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护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


背景技术:



2.运动护具作为一种穿戴装备,能够很好地保护运动员,以避免人们在运动中受到严重的伤害。目前,市场上的运动护具样式繁多,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不同的保护部位而开发,运动护具一般分为护头、护肩、护手、护肘、护腕、护腰、护腿、护膝等。其中,对于摩托车骑手而言,现有的运动护具提供的防护功能不够完善,在骑手驾驶摩托车时未能为骑手的小腿提供较佳的保护作用,比如在骑行摩托车过程中,摩托车的排气系统温度非常高,骑手的内侧小腿容易被高温的排气系统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包括:防护底层,其设有连接面;上护壳,其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护膝壳,其位于所述上护壳的下方,所述护膝壳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护胫壳,其位于所述护膝壳的下方,所述护胫壳与所述连接面连接;耐高温护壳,其位于所述护胫壳的一侧且靠近小腿内侧设置,所述耐高温护壳与所述连接面连接;外侧护壳,其位于所述护胫壳的另一侧且远离小腿内侧设置,所述外侧护壳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6.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防护底层的连接面上不仅设置有上护壳、护膝壳和护胫壳,对应用来保护膝盖上的大腿部分、膝盖和胫骨,而且还设置有耐高温护壳和外侧护壳,耐高温护壳靠近小腿内侧设置,在骑行摩托车时,耐高温护壳位于小腿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之间,能发挥较佳的防护作用,保护骑手的小腿内侧以避免小腿被高温的排气系统烫伤,同时保护小腿内侧以免被异物击伤,而外侧护壳远离小腿内侧设置,能够对小腿的外侧提供较好的防护作用,防止小腿的外侧受到异物撞击伤害;腿部护具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为骑手的腿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功能。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高温护壳为pps塑料件。pps塑料(又称聚苯硫醚)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优越的机械性能,耐高温护壳采用pps塑料件,能为小腿内侧提供较好的耐高温防护作用和防撞击作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底层为凯夫拉防护层。防护底层采用凯夫拉防护层,具有强度高、韧性好、阻燃性好、耐高温和耐磨的优点,能够抵抗排气系统的高温,可避免防护底层受热而受损,有利于延长该腿部护具的使用寿命。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膝壳的上端与所述防护底层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上护壳的下端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在穿戴该腿部护具后,若腿部弯曲时,第一腔体能提供上护壳的下端在第一腔体内的活动空间,防止上护壳与护膝壳之间发生碰撞
干涉而影响使用;如此设计,可有效增强腿部护具弯曲活动时的灵活性,且能对腿部提供更大范围的保护作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膝壳的下端与所述防护底层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护胫壳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在腿部弯曲时能够为护胫壳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护胫壳与护膝壳之间发生碰撞干涉而造成人们使用该腿部护具时感到不适感;采用如此结构设计,能增加腿部护具弯曲活动时的灵活性,且能为腿部提供更加大范围的防护功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还包括防护垫;所述护膝壳下端与所述防护底层之间形成第一容腔,所述防护垫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并与所述护膝壳的下端连接,所述护胫壳的上端与所述防护底层之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防护垫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容腔,并与所述护胫壳活动连接。
12.在护膝壳和护胫壳之间设置防护垫,通过防护垫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防护面积,为人们带来更佳的防护效果;而且,防护垫的上端与护膝壳连接,防护垫的下端与护胫壳活动连接,在腿部弯曲时,护膝壳会相对护胫壳运动,而防护垫随护膝壳一并运动,在防护垫运动过程中,由于防护垫与护胫壳活动连接,有效防止防护垫与护胫壳相分离而造成防护垫与护胫壳之间露出防护漏洞。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垫的下端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护胫壳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腰型孔,并与所述腰型孔适配连接。防护垫设置两端沿上下延伸的腰型孔,护胫壳对应设置限位柱,在限位柱插入腰型孔后,在腿部弯曲或伸展时,始终能保持防护垫与护胫壳的连接关系,避免防护垫与护胫壳之间外露出防护漏洞。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垫为tpu垫。tpu垫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减震性能、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能够起到较佳的防护作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还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位于所述护胫壳的下端的左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护胫壳的下端的右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位于所述外侧护壳远离所述护胫壳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耐高温护壳远离所述护胫壳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带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护壳的左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带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护壳的右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连接。
