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机构及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机构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池的顶盖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顶盖进行翻转,由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顶盖处于竖直状态时便于对顶盖进行刻码,顶盖处于水平状态时便于对顶盖进行焊接。相关技术中,若是在同一机构中完成顶盖的水平和竖直状态的切换,也就是在同一机构中实现顶盖的翻转,则该机构的结构会较复杂,成本较高,且翻转过程中顶盖的定位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工件的定位、固定及翻转,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翻转机构及加工设备。
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翻转机构,包括:
6.机台
7.转板,所述转板的两端均与所述机台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放置位;
8.齿轮,设于所述转板的一端,所述齿轮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转板同步转动;
9.齿条,与所述齿轮配合;
10.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并与所述齿条连接,能驱动所述齿条沿直线移动,以使所述齿条推动所述齿轮转动;
11.定位装置,设于所述转板上或设于所述转板及所述机台上,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
12.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及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定位;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第三方向上的定位;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13.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抵接单元及第一活动抵接单元;所述第一固定抵接单元及所述第一活动抵接单元均设于所述转板上;
14.所述第一活动抵接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驱动第一抵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5.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抵接单元及第二活动抵接单元;所述第二固定抵接单元设于所述转板上;所述第二活动抵接单元设于所述机台上;
16.所述第二活动抵接单元包括第二驱动件及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驱动第二抵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7.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
18.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转板上;
19.压头,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能驱动所述压头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压头卡在工件上方。
20.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抵接单元包括:
21.安装座,设于所述转板上;
22.抵接柱,沿第三方向设置,其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23.压板,压设于所述抵接柱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24.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抵接柱为陶瓷柱。
25.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抵接柱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工件放置位一端的端面相切。
26.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27.支座,所述支座为两个,两个所述支座相对设于所述机台上;
28.转轴,转动设于所述支座上;
29.转接板,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板连接。
30.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31.第一缓冲件,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转板由未翻转状态向翻转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转板抵接;
32.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转板由翻转状态向未翻转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转接板抵接。
33.作为上述翻转机构的可选方案,所述转板上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设于所述转板上当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转板抵接时的抵接处。
34.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翻转机构。
3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机台上设置转板,转板两端都与机台转动连接,使转板两端都得到支撑,提升转板转动的平稳性。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带动转板翻转,从而带动转板上的工件翻转,能实现工件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切换。且通过齿轮齿条结构来实现翻转使得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转板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或转板和机台上均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能对转板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保证工件的在翻转过程中位置固定,不会随意移动,提升可靠性。
附图说明
3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翻转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翻转机构与工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41.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抵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抵接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抵接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4.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抵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抵接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6.图中:
47.100、翻转机构;101、工件;
48.110、机台;
49.120、转板;121、金属板;
50.130、齿轮;131、齿条;132、驱动机构;
51.140、第一定位组件;141、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2、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1、第一驱动件;1422、第一抵接件;
52.150、第二定位组件;151、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1、安装座;1512、抵接柱;1513、压板;152、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1、第二驱动件;1522、第二抵接件;
53.160、第三定位组件;161、第三驱动件;162、压头;163、连接板;
54.170、支座;171、转轴;172、转接板;1721、抵接部;
55.180、第一缓冲件;181、第二缓冲件;18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含义。
5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机构100包括机台110、转板120、齿轮130、齿条131、驱动机构132和定位装置。转板120的两端均与机台110转动连接,这样使得转板120的两端都得到支撑,转动更平稳。转板120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放置位,也就是说,工件被放置在转板120上进行加工。例如将电池的顶盖放置在转板120上进行焊接、刻码等。
