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74483.9
(22)申请日 2018.07.16
(71)申请人 福建农林大学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
路15号
(72)发明人 李欣欣 廖红 付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1)Int.Cl.
A01G  2/30(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适用于大豆嫁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属
于植物嫁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萌发4、7和
10天的幼苗,配合合理的缓苗处理均能提高大豆
嫁接成苗率。其中,生长4天的幼苗结合3天的避
光缓苗处理,成活率高达83%。由于砧木未保留子
叶,此生长期的嫁接有利于开展大豆根、冠关系
的研究。利用萌发7天和10天的幼苗进行嫁接并
分别避光缓苗处理3天和1天,嫁接苗均能100%成
活,均是较优的大豆嫁接体系。本发明所涉及的
大豆高效嫁接体系,不仅丰富和优化了大豆嫁接
技术,并且对在包括大豆在内的豆科作物在解析
根、冠之间的营养交换、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等
对改善作物抗逆性及高产优质的品种改良等方
面提供了参考方法。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CN 108713407 A 2018.10.30
C N  108713407
A
1.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萌发4、7和10天的幼苗,配合缓苗处理来提高大豆嫁接成苗率;其中萌发后4天砧木未保留子叶,在下胚轴处进行嫁接;而播种后7或10天时,砧木保留子叶,且在子叶处进行嫁接。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萌发4天砧木未保留子叶的嫁接,具体为:将大豆砧木茎的上端纵向切成楔形劈口后,将具楔形末端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并缠绕PARAFILM封口膜进行固定,使其愈合成苗。种子萌发第4天,子叶尚未分开,为了提高嫁接苗成活率,利用刀片将幼苗茎的两侧修成0.5-1 cm长的双面楔形接穗,同时在砧木伤口中间垂直向下切0.5-1 cm长的伤口,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并使二者紧密贴合,立即用PARAFILM封口膜轻轻缠绕伤口固定,随后进行缓苗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萌发7或10天砧木保留子叶的嫁接,具体为:种子萌发生长至第7天或第10天时,植株已长出两片真叶;从子叶处分割植株接穗和砧木;其中,含有真叶部分的为接穗,砧木保留子叶;与第4天一致,接穗下端修成0.5-1 cm的双面楔形伤口,同时砧木在两子叶中间沿下胚轴方向垂直切下0.5-1 cm长的伤口,接穗的双楔面与砧木接口紧密贴合,立即用PARAFILM封口膜轻轻缠绕固定,随后将嫁接苗移入上述培养基质中并进行缓苗处理;
其中,种子萌发生长至10天时,为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将接穗截短至5-8 cm长度后再与砧木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苗处理具体为:萌发4、7和10天的幼苗进行嫁接分别避光处理3、3和1天,并且利用透气的透明袋罩住嫁接苗保湿,每天早晚向透明袋内喷水各一次,生长一周后,停止喷水并去掉保湿袋。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8713407 A
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属于植物嫁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地上部与根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嫁接技术的建立为根、冠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可靠且操作性强的方法。因此,建立高效嫁接体系,可为大豆农艺性状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及高产高效的品种改良提供方法及技术支撑。
[0003]嫁接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农业技艺。嫁接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还推动了植物根冠以及不同器官之间调控机理的研究。首先,在生产应用方面,利用嫁接技术促进了果树如蜜柑、苹果等及园艺作物黄瓜、茄子、西瓜和番茄等的生长、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及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增强植株活力、提高抗病及抗逆性,最终能够增加作物产量,改良果实品质。其次,在分子机理方面,利用嫁接技术发现一些蛋白、MicroRNA可以在地上部与根系及不同器官之间移动,进而参与调控植物根系生长、养分吸收、C/N平衡、器官发育、植物开花以及非生物胁
迫的适应性等,并在解析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由此可见,嫁接技术在植物应用及基础研究中均扮演着重要角。
[0004]嫁接技术在研究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及结瘤固氮的自我调控机制方面已有应用。所采用的嫁接材料中,砧木或接穗均生长至1-2片三出复叶 (15-30天),由于苗龄较大,对嫁接苗成活率及根冠之间C/N平衡、物质转移和信号转导等研究的精准性影响较大。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苗期适用于大豆嫁接的方法,以期为大豆生产应用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大豆的高效嫁接体系。本发明利用不同生长时期的大豆幼苗进行嫁接并结合不同缓苗处理,建立了一种大豆高成苗率的嫁接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可为大豆生产应用及根冠关系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方法。[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大豆的嫁接方法,本发明分别选取萌发4、7和10天的大豆进行嫁接。试验采用劈接法。其中,萌发后4天砧木未保留子叶,在下胚轴处进行嫁接;而播种后7或10天时,砧木保留子叶,且在子叶处进行嫁接。如图1所示,将大豆砧木茎的上端纵向切成楔形劈口后,将具楔形末端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并缠绕PARAFILM封口膜进行固定,使其愈合成苗。[0007]为提高嫁接苗成活率,本发明必须结合
