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


背景技术:



2.水位测量仪是一种通过雷达波反射来对水体深度进行测量的仪器,将其上设有的雷达反射接收器插入到水体表面,并启动送出雷达波,随后接受反射波,根据时间差便能够有效准确地计算得出水位高度,对于防治洪涝灾害有很大的价值。在对岩土覆盖的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测量的时候,可以采用前置设有钻头的水位测量仪来进行测量,但是在对顶面覆盖有潮湿红泥的地下水进行测量的时候,由于地下水顶面覆盖有厚重的红泥层,因此在进行钻入的过程中容易使水位测量仪表面覆盖一层粘度较高的红泥附着物,而红泥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矿物质干扰信号波的发射和接收而导致测量的时间数据产生延迟现象,影响测量的水位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在对岩土覆盖的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测量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钻孔实现测量,并能够快速有效地将钻孔时附着的红泥等附着物去除,从而避免附着物覆盖测量器件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钻头包括外层管,外层管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钻孔的钻洞头,外层管中设有内芯;在外层管上径向嵌入设置有若干测量器件,测量器件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波的一端暴露在外,测量器件位于外层管内部的一端与内芯导电地相连接;外层管由间隔设置的若干承载管和清除环相连而成;清除环包括有内部环,内部环外侧周向间隔设置有清理块和传导架,传导架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相邻的清理块相接触;清理块为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当连接板在钻头旋转的离心作用下向外移动,清理块的两侧被相邻的连接板挤压,进而发生变形向外伸长。
5.优选实施方式中,清理块包括位于底部的两个底盘,两个底盘呈v字形设置,底盘的下端与内部环外侧面活动连接,底盘的上端通过活动头活动连接有上扬片,两个上扬片朝内相对合拢地设置,活动头具有弹性复位结构;上扬片与底盘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反弹部;底盘的上端侧面与相邻的连接板相贴合地接触。
6.进一步地,上扬片朝外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半球形突起。
7.进一步地,在承载管内的轴心位置设置有弹性环,弹性环套设于内芯外,弹性环通过弹性柱与承载管的内侧面相连接。
8.进一步地,内部环的最内层为转动环,转动环套设于内芯外;转动环外侧面上连接有若干惯性部,惯性部的数量及位置与连接板相对应;转动环及惯性部外套设有外环壳,外环壳在对应惯性部的位置具有向外隆起的突起槽,突起槽内侧设有第二反弹部,第二反弹
部与惯性部朝外的侧面相接触;外环壳的外侧面与传导架相连接。
9.进一步地,在每个惯性部中,均具有呈弧形相对设置的两个弹性架,弹性架的底端与转动环外侧面相连接,每一个弹性架的顶端均与一个稳定架的中部活动连接;两稳定架的底端均与底部托相连接,两稳定架的顶端均与接触头相连接;底部托和接触头之间相匹配地容纳设置有上推环。
10.进一步地,上推环为弹性空心环,其内部设有弹性加速部,弹性加速部通过其外侧分布设置的若干加速部支撑架与上推环相连接。
11.进一步地,接触头包括重力块、移动槽和甩头,移动槽为重力块内部的中空结构,甩头包括相连接的连接段和碰撞端,连接段与移动槽内侧底部活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惯性部位于外侧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表面粗糙的扁圆锥形突起。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钻头且具有动力机,钻头远离钻洞头的一端与动力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能够很方便地通过钻头钻穿岩土覆盖部分从而测量到地下水的水位。尤其对于地下水顶面覆盖有厚重的红泥层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的钻头设计,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将钻孔时附着的红泥去除,从而完全解决了因测量器件被红泥覆盖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通过钻洞头快速破坏岩土表层,并使外层管进入,在转动的过程中弹性柱吸收过大的离心力,保持承载管稳定。清理块的上扬片在转动时的离心作用下产生向外的摆动,对外层管外层粘附的红泥层进行拍击,并在拍击后反弹并通过第一反弹部再次弹出进行拍击,从而有效地破坏粘附在外层管外层的红泥层,使其碎裂并随着转动的钻头脱落。