60.如图1所示,齿轮130设置在转板120的一端,通过齿轮130的转动来带动转板120同步转动,实现转板120的翻转,从而带动转板120的工件翻转,使工件能从水平状态翻转到垂直状态,便于对工件的不同面进行加工。如图1所示,齿条131与齿轮130配合。驱动机构132设置在机台110上,且驱动机构132与齿条131连接,驱动机构132能驱动齿条131沿直线移动,以使齿条131推动齿轮130转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齿轮130与齿条131结构配合来实
现工件的翻转,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
61.本技术实施例中翻转机构100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在转板120上,或设置在转板120和机台110上,定位装置能对转板120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以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随意移动,提升加工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62.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定义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对应空间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具体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翻转机构100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63.如图1所示,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40、第二定位组件150和第三定位组件160。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组件140能对转板120上的工件101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定位,第二定位组件150能对转板120上的工件101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定位,第三定位组件160能对转板120上的工件101进行第三方向上的定位,再结合转板120本身对工件101的支撑,从而将工件101定位和固定在转板120上。
64.参考图4,第一定位组件140包括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工件101定位时,结合图4及图5,工件10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上,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将工件101夹紧来实现工件101沿第一方向的定位。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均设于转板120上。具体的,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可分别安装在转板12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固定安装在转板120上。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则包括第一驱动件1421和第一抵接件1422,第一抵接件1422与第一驱动件1421连接,第一驱动件1421能驱动第一抵接件142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抵接件1422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从而夹紧或放松工件101。
65.将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均安装在转板120上,使得第一固定抵接单元141和第一活动抵接单元142可跟随转板120一起转动,从而在翻转过程中也能对工件101进行定位和固定。
66.请继续参考图4,第二定位组件150包括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和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工件101定位时,结合图4及图5,工件10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在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和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上,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和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将工件101夹紧来实现工件101的沿第二方向的定位。结合图1及图4,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安装在转板120上,而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则安装在机台110上。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和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包括第二驱动件1521及第二抵接件1522,第二驱动件1521能驱动第二抵接件152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抵接件1522靠近或远离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从而夹紧或放松工件101。
67.如图1所示,转板120翻转时,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使得翻转过程中以及翻转到位后工件101与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抵接的一侧朝上,因此工件101与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抵接的一侧在翻转过程中无需定位,也就使得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无需跟随转板120一起转动,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可以安装在机台110上而无需安装在转板120上,这样可缩小转板120的尺寸,同时减轻转板120的整体重量,提升翻转操作的可靠性。
68.请继续参考图4,第三定位组件160包括第三驱动件161和压头162。工件101定位时,如图5所示,压头162压在工件101上方,从而压紧工件101。换言之,也就是第三定位组件160能沿第三方向定位工件101。如图2所示,第三定位组件160安装在转板120上,从而使得转板120翻转过程中第三驱动件161也能跟随转板120翻转,转板120翻转过程中第三驱动件161也能对工件101进行定位。如图2所示,第三驱动件161安装在转板120上,具体可安装在转板120的底部。压头162与第三驱动件161连接,第三驱动件161能驱动压头16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压头162卡在工件101上方,或从工件101上移开。当需要放松工件101时,第三驱动件161驱动压头162沿第二方向远离工件101移动,压头162即可与工件101脱离。
69.如图2所示,压头162与第三驱动件161通过连接板163连接,连接板163从转板120的底部延伸到转板120的顶部上方,从而使压头162安装在连接板163上后可以位于转板120上方。压头162沿第二方向延伸,以使压头162能压在工件101上。压头162与转板120基本平行。
7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21、第二驱动件1521、第三驱动件161及驱动机构132均可采用气缸。气缸成本较低,从而降低成本。
71.如前文所述,参考图4及图5,第二定位组件150的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和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能对工件101进行第二方向的定位。参考图6至图8,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包括安装座1511、抵接柱1512和压板1513。安装座1511通过螺钉固定在转板120上。抵接柱1512沿第三方向设置,且抵接柱1512沿第三方向的一端插设于安装座1511上,压板1513则压在抵接柱1512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以使抵接柱1512两端被固定。同时压板1513与安装座1511固定连接,从而使抵接柱1512被固定在安装座1511上。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在定位工件101时,工件101与抵接柱1512接触。以上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的结构设计,使得只需将抵接柱1512采用不易磨损的材质,即可使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而无需将整个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都采用不易磨损的材质,无需将工件101与整个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接触。同时通过压板1513将抵接柱1512压设在安装座1511上还便于拆卸和更换抵接柱1512。同时,将抵接柱1512嵌设在安装座1511上也可以避免抵接柱1512脱落。
72.于一实施例中,抵接柱1512可采用陶瓷柱。陶瓷柱材质可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中发生磨损,降低定位精度。
