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在吸收性物品的侧缘设置有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陷侧缘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吸收性物品的侧缘具有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凹陷部从下裆区域起到前侧区域及后侧区域的整体排列配置有多个。将各凹陷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之间连结的假想线为下裆区域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内侧鼓出的圆弧形状。在该假想线上配置有各凹陷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17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穿着者的腿会碰触到下裆区域的外侧缘,下裆区域的外侧缘会被该腿按压。此时,在下裆区域施加于外侧缘的力沿着配置有各凹陷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的假想线传播。此时,由于在假想线上配置有凹陷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因此,施加于下裆区域的力沿着假想线依次传递至位于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凹陷部,有可能会遍及吸收性物品整体地产生褶皱、弯折。
8.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施加于下裆区域的外侧缘的力难以传递到吸收性物品整体并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的侧缘的褶皱、弯折的吸收性物品。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表面片、背面片及配置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具有:下裆区域,所述下裆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对置;前侧区域,所述前侧区域位于比所述下裆区域靠前侧的位置;以及后侧区域,所述后侧区域位于比所述下裆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作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的物品侧缘具有:下裆侧缘(85),所述下裆侧缘(85)在所述下裆区域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凹陷侧缘(81、82),所述凹陷侧缘(81、82)位于比所述下裆侧缘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所述物品侧缘遍及比所述下裆侧缘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地位于比延长假想线(el1)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延长假想线(el1)是使沿着所述下裆侧缘的线延长到所述下裆侧缘的外侧的假想线。
附图说明
11.图1是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12.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13.图3是图1的b部分的放大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1:吸收性物品
16.10:表面片
17.20:背面片
18.30:吸收体
19.80:物品侧缘
20.81:第一凹陷侧缘(凹陷侧缘)
21.811:第一凹陷内侧点(凹陷内侧点)
22.812:第一凹陷外端点(凹陷外端点)
23.813:第一凹陷内端点(凹陷内端点)
24.82:第二凹陷侧缘(凹陷侧缘)
25.821:第二凹陷内侧点(凹陷内侧点)
26.822:第二凹陷外端点(凹陷外端点)
27.823:第二凹陷内端点(凹陷内端点)
28.85:下裆侧缘
29.851:下裆内侧点
30.852:下裆外端点
31.90:压缩部
32.el1:延长假想线
33.el2:下裆假想线
34.el3:第一外侧假想线(外侧假想线)
35.el4:第一内侧假想线(内侧假想线)
36.el5:第二外侧假想线(外侧假想线)
37.el6:第二内侧假想线(内侧假想线)
38.l:前后方向
39.s1:下裆区域
40.s2:前侧区域
41.s3:后侧区域
42.t:厚度方向
43.t1:肌肤面侧
44.t2:非肌肤面侧
45.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6.(1)实施方式的概要
47.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清楚。
48.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表面片、背面片及配置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具有:下裆区域,所述下裆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对置;前侧区域,所述前侧区域位于比所述下裆区域靠前侧的位置;以及后侧区域,所述后侧区域位于比所述下裆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作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的物品侧缘具有:下裆侧缘(85),所述下裆侧缘(85)在所述下裆区域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凹陷侧缘(81、82),所述凹陷侧缘(81、82)位于比所述下裆侧缘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所述物品侧缘遍及比所述下裆侧缘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地位于比延长假想线(el1)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延长假想线(el1)是使沿着所述下裆侧缘的线延长到所述下裆侧缘的外侧的假想线。物品侧缘在比下裆侧缘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区域位于比延长假想线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且并未配置在延长假想线上。由于物品侧缘并未配置在延长假想线上,因此,即使力沿着延长假想线传播到前侧区域及后侧区域,也能够抑制物品侧缘的变形、弯折。因此,能够使施加于下裆区域的外侧缘的力难以传递到吸收性物品整体,能够抑制物品侧缘的褶皱、弯折。
49.根据优选的形态,所述下裆侧缘具有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从所述下裆侧缘的中央朝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能够从下裆侧缘的中央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而将力从宽度方向的内侧释放到宽度方向的外侧,由于在该释放的方向上不存在物品侧缘,因此,能够抑制前侧区域及后侧区域的弯折、褶皱。
