不应该是自己在起舞,而需要呈现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区域内国家的利益一致性.未来随着RCEP的启动,中国的应对措略是:首先,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自由贸易谈判,而且要在各行业谈判前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决策,作足理论准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可以成为我国在谈判中的筹码.其次,谈判时我们要求各个领域全程参与,并且加进我们的观点,以期确保在本区域经济合作中掌
握主动权与话语权,提高RCEP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再次,在参与的过程中,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展示了一个东亚大国的责任,也赢得东南亚国家人民的好感.近年来,东亚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心怀恐惧,中国的责任就是消除这种恐惧,让他们感受到一个强大邻国的存在对东亚地区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第四,我们应该放眼全球.应该注意到目前RCEP还处于“概念”阶段“、符号”阶段,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合作要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应意识到,区域经济合作只是最终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方法和路径,而不应是最终目的和结果.因此,在开展RCEP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展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应该与世界主要贸易国继续努力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3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0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中国   区域   美国   合作   东亚   国家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