16.该腿部护具设置有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对应护胫壳设置,第二固定带对应耐高温护壳和外侧护壳设置,第三固定带对应上护壳设置,在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均绑定在人们的腿部后,可以将护胫壳、上护壳、耐高温护壳和外侧护壳紧紧贴在腿部而不会发生位移,以确保它们能提供较好的防护作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结构一致,均包括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所述第一子带设有卡件,第二子带设有扣件,所述卡件与所述扣件卡扣连接。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均是包括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通过卡件和扣件来实现可拆连接,方便人们将该腿部护具穿戴在腿部上或从腿部上拆除。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的主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在装备于腿部状态下的主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在装备于腿部状态下的右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护垫分别与护膝壳和护胫壳连接的结构爆炸图。
23.附图中标记如下:100、护膝壳;110、第一连接孔;200、护胫壳;210、第二连接孔;300、防护垫;310、第三连接孔;320、腰型孔;400、防护底层;500、耐高温护壳;600、外侧护壳;710、第一固定带;720、第二固定带;730、第三固定带;800、上护壳;900、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7.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x方向是由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的后侧指向前侧;y方向是由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的左侧指向右侧;z方向是由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的下侧指向上侧。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至图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举出若干实施例。
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包括:防护底层400、上护壳800、护膝壳100、护胫壳200、耐高温护壳500、外侧护壳600、第一固定带710、第二固定带720和第三固定带730。
31.其中,防护底层400设有连接面,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底层400的前面为连接面,能够与上护壳800、护膝壳100等进行连接;防护底层400的后面为贴合面,能够与人们的皮肤
相接触。防护底层400可以但不限于是凯夫拉防护层,也即防护底层400由凯夫拉材质制成,凯夫拉为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阻燃性好、易于加工和成型的特点。
32.上护壳800与防护底层400的连接面连接,能够对膝盖上的大腿部分提供防护作用。
33.护膝壳100位于上护壳800的下方,护膝壳100与防护底层400的连接面连接,护膝壳100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仅需满足能为膝盖提供保护功能便可。在本实施例中,护膝壳100的上端与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上护壳800的下端设于第一腔体内,也即上护壳800的下端插入第一腔体,实现上护壳800与护膝壳100无缝衔接,以避免上护壳800与护膝壳100之间露出防护漏洞。无论腿部900弯曲还是伸展,上护壳800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腔体内,也即上护壳800的下端与护膝壳100的上端部分重叠。
34.在穿戴该腿部护具后,若腿部900弯曲时,第一腔体能提供上护壳800的下端在第一腔体内的活动空间,防止上护壳800与护膝壳100之间发生碰撞干涉而影响使用。采用如此设计,可有效增强腿部护具弯曲活动时的灵活性,且能对腿部900提供更大范围的保护作用。
35.护胫壳200位于护膝壳100的下方,护胫壳200与防护底层400的连接面连接,护胫壳200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为人们的胫骨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护膝壳100的下端与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护胫壳200的上端设于第二腔体内,也即护胫壳200的上端插入第二腔体,实现护胫壳200与护膝壳100无缝衔接,以避免护胫壳200与护膝壳100之间露出保护漏洞。无论腿部900是处于弯曲还是处于伸展时,护胫壳200的上端始终位于第二腔体内,也即护胫壳200的上端与护膝壳100的下端部分重叠。
36.第二腔体在腿部900弯曲时能够为护胫壳200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护胫壳200与护膝壳100之间发生碰撞干涉而造成人们使用该腿部护具时感到不适感;采用如此结构设计,能增加腿部护具弯曲活动时的灵活性,且能为腿部900提供更加大范围的防护功能。
37.耐高温护壳500位于护胫壳200的一侧且靠近小腿内侧设置,耐高温护壳500与防护底层400的连接面连接。耐高温护壳50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能满足对小腿内侧提供防护作用便可。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护壳500为pps塑料件,pps塑料(或称聚苯硫醚)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优越的机械性能,耐高温护壳500采用pps塑料件,能为小腿内侧提供较好的耐高温防护作用和防撞击作用。
