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项目名称:下颌下腺移植重症干眼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推荐单位:北京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口腔颌面外科领域。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眼科常见病,重症可致盲,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难题。将自体下颌下腺移植到颞部,分泌导管转移到眼眶,用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替代泪液,是重症干眼的新技术。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历时17年,创建了关键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1.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术式,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
下颌下腺移植属头面部小器官移植,手术精度高,项目组①系统改进血管处理技术,提高移植下颌下腺的成活率: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增强CT静脉成像技术并建立血管处理的“3步法”,提高术前预测和术中判断下颌下腺主要回流静脉及供受区静脉管径匹配的准确率;创建头静脉搭桥术解决颞部静脉过细的难点,明显降低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移植腺体成活率达92.5%;②创立部分下颌下腺移植新术式:明确下颌下腺血管和导管的显微解剖结构,国际上创立部分下颌下腺移植的新术式,明显降低术后泪溢的
发生率;③完成世界上病例数最多的一组临床研究:目前已187例患者的202侧重症干眼。90%患者腺体成活并导管通畅,怕风畏光症状明显减轻,眼干缓解,眼表结构改善,56.3%的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手术量及成功率居国际领先。
2.揭示调控正常及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新机制,提出人工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新策略
经系列基础研究:①揭示调控下颌下腺分泌的新途径:首次提出激活辣椒素受体和脂联素受体可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揭示多种分子对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家族的调控机制,从分子水平拓展了对下颌下腺分泌机制的认识;②明确移植下颌下腺分泌异常的新机制:揭示神经介质和主要受体信号通路改变是“休眠期”和“泪溢期”分泌异常的重要机制;蛋白质组学分析明确了移植腺体分泌液成分的改变;提出以受体和紧密连接蛋白为靶点调控下颌下腺分泌的新策略。
3.创建术后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新体系
将基础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创建辣椒素与卡巴胆碱相结合促进“休眠期”移植腺体分泌的规范,术后导管阻塞发生率由18.18%降至6.25%。采用部分下颌下腺移植、阿托品凝胶外用及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疗法,明显减轻移植术后的泪溢症状。
4.创建诊治慢性阻塞性移植下颌下腺炎的新技术
首次提出慢性阻塞性移植下颌下腺炎的概念、诊断标准和防治措施;建立移植腺体影像诊断及功能评价的新方法,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本项目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41篇,累积影响因子123.2,他人正面引用283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牵头制订了“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指南。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报告或讲座83次;主办国际及双边研讨会6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4期,下颌下腺移植的关键技术在国内12家医院推广应用。培养研究生36 名。同行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口腔医学与眼科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显著提高重症干眼的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北京大学:项目组中我校科技人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组织和实施;2.口腔医院作为临床医院完成了项目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及随访评估;3. 基础医学院完成项目中的基础研究工作;4. 负责项目的申报和查新。本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和完成人之间
的争议。本校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和资助,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创建了下颌下腺移植重症干眼的关键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提高了重症干眼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学科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首都医科大学:我校科技人员共同参与了“下颌下腺移植重症干眼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科研项目中有关临床应用研究及随访评估工作。本校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和资助。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提高了重症干眼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推广应用情况:
(1)关键技术:下颌下腺移植关键技术在国内12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附件3)。
(2)主办学术会议:本项目先后主办了中德下颌下腺移植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研讨会(2004年)、下颌下腺移植重症角结膜干燥症国际研讨会(2010年)以及4次中韩唾液腺研究研讨会(2013.4; 2013.12; 2014.4; 2015.4)。
(3)主办学习班:本项目主办了4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002,2004,2008,2010)。
(4)制定《指南》:以项目组为牵头单位,联合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共同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牵头制定了“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指南,以“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研究项目组”的名义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附件4.5)。
(5)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本项目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41篇,累积影响因子为123.212,他人正面引用283次,其中SCI引用92次(附件2.5和4.1)。
(6)专著:项目组成员受邀:①为Nova出版集团的专著“Salivary glands:anatomy, functions in digestion and role in disease”撰写2个章节;②为Oxford出版集团的专著“Controvers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alivary gland disease”撰写一个章节;③“自体颌下腺移植重症角结膜干燥症”作为独立章节写入项目负责人主编的《唾液腺病学》(附件4.2)。
(7)制作了一套示范教学光盘。
(8)专利:用于下颌下腺和腮腺唾液收集的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并已转让给威高集团,其优点是固位性能好,既可收集单侧下颌下腺分泌液,又可同时收集双侧腮腺、下颌下腺4个腺体的分泌液,便于不同腺体分泌量的比较(附件1)。
(9)学术交流情况:项目组成员在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大会特邀报告16次,国内外特邀讲座24次,在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报告43次,共83次。
(10)人才培养:本项目实施期间培养博士生27名,硕士生7名,博士后2名,共36名。
(11)应用前景:下颌下腺移植是重症干眼的最有效方法,本项目创立的关键技术及术后的干预措