50.根据优选的形态,所述下裆侧缘具有:下裆内侧点,所述下裆内侧点位于最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以及下裆外端点,所述下裆外端点为所述下裆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以及凹陷外端点,所述凹陷外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与外侧假想线相比,将所述下裆内侧点与所述下裆外端点相连的下裆假想线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所述外侧假想线是将与所述下裆侧缘相邻的所述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假想线。下裆假想线那一方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在下裆区域中平缓地倾斜,容易跟随腿的内侧的形状。另一方面,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而言,从腹股沟部、臀部等胯裆朝向腹侧或背侧而宽度变宽。物品侧缘的形状相对于前后方向进一步倾斜(这是由于沿宽度方向延伸),物品侧缘容易跟随身体的形状。
51.根据优选的形态,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内端点,所述凹陷内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内端;以及凹陷外端点,所述凹陷外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相比于将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外侧假想线与从所述凹陷内侧点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将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内端点相连的内侧假想线与从所述凹陷内侧点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较小。与外侧假想线相比,内侧假想线在前后方向上的较短的范围内朝向凹陷内侧点而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因此,在力从下裆侧缘侧朝向凹陷侧缘传播时,容易以较短的距离将该力切断,能够使力难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传递。因此,能够使变形进一步难以从下裆侧缘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传播。
52.根据优选的形态,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比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中心靠所述前
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内侧点成为物品侧缘的变形基点,并成为将来自下裆侧缘的力切断的点。根据本形态,在接近下裆侧缘的那一侧配置成为变形基点的凹陷内侧点,能够进一步抑制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变形。
53.根据优选的形态,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内端点,所述凹陷内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内端;以及凹陷外端点,所述凹陷外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所述凹陷侧缘具有:第一凹陷侧缘;以及第二凹陷侧缘,所述第二凹陷侧缘位于比所述第一凹陷侧缘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相比于将所述第一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外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一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凹陷侧缘中的凹陷内侧点与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外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二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较大。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而言,从腹股沟部、臀部等胯裆朝向腹侧或背侧而宽度变宽。位于前后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凹陷侧缘的形状相对于前后方向进一步倾斜(这是由于沿宽度方向延伸),物品侧缘更容易跟随身体的形状。
54.根据优选的形态,相比于将所述第一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内端点相连的内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一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内端点相连的内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二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较大。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而言,从腹股沟部、臀部等胯裆朝向腹侧或背侧而宽度变宽。位于前后方向的外侧的第二凹陷侧缘的形状相对于前后方向进一步倾斜(这是由于沿宽度方向延伸),物品侧缘更容易跟随身体的形状。
55.根据优选的形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压缩部,所述一对压缩部至少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所述吸收体,并夹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压缩部中位于最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最外侧缘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第二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之间。第一凹陷侧缘的凹陷内侧点与第二凹陷侧缘的凹陷内侧点之间的区域能够利用在压缩部中位于最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最外侧缘来确保刚性,容易维持为平面状,能够相对于身体持续且恰当地碰触。