38.外侧护壳600位于护胫壳200的另一侧且远离小腿内侧设置,外侧护壳600与防护底层400的连接面连接。外侧护壳600的形状同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只要满足能对小腿外侧提供保护功能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外侧护壳600的形状大小与耐高温护壳500呈左右对称设置。外侧护壳600同样也可以是pps塑料件。
39.第一固定带710的一端位于护胫壳200的下端的左侧,并与防护底层400连接,第一固定带710的另一端位于护胫壳200的下端的右侧,并与防护底层400连接,也即第一固定带710的端部位于护胫壳200和防护底层400之间,能遮挡第一固定带710的端部,提升美观性。第一固定带710对应护胫壳200设置,在穿戴该腿部护具时,第一固定带710绑定在人们的小腿上,且第一固定带710靠近脚裸处,促使护胫壳200能紧贴在小腿上而不会发生位置。
40.第二固定带720的一端位于外侧护壳600远离护胫壳200的一侧,并与防护底层400连接,第二固定带720的一端位于外侧护壳600与防护底层400之间,第二固定带720的另一端位于耐高温护壳500远离护胫壳200的一侧,并与防护底层400连接,第二固定带720的另一端位于耐高温护壳500与防护底层400之间。第二固定带720对应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设置,第二固定带720位于第一固定带710的上方,在人们将腿部护具穿戴后,第二固定带720绑定在小腿上,促使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与小腿紧贴,防止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发生位置,从而让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为小腿的内侧和外侧提供较佳的防护作用。
41.第三固定带730的一端位于上护壳800的左侧,并与防护底层400连接,第三固定带730的另一端位于上护壳800的右侧,并与防护底层400连接,第三固定带730的两端部位于上护壳800和防护底层400之间。第三固定带730对应上护壳800设置,第三固定带730位于第二固定带720的上方,在穿上该腿部护具后,上护壳800在第三固定带730的作用下紧贴在腿部而不会轻易出现移位。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710、第二固定带720和第三固定带730结构一致,均包括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第一子带设有卡件,第二子带设有扣件,卡件与扣件卡扣连接且该卡扣连接可拆。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松紧带,卡件和扣件共同构成现有的插扣。
4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固定带710为例,第一固定带710的一端与防护底层400连接,第一固定带710的另一端设置魔术贴毛面,且穿过防护底层400的环扣后与第一固定带710上的魔术贴勾面粘合连接。
44.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腿部护具中,防护底层400通过设置上护壳800、护膝壳100和护胫壳200,分别对应保护膝盖上的大腿部分、膝盖和胫骨以免它们受伤,而且,防护底层400还设置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在骑行摩托车时,耐高温护壳500位于小腿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之间,耐高温护壳500会对小腿内侧起到较佳的防护作用,避免小腿被高温的排气系统烫伤,并且,可以保护小腿内侧以免被异物击伤;外侧护壳600的设置,能够对小腿的外侧提供较好的防护作用,防止小腿的外侧受到异物撞击伤害。
45.该腿部护具采用上述结构,具有高的防护性能,能够为骑手的腿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功能。
46.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底层400可以是由三块连接而成,其中,护胫壳200、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均设在同一块防护底层400,护膝壳100设在第二块防护底层400,上护壳800设在第三块防护底层40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护壳800、护膝壳100、护胫壳200、耐高温护壳500和外侧护壳600均设在同一块防护底层400。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腿部护具还包括防护垫300。护膝壳100下端与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一容腔,防护垫300的上端位于第一容腔,并与护膝壳100的下端连接,护胫壳200的上端与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二容腔,防护垫300的下端位于第二容腔,并与护胫壳200活动连接。
48.具体的,护膝壳100设有第一连接孔110,防护垫300的上端设有第三连接孔310,第一连接孔110和第三连接孔310均设置两个且它们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孔110和第三连接孔310呈相对设置,以便使用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310和第一连接孔110
后与螺母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铆钉代替螺栓。
49.并且,防护垫300的下端设有腰型孔320,腰型孔320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延伸,腰型孔320贯穿防护垫300的前面和后面。护胫壳200设有限位柱,护胫壳200设有第二连接孔210,第二连接孔210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孔210可以为螺孔,限位柱可以是螺栓,在限位柱旋进第二连接孔210后,限位柱可以插入腰型孔320,并与腰型孔320适配连接,促使限位柱能相对防护垫300沿着腰型孔320来回移动。如此设计,在腿部900处于弯曲或处于伸展时,始终能保持防护垫300与护胫壳200的连接关系,避免防护垫300与护胫壳200之间外露出防护漏洞。
