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定位于围绕中医内科临床疑难、重病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从理论、临床到新药开发的系统研究,从中医病证、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三个要素对内科疑难、重大疾病进行规范标准、发现机理、创新有效方法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973、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学技术12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31篇,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实现成果转让.%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as licensed to the first Key laboratory of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in 2002. Laboratory academic position is around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f difficult and serious illn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o carry out from the theory, clinical research to the system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From three elements of the TCM Syndrome, integrative medicine,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al inquiries to conduct normative s
tandards, mechanism finding and innovative treatment method on difficult and serious illn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5 years, laboratory has assumed more than 30 national issues of 973, major projects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s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academic progress. The laboratory has got 1 time of Second-cla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 from State, 12 times of provinci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 published 31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received 7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11(013)005
【总页数】3页(P885-887)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病证;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
【作 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研究员为名誉主任委员,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研究员和著名病理生理学家唐朝枢教授任副主任委员。首任实验室主任为王硕仁教授,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李澎涛教授。
该实验室是以中医、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为主的科学实验基地。实验室科研基地位于东直门医院,面积2400 m2,现有科研人员32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4人。实验室充分发挥了支持中医药高水平研究工作的重要职能作用,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973课题3项、科技部重大专项6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近2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31篇,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实现成果转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中,依托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了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的中西医结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实验室学术定位于围绕中医内科临床疑难、重病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从理论、临床到新药开发的系统研究,从中医病证、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3个要素对内科疑难、重大疾病进行规范标准、发现机理、创新有效方法的研究工作。
该实验室近5年取得的主要学术进展包括:
一、基于络脉理论的脑病病机创新与新药创制
从络脉渗灌气血,荣养脏腑组织中医理论出发,深化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以中风病为核心的脑病“毒损脑络”病机学说,探索中西医结合病机新理论。①对脑络、气血、脑神与机体机能活动生理与病理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明确了该病机的理论内涵为营卫失和、络损神伤互为因果,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是以脑微血管为核心的炎症级联损伤病理过程。②将创新病机与方剂相关联阐释方剂配伍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理论内涵,提出多靶点效应-组分相互作用(减毒、增效)-作用环节关联的时序效应三位一体整合调节理论,据此建立脑微血管-神经元-胶质细胞网络化多环节药效分析技术路线,解析了清开灵注射液中风病的药效物质和配伍原理(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进而创建了方剂有效组分活性筛选和配伍的技术路线,完成了清开灵注射液的指纹图谱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二次开发(获得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二等奖)。③创建了一套基于络脉和病络生理病理理论的脑病药物药理机制分析和新药创制的技术方法,发现了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调控神经细胞功能的物质,主要包括调控脑胶质细胞增生能力的生物因子和促进神经元存活、重塑与分化的生物因子,中药有效组分可调控上述两类因子的生物活性以及分泌,从而影响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功能。
二、阿尔茨海默病Aβ级联损伤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
针对老年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和发病机制进行研究,针对Aβ的主要级联反应进行中医药干预研究,通过中医药“阴阳平衡”原理进行了Aβ生成酶和降解酶活性失衡的调节,发现中药老年性痴呆的不同发病阶段的靶点(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通过对AD病人的尸检发现了AD病人老年斑(SP)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发生率分别为100%。而Aβ42主要沉积于额叶,Aβ40主要沉积于枕叶,这种差异可能存在不同细胞机制,且与多个基因多态调节有关,APOEε4等位基因型和基因量对Aβ40沉积于枕叶皮质具有独立的调节作用,非APOEε4携带者则受OLDLR-1多态C等位基因调节;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了AD小鼠脑内Aβ沉积是Aβ生成酶和降解酶活性失衡的结果,AD患者有阳虚(肾气)阴盛(痰浊)的临床特征,补阳化阴法防治Aβ级联损伤的思路不仅具有实验和临床证据支持,而且体现了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原创性。
三、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研究
从概念、方法、用途等方面界定了证候诊断与证候评价的不同;将专家共识和临床信息采集基础上的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建立了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量表研制方法学;初步构建了中风病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将证候评价与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方法纳入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辨证论治与疗效评价中,提高了证候诊断的一致性和疗效评价的客观性;诠释了“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研究成果运用于“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临床试验中,验证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可操作性、诊断准确性。相关成果目前在国家重大课题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依托项目“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中风病等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和两项北京市课题中应用,并在全国脑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内推广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7:1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29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室   临床   研究   教育部   结合   理论   重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