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


背景技术:



2.装载机前车架是连接工作装置、前桥以及后车架的机构,是装载机重要的承载部件。如图1所示,现有装载机前车架包括前中梁1

以及对称连接于前中梁1

左右两端的翼箱2

,前中梁1

的后端设置有后封板3

两个翼箱2

内部设置有上铰接座4

、下铰接座5

。该结构中通过设置后封板3

以使整体结构稳定,但导致了整体结构较高,不利于井下作业工况,井下作业需要整机驾驶室相对矮小,因此,这就对装载机前车架提出了高度矮小、占用空间小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能够使装载机适用于作业空间相对较小的井下工况。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装载机前车架,包括:
6.前中梁;
7.两个翼箱,两个所述翼箱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中梁的两端,两个所述翼箱之间固定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且两个所述翼箱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板;
8.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同时与所述翼箱和所述上铰接座固定连接;
9.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固定设置于所述翼箱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中梁和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
10.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前中梁包括支撑座、前弯板以及支撑板,所述前弯板和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座的两端以及所述前弯板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翼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加强板。
1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座为圆钢管,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圆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圆钢管外径相匹配的内圆弧面,所述圆钢管与所述内圆弧面贴合固定。
1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延伸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时,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前弯板固定连接。
1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前弯板上靠近两个所述翼箱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
14.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1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加强板为l形板;所述连接筋为折弯板。
1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翼箱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7.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翼箱和所述上铰接座上;所述连接筋
焊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前中梁以及所述翼箱上。
18.装载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前车架,通过加强板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翼箱以及上铰接座固定连接,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前中梁以及加强板固定连接,取消了后封板,以使前中梁的整体结构降低,且不影响整体的强度。该装载机前车架在不降低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取消了后封板,使前中梁的高度降低,保证了良好的视野,能够较好的适应作业空间较小的井下工况。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的装载机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中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0026]1′‑
前中梁;2
′‑
翼箱;3
′‑
后封板;4
′‑
上铰接座;5
′‑
下铰接座;
[0027]
1-前中梁;11-支撑座;12-前弯板;121-通孔;13-支撑板;131-延伸部;14-连接板;
[0028]
2-翼箱;3-上铰接座;4-下铰接座;5-安装板;6-加强板;7-连接筋;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3]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包括前中梁1和两个翼箱2,两个翼箱2对称设置于前中梁1的两端,翼箱2的内侧板与前中梁1焊接,且两个翼箱2的内侧板之间设置有间隔分布上铰接座3和下铰接座4,上铰接座3的两端以及下铰接座
4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翼箱2的内侧板焊接固定,上铰接座3和下铰接座4用于与装载机主机连接;两个翼箱2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板5,装载机的前桥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为了增加装载机前车架的整体连接强度,该装载机前车架还包括两个加强板6和两个连接筋7,两个加强板6分布于前中梁1的两端,两个连接筋7分布于前中梁1的两端,加强板6同时与翼箱2的内侧板和上铰接座3固定连接,连接筋7固定连接于翼箱2的内侧板上且连接筋7的两端分别与前中梁1和加强板6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6与翼箱2的内侧板以及上铰接座3均采用焊接固定;连接筋7与翼箱2的内侧板、前中梁1以及加强板6均采用焊接固定。焊接使得加工简单且连接强度高。
[0034]
该装载机前车架在不降低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取消了后封板,使前中梁1的高度降低,保证了良好的视野,能够较好的适应作业空间较小的井下工况。
[0035]
可选地,加强板6为l形板,l形板的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翼箱2的内侧板和上铰接座3焊接,该结构既起到了增强连接强度的作用,又降低了成本;连接筋7为折弯板,折弯板能够提高与翼箱2的内侧板的焊接长度,且能够提高连接筋7自身的抗弯能力,该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连接筋7的连接强度。
[0036]