17.3、本实用新型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在内部环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离心力,进而令惯性部在离心作用下拉伸弹性架、向外快速弹出,并且在上推环的作用下加速,使顶部的接触头撞击突起槽,并通过重力块的大重量和顶部设有的扁圆锥形突起结构增大撞击效果,随后被突起槽内的第二反弹部结构反推,并再次受到离心力作用再次向外撞击,造成反复的撞击效果。并且,在撞击瞬间由于惯性导致甩头向上提升,撞击移动槽内侧,产生额外的抖动,并向外传播该抖动,由此可以通过抖动配合转动的离心力更好地使外层粘附的红泥层脱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头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钻头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层管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清除环部分的右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清理块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环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惯性部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头部分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28.1、输电线;
29.2、握把;
30.3、动力机;
31.4、测量头;
32.41、连接盘;
33.42、固定块;
34.43、数据线;
35.44、钻头;
36.441、卡头;
37.442、内芯;
38.443、外层管;
39.444、钻洞头;
40.a1、承载管;
41.a2、清除环;
42.a3、弹性柱;
43.a4、测量器件;
44.a5、弹性环;
45.a21、连接板;
46.a22、清理块;
47.a23、传导架;
48.a24、内部环;
49.b1、底盘;
50.b2、第一反弹部;
51.b3、活动头;
52.b4、上扬片;
53.b5、半球形突起;
54.c1、外环壳;
55.c2、突起槽;
56.c3、惯性部;
57.c4、转动环;
58.c5、第二反弹部;
59.c31、弹性架;
60.c32、稳定架;
61.c33、底部托;
62.c34、上推环;
63.c341、弹性加速部;
64.c342、加速部支撑架;
65.c35、接触头;
66.d1、重力块;
67.d2、移动槽;
68.d3、甩头;
69.d4、扁圆锥形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7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在对岩土覆盖的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测量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钻孔实现测量,尤其对于地下水顶面覆盖有厚重的红泥层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的钻头侧面设计,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将钻孔时附着的红泥去除,从而完全避免了因测量器件被红泥覆盖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
7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钻头44的结构,为便于理解,仅以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为例进行说明,可以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头44结构可用于任何形式的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
7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主要包括输电线1、握把2、动力机3和测量头4。输电线1一端连接有外部电源(和/或内置于水位测量仪的移动式电源),另一端连接动力机3的输入端。动力机3外侧面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握持的握把2,例如握把2为中空管状,套设在输电线1外,其顶端与动力机3底面嵌固连接,底端与输电线1焊接连接。动力机3的工作可由外部电源控制,优选地,在握把2上设置有开关(开关与握把2内部对应位置的输电线1相连接),从而在使用时更便捷地控制动力机3的启动和停止。测量头4的一端为具有尖端的钻头44,另一端与动力机3的输出端嵌固连接;测量头4中段的外侧面设置有清理结构。
73.请继续参阅图2,测量头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固定块42和钻头44,固定块42与动力机3相连接。优选地,固定块42通过连接盘41与动力机3相连接,连接盘41例如为硅胶制成,可以有效降低钻头44钻入的过程中产生的抖动,进而使钻入过程更加容易控制,连接盘41与动力机3嵌固连接,固定块42与连接盘41嵌固连接,钻头44远离尖端的一端与固定块42嵌固连接。连接盘41和固定块42上开设有贯穿的通孔,钻头44远离尖端的一端焊接连接有数据线43,数据线43穿过连接盘41和固定块42的通孔,最终与外部计算机设备相连接从而传输数据,例如数据线43先进入到动力机3外壳内,再与输电线1并排设置,一同从握把2底端穿出。当然地,数据线43后端不会跟随钻头44转动,例如,数据线43在从连接盘41进入动力机3后,便通过如集电环等可转动的连接方式与后续的数据线43导电地连接,只有与钻头44直接相连的部分会随之一起转动,且这个过程不会造成数据线43损坏。固定块42呈表面光滑的圆台块结构,截面直径由连接盘41至钻头44逐渐缩小,有利于遮挡钻探过程中飞起的石头碎屑或者泥土漂浮物,同时避免粘附。
