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设备、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充放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放电设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发展,人们使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且充电功能是电子产品稳定运行的保障。为了方便,人们通常使用移动电源为电子产品充电。
3.相关技术中,使用电子产品专有的充电线通过移动电源为电子产品充电,如type c接口的电子产品需要使用type c接口转usb接口的充电线实现充电,lightning接口的电子产品需要使用l接口转usb接口的充电线实现充电。同时,在移动电源的电能即将耗尽时,需要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其中,通常也使用移动电源专有的充电线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
4.然后,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电源在实现充放电时,需要反复切换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使得充放电处理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放电设备、系统及方法,能够减少切换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的次数,使得充放电处理过程简单化。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放电设备,该充放电设备包括:充放电设备的本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协议芯片、主控芯片和电源模块,第一接口模块分别与协议芯片和主控芯片连接,协议芯片与主控芯片连接,主控芯片与电源模块连接;
7.主控芯片,用于检测第一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
8.协议芯片,用于在确定第一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以及
9.主控芯片,还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用于检测第一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并在确定第一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生成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并将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发送给协议芯片。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议芯片还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生成握手成功指令,并将握手成功指令发送给主控芯片。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接收到握手成功指令后生成电能输出指令,并将电能输出指令发送给电源模块。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还包括:开关切换电路,开关切换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
14.主控芯片,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后生成信号切换指令,并将信号切换指令发送给开关切换电路;
15.开关切换电路,用于响应信号切换指令,拉高充放电设备的通信信号,以使充放电
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块,第二接口模块分别与协议芯片和主控芯片连接;
17.协议芯片,还用于在确定第二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控芯片,还用于检测与第一接口模块或第二接口模块已连接的目标设备的类型,若确定目标设备的类型为供电设备,则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若确定目标设备的类型为待充电设备,则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系统,充放电系统包括连接线和如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
20.连接线包括:第三接口模块、第四接口模块、控制开关电路和控制通信电路;第三接口模块分别与控制开关电路和控制通信电路一端连接,控制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模块的一端连接,控制通信电路的另一端接地;
21.控制通信电路,用于在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通过连接线连接后,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
22.控制开关电路,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控制电能从第三接口模块流向第四接口模块,或者控制电能从第四接口模块流向第三接口模块。
2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24.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
25.若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则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
26.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则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27.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28.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
29.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则控制电能从充放电设备输出并流向目标设备,或者控制电能从目标设备流向充放电设备。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放电设备、系统及方法,该充放电设备可以通过协议芯片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在确认完成通信握手后充放电设备中主控芯片可以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进一步通过充放电设备中的第一接口模块向目标设备释放电能或者接收目标设备的电能,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具有双向充放电功能,并且在充放电设备实际使用时,不需要反复切换充放电设备与连接线的连接接口,就能够使得充放电设备完成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使得充放电设备的充放电处理过程简单化;同时,该充放电设备可以减少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的插拔次数,能够避免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松动,导致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损坏以致充放电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从而能够延长充放电设备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3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的结构框图;
32.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的结构框图;
33.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的结构框图;
34.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中内部各个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35.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系统中连接线的内部电路结构图;
36.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7.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充放电设备
