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共享中国制造开放发展的成果

世界共享中国制造开放发展的成果
作者:李华香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13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中国制造业有效地利用了全球资源和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贡献部分原因是来自中国的制造业政策不断借鉴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根据发展形势和趋势适时、公开、透明地调整,积极融入世界发展。下一步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中国仍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合作伙伴共享发展的成果。
        一、世界共享中国制造发展的成果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开放透明的政策,令全世界企业家向往。2017年我国新增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31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外资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接近50%,占工业产值比重接近25%,占税收比重20%左右,贡献了10%以上的就业机会。
        中国制造业中已有近200类产品的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的增速连续20年居全球
之首。其中58%的产品由外资企业出口,这是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还让全世界消费者节省了巨大的支出。2009年到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近5年,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在30%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制造开放的产业政策获得了国内外大量企业的关注和跟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获得了逐步完善的中国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并在中国市场上攫取丰厚利润。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7年美国通用汽车及合资企业全年在华零售销量突破400万辆,与中国合资建厂帮其迅速打开中国市场,保住了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国外企业和机构也已经参与到了C919飞机等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项目中。
        中国新形势下全方位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的制造业增长迅猛,优质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并存,齐全的产业结构使中国拥有垂直分工体系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拥有水平分工体系下的现代技术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中国利用在全球产业中的位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一是帮助其启
动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人口向高效的制造业部门流动。二是促进沿线国家形成开放格局,共同扩大国际市场,从而扩大其制造业等可贸易部门规模。中国宣布投入600亿美元资金支持中非产能合作。通过在沿线国家投入资本和技术,已在20个国家建设了56个产业合作区,推动了东道国轻纺、家电、钢铁、建材、汽车、机械等产业发展和升级。
        二、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撑
        由于资本、技术及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格局等原因,曾经或当下世界许多国家采取产业政策扶植等一系列倾向性的非市场手段,促进本国制造业形成规模化和集化,以此实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习借鉴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做法。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导向,摸着石头过河。最初主要通过出口替代工业化策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加之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对大部分外资企业在税收、投资、外汇管理等方面给予超国民待遇。这些优惠政策在开放初期对中国吸引外资的确起了重要作用,外资企业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这些优惠措施也逐渐削减,我国有步骤、分阶段地将外企的政策放在与国内企业同等位置上,深入践行WTO国际贸易体系
规则。
        直到近期,各国为了维持其制造业在全球中的地位,抢占技术高地,更加注重产业政策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支持投资银行的黄金降落伞政策以及制造业回流计划,日本出台产业重生战略,德国发布了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法国也制定了未来工业战略,均旨在以产业振兴政策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政策,融入世界发展
        随着各种资源价格快速上涨,代价高昂、不可持续的工业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中国调速换挡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中,通过创新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的根本出路。
        中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基本条件。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度重视并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2.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创新投入国。2017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超过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专利局总和。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具备了经济发展基础和创新的支撑。
        “中国制造2025”,一是顺应工业革命浪潮。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程表明,产业是不断的更替前进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走到了智能化、信息化的产业升级路口,中国制造2025”是为顺应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趋势和制造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而提出的。世界制造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2017年,第四次工业革命所推动全球智能化和数字产品等先进制造业同比增长5.3%;中等技术制造业增长约2%;低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
        二是对标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方面与国际接轨。我国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与德国的工业4.0不谋而合。中国制造2025”是学习借鉴德国和美国先进技术,通过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民用航空、核与航天、网络安全等多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我国以工匠精神描绘并实现现代化工业强国的目标。
        三是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过去30年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现象就是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即以全球价值链进行分工。比如,东亚地区内部贸易70%是供应链的贸易,日本、韩国、提供高端零部件,运送到中国进行组装,然后再销售出去。在全球制造模式中,产品不再是德国制造”“美国制造,而是世界制造中国制造2025”是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寻求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提升。所以,试图以各种莫须有规则阻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意图在滚滚浪潮中没有基础。
        四、中国制造将更加开放
        “中国制造2025”不是独立的、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互联的、开放的体系,欢迎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国家开展合作。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经与全球制造业开展对接、合作。比如,国家标准委与德国筹备成立的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展开对话交流,讨论技术要点,磋商合作内容,共同提交国际标准提案,促进两国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标准化工作。又如,中日韩三国在对接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了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领域开展新的合作,这有助于推动全球新经济的共同发展。
        我国为制造业开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有涉及中国制造2025”支持性政策措施将一如既往地适应于中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对内外资企业均为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了政策透明度。
        总而言之,具有柔韧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市场需求的中国制造业发展不会因外部打压而有歇歇脚的想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不会停滞,要集中力量攻克一大批核心技术,加强对外开放政策与产业转型升级举措的协同配合。通过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充分释放消费需求,激活投资潜力,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34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制造业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