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实现路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拓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反贫困学说的理论必然,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的历史必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有预见性地主动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脱贫攻坚方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逻辑关系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同时要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此,必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寻其内生逻辑。
(一)目标上的高度融合与有
所侧重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
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
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
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
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
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乡
村振兴战略则进一步细化为三
个时间段:“到2020年,乡村振
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
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
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
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
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面实现。”[1]从工作目标来
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目标高度融合,都是为了解决
农村的贫困与发展问题。精准
扶贫主要针对绝对贫困农民,
解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
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在
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包含了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
方面的发展,比脱贫攻坚的目
标更全面、领域更宽广、程度
更深入。
(二)任务上的优先发展与深
化保障
解决贫困是实现富裕的前
提。脱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衡量
主要看以收入为主的相关经济
指标,重点还是经济领域;乡
村振兴战略考量的则是在一定
经济基础之上,包括了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在内的
全面而系统的乡村发展。因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逻辑与实现路径
梁萌
摘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拓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反贫困学说的理论必然,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的历史必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的战略重点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只有实现解决阶段性脱贫攻坚与解决长期性相对贫困相衔接,才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现持续稳定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本文深度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内生逻辑关系,并以问题为导向,探寻二者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研究基础。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现路径
此,精准扶贫是基础,也是优先任务。而乡村振兴则是更高层面的任务要求,是农村富裕的持续保障,是农村美、农民富的深化发展。精准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又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有效手段,进而促进农村的全面繁荣发展。
(三)发展阶段的近期攻坚与长远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由此可见,脱贫攻坚的目标或者说底线任务是,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要立足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是一场时间有限、任务明确、务求胜利的硬仗。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到农村各领域全面发展的长远规划。就贫困地区而言,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核心还是脱贫攻坚,在2020年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同时推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四)推进节奏的分头施策与协同推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方向高度一致,但是推进节
奏又有所区别,既要在相同方
向协同推进,又要有所侧重、
分头施策。精准扶贫目标高度
集中,对象须精准鉴别,是一
场攻坚战,意味着要集中精力
迅速占据制高点,工作任务和
时间阶段相对而言较为集中,
周期较短,有着严格的时间控
制。乡村振兴战略则是新时代
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
阶段必须进行突破、解决乡村
衰落这一世界性难题所作出的
推进战略,是国家从顶层设计
的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
由于实际工作中解决的主要问
题有所侧重,所以精准扶贫和
乡村振兴策略应精细策划、有
所侧重、分头施策,从而更为
精准、快速地取得成效。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
兴战略衔接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具有内
容共融、作用互构、主体一致
性,但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
中,意识、方法、机制层面还
存在割裂现象,有效衔接做得
不够好,影响了扶贫攻坚向乡
村振兴的过渡。
(一)意识层面“统”的思
想还不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
只有实现思想的统一,才能达
成行动的一致。一些地方政府
习惯于“见子打子”,目光短
浅,存在短视思维,只着眼于
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确
保不被问责和追责,思想上严
重缺乏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统筹部署、共同推进的考虑。
不能辩证看待脱贫攻坚和乡村
振兴战略两者关系,只注重时
间紧任务重的脱贫攻坚,自我
意识里认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久任务泛,暂时可以放一
放、松一松,不能做到趁热打
铁,直接导致了思想认识偏
差,“统”的意识不够强。
(二)方法层面“融”的力
度还不够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应该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在运
作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现
象。一些地方政府虽然按照上
级部署要求,将乡村振兴战略
写进发展规划或者实施纲领,
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
如何将脱贫攻坚所累积的经
验、方法服务于乡村振兴战
略,以及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
所提供的政策和支持服务于脱
贫攻坚,都没有形成清晰而成
熟的思路和做法。一些地方政
府还停留在喊喊口号、做做样
子,不能因地制宜,结合各自
发展实际,在方法层面协调推
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规划。
(三)机制层面“续”的协
同还不够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
管根本、管长远。实践证明,
只有不断建立健全良好的机制
体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效
果。脱贫攻坚战阶段各个地方
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思
维,形成了较多行之有效的措
施办法。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对
此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
到很多机制可以继续用于乡村
振兴,或者是经过与时俱进的
改良提高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提供助力,反而选择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忽略了机制层面的延续和创新,收获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
(一)增强融合推进意识,坚持“两手硬、两战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3]众所周知,按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战结束后就立即转入到乡村振兴阶段。因此,各级政府在思想上要有充足的准备,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心态,学会科学辩证看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即精准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又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有效手段,务必切实增强融合推进意识,做到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两者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二元对立,而是要协调推进、融合发展,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少走弯路,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和要素。要坚持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偏废。
(二)持续完善组织功能,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4]脱贫攻坚战锻炼了党的基层组织能力,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仍然需要
与时俱进完善组织功能,持续
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1.抓住关键少数,培养先锋
队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战略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继
续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进一
步巩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
设,是两者有效衔接的重要手
段。脱贫攻坚收官之后,组织
队伍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
且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扩
大队伍与强化能力。按照党的
十九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
求,“抓住关键少数”,通过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
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
伍”,去领导农民、发展农业、
管理农村,形成兴旺、美丽、
文明、和谐、富强的农村发展
新局面。
2.精准引进人才,规范现有
队伍。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
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对
于人才的需求也越发明显。一
方面,要引进专业人才,根据
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
化底蕴等引进适用配对的人
才;另一方面,对于返乡创业
体中政治过硬、能力突出、