ꢀꢀꢀꢀꢀꢀꢀꢀꢀꢀꢀꢀꢀꢀꢀ
10;
ꢀꢀꢀꢀ
本体
ꢀꢀꢀꢀꢀꢀꢀꢀꢀꢀꢀꢀꢀꢀꢀꢀꢀ
11;
40.第一接口模块
ꢀꢀꢀꢀꢀꢀꢀꢀꢀꢀꢀꢀꢀ
12;
ꢀꢀꢀꢀ
协议芯片
ꢀꢀꢀꢀꢀꢀꢀꢀꢀꢀꢀꢀꢀ
13;
41.主控芯片
ꢀꢀꢀꢀꢀꢀꢀꢀꢀꢀꢀꢀꢀꢀꢀꢀꢀ
14;
ꢀꢀꢀꢀ
电源模块
ꢀꢀꢀꢀꢀꢀꢀꢀꢀꢀꢀꢀꢀ
15;
42.开关切换电路
ꢀꢀꢀꢀꢀꢀꢀꢀꢀꢀꢀꢀꢀ
16;
ꢀꢀꢀꢀ
第二接口模块
ꢀꢀꢀꢀꢀꢀꢀꢀꢀ
17;
43.连接线
ꢀꢀꢀꢀꢀꢀꢀꢀꢀꢀꢀꢀꢀꢀꢀꢀꢀꢀꢀ
20;
ꢀꢀꢀꢀ
第三接口模块
ꢀꢀꢀꢀꢀꢀꢀꢀꢀ
21;
44.第四接口模块
ꢀꢀꢀꢀꢀꢀꢀꢀꢀꢀꢀꢀꢀ
22;
ꢀꢀꢀꢀ
控制开关电路
ꢀꢀꢀꢀꢀꢀꢀꢀꢀ
23;
45.控制通信电路
ꢀꢀꢀꢀꢀꢀꢀꢀꢀꢀꢀꢀꢀ
24。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7.充放电技术中,主要通过充放电连接线将充放电设备与待充电设备或者供电设备连接,使充放电设备向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或者使供电设备向充放电设备提供电能。以最常用的充放电设备为移动电源为例,在移动电源向不同类型的待充电设备充电时,需要通过不同待充电设备对应的专用连接线将移动电源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使移动电源向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同时,在供电设备向充放电设备充电时,也需要通过专用连接线将移动电源与供电设备连接,使供电设备向移动电源提供电能。然而,上述充放电设备仅包括type-c接口模块和usb接口模块,因此,上述充放电设备在实现充放电时,要根据与充放电设备连接的不同设备,反复更换连接线,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的充放电过程比较繁琐。
48.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电设备,可以在不更换连接线的情况下,使得充放电设备能够实现充放电过程。如图1所示为充放电设备的结构框图,该充放电设备10: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12、协议芯片13、主控芯片14和电源模块15,第一接口模块12分别与协议芯片13和主控芯片14连接,协议芯片13与主控芯片14连接,主控芯片14与电源模块15连接;
49.主控芯片14,用于检测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
50.协议芯片13,用于在确定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以及
51.主控芯片14,还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控制电源模块15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52.具体地,充放电设备10可以包括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即充放电设备10的外壳,具有固定充放电设备10中其它模块的作用,该外壳可以由聚碳酸酯和聚丙烯腈合金而成的热可塑性塑胶材料制成,还可以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当然,还可以由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等特性的其它材料制成。
53.其中,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12,第一接口模块12的一端暴露在本体11的表面,用于与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连接。在充放电设备10实现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时,第一接口模块12具体用于接收通过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10连接的目标设备的电能,或者用于向通过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10连接的目标设备释放电能。其中,在充放电设备10实现充电过程时,上述目标设备为供电设备,如固定电源插座;在充放电设备10实现放电过程时,上述目标设备为待充电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蓝牙耳机等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口模块12为l接口模块。
54.同时,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与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对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第一接口模块12为l母座接口模块,与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对应的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为l公头接口模块。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接口模块12可以通过接口电路和电容实现。
55.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设置在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内,该主控芯片14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功能电路实现,如模数转换电路或数模转换电路等等。其中,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第一接口模块12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模转换电路用于将第一接口模块12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主控芯片14为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处理芯片,该主控芯片14可以检测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其中,完成物理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连接线将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已连接,即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与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连接,且连接线另一端的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的接口模块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控芯片14可以通过功能芯片和电阻实现。
56.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在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才能实现通信握手,所以充放电设备10在工作过程中,充放电设备10的协议芯片13可以实时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该情况下,协议芯片13可以主动实现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的过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协议芯片13设置于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协议芯片13可以通过功能芯片、电容和电阻实现。
57.一种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还用于在确定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生成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并将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发送给协议芯片13。
58.进一步,若主控芯片14的检测结果为第一接口模块12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时,主控芯片14可以生成一个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并将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发送给充放电设备10的协议芯片13,以使协议芯片13响应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开始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可选地,充放电设备10中的协议芯片13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可以生成握手成功指令,并将该握手成功指令发送给主控芯片14,以告知主控芯片14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已成功握手。可选地,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可
