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恒温服。


背景技术:



2.对于公路养护人员、马路交通执勤人员、电焊工人等户外行业从事者来说,无法利用空调、取暖器等设备改善恶劣的工作环境。而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时,环境中的热量会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传递给人体,人体吸收的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将导致体温升高、热平衡失衡,形成热应激;人体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时,若核心温度低于35℃,会出现低温症;人体核心温度进一步下降接近30℃时,就会逐渐失去意识。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恒温服,以能在炙热的夏季为在外的人员降温,而在严寒的冬季可为在外的人员提供温度,从而使在外人员不管在高温环境,还是在低温环境,都能保持身体恒温(让人体舒适的温度范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4.而目前的恒温服,在衣服上集成降温系统和加热系统,而降温系统中的制冷源和加热系统中的加热源是不同的两种结构,如:降温系统中的制冷源为半导体制冷片,加热系统中的加热源为石墨烯发热片,则在夏季时,石墨烯发热片而半导体制冷片不工作,而在冬季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而石墨烯发热片不工作,导致制冷源不能被有效利用,从而使其利用率较低。
5.同时,目前的恒温服需要清洗时,其上的降温系统和加热系统需要一起被清洗,则会导致影响恒温服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服,旨在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恒温服,包括:衣服本体、安装板、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第一隔板、第二隔断件、控制器和电源;
9.所述衣服本体上连接有导流管,且所述导流管呈多次弯曲分布在所述衣服本体上,同时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送水管和第一水泵接通所述第二储液罐,并依次通过第二送水管和第二水泵接通所述第一储液罐,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管接通所述第一储液罐,并通过第二出水管接通所述第二储液罐,且所述第一送水管、所述第二送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均连接有阀门;
10.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衣服本体上,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断件均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并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有制冷工作区间、制冷准备区间、加热工作区间和加热准备区间,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面为所述制冷工作区间的一个内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面为所述加热工作区间的一个内壁,同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均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11.当需降温时,所述第一储液罐卡设在所述制冷工作区间内,同时所述第二储液罐卡设在所述加热准备区间内;当需要升温时,所述第二储液罐卡设在所述加热工作区间内,同时所述第一储液罐卡设在所述制冷准备区间内。
12.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断件平行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制冷工作区间、所述制冷准备区间、所述加热工作区间和所述加热准备区间共线,同时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均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断件包括:第二隔板、散热风扇和通风网,且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通风网均平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同时两者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隔板形成为所述加热准备区间的一个侧壁,所述通风网形成为所述加热工作区间的一个侧壁,而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通风网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上,同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散热风扇的吹风部靠近所述通风网。
14.优选的,还包括:盖子,所述盖子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且所述盖子可覆盖所述安装槽,同时所述盖子相对其与所述安装板铰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锁接,并且所述盖子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面一一对应所述制冷工作区间和所述制冷准备区间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同时一一对应所述加热工作区间和所述加热准备区间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且当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安装槽,同时需降温时,所述制冷工作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卡设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上,所述加热准备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卡设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上;当所述盖子覆盖所述安装槽,同时需升温时,所述制冷准备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卡设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上,所述加热工作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卡设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上。
15.优选的,所述衣服本体包括:外层、中层和内衬层,且所述中层位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衬层之间,同时所述中层的周边均通过拉链分别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外层的周边连接;
16.所述导流管连接在所述中层靠近所述内衬层的一面,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中层靠近所述外层的一面,同时所述外层上贯通有操作口,且每个所述阀门均靠近所述安装板,并且所述安装板、所述控制器和每个所述阀门均通过所述操作口显露在外。