相应的避光缓苗处理。即,4、7和10天的幼苗进行嫁接分别避光处理3、3和1天,并且利用透气的透明袋罩住嫁接苗保湿,每天早晚向透明袋内喷水各一次,生长一周后,停止喷水并去掉保湿袋。其成活率分别能达到83%、100%和100%。
[0008]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利用不同苗龄的大豆进行嫁接并结合不同缓苗处理,通过比较嫁接苗的成活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大豆的高效嫁接体系。选择萌发4天的幼苗进行嫁接并结合3天避光缓苗处理,能提高嫁接成活率,由于嫁接在幼苗期,所需时间短且适用于大豆根、冠关系的研究。利用萌发7天或10天的幼苗嫁接,分别结合避光缓苗处理3天和1天,嫁接苗均能100%成活,是一种高成活率的嫁接模式。本发明不仅丰富和优化了大豆嫁接技术,同时为研究大豆根冠互作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选择的技术支撑。为大豆在内的豆科作物在解析根、冠之间的营养交换、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等对改善作物抗逆性及高产优质的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方法。
[0009]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大豆嫁接示意图;
图2为大豆萌发第4天的嫁接过程;
图3为大豆萌发第7天的嫁接过程;
图4为不同萌发天数的大豆嫁接苗及其生长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0012]实施例1:大豆萌发4天砧木未保留子叶的嫁接流程
挑选均一且饱满的Williams 82大豆种子播种在砂与基质土混合的培养花盆中,选取萌发4天的大豆进行嫁接。试验采用劈接法,如图1所示,将大豆砧木茎的上端纵向切成楔形劈口后,将具楔形末端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并缠绕PARAFILM封口膜进行固定,使其愈合成苗。种子萌发第4天,子叶尚未分开。为了提高嫁接苗成活率,利用刀片将幼苗茎的两侧修成0.5-1 cm长的双面楔形接穗 (图2中的B),同时在砧木伤口中间垂直向下切0.5-1 cm长的伤口 (图2中的C),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并使二者紧密贴合 (图2中的D),立即用PARAFILM封口膜轻轻缠绕伤口固定 (图2中的E),随后将嫁接苗移入砂与基质土混合的花盆中并罩上有孔的透明袋保湿 (图2F),避光生长且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其中:图2 中 A 为切割4天幼苗;图2 中 B为楔形接穗;图2 中 C为砧木切口;图2 中 D为接穗与砧木贴合;图2 中 E为伤口固
定;图2 中 F 为嫁接苗移植。
[0013]
实施例2:大豆萌发7或10天砧木保留子叶的嫁接流程
挑选均一且饱满的Williams 82种子播种在砂与基质土混合的培养花盆中,选取萌发7或10天的大豆进行嫁接。种子萌发生长至第7天或第10天时,植株已长出两片真叶。从子叶处分割植株接穗和砧木 (图3中的A)。其中,含有真叶部分的为接穗,砧木保留子叶。与第4天一致,接穗下端修成0.5-1 cm的双面楔形伤口 (图3中的B),同时砧木在两子叶中间沿下胚轴方向垂直切下0.5-1 cm长的伤口 (图3中的C),接穗的双楔面与砧木接口紧密贴合 (图3中的D),立即用PARAFILM封口膜轻轻缠绕固定 (图3中的E),随后将嫁接苗移入上述培养基质中并进行保湿处理 (图3中的F)。
[0014]种子萌发生长至10天时,为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将接穗截短至5-8 cm长度后再与砧木结合,其余方法步骤与上述过程一致。
[0015]图3为大豆萌发第7天的嫁接过程。其中:图3中 A 为切割7天幼苗;图3中 (B) 为楔形接穗;图3中 C 为砧木切口;图3中 D 为接穗与砧木贴合;
图3中 E为伤口固定;图3中F为嫁接苗移植。
[0016]实施例3:大豆嫁接后的缓苗处理
大豆嫁接苗移苗后,进行缓苗处理。具体是在上述生长条件下,套袋保湿并分别避光处理1天、2天和3天,比较不同缓苗处理时间下的成活率。期间每天使用喷壶喷水两次,生长一周后,停止喷水并去掉保湿袋。
[0017]图4为不同萌发天数的大豆嫁接苗及其生长过程。其中:图4中 A 为萌发4天的大豆嫁接苗;图4中 B为萌发7天的大豆嫁接苗;图4中 C 为萌发10天的大豆嫁接苗。[0018]结果表明:
萌发后4天 (图4中A)、7天 (图4中B) 和10天 (图4中C) 的大豆根系及地上部虽然呈现出不同的长势,但均能进行嫁接并成功获得嫁接苗。大豆萌发4天时,由于砧木未保留子叶,所以愈合伤口在下胚轴处。而利用萌发7天和10天的大豆嫁接,在子叶处形成愈合伤口。将成活的嫁接苗继续培养至嫁接后20天,均能健康生长。说明,大豆幼苗期无论子叶张开与否,结合合理的缓苗处理,均能提高嫁接效率。
[0019]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避光缓苗处理,即分别避光1天、2天和3天,统计12株嫁接苗,生长20天后计算成活率。
[0020]表1为大豆嫁接苗的成活率分析。
[0021]
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萌发4天的大豆幼苗进行嫁接,随着缓苗时间的延长,成活率呈递增趋势,由66%增加到83%;而大豆萌发生长至10天时进行嫁接,嫁接苗的成活率随着缓苗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缓苗1天时,嫁接的12株苗均能存活;利用萌发7天的大豆进行嫁接,在三种避光处理下,嫁接苗成活率在83%-100%之间变化。其中,缓苗处理3天时,嫁接苗能100%成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40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嫁接   大豆   砧木   嫁接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