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逐步推广。下颌下腺分泌功能调控的研究结果亦可用于口干等唾液腺功能低下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俞光岩
排名:1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负责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包括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术式、揭示调控正常及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机制、创建术后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临床体系以及诊治慢性阻塞性移植下颌下腺炎的临床技术,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2,3,4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涎腺肿瘤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第一完成人
姓名:吴立玲
排名:2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负责本项目与基础研究相关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揭示调控正常及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机制,提出激活辣椒素受体和脂联素受体可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揭示多种分子对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家族的调控机制,从分子水平拓展了对下颌下腺分泌机制的认识;揭示了促分泌的神经介质以及主要受体信号通路改变是导致移植腺体分泌异常的重要机制,为人工调控移植腺体的分泌奠定了实验基础,对主要技术创新点2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3-9,11,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蔡志刚
排名:3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全面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包括部分参与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术式、参与创建术后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临床体系以及诊治慢性阻塞性移植下颌下腺炎的临床技术,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3,4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2,10,11,1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吕岚
排名:4
技术职称:正高级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加完成了几乎所有病例的手术,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眼科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导管并发症;负责患者术后的眼科随访,对下颌下腺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开展下颌下腺移植术后的角膜移植,正确选择适应证,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4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2,1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丛馨
排名:5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加本项目基础研究部分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揭示调控正常及移植下颌下腺唾液分泌的新机制。以首次发现的与下颌下腺分泌相关的辣椒素受体为重点,揭示其促分泌作用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揭示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经紧密连接促进下颌下腺分泌的新机制;此外,在下颌下腺移植家兔模型上检测移植术后分泌异常的发生机制,提出人工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新策略,对主要技术创新点2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4-9,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邹留河
排名:6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制定重症干眼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手术适应证;2.参与下颌下腺移植眼科部分手术;3.对自体下颌下腺术后干眼的疗效观察;4.对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患者远期疗效观察;5.对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患者泪液成分测定;6.对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情况研究,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2;74篇论文中的25,26,27,3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张雷
排名:7
技术职称:正高级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参与临床及部分相关的基础研究,包括参与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术式、参与建立术后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临床体系,参与慢性阻塞性移植下颌下腺炎诊治研究,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3,4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2,1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朱正宏
排名:8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临床及部分基础研究,包括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新术式,明显
减少手术并发症;创建术后调控下颌下腺分泌的临床体系。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3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14;74篇论文1-7,9,10,13,23-26,4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苏家增
排名:9
技术职称:初级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部分患者的临床和术后随访,参与术后移植腺体分泌的临床调控,提出应用于移植术后患者"泪液"流率测量的改良施墨试验,参与创建诊治慢性阻塞性移植下颌下腺炎的新技术,提出移植腺体造影技术,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3,4做出贡献。代表性论文11,12,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刘筱菁
排名:10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采用卡巴胆碱皮下注射,皮肤表面涂抹阿托品凝胶等调控移植下颌下腺分泌的方法;提出移植下颌下腺造影诊断导管阻塞的新方法;主要参与移植颌下腺副交感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3,4做出贡献。74篇论文33,49,56,59,63,65,68,7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吴珺
排名:11
技术职称:副高级
工作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本项目眼科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包括创立和系统改进下颌下腺移植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对主要技术创新点1做出贡献。74篇论文25-27,5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张艳
排名:12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25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颌下腺   移植   项目   分泌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