17.优选的,还包括:防尘布盖,且所述防尘布盖的一边连接在所述外层上,同时所述防尘布盖可遮盖所述操作口,并且所述防尘布盖的其他边与所述外层通过拉链连接。
1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恒温服,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9.本技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第一隔板、第二隔断件将安装板上开设的安装槽分隔有制冷工作区间、制冷准备区间、加热工作区间和加热准备区间,且在不同的需求下,调节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安装位置,则可以使制冷和加热共用一个半导体制冷片,从而能提高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利用率。
20.本技术通过外层和内衬层保护中层,则中层不易脏,且中层的周边均通过拉链分别与内衬层和外层的周边连接,则便于将外层和内衬层从中层上拆卸下来,因此当本技术需要清洗时,将外层和内衬层拆下来清洗就行,从而不易损伤本技术上述的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的多个结构)和降温系统(用于降温的多个结构),因此能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恒温服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且本实用新型降温时,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上连接有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服包括外层、中层和内衬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安装板;2-半导体制冷片;3-第一储液罐;4-第二储液罐;5-第一隔板;6-第二隔断件;9-导流管;91-第一送水管;92-第二送水管;93-第一出水管;94-第二出水管;90-阀门;101-制冷工作区间;102-制冷准备区间; 103-加热工作区间;104-加热准备区间;61-第二隔板;62-散热风扇;63-通风网;11-盖子;111-个第一限位槽;112-第二限位槽;113-配合槽;21-外层; 22-中层;24-防尘布盖;230-操作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恒温服,包括:衣服本体、安装板1、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储液罐3、第二储液罐4、第一隔板5、第二隔断件6、控制器和电源;
31.衣服本体上连接有导流管9,且导流管9呈多次弯曲分布在衣服本体上,同时导流管9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送水管91和第一水泵接通第二储液罐4,并依次通过第二送水管92和第二水泵接通第一储液罐3,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管93接通第一储液罐3,并通过第二出水管94接通第二储液罐4,且第一送水管91、第二送水管92、第一出水管93和第二出水管94上均连接有阀门 90;
32.安装板1连接在衣服本体上,且安装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隔
板5、第二隔断件6均连接在安装槽内,并将安装槽分隔有制冷工作区间101、制冷准备区间102、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且半导体制冷片2的吸热面为制冷工作区间101的一个内壁,半导体制冷片2 的放热面为加热工作区间103的一个内壁,同时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均通过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
33.当需降温时,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制冷工作区间101内,同时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加热准备区间104内;当需要升温时,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加热工作区间103内,同时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制冷准备区间102内。
34.其中,第一水泵安装在第二储液罐4内,第二水泵安装在第一储液罐3 内,且第一水泵如何安装在第二储液罐4内,以及如何与第一送水管91连接,同时第二水泵如何安装在第一储液罐3内,以及如何与第二送水管92连接,均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
35.并且,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为微型水泵,具体可为12v自吸式水泵;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的容积可为500ml。
36.另外,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如何通过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均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且第一送水管91、第二送水管92、第一出水管93、第二出水管94均是软管,同时安装板1上贯通有用于穿引各个管和导线的穿线孔;
37.本技术当需降温时,将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制冷工作区间101内,同时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加热准备区间104内,且则操作控制器,使控制器驱动半导体制冷片2工作,则此时第一储液罐3会被半导体制冷片2的吸热面制冷,且打开第二送水管92和第一出水管93上的阀门90,并操作控制器,使控制器驱动第二水泵工作,则在第二水泵的作用下,第一储液罐3内的冷水通过第二送水管92送入导流管9,以对人体进行降温,且冷水经导流管9后会从第一出水管93返回至第一储液罐3中,以能循环利用;
38.当需升温时,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加热工作区间103内,同时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制冷准备区间102内,且则操作控制器,使控制器驱动半导体制冷片2工作,则此时第二储液罐4会被半导体制冷片2的放热面加热,且打开第一送水管91和第二出水管94上的阀门90,并操作控制器,使控制器驱动第一水泵工作,则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第二储液罐4内的热水通过第一送水管91送入导流管9,以对人体进行升温,且热水经导流管9后会第二出水管94返回至第二储液罐4中,以能循环利用。
39.综上,本技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隔板5、第二隔断件6将安装板 1上开设的安装槽分隔有制冷工作区间101、制冷准备区间102、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且在不同的需求下,调节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的安装位置,则可以使制冷和加热共用一个半导体制冷片2,从而能提高对半导体制冷片2的利用率。
