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项要素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现将13项要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经过调研、研究,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并开始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 就13项共性要素全面开展对标分析,使其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企业方阵迈进;13项要素具体如下: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责、规范运作,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层面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经理层选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董事会之间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集权分权体制;
  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
  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内部整合、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等优化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一定话语权;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率较高,建立起产学研或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保护、版权登记等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管理;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提出有利于发挥企业潜能、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切实可行,具有资金、人才、组织体系等方面保障能力,能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优势相结合,明确发展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具有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快发展的能力;
  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
  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综合指标及各项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社会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较强;
  6、拥有国际知名品牌
  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通过一流的产品设计、质量服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有效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与目标市场的高度契合,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国际上拥有知名统一的企业品牌或系列产品品牌,在价格和用户满意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7、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与较强的盈利能力
  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入财富500强的企业排序有明显提升或地位不断巩固,盈利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给予股东较好的回报;
  8、内部改革适应国际竞争要求,激励约束机制健全
  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不断深化,形成职工能进能出、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体制机制,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薪酬体系和用人制度能够吸引、留住并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国际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9、集中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控模式,集团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3级以内;实行集中有效的资金管理、采购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运营等,建立起并不断完善以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关键经营要素管控为核心的经营管控体系,对企业和资产管控有效,拥有较强的集团控制力;
  10、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拥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 
  有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手册及企业内部控制手册;董事会在重大决策的风险管理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健全,落实全员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科学高效,有良好的风险预警体系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起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对重大风险管控良好;
  11、管理信息化处于较高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集团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建立起管理透明、系统集成、授权受控、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借助信息化平台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利用管理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子企业的实时有效管控;管理信息化做到适时、高效、可持续、经济成本合理;
  12、重视领导力建设,建立起学习型组织 
  重视全员在岗学习和离岗培训,加强以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经营运作能力和管理技术复合型为重点的企业高管人员领导力建设,高端人才队伍与国际基本接轨,领导人员素质和高管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13、具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较强的社会责任 
  具有中国特和本企业特的企业文化和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开放、包容、多元、共赢的文化要素促进国际化经营;符合国际社会责任8000号标准要求,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形象良好,积极参与国际及行业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制定;
王润秋:央企与一流企业最大差距在创新力
来源一财网 2011-10-29 16:16
中央企业的硬实力已经和世界一流企业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力,一是创新力;
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与第一财经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央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今日在北京召开;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王润秋在会上指出,中央企业的硬实力已经和世界一流企业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力,一是创新力;