56.根据优选的形态,所述吸收体具备吸收片,所述吸收片包含两层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和配置在所述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之间的高吸收聚合物。构成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长度比较长,容易维持平面状态。另外,吸收体与层叠有纸浆的吸收体相比,在暂时变形之后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确保吸收性物品的宽度,容易持续地碰触身体。
57.(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整体概略结构
58.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b部分的放大图。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使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各构件在厚度方向上局部地分离,但在实际的产品中,具有各构件被接合的部分。在此,本发明中的外端缘是指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缘部,内端缘是指位于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缘部。在此,本发明中的外侧部是指包
括宽度方向w上的缘部在内的在宽度方向w上占据一定的范围的部分,外侧缘是指宽度方向w上的缘部。吸收性物品1主要是以吸收体液为目的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既可以如卫生巾那样主要以吸收经血为目的,也可以如白带片那样主要以吸收白带为目的,还可以如轻度失禁垫那样主要以吸收尿为目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是主要吸收尿的轻度失禁垫。吸收性物品1可以为薄型,自然状态下的厚度可以为4.5mm以下,可以更优选为3.0mm以下。
59.吸收性物品1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并具有从穿着者的肌肤面侧t1向非肌肤面侧t2延伸的厚度方向t。肌肤面侧t1相当于在使用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的那一侧。非肌肤面侧t2相当于在使用时与肌肤面侧t1相反的一侧、即朝向与穿着者的肌肤相反的方向的那一侧。吸收性物品1具有下裆区域s1、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下裆区域s1是与穿着者的排泄口例如排尿口对置的区域。在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于衬裤时,下裆区域s1配置于衬裤的下裆部,是配置于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区域。前侧区域s2位于比下裆区域s1靠前侧的位置。后侧区域s3位于比下裆区域s1靠后方的位置。下裆区域s1、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可以由将吸收性物品1在前后方向l上三等分而得到的区域构成。
60.可以是,吸收性物品1至少具有吸收体30、表面片10及背面片20。表面片10覆盖吸收体30的肌肤面侧t1。表面片10可以具有中央片11和侧部片12,所述中央片11将吸收体30的肌肤面侧t1覆盖,所述侧部片12位于比中央片11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并将中央片1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部覆盖。侧部片12构成在穿着时立起的防漏褶裥70。中央片11到达吸收性物品的外缘(前后方向l的端缘及宽度方向w的端缘)。中央片11及侧部片12可以由无纺布构成,也可以是,至少中央片11具有透液性,侧部片12的表面被进行疏水化处理。背面片20配置在吸收性物品1的整个区域,设置在厚度方向t上的最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背面片20具有不透液性,可以由膜构成。可以在背面片20的非肌肤面设置将吸收性物品1与穿着物品接合的接合部60。
61.吸收性物品1可以具有能够在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侧部立起的防漏褶裥70。防漏褶裥70具有:收缩部71,所述收缩部71能够通过防漏弹性构件74的收缩而立起;前后基点(未图示),所述前后基点位于比收缩部71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成为收缩部71的立起基点;以及宽度基点(未图示),所述宽度基点位于比收缩部71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成为收缩部71的立起基点。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侧部片12的内侧部被折叠,在沿前后方向l伸长的状态下将防漏弹性构件74配置于该侧部片12。侧部片12在未与中央片11接合的区域中通过防漏弹性构件74的收缩而向穿着者侧立起。
62.吸收体30具有吸收体液的吸收材料。吸收材料可以主要为高吸收聚合物35。吸收材料中的高吸收聚合物35的含量为吸收材料整体的25%以上。此外,吸收体30可以具有纸浆。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为吸收片,利用多个片构件夹持高吸收聚合物35。多个片构件可以具有:折回片38,所述折回片38配置在吸收体30的肌肤面及非肌肤面中的一方,并具有以位于吸收体30的外侧部的折痕fl为基点而向吸收体30的肌肤面及非肌肤面的另一侧折回的一对折回部382;以及覆盖片39,所述覆盖片39跨越一对折回部382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折回片38配置于吸收体30的肌肤面,以折痕fl为基点而朝向非肌肤面侧t2且宽度方向w的内侧被折回。折回片38的非折回部381配置于在一对折痕fl之间连续地延伸的区域。折回片38的折回部382从折痕fl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一对折回部382既可以相互分
离,也可以重叠。
63.覆盖片39与一对折回部382抵接。覆盖片39可以具有:内侧覆盖片391,所述内侧覆盖片391位于比折回部382靠厚度方向t的内侧的位置;以及外侧覆盖片392,所述外侧覆盖片392位于比折回部382靠厚度方向t的外侧的位置。另外,可以在折回片38的非折回部381与折回部382之间配置中间片33。在吸收体30的片构件中,从肌肤面侧t1朝向非肌肤面侧t2而依次排列有折回片38的非折回部381、中间片33、内侧覆盖片391、折回片38的折回部382及外侧覆盖片392。高吸收聚合物35可以配置在折回片38与中间片33之间及内侧覆盖片391与中间片33之间。本实施方式的折回片38、内侧覆盖片391、外侧覆盖片392由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构成,中间片33由热风无纺布构成。此外,在变形例中,可以是,折回片38配置在吸收体30的非肌肤面侧t2,覆盖片39配置在吸收体的肌肤面侧t1。另外,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覆盖片39仅设置有内侧覆盖片391和外侧覆盖片392中的任一方。