40.并且,由于本技术是用于公路养护人员、马路交通执勤人员、电焊工人等户外行业从事者,而此类人员一般是在夏季有制冷需求,在冬季有加热需求,因此这两种需求之间的交替时间差较长,所以使用者无需频繁更换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的安装位置,因此不会给使用者带来的操作上的不便。
41.另外,本技术的恒温服,指的是:当外界环境热时,本技术能制冷,当外界环境冷时,本技术能加热,以使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温度环境。
4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均为空心圆柱状,且第一储液罐3的直径分别大于制冷工作区间101和制冷准备区间 102的槽深,同时第二储液
罐4的直径分别大于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的槽深。
43.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便于将第一储液罐3从制冷工作区间101 和制冷准备区间102中抠出来,以及便于将第二储液罐4从加热工作区间103 和加热准备区间104中抠出来。
4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隔板5、第二隔断件6平行且间隔设置,以使制冷工作区间101、制冷准备区间102、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共线,同时控制器和电源均连接在安装板1上。
4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隔断件6包括:第二隔板61、散热风扇62和通风网63,且第二隔板61和通风网63均平行半导体制冷片2固定在安装槽的内壁,同时两者间隔设置,并且第二隔板61形成为加热准备区间104的一个侧壁,通风网63形成为加热工作区间103的一个侧壁,而散热风扇62位于第二隔板61和通风网63之间,并固定在第二隔板61上,同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散热风扇62的吹风部靠近通风网63。
46.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技术的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制冷工作区间101内,同时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加热准备区间104内,以进行降温时,则通过控制器能控制散热风扇62工作,以避免半导体制冷片2的放热面的热量集中,从而提高安全性。
47.实施例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盖子11,盖子11的一端与安装板1铰接,且盖子11可覆盖安装槽,同时盖子11相对其与安装板1铰接端的一端与安装板1锁接,并且盖子11靠近安装槽的一面一一对应制冷工作区间101和制冷准备区间102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111,同时一一对应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112,且当盖子11覆盖安装槽,同时需降温时,制冷工作区间101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11 卡设在第一储液罐3上,加热准备区间104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12卡设在第二储液罐4上;当盖子11覆盖安装槽,同时需升温时,制冷准备区间102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11卡设在第一储液罐3上,加热工作区间103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12卡设在第二储液罐4上。
48.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在将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对应的区间后,将盖子11盖上,则通过盖子11上的第一限位槽111和第二限位槽112能对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进行限位,从而使第一储液罐3 和第二储液罐4不易从对应的区间脱离。
49.其中,盖子11相对其与安装板1铰接端的一端与安装板1可通过卡扣锁接,而具体如何通过卡扣锁接为现有技术,与现有技术中很多药箱的箱体和箱盖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的结构相同。
5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盖子11靠近安装槽的一面分别对应散热风扇62和通风网63的位置开设有配合槽113,则当盖子11盖合在安装板1 上时,配合槽113可与散热风扇62和通风网63凸出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的部分进行凹凸补平,以避免散热风扇62和通风网63妨碍盖子11与安装板盖合。
5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衣服本体包括:外层21、中层22和内衬层,且中层22位于外层21和内衬层之间,同时中层22的周边均通过拉链分别与内衬层和外层21的周边连接;
52.导流管9连接在中层22靠近内衬层的一面,安装板1连接在中层22靠近外层21的一面,同时外层21上贯通有操作口230,且每个阀门90均靠近安装板1,并且安装板1、控制器和
每个阀门90均通过操作口230显露在外。
5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层21和内衬层保护中层22,则中层22不易脏,且中层22的周边均通过拉链分别与内衬层和外层21的周边连接,则便于将外层21和内衬层从中层22上拆卸下来,因此当本技术需要清洗时,将外层21和内衬层拆下来清洗就行,从而不易损伤本技术上述的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的多个结构)和降温系统(用于降温的多个结构),因此能延长使用寿命。
54.并且,本技术的外层21上贯通有操作口230,因此方便使用者通过操作口230来安排第一储液罐3和第二储液罐4的位置、操作控制器和阀门90等。
5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防尘布盖24,且防尘布盖24的一边连接在外层21上,同时防尘布盖24可遮盖操作口230,并且防尘布盖 24的其他边与外层21通过拉链连接。
56.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尘布盖24对操作口230进行遮盖,以进一步降低中层22脏了的概率,且防尘布盖24的其他边与外层21通过拉链连接,则便于将防尘布盖24打开,以便于操作。