73.如图8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抵接柱1512与压板1513靠近工件101放置位一端的端面相切。参考图8,也就是说,抵接柱1512与压板1513的端面a相切。这样可以避免将工件101放置到转板120上或从转板120上取走时,压板1513刮到工件101。如图4所示,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74.参考图9,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抵接单元152的第二抵接件1522也可以采用与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类似的结构,用陶瓷柱与工件101接触来定位工件101。具体的效果与前文描述的第二固定抵接单元151采用陶瓷柱定位的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5.如图4所示,翻转机构100还可包括支座170、转轴171及转接板172。支座170为两个,两个支座170相对设置在机台110上。转轴171转动设于支座170上。转接板172设置在转轴171上,且转接板172与转板120连接。转接板172通过转轴171转动连接在支座170上,从而使得与转接板172连接的转板120也可以在支座170上转动。以上结构能实现支撑座对转板
120的支撑以及实现转板120的自由转动。于一实施例中,两个支座170上可分别安装一个转轴171,每个转轴171上安装一块转接板172,转板12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转接板172连接。
76.请参考图2至图4,翻转机构100还可包括第一缓冲件180和第二缓冲件181。第一缓冲件180和第二缓冲件181均安装在机台110上,第一缓冲件180和第二缓冲件181均可采用缓冲器。如图1所示,转板120处于水平状态,也就是未翻转状态;当转板120由未翻转状态沿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90
°
,转板120切换至翻转状态(垂直状态),此时转板120与第一缓冲件180抵接,以进行翻转到位缓冲,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转板120进行限位,限制转板120继续转动。当转板120由翻转状态向未翻转状态切换时,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缓冲件181与转接板172抵接,以进行回复到位缓冲,同时也能通过抵住转接板172来间接限制转板120继续转动。
77.如图3所示,转接板172的底端沿第二方向延伸一段抵接部1721,第二缓冲件181与抵接部1721抵接,从而借助杠杆原理,更有效的实现缓冲和限位。
78.请继续参考图3,转板120上设置有金属板121,金属板121设置在转板120上当第一缓冲件180与转板120抵接时的抵接处。金属板121例如可以是钣金。通过设置金属板121来代替转板120与第一缓冲件180接触,可避免长期碰撞后转板120出现凹坑,导致精度达不到要求。设置了金属板121后,若长期碰撞后精度降低的话,可直接更换金属板121即可,降低成本。
79.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180和第二缓冲件181采用缓冲器,缓冲器可采用双螺母固定的方式,如图3所示,即缓冲器采用两个螺母182来固定,或者多个螺母182来固定。这样可以避免缓冲器或缓冲器螺母182松动。
8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包括上述翻转机构100。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工设备包括上述翻转机构100,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翻转机构1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81.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转板,所述转板的两端均与所述机台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放置位;齿轮,设于所述转板的一端,所述齿轮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转板同步转动;齿条,与所述齿轮配合;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并与所述齿条连接,能驱动所述齿条沿直线移动,以使所述齿条推动所述齿轮转动;定位装置,设于所述转板上或设于所述转板及所述机台上,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及第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第二方向上的定位;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能对所述转板上的工件进行第三方向上的定位;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抵接单元及第一活动抵接单元;所述第一固定抵接单元及所述第一活动抵接单元均设于所述转板上;所述第一活动抵接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驱动第一抵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抵接单元及第二活动抵接单元;所述第二固定抵接单元设于所述转板上;所述第二活动抵接单元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活动抵接单元包括第二驱动件及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驱动第二抵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转板上;压头,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能驱动所述压头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压头卡在工件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抵接单元包括:安装座,设于所述转板上;抵接柱,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其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压板,压设于所述抵接柱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柱为陶瓷柱。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柱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工件放置位一端的端面相切。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为两个,两个所述支座相对设于所述机台上;转轴,转动设于所述支座上;
转接板,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板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缓冲件,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转板由未翻转状态向翻转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转板抵接;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转板由翻转状态向未翻转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转接板抵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上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设于所述转板上当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转板抵接时的抵接处。12.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机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翻转机构及加工设备。翻转机构包括:机台;转板,转板的两端均与机台转动连接,转板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放置位;齿轮,设于转板的一端,齿轮转动时能带动转板同步转动;齿条,与齿轮配合;驱动机构,设于机台上并与齿条连接,能驱动齿条沿直线移动,以使齿条推动齿轮转动;定位装置,设于转板上或设于转板及机台上,能对转板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实现工件的定位、固定及翻转,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翻转机构及加工设备。及加工设备。及加工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

何艳松 朱勇 邓宇 刘宗来 杨迅 王瑾 高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大族锂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4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0:1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5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工件   单元   机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