党性坚定的优秀党员,要充分
发挥他们先锋模范作用,加大
培育党员力度,塑造返乡创业
典型,夯实党在基层的组织基
础。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
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子”,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
和先进性。
(三)持续完善工作机制,
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已经
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
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
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
长效机制。”[5]脱贫攻坚工作推
进过程中,中央明确规定“中
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
实”的脱贫攻坚机制。扶贫开
发过程中形成的成效考核办
法、脱贫攻坚督察办法、定点
扶贫考核办法、贫困县扶贫资
金统筹办法、资金审计监督办
法等,都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
作出过巨大贡献,实践证明这
一系列措施成效卓著。这些行
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应当在推
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以完
善和巩固,为乡村振兴战略有
效推进与落地持续提供保障。
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全国
性、阶段性特征,对涉及到经
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
领域的特点进行机制体制的持
续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目前顶
层设计已经很明确,但是具体
推进还需进一步明确,应建立
从中央到地方五级党委统筹管
理机制,实现顶层设计的宏观
政策与基层执行的微观政策有
效结合,确保打通政策落实
“最后一公里”。在具体执行过
程中,要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
成绩进行动态监测,并将取得
成绩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
考核体系中。2020年是扶贫攻
坚决胜期,也是收官年,但是
相关工作不能一刀切,在一个
节点全部撤销,而是需要继续
推进工作,巩固扶贫结果,有
效预防返贫现象。同时,统筹
考虑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
接,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为
推进工作设置不同领域、更为
专业的工作指导小组等,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工作发展难题,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加大科技转化力度,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破解传统乡村产业发展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必须注重科技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本土优势,注入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发明的产业转化,增强产业竞争力。
1.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创产业扶持。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等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模式。政府应制定政策,完善相应的资金配套机制,从治理能力方面有效保障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含量的稳步提升。在产业选择与准入、产业政策扶持方面,应优先考虑占据微笑曲线高端、有顽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带动力强的科技创新产业。
2.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农村产业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对于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而言,适合农村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必须重视人才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在以事业留人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外,还要注重在现有农村基础
上对农民进行培育,使其逐步
转变为农业人才。
3.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产业”,拓宽市场广度。农村产
业的发展在遇见大数据和“互
联网+”之后,仿佛插上了腾飞
的翅膀。“运用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机器
人为代表)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6],使得农副产品、乡村产
业产品由原来狭小的单一市场
营销,转化为拥有面向全国乃
至全世界的数十亿客户的巨大
市场,极大拓宽了销售渠道。
要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大量采集、处理数据构建数字
资源体系,按照2017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到的“快递下乡”要
求,完善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
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宽带网
络对贫困区域、贫困山村的覆
盖,搭建起立体全面的物流配
送体系,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
活力,推动农业以及农村产业
往纵深发展。
(五)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
持续脱贫,就必须激发农村发
展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产业
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带动乡
村经济持续增强。
1.立足当地资源,精准选择
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
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立
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
则林、宜木则木、宜商则商、
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
产业,实现就地脱贫。”[7]可以
看出,产业发展应以本地资源
禀赋为依托,选择有发展前
景、能够形成全产业链、可以
吸纳多劳动力的产业。根据不
同贫困区域的先天基础、文化
传承、生态环境、市场需求以
及产业的固有基础等条件,精
心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产
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
头企业带动。近年来,我国农
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有效地带
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
产业链质量、效益、竞争力的
提升,为促进贫困户增加经济
收入做出突出贡献,有效推进
了精准扶贫工作。这其中,龙
头企业的带动功不可没,龙头
企业先天性具备的领军能力和
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使其在
发展乡村产业中具有很好的引
领带动作用。目前贫困区域农
村产业、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普
遍偏低,主要是缺乏深加工企
业,这就需要培育科技含量高
的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下
游产业联动,保证下游产业销
路稳定、收入稳定,进一步促
进乡村经济发展。在脱贫攻坚
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应注重加
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
政策制定、资金投入、营销模
式等方面有所倾斜。
3.增强竞争能力,坚守全产
业链思维。现代农业的竞争,
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更
多的是产业链竞争。“只有从全
产业链的发展视角,深刻理解
和探寻农村产业革命的内在逻
辑规律,准农村产业革命的
重点、难度和突破点,才能从
根本上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农村改革的制度红利。”
[8]
鉴于
产业链的培育与形成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全面振兴具有的重要保障意义,必须坚守全产业链思维,促进农村产业改革,提升区域发展竞争能力。为此,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其对区域整个产业的带动作用;注重产业链中服务链的完善发展,促进上中下游服务链均衡发展,尤其是完善信息和金融服务,畅通销售服务渠道;克服家庭农场在营销、流
通、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弱势,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海涛主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9:89-9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7.
[3]新华网编.图解2019全国两会[M].人民出版社,2019:102.
[4]郝永平、黄相怀.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M].人民出版社,2017:323-324.
[5]何毅亭主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7:107.
[6]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编.科技创新与推进江苏乡村振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96.
[7]本书编写组.抓党建促脱贫——基层党组织怎么干[M].人民出版社,2017:159.
[8]陈坚.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农村产业革命[N].光明日报,2018(5).
Abstract: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necessity to expand the anti-poverty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lso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Standing at the historical juncture of promot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China's strategic focus has shifted from solving the absolute poverty problem to solving the relative poverty problem step by step,and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olution of phas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solution of long-term relative pov-erty,Only in this way can we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ru
ral development,achieve sustained and stable poverty alleviation,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poverty,and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endogenous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ffectiv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wo,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organic connection;endogenous logic;realization path
(作者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欣文
The Logic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Liang Meng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67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乡村   振兴   脱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