5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恒温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衣服本体、安装板(1)、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储液罐(3)、第二储液罐(4)、第一隔板(5)、第二隔断件(6)、控制器和电源;所述衣服本体上连接有导流管(9),且所述导流管(9)呈多次弯曲分布在所述衣服本体上,同时所述导流管(9)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送水管(91)和第一水泵接通所述第二储液罐(4),并依次通过第二送水管(92)和第二水泵接通所述第一储液罐(3),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水管(93)接通所述第一储液罐(3),并通过第二出水管(94)接通所述第二储液罐(4),且所述第一送水管(91)、所述第二送水管(92)、所述第一出水管(93)和所述第二出水管(94)上均连接有阀门(90);所述安装板(1)连接在所述衣服本体上,且所述安装板(1)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第一隔板(5)、所述第二隔断件(6)均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并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有制冷工作区间(101)、制冷准备区间(102)、加热工作区间(103)和加热准备区间(104),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吸热面为所述制冷工作区间(101)的一个内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放热面为所述加热工作区间(103)的一个内壁,同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均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当需降温时,所述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所述制冷工作区间(101)内,同时所述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所述加热准备区间(104)内;当需要升温时,所述第二储液罐(4)卡设在所述加热工作区间(103)内,同时所述第一储液罐(3)卡设在所述制冷准备区间(10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第一隔板(5)、所述第二隔断件(6)平行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制冷工作区间(101)、所述制冷准备区间(102)、所述加热工作区间(103)和所述加热准备区间(104)共线,同时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均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件(6)包括:第二隔板(61)、散热风扇(62)和通风网(63),且所述第二隔板(61)和所述通风网(63)均平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同时两者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隔板(61)形成为所述加热准备区间(104)的一个侧壁,所述通风网(63)形成为所述加热工作区间(103)的一个侧壁,而所述散热风扇(62)位于所述第二隔板(61)和所述通风网(63)之间,并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61)上,同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散热风扇(62)的吹风部靠近所述通风网(63)。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恒温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子(11),所述盖子(1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铰接,且所述盖子(11)可覆盖所述安装槽,同时所述盖子(11)相对其与所述安装板(1)铰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锁接,并且所述盖子(11)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面一一对应所述制冷工作区间(101)和所述制冷准备区间(102)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111),同时一一对应所述加热工作区间(103)和所述加热准备区间(104)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112),且当所述盖子(11)覆盖所述安装槽,同时需降温时,所述制冷工作区间(101)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111)卡设在所述第一储液罐(3)上,所述加热准备区间(104)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12)卡设在所述第二储液罐(4)上;当所述盖子(11)覆盖所述安装槽,同时需升温时,所述制冷准备区间(102)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槽(111)卡设在所述第一储液罐(3)上,所述加热工作区间(103)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12)卡设在所述第二储液罐(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本体包括:外层(21)、中层(22)和内衬层,且所述中层(22)位于所述外层(21)和所述内衬层之间,同时所述中层(22)的周边均通过拉链分别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外层(21)的周边连接;所述导流管(9)连接在所述中层(22)靠近所述内衬层的一面,所述安装板(1)连接在所述中层(22)靠近所述外层(21)的一面,同时所述外层(21)上贯通有操作口(230),且每个所述阀门(90)均靠近所述安装板(1),并且所述安装板(1)、所述控制器和每个所述阀门(90)均通过所述操作口(230)显露在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恒温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布盖(24),且所述防尘布盖(24)的一边连接在所述外层(21)上,同时所述防尘布盖(24)可遮盖所述操作口(230),并且所述防尘布盖(24)的其他边与所述外层(21)通过拉链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服,衣服本体上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分别接通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安装板连接在衣服本体上,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半导体制冷片、第一隔板、第二隔断件均连接在安装槽内,并将安装槽分隔有制冷工作区间、制冷准备区间、加热工作区间和加热准备区间,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面为制冷工作区间的一个内壁,半导体制冷片的放热面为加热工作区间的一个内壁;当需降温时,第一储液罐卡设在制冷工作区间内,同时第二储液罐卡设在加热准备区间内;当需要升温时,第二储液罐卡设在加热工作区间内,同时第一储液罐卡设在制冷准备区间内。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服,能提高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利用率。提高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利用率。提高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

张克华 张井合 庄露晨 江逸宇 周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金华航大北斗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2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区间   工作   外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