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
作者:中共随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9期
    课题组组长:杨世勇;课题组成员:任亚楠、姚瑶;执笔人:任亚楠。
    中共随州市委党校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标定方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从“数量追赶”转向“品质提升”,力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三极支撑、多点突破”发展格局。但同时,随州市仍需在特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集聚发展、打造产业创新生态方面,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昂起“龙头” 促进特产业优化升级
    (一)依托专汽产业加快建设应急产业基地,明确“四个方向”
    随州作为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的重要一极,要结合本土产业基础和特,重点推进齐星集团
、程力集团、恒天、东风汽车、厦工楚胜等一批龙头专用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响应省委省政府要求,合力打造国家应急产业基地。
    一要明确智能化方向。要以众多高端前沿科技为前提,充分利用数控加工机床、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中心、德国长玻纤注塑机、美国罐体柔性加工中心等智能化设备。加大对车载芯片、自动操作系统、车载传感技术、高效驱动装置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生产线自动化,制造工艺、装备和核心技术先进化。
    二要明确绿化方向。以“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环境上可容”为原则,对标《中国制造2025》,引导专汽企业进行绿化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鼓励新能源专用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突破核心技术(电控技术),掌控关键部件,培植新能源专汽产业增长点。
    三要明确定制化方向。随州专汽产业结构同质化问题严重,大部分产品集中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品上,难以实现定制化需求。对此,需瞄准前沿技术和高端客户需求,加大专汽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推进专用汽车产业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打通企业、车间、设备纵向集成,引入模块化工艺、产品工程等先进的科技方法加强改装结构的设计,同时推进铝合金、高强钢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走好走宽走远定制化道路。
    四要明确应急化方向。要加强统筹规划。当前随州应在已制定的《随州市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发展
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的基础上抓紧落实用地规划,建议抓紧将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毗邻区域纳入园区控规,用于应急产业生产项目建设。同时,抓紧建设应急产业产品交易中心、演练体验馆及应急产品储备基地,力争尽快完成配套项目。要加强产业配套。随州目前虽已拥有以程力专汽、齐星车身、恒天新楚风、江南特汽、金龙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应急装备企业,但专用车生产企业本地配套率仅为30%左右。因此,随州应加大招商力度,尽快推进专汽企业重组,重组企业要能带动其他专用整车及关联配套企业的落户,最终形成区域性应急产业链。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出台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同时,加快建立应急产业孵化基金,孵化和投资招商进来的国内外应急产业中小微企业。
    (二)依托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香菇产业基地,紧盯“四个关键”
    依托香菇、肉牛、肉鸡、高档茶油等特产业,促进裕国菇业、三友(随州)食品、神农生态食品等龙头企业优化升级,助力随州加快建设香菇产业基地及襄十随城市节点上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集散地。
    一要紧盯标准化。可引导裕国菇业、三友食品等龙头企业与香菇专业合作社共建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标准化加工基地,围绕菌种选育、场地水源选择、原辅材料、栽培工艺、加工销售、存储物流等全过程、全方位健全完善香菇质量标准体系、统一检测体系以及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全程质量监控和质量可追溯,督导企业和农民都能严格依“标”行事、按“标”生产,确保香菇产品达到纯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
    二要紧盯自动化。香菇产业基地建设要对培养料制备、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挖瓶、运载、搬运等各工艺环节生产装备实现智能化作业,提升现有单机装备的成套化组装技术水平,实现食用菌栽培全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及运输。
    三要紧盯深加工。应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对香菇、优质稻、茶果菜、吉阳大蒜、泡泡青等资源优势和特,进一步探索新型二次增值加工,实现由初级加工逐渐转变为精深加工。
    四是紧盯产业链。立足香菇产业,带动其他特农产品进行“产业化整合营销”,实现品种—种植(养殖)—收购—加工—出口贸易“全产业链”,探索纵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横向跨行业拓展产业范围,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依托曾随文化加快建设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强化“四个发展”
    深挖编钟文化、曾都文化、乡土文化等特地域文化,建成集影视城、剧院、展示园、创作工作室、体验馆等于一体的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并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擦亮“中国编钟之乡”这张世界级名片。
    一要强化差异发展。随州不能一味追求建筑面积、投资规模等硬性指标,要以编钟文化产业特性为根
本,结合随州经营的文化内容、主业和特引入文创产业、生产性文化企业,形成良性集聚的发展路径。基地项目要扬长避短,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最大限度避免与周边地区出现产业雷同、同质竞争等问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更具随州特的编钟文化旅游精品基地。
    二要强化创意发展。以“创新、创意、创业”为发展理念,做深做优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红文化等地方特文化产业,以“文化+”“互联网+”为依托,有序推进本地特文化与设计体验、艺术体验、体育娱乐、旅游休闲、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等融合创意发展。比如,借力科技和设计,让编钟成为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文创产品。