7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钻头44包括外层管443,外层管44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钻孔的钻洞头444,外层管443中设有内芯442,外层管443的另一端可连接有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的卡头441(当然地,也可与相邻部件直接连接,从而无需卡头441,优选具有卡头441从而可进行拆卸更换)。卡头441的一端与固定块42嵌固连接,另一端与外层管443嵌固连接,外层管443的另一端与钻洞头444远离尖端的一端嵌固连接。卡头441呈中空管状,内芯442部分
嵌入于卡头441内部,数据线43从卡头441伸入并与外层管443内的内芯442焊接连接。在外层管443上径向穿透地嵌入设置有若干测量器件a4,测量器件a4例如为现有的雷达传感器,测量器件a4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波的一端暴露在外,测量器件a4位于外层管443内部的一端与内芯442导电地相连接,内芯442由导电材料制成,从而传输信号。钻洞头444优选为表面光滑的圆锥块结构,且采用钨合金材料制造,有利于增大对钻探位置的单位压强,更好进行破坏钻入。
75.如图4所示,外层管443主要由间隔设置的若干承载管a1和清除环a2组成。承载管a1和清除环a2均为中心位置具有通孔的管状且沿外层管443长度方向相连通。承载管a1内壁向内径向延伸设置有若干弹性柱a3,位于同一平面的弹性柱a3(例如上下相对的两个或者上下前后相对的四个)为一组,并在中间连接有一个弹性环a5,弹性环a5套设于内芯442外。弹性环a5例如为外侧面呈圆柱面的圆环;或者外侧面为圆弧面,相当于在一空心球体上开设有沿直径贯穿的通孔,该通孔用于容纳内芯442。弹性环a5例如为橡胶环,有利于吸收多余的离心力,保障承载管a1稳定,优选地,每段承载管a1中均设有至少一组弹性柱a3和弹性环a5。测量器件a4例如为在每段承载管a1上均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例如上下相对的两个或者上下前后相对的四个),该多个测量器件a4为一组,从而对该位置进行检测;多段承载管a1上共有多组测量器件a4,相邻两组测量器件a4之间的距离决定测量的精度。
76.请参阅图5,清除环a2包括有内部环a24,内部环a24外侧周向均匀地间隔设置有清理块a22和传导架a23,例如各设置有四个。传导架a23与内部环a24外侧面嵌固连接,传导架a23上连接有连接板a21,例如每一组传导架a23为两个,且为括号状相对设置的弧形,该二者上端共同连接一个连接板a21。连接板a21两侧与相邻的承载管a1嵌固连接,从而将若干承载管a1和清除环a2依次串连在一起。清理块a22与内部环a24外侧面活动卡合连接。清理块a22两侧与连接板a21相匹配、相贴合地接触。这样,四个清理块a22相间隔地均匀分布在内部环a24外,有利于增大清理块外伸次数,增强对附着在外的红泥层的清除效果。清理块a22为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当连接板a21在钻头44旋转的离心作用下向外移动,清理块a22的两侧被相邻的连接板a21挤压,进而发生变形向外伸长;例如清理块a22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菱形或椭圆形的空心管状,能够在两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具有弹性恢复能力。
77.请参阅图6,清理块a22为左右镜像对称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两个底盘b1,两底盘b1呈v字形设置,底盘b1的下端与内部环a24外侧面活动卡合连接,底盘b1的另一端(上端)侧面与相邻的连接板a21的侧面相贴合地接触。底盘b1的上端通过活动头b3活动卡合连接有上扬片b4,两上扬片b4朝内相对合拢地设置。活动头b3具有弹性复位结构,例如为弹簧铰链结构,从而上扬片b4能够围绕活动头b3转动打开,也会在其弹性作用下恢复合拢。上扬片b4底部嵌固连接有第一反弹部b2,第一反弹部b2例如为具有弹性的圆环状/管状结构。每个上扬片b4的顶面均设有多个光滑的半球形突起b5结构,有利于增强外甩接触红泥层表面时的瞬间压力,产生更好的破坏效果。
78.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输电线1提供电能,并通过动力机3输出动力给测量头4,使其可以钻入岩土内,并通过测量器件a4来获得测量的数据。在进行钻入的过程中,动力机3输出的动力输出给钻头44,使外层管443带动钻洞头444快速转动,通过圆锥状的钻洞头444快速破坏岩土表层,并使外层管443进入,在转动的过程中弹性柱a3吸收过大的离心力,保持承载管a1稳定。固定设置于外层管443上的清除环a2随之转
动,在转动时产生离心力,使连接板a21向外运动,进而挤压、推动清理块a22的菱形结构的两侧,使其变形、向外伸出,以及上扬片b4会在惯性和离心作用下向外摆动,此时若外层管443外层粘附有红泥层,则可以通过外甩摆动的上扬片b4对其进行拍击,并在拍击后由于活动头b3的弹性返回,而后通过第一反弹部b2反弹再次弹出进行拍击,从而可以有效地对粘附在外层管443外层的红泥层进行破坏,使其碎裂并随着转动的钻头44脱落,避免粘附而对测量的数据准确性造成影响。