以通过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表示,还可以通过其它特定信号表示,如方波信号、三角波信号、谐波信号等等,当然不局限于这些表示形式。
59.其中,充放电设备10在工作过程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可以不断生成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充放电设备10中的协议芯片13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主控芯片14才可以将工作状态控制指令成功发送给充放电设备10中的电源模块15。可选地,工作状态控制指令为控制充放电设备10中电源模块15的工作状态的指令,该工作状态控制指令也可以通过高电平信号或者低电平信号表示,还可以通过其它特定信号表示。
60.一种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还用于在接收到握手成功指令后生成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并将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发送给电源模块15。
61.可选地,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在接收到握手成功指令后可以生成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并将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发送给充放电设备10中的电源模块15,以使电源模块15响应该工作状态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工作模式,即上述主控芯片14在检测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控制功能。可选地,上述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充电控制指令和放电控制指令。
62.其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电源模块15设置于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内,该电源模块15可以响应接收到的工作状态控制指令执行接收电能的工作或者释放电能的工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5可以通过电源电路和电容实现。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与充放电设备10连接的目标设备为待充电设备时,主控芯片14可以生成放电控制指令,并且电源模块15接收到主控芯片14发送的放电控制指令后,可以执行释放电能的工作,以使充放电设备10的电能输出进入待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与充放电设备10连接的目标设备为供电设备时,主控芯片14可以生成充电控制指令,并且电源模块15接收到主控芯片14发送的充电控制指令后,可以执行接收电能的工作,以使供电设备的电能进入充放电设备10,为充放电设备10充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源模块15释放的电能可以通过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输出,且电源模块15也可以通过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接收供电设备的电能。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的连接线为type-c接口转l接口的线缆。一种实施例中,若目标设备为待充电设备,且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为type-c接口,则连接线的l接口与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连接,以及连接线的type-c接口与待充电设备连接,进一步完成待充电设备向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的工作;若目标设备为供电设备,且供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为type-c接口,则连接线的l接口与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连接,以及连接线的type-c接口与供电设备连接,进一步完成供电设备向充放电设备10提供电能的工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充放电设备10中的第一接口模块12不仅具有接收电能的功能,还具有释放电能的功能,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10能够实现双向充放电功能。
6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可以通过协议芯片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在确认完成通信握手后充放电设备中主控芯片可以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进一步通过充放电设备中的第一接口模块向目标设备释放电能或者接收目标设备的电能,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具有双向充放电功能,并且在充放电设备实际使
用时,不需要反复切换充放电设备与连接线的连接接口,就能够使得充放电设备完成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使得充放电设备的充放电处理过程简单化;同时,该充放电设备可以减少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的插拔次数,能够避免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松动,导致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接口损坏以致充放电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从而能够延长充放电设备的使用周期。
66.在一些场景中,会存在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不匹配,导致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的情况。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充放电设备10还包括:开关切换电路16,开关切换电路16与主控芯片14连接;
67.主控芯片14,还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后生成信号切换指令,并将信号切换指令发送给开关切换电路16;
68.开关切换电路16,用于响应信号切换指令,拉高充放电设备10的通信信号,以使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
69.其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协议芯片13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后,可以生成通信握手失败信息,并将通信握手失败信息发送给主控芯片14,主控芯片14在接收到通信握手失败信息后可以生成信号切换指令,且主控芯片14将信号切换指令发送给开关切换电路16,以使开关切换电路16响应信号切换指令,拉高充放电设备10的通信信号,从而使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的情况下,充放电设备10的通信信号为低电平状态,而为了完成通信握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的通信信号均需要满足高电平状态,所以在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时,需要拉高充放电设备10的通信信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关切换电路16可以通过功能芯片、电阻和电容实现。
7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可以在检测到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后,拉高通信信号,以使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成功完成通信握手,从而能够保证充放电设备正常运行实现充放电功能,以为目标设备释放电能或者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电能。