以下是王润秋的发言实录;
王润秋:刚才张德霖主席讲得非常好,视野开阔、高屋建瓴,论点很精辟,我们是望尘莫及;我一看这个服装就是来充数的,不是正规的,本来我们改革局是我们刘文炳局长来做演讲,他因为临时有事,委托我来做演讲;我也没有很好的准备,这个PPT是在以前做介绍的时候用过一个PPT,我想讲的题目是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的后半句话,就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前半句就是“做强做优”;我说后半句话主要是切合我们的题目;因为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走出去”,当然在国内也需要提高我们的国际
竞争力;现在我们已经融入了全球的经济,但是真正要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还必须“走出去”;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走出去”;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观点;
首先介绍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去年中央企业会上王勇主任就提出“十二五”总体的发展规划,就是“一大目标、五大战略、三大保障”;“一大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时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就是中央企业在“十二五”时期提出这样的目标是不是有点太高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点基础和条件,为此还专门为委领导写了这方面的报告;现在国资委已经明确这项工作由改革局牵头,让我牵头做这项工作,我们做了不少的调研,到一些央企和有关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做了一些调研;总体的规划,“一大目标、五大战略”;“五大战略”就是把我们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和“走出去”,以及和谐发展;“走出去”是五大战略之一,五大战略是支撑“一大目标”的;提出“五大战略”都是非常重要,转型升级是起着统领的作用,创新非常的重要,刚才张主席讲到,我们“散而少核”,我们缺少核心竞争力;我记得跟王勇主席讲话的时候,和研究局在探讨,过去我们在描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2001年提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认为发展到今天光有自主知识产权还不够,因为技术层面有几个层面,我认为应当有核心技术,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的特征;所以创新非常的重要,创新最重要的保障是人才,所以提出人
才强企;第二、和谐发展;除了对企业自身发展之外,还要和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环境和谐发展;也体现国资委对这方面的重视,“五大战略”需要有“三大保障”,就是改革是动力保障,中央企业继续要深化改革,在会议上不少企业说到中央企业的改革需要深化和加快,我们的改革比以前更难;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是我们的体制保障,怎么样的监管协同、怎么样能够促进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相反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必然对国资委的体制要推动它的创新,比如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整体上市之后,国资委就由出资人机构变成了股东;所以出资人和股东是有区别的;第三、我们要完善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特别是能够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企业家队伍非常重要;后来改革局出来一个专题的报告,它的一个屋梁就是“一大目标”,它的五根柱子就是“五大战略”,下面“三大保障”是这样的情况;
做强做优就提出“四强四优”,这是对所有的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每一个中央企业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做到“四强四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我们的人才,我们的资源配置能力,这是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四优”首先是业绩、公司治理、布局结构、社会形象;在“四强四优”的基础之上,提出来我们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我个人认为做强做优,它的内涵就是“四强四优”,在这个基础上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就是第一点;
第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意义;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它在几个方面是有重大意义:一是在和平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竞争上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大企业的竞争;大企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中央企业应当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骨干力量;中央企业现在已经有38家进入世界500强,上世纪90年代到北京的时候,就讲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能有30、50家进入世界500强,我们中国的整个经济面貌和国家的竞争力就大不一样,现在光中央企业就38家,我们国家的竞争力突出体现在大企业的竞争力;它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进入世界500强有多少;二是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需要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就必须提高它的竞争力;中央企业在国有经济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属于重要的行业,关键的领域,在这里提升中央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我认为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年来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很快,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和条件;我个人的判断是我们的中央企业就整体而言,我们和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我们有一部分企业在有一些领域,在个别的方面,我们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我们给委领导提交的报告,总
体央企的目前现状的判断,而且我们中央企业发展的愿景、发展的渴望非常高,所以不少的中央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十二五”打造世界级的企业,我们认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越高,进步的就越快;中央企业是具备这样的基础,但是中央企业还有很多的差距;比如我们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中央企业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中央企业很多都是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国有独资企业,特别是在很多竞争性的领域要打造干干净净的公众公司,这样的话,通过机制上、通过体制上为我们建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基础;比如我们的管控能力,我们“走出去”之后的管控能力还很弱,我们走出去中央企业目前的软肋,我们全球的资本研发、人才等要素的配置能力还比较弱,比如我们很多的央企在世界上是最大,也可以说是最好,比如中国移动,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电信公司;但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比较少;