具体地,如图4所示,前中梁1包括支撑座11、前弯板12以及支撑板13。其中,前弯板12和支撑座11焊接固定且支撑座11的两端以及前弯板1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翼箱2的内侧板焊接固定,支撑板13焊接于支撑座11上,用于与转斗油缸连接,该前中梁1结构尺寸减小,结构布局合理;连接筋7一端与支撑座11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加强板6焊接固定,以使结构更加合理,连接强度更高。
[0037]
更为具体地,支撑座11为圆钢管,支撑板13与圆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圆钢管外径相匹配的内圆弧面,圆钢管嵌入内圆弧面内并与内圆弧面贴合焊接固定。该结构采用圆钢管能够降低支撑座11的安装尺寸且能够保证支撑板13的强度。
[0038]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板13的强度,支撑板13设置有延伸部131,支撑板13通过内圆弧面与支撑座11焊接后,延伸部131与前弯板12焊接固定,以使支撑板13的强度更高。
[0039]
继续参照图4,支撑板13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撑板13间隔设置于支撑座11上,且两个支撑板13之间通过连接板14连接。该结构通过连接板14与两个支撑板13焊接,有效提高了支撑板13的强度。
[0040]
由于翼箱2的内测板上设置有转向支座,转向油缸设置于转向支座上,为了方便转向油缸的安装及维护保养,前弯板12上靠近两个翼箱2的两端设置有通孔121,操作人员通过通孔121能够在转向支座上安装转向油缸及对转向油缸进行维护保养。
[0041]
安装板5与翼箱2的内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8。继续参照图2和图3,加强筋8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安装板5以及翼箱2的内侧板焊接固定,且加强筋8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加强筋8同时与安装板5和翼箱2的内侧板焊接,以提高安装板5的强度。
[004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载机,应用上述装载机前车架,能够使装载机适用于空间狭小的井下工况进行作业。
[0043]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
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中梁(1);两个翼箱(2),两个所述翼箱(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中梁(1)的两端,两个所述翼箱(2)之间固定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上铰接座(3)和下铰接座(4),且两个所述翼箱(2)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板(5);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同时与所述翼箱(2)和所述上铰接座(3)固定连接;连接筋(7),所述连接筋(7)固定设置于所述翼箱(2)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中梁(1)和所述加强板(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梁(1)包括支撑座(11)、前弯板(12)以及支撑板(13),所述前弯板(12)和所述支撑座(11)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座(11)的两端以及所述前弯板(1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翼箱(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3)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1)上,所述连接筋(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和所述加强板(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为圆钢管,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圆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圆钢管外径相匹配的内圆弧面,所述圆钢管与所述内圆弧面贴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设置有延伸部(131),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支撑座(11)固定连接时,所述延伸部(131)与所述前弯板(1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弯板(12)上靠近两个所述翼箱(2)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12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13)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1)上,且两个所述支撑板(13)之间通过连接板(14)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6)为l形板;所述连接筋(7)为折弯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和所述翼箱(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8)。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6)焊接于所述翼箱(2)和所述上铰接座(3)上;所述连接筋(7)焊接于所述加强板(6)、所述前中梁(1)以及所述翼箱(2)上。10.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前车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载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前车架及装载机。装载机前车架包括前中梁和两个翼箱,两个翼箱对称设置于前中梁的两端,翼箱与前中梁焊接,且两个翼箱之间设置有间隔分布的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上铰接座的两端以及下铰接座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翼箱的内侧板焊接固定;两个翼箱的底端均设置有安装板,装载机的前桥与安装板固定连接;装载机前车架还包括加强板和连接筋,加强板同时与翼箱的内侧板和上铰接座固定连接,连接筋固定连接于翼箱且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前中梁和加强板固定连接。该装载机前车架在不降低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取消了后封板,使前中梁的高度降低,保证了良好的视野,能够较好的适应作业空间较小的井下工况。间较小的井下工况。间较小的井下工况。


技术研发人员:

徐百双 郑学晋 闫红英 罗顺海 覃海双 肖鹏举 尚进新 吴国清 容祖龙 赵庆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2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32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车架   装载机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