50.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垫300为tpu垫。tpu(或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减震性能、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防护垫300采用tpu材质制成,能够起到较佳的防护作用。
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底层(400),其设有连接面;上护壳(800),其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护膝壳(100),其位于所述上护壳(800)的下方,所述护膝壳(100)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护膝壳(100)的上端与所述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上护壳(800)的下端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护胫壳(200),其位于所述护膝壳(100)的下方,所述护胫壳(200)与所述连接面连接;耐高温护壳(500),其位于所述护胫壳(200)的一侧且靠近小腿内侧设置,所述耐高温护壳(500)与所述连接面连接;外侧护壳(600),其位于所述护胫壳(200)的另一侧且远离小腿内侧设置,所述外侧护壳(600)与所述连接面连接;防护垫(300),所述护膝壳(100)的下端与所述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一容腔,所述防护垫(300)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并与所述护膝壳(100)的下端连接,所述护胫壳(200)的上端与所述防护底层(400)之间形成第二容腔,所述防护垫(30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容腔,并与所述护胫壳(200)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护壳(500)为pps塑料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层(400)为凯夫拉防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300)的下端设有腰型孔(320),所述腰型孔(320)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护胫壳(200)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腰型孔(320),并与所述腰型孔(320)适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300)为tpu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带(710)、第二固定带(720)和第三固定带(730);所述第一固定带(710)的一端位于所述护胫壳(200)的下端的左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40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71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护胫壳(200)的下端的右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40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720)的一端位于所述外侧护壳(600)远离所述护胫壳(200)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40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72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耐高温护壳(500)远离所述护胫壳(200)的一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400)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带(730)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护壳(800)的左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400)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带(73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护壳(800)的右侧,并与所述防护底层(40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710)、第二固定带(720)和第三固定带(730)结构一致,均包括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所述第一子带设有卡件,第二子带设有扣件,所述卡件与所述扣件卡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防护性能的腿部护具,包括:防护底层,其设有连接面;上护壳,其与连接面连接;护膝壳,其位于上护壳的下方,护膝壳与连接面连接;护胫壳,其位于护膝壳的下方,护胫壳与连接面连接;耐高温护壳,其位于护胫壳的一侧且靠近小腿内侧设置,耐高温护壳与连接面连接;外侧护壳,其位于护胫壳的另一侧且远离小腿内侧设置,外侧护壳与连接面连接。在骑行摩托车时,耐高温护壳位于小腿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之间,能发挥较佳的防护作用,保护骑手的小腿内侧以避免小腿被高温的排气系统烫伤,且保护小腿内侧以免被异物击伤,外侧护壳能防止小腿外侧受到异物撞击伤害;该腿部护具采用上述结构,能为骑手的腿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功能。护功能。护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

黄伟东 温辉旭 吴锡熙 曾启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赛羽极限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6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防护   耐高温   腿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