64.可以是,在吸收性物品1设置有至少在厚度方向t上将吸收体30压缩而成的压缩部90。在压缩部90中,也可以在厚度方向t上将吸收体30和表面片10压缩。压缩部90既可以设置于配置有吸收体30的区域,也可以遍及下裆区域s1、前侧区域s2、后侧区域s3的整个区域地设置。压缩部90设置成一对,相对于通过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且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宽度中心线1wc为线对称。压缩部90具有:宽幅部,所述宽幅部从吸收性物品1的下裆区域s1的中央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鼓出;以及窄幅部,所述窄幅部从宽幅部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压缩部90的最外侧缘可以是宽幅部与窄幅部的边界。
65.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构成为能够抑制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侧缘的物品侧缘80的褶皱、弯折。接下来,对能够抑制物品侧缘80的褶皱、弯折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物品侧缘80为构成俯视时的吸收性物品的外形线的缘部中的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缘部。此外,在本发明中,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结构不仅包含与前后方向l平行的结构,也包含相对于前后方向l以45度以内的角度倾斜的结构,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结构不仅包含与宽度方向w平行的结构,也包含相对于宽度方向w以小于45度的角度倾斜的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侧缘为波形形状,具有沿前后方向l延伸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部分。在该形态中,物品侧缘80的波形形状的一部分也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l以45度以上的角度倾斜。即,物品侧缘80只要作为整体(例如将物品侧缘的前端缘与后端缘相连的假想线)沿着前后方向l即可,作为其一部分,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l以45度以上的角度倾斜的部分。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侧缘80为左右对称且前后对称。为了便于说明,对在图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正面观察时位于右侧且前侧的物品侧缘80进行详细说明,但该结构在左侧的物品侧缘中也为同样的结构,另外,在后侧的物品侧缘中也为同样的结构。
66.物品侧缘80在下裆区域s1具有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下裆侧缘85。下裆侧缘85只要跨越下裆区域s1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即可。下裆侧缘85可以由与前后方向l平行的直线部分、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并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倾斜部分以及直线部分与倾斜部分的组合中的任一种构成。此外,倾斜部分既可以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并呈直线状地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也可以为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并呈曲线状地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圆弧形状。
67.物品侧缘80具有凹陷侧缘81、82,所述凹陷侧缘81、82位于比下裆侧缘85靠前后方
向l的外侧的位置,并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凹陷侧缘81、82具有与下裆侧缘85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相比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凹陷侧缘具有第一凹陷侧缘81和第二凹陷侧缘82,所述第二凹陷侧缘82位于比第一凹陷侧缘81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第一凹陷侧缘81与下裆侧缘85相连,但在变形例中,也可以与下裆侧缘85分离。另外,凹陷侧缘既可以在比下裆侧缘85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连接三个以上,也可以在比下裆侧缘85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仅配置有一个。
68.吸收性物品1具有延长假想线el1,所述延长假想线el1是使沿着下裆侧缘85的线延长到下裆侧缘85的外侧而得到的假想线。在下裆侧缘85为直线状的形态中,延长假想线el1为使该直线延长而得到的线,在下裆侧缘85为将多个直线组合的形态中,延长假想线el1为使到达下裆侧缘85的前端缘(或后端缘)的直线延长而得到的线。另外,在下裆侧缘85为曲率相同的曲线的形态中,延长假想线el1为使该曲率的曲线延长而得到的线,在下裆侧缘85为将曲率不同的曲线组合的形态中,延长假想线el1为使到达下裆侧缘85的前端缘(或后端缘)的曲线延长而得到的线。本实施方式的下裆侧缘85包括跨越下裆区域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即下裆中心1lc并与前后方向l平行的平行部分和从该平行部分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朝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呈直线状延伸的倾斜部分。下裆侧缘85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缘既可以配置在下裆区域s1,也可以配置在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即,凹陷侧缘既可以配置在下裆区域s1,也可以仅配置在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但优选的是,可以仅配置在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根据该优选的结构,在下裆区域s1未配置凹陷侧缘。在将凹陷侧缘配置于下裆区域s1的形态中,若从胯裆部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施加于比凹陷内侧点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外端缘,则物品侧缘会向宽度方向的内侧下垂或翻卷而覆盖吸收面,有可能会阻碍吸收或产生侧漏。然而,通过不在下裆区域s1配置凹陷侧缘,从而能够抑制物品侧缘的翻卷、下垂。