    三要强化串联发展。编钟文化产业基地要设计规划具有体验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并与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发挥串联效应,抗衡其他旅游市场,从而在全省、全国打响旅游品牌。
    四要强化融合发展。随州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如,应山办事处黑虎冲村以“农产品种植+加工+康养”为主题打造的特小镇;随县黄龙寺村打造的茶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等。但因整体起步较晚,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利用还远远不够,总体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要打造成“一体一魂两翼”(以编钟为载体,文化为灵魂,科技和艺术为两翼)的综合体,实现生产经营与观光旅游、工业参观与体验旅游、表演与演出旅游、文化艺术与艺术旅游等融合联动发展。同时,也要能与随州其他产业规划形成串联融合,共同促进文化旅游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依托风机产业加快建设地铁装备产业基地,聚焦“四个重心”
    广水市风机产业虽已形成高度聚集化,但也存在同质化、重叠布局等问题。随州应以三峰透平、双剑风机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地铁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擦亮“中国风机名城”名片。
    一要聚焦科技创新。随州风机产业发展要聚焦科技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依靠产品技术创新解决在核心运行部件的技术水平和运行速度、产品精度保持性以及机床的可靠性上存在的问题,加快发展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地铁/隧道轴流风机、射流风机、通风机及噪控设备等,积极研发更加适合轨道隧道、更加适应中国风电发展的新机型。
    二要聚焦高端智能。应引进国际先进的数控智能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打造智能化风机产业,通过智能制造、智慧产品、智慧运营和智慧运维,向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运营迈进,在地铁隧道、核电等高端产品应用领域打出随州的区域品牌,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要聚焦低碳节能。可通过对空气动力系统(叶轮、集流器、风筒等)的整体设计,实现风机设备稳定性高且节能降耗。同时可采用变频调速改造,保证风机启动运行时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节能效果。
    四要聚焦服务维修。风机企业可组建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通过远程、现场等方式为风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诊断、处理服务,及时解决常见的地脚螺栓松动、转子不平衡、叶片故障及电机故障等地铁风
机问题,真正保障设备可用性,降低设备故障对业务运行的不良影响,通过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推销工作的效率及收益。
    二、打响“品牌” 凸显产业集聚集效应
    (一)以精准招商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壮大
    应尽快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招商引资相关的配套政策文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市级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随州市产业招商促进小组并下设专汽、农业、文旅、风机、交通及现代物流等专题招商小组,围绕随州特产业优势资源,实施精准招商。采取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如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资本招商、亲情招商等。对招商引资成功的市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及自然人进行物质奖励。按照“择商选资”的思路,以中国专汽之都、香菇之乡、农产品加工之城、风机名城等特产业与其上下游产品特点,精心策划配套合作项目,严格论证评审,把好招商项目质量关,增强随州产业集聚的吸附力,扩大产业集聚规模。
    (二)以优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倍增效应
    一方面,引导地方骨干企业通过并购嫁接、增资扩股、连锁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如,随州市专汽引入东风集团、三江航天、中国重汽、中国恒天等知名企业嫁接重组本土企业,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优势促进专汽产业集聚集发展。
    另一方面,充分放大龙头企业对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促进龙头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发挥其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要紧盯对接央企、500强企业、上市企业以及对地方产业拉动大、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逐步实现大中小企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集集聚发展态势。
    (三)以品牌建设助力凸显产业集聚特
    一要严管。加快出台并完善推进品牌战略以及商标规划等相关文件,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同时,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发挥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用好“云督查”及“随手拍”社会化监督机制等,加强对随州企业使用品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品牌使用主体强化自律、诚信经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二要宣传。要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讲好“随州”品牌故事。要让“随州”品牌“热起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的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微博、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让“随州”品牌走出去,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要让“随州”品牌“美起来”。要注重品牌策划、形象设计。可开展品牌LOGO及广告语征集活动,让品牌形象更精致、更美丽,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提升产品品牌关注度和吸引力。要让“随州”品牌“活起来”。做好“文化+”“生态+”“专汽+”“风机+”“农业+”等文章,将炎帝文化、传统历史、编钟文化、生态文化等有机嵌入,深挖产品内在价值,从产品的包
装、样式、文字、图形等多方面展现随州产业特,将“随州”品牌打造得有厚度、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怀。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39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业   发展   随州   企业   文化   产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