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1卷化学试题及解析word版

1.(2018年全国卷)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D
2. (2018年全国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3. (2018年全国卷)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答案】D
4. (2018年全国卷)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 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 1.0 mol CH4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解析】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
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AB正确;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AC错误;D、甲烷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AD错误。
【答案】B
5. (2018年全国卷)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
【解析】A、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C5H8,环戊烯的分子式也是C5H8,结构不同,互为同
分异构体,A正确;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上,因此其二氯代物超过两种,B正确;C、由于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戊烷比螺22]戊烷多4个氢原子,所以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D正确。
【答案】C
6. (2018年全国卷)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Y同族;W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FNaClCa。则A、金属钠常温常压下是固态,A错误;BCaH2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正确;CYZ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水溶液显中性,C错误;D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价,Cl元素的最高价是+7价,D错误。答案选B
【答案】B
7. (2018年全国卷) 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 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 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 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①+②即得到H2S2e2H+S,因此总反应式为CO2+H2SCO+H2O+SB正确;
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错误;
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要酸性,D正确。
【答案】C
8. (2018年全国卷)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c中溶液由绿逐渐变为亮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K2c中亮蓝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d中析出砖红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醋酸亚铬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是分液(或滴液)漏斗;%网
2)①c中溶液由绿逐渐变为亮蓝,说明Cr3被锌还原为C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Cr3Zn2+2Cr2
②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Cr2,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除c中空气;
3)打开K3,关闭K1K2,由于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所以c中亮蓝溶液能流入d装置,与醋酸钠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水冷水,所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冰浴)冷却、过滤、洗涤、干燥。
4)由于d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品不纯。
【答案】    (1). 去除水中溶解氧    (2). 分液(或滴液)漏斗    (3). Zn+2Cr3Zn2+2Cr2    (4). 排除c中空气    (5). 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6). (冰浴)冷却    (7). 过滤    (8). 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9. (2018年全国卷)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pH=4.1时,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
【解析】(1)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脱水生成焦亚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
2)①碳酸钠饱和溶液吸收SO2后的溶液显酸性,说明生成物是酸式盐,即Ⅰ中为NaHSO3
②要制备焦亚硫酸钠,需要制备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因此工艺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并再次充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3)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区是稀硫酸,氢氧根放电,则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阳极区氢离子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a室与亚硫酸钠结合生成亚硫酸钠。阴极是氢离子放电,氢氧根浓度增大,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电解后a室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1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55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生成   装置   下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