71.为了提高充放电设备10的适用场景,不仅让充放电设备10能够对具有type-c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还能够对具有l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充放电设备10还设置有type-c接口模块。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充放电设备10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块17,第二接口模块17分别与协议芯片13和主控芯片14连接;
72.协议芯片13,还用于在确定第二接口模块17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
73.具体地,上述第二接口模块17设置于充放电设备10的本体11上,第二接口模块17的一端暴露在本体11的表面,用于与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连接。其中,第二接口模块17与第一接口模块12的设置位置不同,且第二接口模块17与第一接口模块12的类型不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接口模块17可以通过功能芯片和电容实现。
74.在充放电设备10实现充电过程时,第二接口模块17具体用于向通过连接线与充放电设备10连接的目标设备释放电能,该情况下,上述目标设备为待充电设备,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接口模块17为type-c接口模块。
75.同时,充放电设备10的第二接口模块17与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对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第二接口模块17为type-c母座接口模块,与充放电设备10的
第二接口模块17对应的连接线一端的接口模块为type-c公头接口模块。
76.其中,若需要充放电设备10对具有type-c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在通过连接线将充放电设备10与具有type-c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连接后,充放电设备10中的协议芯片13可以实时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在确定第二接口模块17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生成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并将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发送给协议芯片13,以使协议芯片13响应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开始检测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
7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充放电设备10中除本体11外其它模块的内部结构电路图,即图4为充放电设备10中第一接口模块12、协议芯片13、主控芯片14、电源模块15、开关切换电路16和第二接口模块17之间的电路结构图,其中,图4中各个模块相同引脚引出的线均是连接在一起的,如第一接口模块12、开关切换电路16和第二接口模块17中的cc1引脚均是连接在一起的,图4中各个模块上的单功能引脚是与充放电设备外其它设备上的引脚连接的,如主控芯片14上的引脚fb fb和第二接口模块17上的引脚vbus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功能引脚指的是充放电设备10中其中一个模块上具有的特定引脚且充放电设备10中的其它模块上不存在该特定引脚。
7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可以适用于对多种类型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该充放电设备不仅能够对具有type-c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还能够对具有l充电接口的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从而提高了充放电设备的使用场景。
79.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将介绍充放电设备10是如何进入充电模式以及如何进入放电模式工作的过程。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还用于检测与第一接口模块12或第二接口模块17已连接的目标设备的类型,若确定目标设备的类型为供电设备,则控制电源模块15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若确定目标设备的类型为待充电设备,则控制电源模块15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
80.具体地,充放电设备10中的主控芯片14可以通过检测与第一接口模块12或第二接口模块17已连接的目标设备的接口模块,确定与第一接口模块12或第二接口模块17已连接的目标设备的类型,若确定目标设备的类型为供电设备时,可以生成充电控制指令,并将充电控制指令发送给电源模块15,以控制电源模块15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若确定目标设备的类型为待充电设备时,可以生成放电控制指令,并将放电控制指令发送给电源模块15,以控制电源模块15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
8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可以检测与其连接的目标设备的类型,然后根据目标设备的类型进入充电模式工作或者进入放电模式工作,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能够正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避免出现工作模式紊乱的情况,并且也不会由于充放电设备的工作模式紊乱造成充放电设备损坏的问题,从而还能够延长充放电设备的使用周期。
82.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系统,该充放电系统包括连接线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充放电设备10;
83.其中,连接线20包括:第三接口模块21、第四接口模块22、控制开关电路23和控制通信电路24;第三接口模块21分别与控制开关电路23和控制通信电路24一端连接,控制开关电路23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模块22的一端连接,控制通信电路24的另一端接地;
84.控制通信电路24,用于在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过连接线20连接后,控制充
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
85.控制开关电路23,用于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控制电能从第三接口模块21流向第四接口模块22,或者控制电能从第四接口模块22流向第三接口模块21。
86.具体地,充放电系统中的连接线20可以有数据传输的功能,还可以有输送电能的功能,即不仅可以作为数据线使用,也可以作为电源线使用。在充放电系统使用过程中,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与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连接,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与充放电设备10的第二接口模块17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该连接线20将待充电设备与充放电设备连接后,可以让充放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快速充电,通过该连接线20将供电设备与充放电设备连接后,可以让供电设备对充放电设备进行快速充电。
8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10的第一接口模块12为l母座接口模块,对应地,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为l公头接口模块;充放电设备10的第二接口模块17为type-c母座接口模块,对应地,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为type-c公头接口模块。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和第四接口模块22均可以通过接口电路实现。