总体的判断,如果把“走出去”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国际化,我们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把国际化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己生产,卖到国外,把我们的东西卖到国外,或者从国外来买我们需要的资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贸易和交易;很多企业处于这样的阶段;第二阶段,我们已经能够“走出去”,已经能够在一些国家推进我们的本土化,已经在有一些国家可以建造工厂,实行研发、聘用当地的人才;第三阶段,实际上已经淡化国家的标志,已经实行全球的资源配置,已经在
全球来配置它的资源,全球来整合它的价值链;我个人认为中央企业普遍来看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中央企业达到的是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之间,任务非常艰巨,我们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个人认为我们任重而道远;
怎么样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 有一些原则,记得去年年底我们领导让我给王勇主任汇报,我特别强调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要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主体,任何机构包括国资委也不能代替企业的作用;当然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机构也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一定要市场化培育,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在竞争中真正能够锻炼培育出来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不是评出来的,任何机构没有资格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38家进入世界500强,仅仅是在销售收入的指标上,说明我们有了一定的体量,我们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出来,规模很重要;我不同意有些人说我们仅仅进入世界500强,仅仅是一个“大”,我不太同意,因为我在企业干了十多年,我的企业是属于规模经济效应要求非常高的企业,这个“大”本身也体现着“强”,“大”更有有利于资源综合整合的配置;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在销售收入上,仅仅在个别指标上进入世界500强,刚才主席讲的我们还是“散而少核”,这方面还是不够;所以我们要培育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个问题是探讨一下我们要培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素,这是我过去谈的13个要素,当然这些要素做了一些调整,包括聘请了一些专家,像张秋生教授,他承担的任务就是购并、重组与整合;我们中央企业要培育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资委给予有效的指导;其中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两个文件,一是顶层设计,改革局负责顶层设计;二是研究起草的就是要素的指引;我们这个要素不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是针对中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最重要、最紧迫,我选出13个方面,比如治理结构、业务结构,业务结构里是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我们的研发是不是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偶尔的创新不行,连续不断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的机制、很好的人才队伍、很好的文化;比如我们的人才管理,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软实力,比如我们管理上的信息化标志着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比如说我们的管控能力,如果我们“走出去”就是涉及到环球管控的架构,我们能不能有效控制的资产,这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的管理持续的改进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商业模式上,在价值链的整合上,在产业链的优化上,我们的能力如何;比如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在现在的情况下,作为中央企业以自己经营业绩好还不够,一定要模范的履行社会责任;今年我带队去了两个企业,也是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措施,到美国思科,他们跟我们交流,我们有18个中央企业的老总参加了培训,所有思科的高管跟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培训;我们还请了沃尔玛
的迈克,他们的CEO、CFO、CIO、CTU、CUO等等,我们就感觉到文化,他们其中有一个就是社会责任;我们还去台塑集团,他们履行社会责任非常好;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不光是有自身的盈利能力,还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这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还正在研究,我们了一些国内的专家,我们希望能够制定出体现中国的最高水平、最高权威的要素指引和要素的指导手册和教材;我们为此而努力,能够希望以此来引导中央企业从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包括要素的提炼,包括要素的世界一流的案例,比如风险管控哪些国家做得好,哪些企业做得好,包括中央企业哪些企业做得好,包括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我们进行了十大案例,包括中国主要选了台塑,亚洲是三星,还有美国的GE和欧洲的一些企业,我们想看看他们走过的路给我们的一些启发;
世界一流企业这些要素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我想重点谈几个问题:一是关于软实力;中央企业的硬实力或者中国企业的很多企业的硬实力已经和世界一流企业差距不大;或者说这种差距是可以解决的,拿钱就可以解决,有了资本可以解决你的硬实力,你的规模,你的设备和装备水平,这些都能解决;但是我们的软实力拿钱是解决不了;最近一段时间我负责这项工作,研究世界
一流企业,包括研究应用到服务业,追求卓越等等,我们看到世界一流企业的软实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个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硬实力;中央企业目前的规模体量是不小的,借助于中国的市场,但是我们的软实力差距很大;我看到包括实例的考察,包括到台塑和美国思科,到了那个企业会理解什么是创新的文化,什么是推动职工,每一个员工能够自觉自愿的,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他们能够去工作、去拼搏,我觉得非常受感动;中央企业最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力,一是创新力;特别是到了硅谷,因为思科就在硅谷,所有的企业都能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允许失败,无数个失败奠定了一个伟大的成功;这确实不允许不创新,但是允许失败,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的考核,我们机制的完善都需要跟上;他们这种文化、这种自律;文化我举了像愿景、核心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社会责任、社会形象、领导力、品牌、服务等等;比如品牌,中央企业有38家进入世界500强,但是世界前100个或者在品牌上级几乎没有;我记得像中国移动,固然跟在世界上的份额有关,固然和“走出去”国际化的运作能力和水平有关,但是和我们其他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45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一流   中央   世界   国际   管理   具有   竞争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