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 扶智先通语——青海推普脱贫攻坚成功之路实践案例

2020年第9-10期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青海推普脱贫攻坚成功之路实践案例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多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复杂语言生活状况不仅成为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的一大障碍,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边缘性和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更是造成青海贫困人口众多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现实表明:青海广大的农牧区,越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加落后,扶贫攻坚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反之亦然。因此,加大推普脱贫攻坚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新时代新要求,国家吹响了推普脱贫攻坚的号角。青海立足省情、理清思路、创新举措、强力推进,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三年来,落实资金近3000余万元,在全省39个贫困县(市、区)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覆盖建档立卡青壮年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3.8万余人,学前儿童3.6万余人,教师8000余人,基层干部2000余人。基本消除了干部众交流交往的障碍,增强了摆脱贫困、阔步奔小康的驱动力。
青海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指示,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认真谋划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吃透家底,夯实基础。在全省范围内反复核实推普脱贫基础数据,详细排查全省基层干部和各县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青壮年重点人普通话情况及普通话水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等级的教师人数,掌握与推普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密切相关的动态基础数据,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特别是重点详细排查了全省3—6岁学前教育阶段不会使用普通话的在校儿童的分布、人数,为阻断因语言不通造成的贫困代际传递奠定基础。
其次,统筹谋划,精准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青海省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开展全省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印发实施《青海省推普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工作计划清单》,细化
目标任务,明确方式内容,规定完成时限,并要求各地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细化《青海省持续推进推普脱贫攻坚行动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全社会共抓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科学施策,落地见效。在全国首先创新性地编写印发《青海省新增劳动力和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水平量化指标指导纲要(试行)》《青海省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量化指标指导纲要(试行)》,为推普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标准。组织3.1万余名普通话不达标教师、基层干部、青壮年劳动力开展普通话面授培训。积极搭建普通话培训学习远程平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线上培训。同时,向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建档立卡青壮年农牧民发放
《普通话1000句》学习教材,向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幼儿园发放推普脱贫攻坚《幼儿普通话365句》;对全省15个深度贫困县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实施“语言扶贫”APP 项目,为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夯实语言基础。
回顾青海推普脱贫攻坚的实施进程,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坚持推普脱贫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增强了干部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是青海推普脱贫培训常规模式。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不仅使民族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同时也为民族团结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民族地区实现长久脱贫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人文环境。比如《普通话+职业技能,助力拉面匠走出大山》就是鲜活的事例。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自治县,由于该县所处环境山大沟深,自然环境恶劣,农作物产量低下,发展农业的收益低、成本大、空间小,同时受资金、技术、地理位置的制约,很难在当地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全县11个乡中就有6个深度贫困乡,精准识别的贫困村14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40户36327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化隆拉面经济发觞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具有开拓精神的第一代化隆拉面匠走出故土外出开办拉面馆时,因为技术水
9
2020年第9-10期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平低,不懂普通话,无法与人沟通,经营中产生种种不便和困难,很难打开市场并融入所在城市的生活,经济上承受了很大的损失。化隆县组织的拉面技能培训与普通话培训相结合,受训贫困众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学会普通话,为他们外出开店、打工消除语言障碍,化隆拉面匠的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完全融入了经营所在地的社会生活。化隆县委县政府采取宣传引导、技能培训、普通话培训,为贫困人口走出大山提供了“造血”机能,创出了一条由拉面产业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好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5万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拉面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拉面经济已成为化隆县农民众的“脱贫经济”和“致富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来青考察时曾对化隆贫困众通过“青海拉面”实现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了积极肯定。“拉面扶贫”走上了“众首创、政府扶持、市场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坚持推普脱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激发了干部众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
青海推普脱贫攻坚始终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能力提升,为贫困众增加就业机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众学习普通话的热情空前高涨。如《旅游产业靠推普,土族金花断穷根》就是很好的说明。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独特的中国土族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互助旅游。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春风雨露浸润了祁连山南麓这片神奇的土地。语言扶贫也让成千上万的土族儿女走出山沟,从事包括旅游、唱歌跳舞、导游、解说、主持、民俗文化、工艺饰品、商贸、餐饮、外出打工等劳务,摆脱了贫穷,过上了温饱乃至小康水准的生活。互助土族自治县旅游业之所以如此兴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可以说功不可没,旅游和推普相得益彰,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实现了双赢。
土族妇女祁金花的命运大改变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今年48岁的互助县小庄村的祁金花,10岁前没有接触过汉语,因家里贫穷,上学晚,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她从小喜欢唱歌跳舞,35岁时来到县城土族民俗文化演绎景点纳顿庄园从事旅游工作。她勤奋好学,苦练普通话,唱歌跳舞、导游、解说、主持,什么都学,什么都干,干中学,学中干。如今祁金花已经成了纳顿庄园挑大梁的骨干力量,成了互助土族风情园旅游界的一张“金名片”,重大接待和演艺活动缺不了她,曾经接待过包括习近平在内的很多重要客人。她身兼纳顿庄
园汉、土双语主持,又是纳顿庄园超市部经理兼品酒区讲师。因为她才艺高超、名气日升,受到游客的普遍称道。近年来,祁金花数次参加国内一些大型文化商贸推介会,她曾作为纳顿庄园重要成员参加上海土族盘绣饰品拍卖活动,为纳顿庄园获得扶持资金20万元。她又曾代表土乡参加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会上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介绍土乡盘绣,为土族文化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祁金花自豪地对说:“感谢普通话。是学说普通话让我干上了旅游,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现在有房有车有存款,
女儿也拉扯大了,在青海师范大学读书,我太幸福了!”