69.如图3所示,物品侧缘80遍及比下裆侧缘85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外侧区域r10(参照图1)的整个区域地位于比延长假想线el1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即,在外侧区域r10中,物品侧缘80未配置在延长假想线el1上,且未配置在比延长假想线el1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仅配置在比延长假想线el1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穿着者的腿与下裆侧缘85碰触,下裆侧缘85被该腿按压。施加于下裆侧缘85的力沿着延长假想线el1传播。此时,由于在下裆侧缘85的前后方向l的外侧设置有凹陷侧缘,因此,施加于下裆侧缘85的力在凹陷侧缘被切断,能够使变形难以从下裆侧缘85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传递。除此之外,在外侧区域r10中,物品侧缘80位于比延长假想线el1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并未配置在延长假想线el1上。假若在延长假想线上配置有物品侧缘,则物品侧缘有可能会以该延长假想线el1为基点而折弯,或者有可能会在延长假想线el1的周围形成皱纹、褶皱。特别是,在位于比下裆侧缘85靠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位置的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中,有可能无法使吸收性物品恰当地与身体碰触。然而,由于未将物品侧缘配置在延长假想线el1上,因此,即使力沿着延长假想线el1传播到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也能够抑制物品侧缘80的变形、弯折。因此,难以将施加于下裆区域s1的外侧缘的力传递到吸收性物品1整体,能够抑制物品侧缘80的褶皱、弯折。
70.下裆侧缘85可以具有从下裆侧缘85的中央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倾斜部分。由于下裆侧缘85具有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
延伸的倾斜部分,且下裆侧缘85的中央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凹陷,因此,容易跟随腿的内侧的形状。因此,下裆侧缘85容易受到腿的力,容易沿着该力进行变形。另外,能够从下裆侧缘85的中央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而将力从宽度方向w的内侧释放到宽度方向w的外侧,由于在该释放的方向上不存在物品侧缘80,因此,能够抑制前侧区域s2及后侧区域s3的物品侧缘80的弯折、褶皱。
71.如图1及图3所示,下裆侧缘85具有:下裆内侧点851,所述下裆内侧点851位于最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以及下裆外端点852,所述下裆外端点852为下裆侧缘85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在下裆内侧点851并非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为一个点而是配置在直线上的多个点的情况下,设为位于最靠下裆中心1lc侧的点。本实施方式的下裆内侧点851位于下裆中心1lc上。吸收性物品1具有将下裆内侧点851与下裆外端点852相连的下裆假想线el2。
72.凹陷侧缘81、82具有:凹陷内侧点811、821,所述凹陷内侧点811、821位于最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外端点812、822,所述凹陷外端点812、822为凹陷侧缘的前后方向l的外端;以及凹陷内端点813、823,所述凹陷内端点813、823为凹陷侧缘的前后方向l的内端。凹陷内侧点811、821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位于凹陷内端点813、823与凹陷外端点812、822之间。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多个凹陷侧缘的形态中,位于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凹陷侧缘(第一凹陷侧缘)的凹陷外端点812可以与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凹陷侧缘(第二凹陷侧缘)的凹陷内端点823一致。吸收性物品1具有:第一外侧假想线el3,所述第一外侧假想线el3将第一凹陷侧缘81中的第一凹陷内侧点811与第一凹陷外端点812相连;以及第一内侧假想线el4,所述第一内侧假想线el4将第一凹陷内侧点811与第一凹陷内端点813相连。吸收性物品1具有:第二外侧假想线el5,所述第二外侧假想线el5将第二凹陷侧缘82中的第二凹陷内侧点821与第二凹陷外端点822相连;以及第二内侧假想线el6,所述第二内侧假想线el6将第二凹陷内侧点821与第二凹陷内端点823相连。在下裆侧缘85与第一凹陷侧缘81相连的形态中,下裆外端点852与第一凹陷内端点813一致。
73.如图1所示,相比于与下裆侧缘85相邻的第一凹陷侧缘81中的外侧假想线el3,下裆假想线el2相对于前后方向l的倾斜角度较小。根据该结构,由于下裆假想线el2那一方相对于前后方向l的倾斜角度较小,因此,物品侧缘80在下裆区域s1中平缓地倾斜,容易跟随腿的内侧的形状。另一方面,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而言,从腹股沟部、臀部等胯裆朝向腹侧或背侧而宽度变宽。物品侧缘的形状相对于前后方向l进一步倾斜(这是由于沿宽度方向w延伸),物品侧缘80更容易跟随身体的形状。
74.第一内侧假想线el4与从第一凹陷内侧点811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1可以比第一外侧假想线el3与从第一凹陷内侧点811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2小。同样地,第二内侧假想线el6与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7可以比第二外侧假想线el5与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线θ8所成的角度小。与外侧假想线相比,内侧假想线在前后方向l上的较短的范围内朝向凹陷内侧点而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因此,在力从下裆侧缘85侧朝向凹陷侧缘81、82传播时,容易以较短的距离将该力切断,能够使力难以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传递。因此,能够使变形进一步难以从下裆侧缘85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传播。在具有多个凹陷侧缘的形态中,只要在任一个凹陷侧缘中满足θ1<θ2或θ7<θ8即可,但优选的是,可以在全部的凹陷侧缘中均满足θ1<θ2及或θ7<θ8。