88.其中,连接线20中的控制开关电路23可以实时控制电能从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流向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或者控制电能从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流向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但在实际场景中,只要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连接线20中的控制开关电路23执行的控制功能才起作用,因此,为了节省连接线20所消耗的电能,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线20的控制开关电路23在确定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连接线20中的控制通信电路24可以生成通信握手成功信息,并将通信握手成功信息发送给连接线20中的控制开关电路23,控制开关电路23接收到通信握手成功信息并触发自身的控制功能,以控制电能从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流向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或者控制电能从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流向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线20的控制开关电路23可以通过电阻和mos管q实现。
89.请参见图5所示为充放电系统中连接线20的内部电路结构图,图5中连接线20内的各个模块上的相同引脚引出的线均是连接在一起的,各个模块上的单功能引脚是与连接线20外的其它设备上的引脚连接的,如控制开关电路23上的引脚mos_g等等。
90.在充放电系统实际应用中,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通过连接线20连接后,连接线20中的控制通信电路24可以控制充放电设备10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该控制通信电路24也可以理解为控制连接线20的第三接口模块21与连接线20的第四接口模块22进行通信的电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线20的控制通信电路24可以通过功能芯片、电阻、电容和瞬态电压拟制二极管tvs实现。
91.在充放电系统实际应用中,仅需要通过充放电系统中的连接线20就能够使得充放电系统中的充放电设备10对不同类型的待充电设备释放电能,同时该连接线20还可以将充放电系统中的充放电设备10与供电设备连接,以让供电设备对充放电设备10充电,即充放电系统中的连接线20实现了一线多用的功能。
9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系统包括充放电设备和连接线,充放电系统在实际应用时,仅需要通过连接线就可以将充放电设备与不同类型的待充电设备连接,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待充电设备充电的功能,提高充放电设备和连接线配套使用的使用场景;同时,充
放电系统中连接线内设置的两种控制电路,具有双重通信安全保障的功能,不仅能够控制充放电系统中的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还能够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电能传输,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能够安全连接运行。
93.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充放电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充放电设备,具体地,该充放电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94.s110、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
95.具体地,充放电设备中的主控芯片可以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其中,主控芯片可以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对接的两个接口模块上的对应引脚是否有接触来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检测到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对接的两个接口模块上的对应引脚有接触,则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若检测到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对接的两个接口模块上的对应引脚无接触或者未完全接触,则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未完成物理连接。
96.s120、若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则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
97.需要说明的是,充放电设备中的主控芯片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主控芯片可以生成一个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并将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发送给充放电设备中的协议芯片,以使协议芯片响应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开始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
98.其中,只有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通信握手成功后,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才能进行电能传输或者数据传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主要实现电能传输。
99.s130、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则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
100.可以理解的是,充放电设备中的协议芯片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可以生成握手成功指令,并将该握手成功指令发送给主控芯片,以告知主控芯片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已成功握手。
101.进一步,充放电设备中的主控芯片在接收到握手成功指令后可以生成工作状态控制指令,之后将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发送给充放电设备中的电源模块,以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其中,工作状态控制指令为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的指令,该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可以为充电控制指令和放电控制指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源模块接收到主控芯片发送的充电控制指令时,电源模块进入充电模式工作以接收与充放电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输出的电能,在电源模块接收到主控芯片发送的放电控制指令时,电源模块进入放电模式工作以释放电能给与充放电设备连接的待充电设备充电。
10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方法能够在确保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和通信连接后,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能够正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避免出现工作模式紊乱的情况,并且也不会由于充放电设备的工作模式紊乱造成充放电设备损坏的问题,从而还能够延长充放电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该方法还可以在充放电设备实际使用时,不需要反复切换充放电设备与
连接线的连接接口,就能够使得充放电设备完成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使得充放电设备的充放电处理过程简单化。