语言扶贫是法宝,促进了互助县旅游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接受国家通用语言,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如今已成为当地众的自觉追求。
坚持推普脱贫与教育发展相结合,筑牢了教育脱贫主阵
地。
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青海农牧区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普遍较低,教师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现象较为突出,成为制约青海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青海推普脱贫工作以此为突破口,加大对普通话不达标教师的培训力度,缓解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农牧区基础教育师资不达标的严重问题。如果洛藏族自治州《加强教师普通话培训,夯实教育质量提升语言基础》事例。
果洛州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班”的班主任马瑞霞老师介绍:果洛州各县从事汉语教学的骨干教师普通话水平大致在三级甲等,普通话只能达到听懂基本理解并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的水平。但是发音上存在偏差,在语序上受母语和方言的影响较大。从事藏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大致是三级乙等,尚不能完全听懂普通话,汉字书写能力也较低。从严格意义上讲,许多教师的现有语言能力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仍未摆脱“不合格的教师教不合格的学生”的局面。在推普脱贫攻坚中,着力加大对学前、中小学普通话不达标教师的培训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加学前教育阶段普通话不达标教师培训班的果洛州玛多县一位教师在学习总结中写道:“以前我的普通话不好,上课时经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学生理解时也很困难。发音时声调不标准,学生和家长不满意。我很着急和羞愧,总觉得对不起学生和家长。但因为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学习方法也不得当,我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得很慢。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通过老师的训练,我的普通话标准了很多,我对教学工作10
2020
年第9-10期
更有信心了。”
坚持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受到了干部众的普遍欢迎。
语言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要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学习时间问题,尤其是对新增劳动力和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短期集中培训无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为此,我省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灵活形式,积极开发线上培训课程资源,使用手机APP 等新媒体技术,使参训人员学习和工作两不误,受到普遍欢迎。
海北藏族自治州青鸟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五谷山驿站工作人员刘林和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四季沐歌帐房宾馆藏族经营业主仁增措都是海北州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班的学员,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青海旅游的黄金期是每年5月初至9月底,这是他们最为忙碌的阶段,无法脱身参加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方式使参训对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更加符合参训者的实际需求。同时,青海号召众传唱语委办干部结合近些年来的工作感受创作完成的歌曲《说好普通话》:“老祖宗留下一句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中华大家庭,都说普通话。车同轨啊书同文,根深叶茂满华夏,行同伦来语同音,心手相牵大中华,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老百姓常说一句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中华儿女哟,都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阔步走天涯。中国人呀中国话,同心同声共一家,石榴籽啊抱成团,五湖四海把手拉,说好普通话,筑梦大中华!”脍炙人口的歌词受到众的欢迎,线上线下的传唱潜移默化地使干部众从心坎里喜欢上了说好普通话、自觉说普通话。正如一位牧民子弟大学生所说:“唱完这首歌感到说好普通话,天地宽了,朋友多了,家里人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足了!”
实践证明:近几年来,青海推普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典型事例,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干部众的广泛参与。其主要经验是:
领导重视是关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大力支持,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普脱贫攻坚,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到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的绩效考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推进落实,确保一人不少、一人不漏、一天不拖,是高质量、高效率圆满完成推普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所在。
政策对路是根本。脱贫攻坚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推普脱贫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精准举措。推广和普及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是青海广大农牧区众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和主要途径。国家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青海推普脱贫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政策对路是引领青海推普脱贫攻坚的根本。
资金到位是保障。投入足够资金是推普脱贫工作的基本保障。2018年以来,国家和省级财政向青海投入语言文字专项扶贫足额资金护航了青海推普脱贫攻坚,成为青海推普工作投入最多的时期,创历史最高纪录,有力保证了脱贫“清零”目标的顺利实现。
方法得当是前提。青海立足省情、精心谋划,着力在推普脱贫攻坚的内容和方式上下力气。从众需求出发,从众满意出发,激发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打消众的抵触情绪,使推普脱贫对象从内心深处自愿接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完成推普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重要前提。
众支持是基础。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成为青海贫困干部众最为重要的生存技能。推普脱贫攻坚的实施,解决了青海广大农牧区众的迫切需求,受到众的大力支持。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青海贫困地区众的自主追求。这是青海推普脱贫工作取得成效、涌现出许多典型成功事例的基础所在。
今后,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大会精神,继续重点做好推普脱贫攻坚的难点问题,在全省15个深度贫困县加快实施“
语言扶贫”APP 项目,实现目标人普通话学习全覆盖。以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的浓厚氛围。稳步开展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统编“三科”教材授课教师普通话教学能力提升示范培训,打牢教育质量提升的语言基础。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全国推普周宣传活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向农村牧区、贫困山区延伸,努力营造人人都讲普通话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提升全社会文化素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
识。推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发展,发挥基地资源、人才和学科特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青海语言文字工作调查研究,筑牢青海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等等。努力开创新时代青海省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青海省语委办供稿)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67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普通话   脱贫   青海   培训   攻坚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