79.更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内部环a24最内层为转动环c4,为中空环状/管状,转动环c4套设于内芯442外。转动环c4外侧面上嵌固连接有若干惯性部c3,惯性部c3的位置及数量与每组传导架a23、连接板a21的中心的位置及数量相对应,即惯性部c3位于每组传导架a23、连接板a21的内侧(下方),从而惯性部c3径向运动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力和位移传导给连接板a21。转动环c4及惯性部c3外套设有外环壳c1,外环壳c1的外侧面与传导架a23底面焊接连接,外环壳c1在对应惯性部c3的位置具有向外隆起的突起槽c2,突起槽c2两侧嵌固连接于外环壳c1外侧面,突起槽c2内侧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反弹部c5(例如为橡胶材料制成的空心椭球体或椭圆环状/管状结构),第二反弹部c5与惯性部c3朝外的侧面相接触。设置第二反弹部c5有利于对甩入的惯性部c3进行反弹,使其可以反复撞击。
80.请参阅图8,惯性部c3进一步包括弹性架c31、稳定架c32、底部托c33、上推环c34、接触头c35。每组弹性架c31为呈弧形括号状相对设置的两个,弹性架c31位于内侧的一端(底端)与转动环c4外侧面嵌固连接,弹性架c31位于外侧的一端(顶端)与稳定架c32中段活动卡合,两稳定架c32位于内侧的一端(底端)嵌固连接有底部托c33,两稳定架c32位于外侧的一端(顶端)嵌固连接有接触头c35。底部托c33呈弧形板状,接触头c35呈较厚的、边缘平滑过渡的弧形板状,底部托c33和接触头c35之间相匹配地容纳并嵌固连接有上推环c34。上推环c34为一个弹性橡胶制成的空心环,其内部设有弹性橡胶制成的弹性加速部c341,弹性加速部c341例如为椭圆片/空心椭圆环结构,弹性加速部c341通过其外侧镜像分布的(例如图8所示的四个)弧形的加速部支撑架c342与上推环c34相连接。通过离心力施加在底部托c33上来使上推环c34及其内部结构变形产生向上的弹力,进而可以有效加速接触头c35。加速部支撑架c342和弹性架c31有利于保持甩出过程中的两侧稳定,避免接触头c35产生偏斜降低撞击效果。
81.请参阅图9,接触头c35进一步包括重力块d1、移动槽d2和甩头d3,移动槽d2为重力块d1内部一体成型的中空结构,甩头d3包括相连接的连接段和碰撞端,例如为横放的圆柱状的碰撞端通过呈弧形板/杆状的连接段与移动槽d2内侧底部活动卡合连接,甩头d3能够围绕该活动卡合连接点转动,从而使碰撞段撞击移动槽d2内侧顶部;优选地,在移动槽d2内侧顶部会与碰撞段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突起,起到增强其碰撞及反弹的作用。优选地,重力块d1位于外侧的一侧面(即接触头c35位于外侧的一侧面、惯性部c3位于外侧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例如三个)表面粗糙的扁圆锥形突起d4结构,有利于增强撞击效果。
82.此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内部环a24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离心力,令惯性部c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拉伸弹性架c31、向外推出/甩出,底部托c33同时产生离心力快速挤压上推环c34,令外层的上推环c34空心环变形,并通过弧形的加速部支撑架c342挤压内部的弹性加速部c341,进而使上推环c34的空心环结构与弹性加速部c341同时产生弹力,并随后将弹力向上释放,对接触头c35进行加速。接触头c35撞击突起槽
c2内侧的第二反弹部c5,并通过重力块d1的大重量和顶部设有的扁圆锥形突起d4结构增大撞击效果。接着被突起槽c2内的第二反弹部c5反推,并再次受到离心作用再次向外撞击,造成反复的撞击效果。同时,在撞击瞬间由于惯性会导致甩头d3向上转动,并撞击移动槽d2内侧,产生额外的抖动,并向外传播该抖动,由此可以通过抖动配合转动的离心力更好地使外层粘附的红泥层脱落。
8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及具有该钻头的水位测量仪能够很方便地通过钻头44钻穿岩土覆盖部分从而测量到地下水的水位。尤其对于地下水顶面覆盖有厚重的红泥层的情况,通过外层管443上的清除环a2等结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将钻孔时附着的红泥去除,从而完全解决了因测量器件a4被红泥覆盖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采用手持方式的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使用更加方便、便于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44)包括外层管(443),所述外层管(44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钻孔的钻洞头(444),所述外层管(443)中设有内芯(442);在所述外层管(443)上径向嵌入设置有若干测量器件(a4),所述测量器件(a4)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波的一端暴露在外,所述测量器件(a4)位于外层管(443)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内芯(442)导电地相连接;所述外层管(443)由间隔设置的若干承载管(a1)和清除环(a2)相连而成;所述清除环(a2)包括有内部环(a24),所述内部环(a24)外侧周向间隔设置有清理块(a22)和传导架(a23),所述传导架(a23)上设置有连接板(a21),所述连接板(a21)与相邻的所述清理块(a22)相接触;所述清理块(a22)为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当所述连接板(a21)在所述钻头(44)旋转的离心作用下向外移动,所述清理块(a22)的两侧被相邻的所述连接板(a21)挤压,进而发生变形向外伸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