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牙疼

中医辩证治牙疼
牙齿原属十二经,若有疼痛各经寻。上四属心下四肾,两边上下脾胃真。左边上下尽头处,胆与肝经仔细评。右边上下尽头处,肺与大肠是原因。荆防石膏牡丹宜,甘草生地与青皮。本方只有药七味,余药随症加用之。心加黄连麦冬是,肺用黄苓吉梗奇。肝经柴胡栀子倍,肾入黄柏知母依。脾胃白芷芎白术,白芍枳壳大黄追。痛甚肿增龙胆草,风中地骨五加皮。俱以灯心为引药,神仙留下古来稀。
治牙疼神效仙方处方:
荆芥6g、防风6g、生石膏40g、丹皮6g、甘草6g、生地10g、青皮6g、升麻6g。
随症加减:
上门牙疼是心火,加黄连、麦冬;下门牙疼是肾火,加知母、黄柏;上两边牙疼是胃火,加白芷、川芎、白术;下两边牙疼是脾火,加白芍、枳壳、大黄;
上左大牙疼是胆火,加羌活、胆草;下左大牙疼是肝火,加柴胡、栀子;上右大牙疼是大肠火,
加大黄、枳壳;下右大牙疼是肺火,加黄芩、桔梗;满口牙疼属虚火,加西洋参;牙疼有脓肿加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1至2味各10g。注:
无西洋参可改用沙参、天冬各6g,加味药可用3~6克。
头痛,加藁本;恶心,加厚朴;牙龈烂,用生姜、黄连捣烂贴上。
神效仙方,灵验无比,今公诸于众,望有缘者得之珍重,造福于有缘的牙疼患者
论齿为肾胃大肠所属
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故齿属肾,上龈属胃,下龈属太阳。凡动摇豁脱,或大痛,或不痛,或出血,或不出血,如欲脱之状,皆属肾病。其虽疳,龈肿溃烂,臭秽而不动者,皆属阳明,或兼诸经错杂之邪。
(《医贯》)若阳明膏粱之变,湿热上攻,则牙床不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生虫,而黑烂脱落。
(玉纶)若肾虚作痛者,遇劳即发,午后更甚口渴面黑,倦怠遗精,此皆脾胃虚之证。
(《医贯》)外候精完则齿坚,肾衰则齿豁,虚热则齿动,髓溢则齿长。
(《入门》)肾虚牙痛其齿浮,血虚牙痛其齿痒,火热牙痛其齿燥,虫蚀牙痛其齿黑,风热牙痛其齿肿,湿热牙痛其齿木。
(《绳墨》)又有风热相搏,吸风即痛者;有寒气犯脑,头项连齿痛者;有痰气、热气、毒瓦斯注痛,咳嗽者;有血搏齿间,钻刺掣痛者。
(《正传》)湿热蕴积日久,则发为走马牙疳。
(《司命》)齿痛有恶寒恶热之不同。手阳明恶寒而喜热饮,足阳明恶热而喜冷冻饮料,故齿痛有恶寒热之不同。
(《正传》)恶寒饮者,外吸风寒所致,恶热饮者,内生风热使然。(《汇补》)脉法尺脉虚,大者肾虚洪数者阴火,关脉浮弦者风热,洪滑者,痰火也。治法齿根宣露动摇者肾元虚也,治宜补肾。恶寒热而口臭者,阳明热也,治宜清胃。
(《医衡》)齿蚀宜清肠胃以治其本,擦牙诛虫以绝其标。
(李惺庵)走马牙疳急宜泻胃清火,敷牙疳之药。
(日胗)牙疳亦有急宜大剂滋阴温补者。(岫云)
用药加减法阳明病清胃散加干葛、石膏、芩、连、花粉、山栀。如胃火盛倍石膏。大肠实加大黄。挟痰加贝母。挟风加防风。酒毒倍干葛。虫蚀加槟榔。
龈痒加白芷。龈烂加龙胆草。若劳倦而胃虚齿浮用补中益气汤。
肾虚用地黄汤加玄参、补骨脂。阳虚豁落加续断、枸杞、茴香。阴虚浮动加知、柏、生地、丹皮
生地骨碎补猪肾汤:
生地30克,骨碎补15克,猪肾1个,加适量盐煎汤,吃猪肾饮汤,每日2次。
主治虚火牙痛型
临床表现牙齿隐痛或微痛,咬物时疼痛明显,午后疼痛较重,牙龈微红、牙根浮动,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在中医里牙痛可以分为4类:
风热牙痛:
牙齿疼痛,遇热加重,遇冷减轻,牙银红肿,有发热、恶寒、头痛、口渴;
胃火牙痛:
牙齿痛剧,牙龈红肿较甚,或出脓渗血,肿连腮颊,兼有头痛、口渴、口臭、便秘;
风寒牙痛:
牙齿微痛,遇冷痛增,受热痛减,恶风冷,小便清长;虚火牙痛:
牙齿隐痛,牙龈微红,微肿,牙齿稀疏,浮动,午后痛剧,兼有头晕,目眩,耳鸣,腰酸。
牙痛中医辨证
1、中医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
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
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
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2、医学论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
“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亦口臭。”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
《诸病源候论》xx:
“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
“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
《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外科正宗》卷四曰:
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
3、牙痛的中医辨证:
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
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462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牙痛   牙齿   牙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