75.凹陷内侧点可以位于比凹陷侧缘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即,可以是,第一凹陷内侧点811位于比第一凹陷侧缘81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第二凹陷内侧点821位于比第二凹陷侧缘82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前后方向l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内侧点成为物品侧缘80的变形基点,并成为将来自下裆侧缘85的力切断的点。根据本形态,在接近下裆侧缘85的那一侧配置成为变形基点的凹陷内侧点,能够进一步抑制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变形。另外,内侧假想线的长度可以比外侧假想线的长度短。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变形进一步难以从下裆侧缘85朝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传播。
76.第二外侧假想线el5与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3可以比第一外侧假想线el3与从第一凹陷内侧点811向前后方向l的外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4大。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而言,从腹股沟部、臀部等胯裆朝向腹侧或背侧而宽度变宽。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第二凹陷侧缘82的形状相对于前后方向l进一步倾斜(这是由于沿宽度方向w延伸),物品侧缘80更容易跟随身体的形状。
77.第二内侧假想线el6与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向前后方向l的内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5可以比第一内侧假想线el4与从第一凹陷内侧点811向前后方向l的内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θ6大。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而言,从腹股沟部、臀部等胯裆朝向腹侧或背侧而宽度变宽。位于前后方向l的外侧的第二凹陷侧缘82的形状相对于前后方向l进一步倾斜(这是由于沿宽度方向w延伸),物品侧缘80更容易跟随身体的形状。
78.在压缩部90中位于最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的最外侧缘m90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位于第一凹陷内侧点811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之间。第一凹陷内侧点811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之间的区域有可能会由于以凹陷内侧缘为基点的变形而难以维持为平面状。然而,第一凹陷内侧点811与第二凹陷内侧点821之间的区域能够利用在压缩部90中位于最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的最外侧缘m90来确保刚性,容易维持为平面状,能够相对于身体持续且恰当地碰触。
79.吸收体30可以具备吸收片,所述吸收片包含两层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和配置在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之间的高吸收聚合物35。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是具有作为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的折回片38、覆盖片39以及配置在折回片38与内侧覆盖片391之间的高吸收聚合物35的吸收片。构成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长度比较长,容易维持平面状态。另外,吸收体与层叠有纸浆的吸收体相比,在暂时变形之后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确保吸收性物品的宽度,容易持续地碰触身体。
80.防漏褶裥70可以具有多个防漏弹性构件74。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可以配置在多个防漏弹性构件74之间。即,防漏弹性构件74可以配置在比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和比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靠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位置这两方。吸收体的外侧缘容易受到腿的力而容易变形。此时,由于跨越吸收体的外侧缘地配置有防漏弹性构件74,因此,通过该防漏弹性构件的收缩,吸收体的外侧缘的刚性变高,即使吸收体的外侧缘暂时变形,也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通过使吸收体的外侧缘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能够抑制物品侧缘的变形,或者能够在物品侧缘变形时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的侧缘的褶皱、弯折。
81.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
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地作为修改及变更形态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82.此外,通过参照,将在2021年5月3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1-091831号的全部内容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8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84.根据本形态,可以提供一种能够使施加于下裆区域的外侧缘的力难以传递到吸收性物品整体并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的侧缘的褶皱、弯折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表面片、背面片及配置在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具有:下裆区域,所述下裆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对置;前侧区域,所述前侧区域位于比所述下裆区域靠前侧的位置;以及后侧区域,所述后侧区域位于比所述下裆区域靠后侧的位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的物品侧缘具有:下裆侧缘,所述下裆侧缘在所述下裆区域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凹陷侧缘,所述凹陷侧缘位于比所述下裆侧缘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所述物品侧缘遍及比所述下裆侧缘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