块(a22)包括位于底部的两个底盘(b1),两个所述底盘(b1)呈v字形设置,所述底盘(b1)的下端与所述内部环(a24)外侧面活动连接,所述底盘(b1)的上端通过活动头(b3)活动连接有上扬片(b4),两个所述上扬片(b4)朝内相对合拢地设置,所述活动头(b3)具有弹性复位结构;所述上扬片(b4)与所述底盘(b1)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反弹部(b2);所述底盘(b1)的上端侧面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板(a21)相贴合地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扬片(b4)朝外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半球形突起(b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管(a1)内的轴心位置设置有弹性环(a5),所述弹性环(a5)套设于所述内芯(442)外,所述弹性环(a5)通过弹性柱(a3)与所述承载管(a1)的内侧面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环(a24)的最内层为转动环(c4),所述转动环(c4)套设于所述内芯(442)外;所述转动环(c4)外侧面上连接有若干惯性部(c3),所述惯性部(c3)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连接板(a21)相对应;所述转动环(c4)及所述惯性部(c3)外套设有外环壳(c1),所述外环壳(c1)在对应所述惯性部(c3)的位置具有向外隆起的突起槽(c2),所述突起槽(c2)内侧设有第二反弹部(c5),所述第二反弹部(c5)与所述惯性部(c3)朝外的侧面相接触;所述外环壳(c1)的外侧面与所述传导架(a23)相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惯性部(c3)中,均具有呈弧形相对设置的两个弹性架(c31),所述弹性架(c31)的底端与所述转动环(c4)外侧面相连接,每一个所述弹性架(c31)的顶端均与一个稳定架(c32)的中部活动连接;两所述稳定架(c32)的底端均与底部托(c33)相连接,两所述稳定架(c32)的顶端均与接触头(c35)相连接;所述底部托(c33)和所述接触头(c35)之间相匹配地容纳设置有上推环(c34)。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环(c34)为弹性空心环,其内部设有弹性加速部(c341),弹性加速部c341通过其外侧分布设置的若干加速部支撑架(c342)与所述上推环(c34)相连接。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c35)包括重力块(d1)、移动槽(d2)和甩头(d3),所述移动槽(d2)为所述重力块(d1)内部的中空结构,所述甩
头(d3)包括相连接的连接段和碰撞端,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移动槽(d2)内侧底部活动连接。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土勘察钻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部(c3)位于外侧的一侧面上设有若干表面粗糙的扁圆锥形突起(d4)。10.一种岩土勘察钻孔水位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测量仪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钻头(44)且具有动力机(3),所述钻头(44)远离所述钻洞头(444)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3)的输出端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土勘察钻孔钻头,钻头包括外层管,外层管的一端连接有用钻洞头,外层管中设有内芯,在外层管上径向嵌入设置有若干测量器件;外层管由间隔设置的若干承载管和清除环相连而成;清除环包括有内部环,内部环外侧周向间隔设置有清理块和传导架,传导架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相邻的清理块相接触;清理块为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当连接板在钻头旋转的离心作用下向外移动,清理块的两侧被相邻的连接板挤压,进而发生变形向外伸长。本方案能够很方便地通过钻头结构钻穿岩土覆盖部分从而测量到地下水的水位,并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将钻孔时附着的红泥去除,从而完全解决因测量器件被红泥覆盖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测量器件被红泥覆盖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测量器件被红泥覆盖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超 刘华 刘顺 聂恒宽 白胜兰 刘闯 刘娟 刘涛 张军 单维营 刘长才 王昊 邹虹 贺艳 张良 冀小婧 薛东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3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钻头   外层   弹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