103.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充放电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充放电系统中的连接线,具体地,该充放电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04.s210、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
105.具体地,在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通过连接线连接后,连接线中的控制通信电路可以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在充放电设备实现充放电功能时,需要通过连接线与目标设备连接,因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并不是直接进行通信握手的,需要通过连接线中的控制通信电路来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
106.s220、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则控制电能从充放电设备输出并流向目标设备,或者控制电能从目标设备流向充放电设备。
107.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连接线中的控制通信电路可以向连接线中的控制开关电路发送通信握手成功信息控制开关电路接收到通信握手成功信息并触发自身的控制功能,以控制电能从连接线的第一接口模块流向连接线的第二接口模块,或者控制电能从连接线的第二接口模块流向连接线的第一接口模块。
10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方法可以使得连接线在使用时,不仅具有正向传输电能的功能,还具有反向传输电能的功能,从而达到一线多用的效果,进一步能够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场景。
10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1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设备包括:充放电设备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协议芯片、主控芯片和电源模块,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协议芯片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协议芯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所述协议芯片,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检测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以及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接口模块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生成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并将所述通信握手检测指令发送给所述协议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芯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生成握手成功指令,并将所述握手成功指令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握手成功指令后生成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并将所述工作状态控制指令发送给电源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开关切换电路,所述开关切换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通信握手失败后生成信号切换指令,并将所述信号切换指令发送给所述开关切换电路;所述开关切换电路,用于响应所述信号切换指令,拉高所述充放电设备的通信信号,以使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设备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协议芯片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协议芯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检测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还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或所述第二接口模块已连接的目标设备的类型,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类型为供电设备,则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类型为待充电设备,则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放电状态。8.一种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系统包括连接线和如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放电设备;所述连接线包括:第三接口模块、第四接口模块、控制开关电路和控制通信电路;所述第三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路和所述控制通信电路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接口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通信电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通信电路,用于在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后,控制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所述控制开关电路,用于在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控
制电能从所述第三接口模块流向所述第四接口模块,或者控制所述电能从所述第四接口模块流向所述第三接口模块。9.一种充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物理连接;若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物理连接后,则检测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在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则控制所述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10.一种充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控制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进行通信握手;在确定所述充放电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完成通信握手后,则控制电能从充放电设备输出并流向目标设备,或者控制所述电能从所述目标设备流向所述充放电设备。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放电设备、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充放电设备的本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模块、协议芯片、主控芯片和电源模块,第一接口模块分别与协议芯片和主控芯片连接,协议芯片与主控芯片连接,主控芯片与电源模块连接。采用该充放电设备可以通过协议芯片检测充放电设备与目标设备是否完成通信握手,在确认完成通信握手后通过主控芯片控制充放电设备中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并通过第一接口模块向目标设备释放电能或者接收目标设备的电能,从而使得充放电设备具有双向充放电功能,且在充放电设备实际使用时,不需要反复切换充放电设备与连接线的连接接口,就能够使得充放电设备完成充放电工作,使得充放电设备的充放电处理过程简单化。理过程简单化。理过程简单化。


技术研发人员:

雷灿锋 谭易东 林荣虎 张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5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4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备   充放电   接口   模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