地位于比延长假想线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延长假想线是使沿着所述下裆侧缘的线延长到所述下裆侧缘的外侧的假想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裆侧缘具有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从所述下裆侧缘的中央朝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而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裆侧缘具有:下裆内侧点,所述下裆内侧点位于最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以及下裆外端点,所述下裆外端点为所述下裆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以及凹陷外端点,所述凹陷外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与外侧假想线相比,将所述下裆内侧点与所述下裆外端点相连的下裆假想线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所述外侧假想线是将与所述下裆侧缘相邻的所述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假想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内端点,所述凹陷内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内端;以及凹陷外端点,所述凹陷外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相比于将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外侧假想线与从所述凹陷内侧点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将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内端点相连的内侧假想线与从所述凹陷内侧点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较小。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比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中心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侧缘具有:凹陷内侧点,所述凹陷内侧点位于最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凹陷内端点,所述凹陷内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内端;以及凹陷外端点,所述凹陷外端点为所述凹陷侧缘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外端,所述凹陷侧缘具有:第一凹陷侧缘;以及第二凹陷侧缘,所述第二凹陷侧缘位于比所述
第一凹陷侧缘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相比于将所述第一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外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一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外端点相连的外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二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较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相比于将所述第一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内端点相连的内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一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将所述第二凹陷侧缘中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凹陷内端点相连的内侧假想线与从所述第二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内侧延伸的线所成的角度较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压缩部,所述一对压缩部至少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所述吸收体,并夹着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压缩部中位于最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最外侧缘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与所述第二凹陷侧缘的所述凹陷内侧点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具备吸收片,所述吸收片包含两层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和配置在所述气流成网纸浆无纺布之间的高吸收聚合物。

技术总结


提供能使施加于下裆区域的外侧缘的力难以传递到吸收性物品整体并能抑制吸收性物品的侧缘的褶皱、弯折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具有表面片、背面片及配置在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具有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对置的下裆区域、位于比下裆区域靠前侧的位置的前侧区域及位于比下裆区域靠后侧的位置的后侧区域。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即物品侧缘具有:下裆侧缘,在下裆区域沿前后方向延伸;及凹陷侧缘,位于比下裆侧缘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物品侧缘遍及比下裆侧缘靠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地位于比延长假想线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该延长假想线是使沿着下裆侧缘的线延长到下裆侧缘的外侧的线。下裆侧缘的外侧的线。下裆侧缘的外侧的线。


技术研发人员:

多田干彦 川上祐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2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方向   假想   宽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