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的制作方法


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6g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镜头高像素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已经认知了高像素镜头所带来的美感,从而引发了各个行业的镜头都朝向更高水平像素发展,而越高像素的镜头则要求有更高精度的零件和组装工艺的突破,才能解决成品良率的问题。同时,运动dv镜头、车载镜头及无人机镜头,因为使用场景的原因,不仅要具有更高的像素水准,而且还需要镜头内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在户外使用时耐固性问题,现有的镜头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层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保证透镜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配合状态,使镜头具有较高的像素,且透镜安装可靠,镜头内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及稳固性。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包括镜筒、含有6个透镜的透镜组、含有4个隔圈的隔圈组;所述隔圈分别为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和第四隔圈,每个所述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
5.所述镜筒设有内腔,所述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
6.所述透镜组的透镜自物方至像方同轴依序包括:
7.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
8.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
9.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
10.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透镜;
11.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
12.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
13.其中第五透镜的后表面与第六透镜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1.5mm,焦距f为2.96;
14.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在第一隔圈对应的点胶槽处注入高于第一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一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并对所述第一透镜的外缘点胶固定;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隔圈,并在第二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隔圈,并在第三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隔圈,并在第四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四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四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
15.进一步,所述内腔像方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供所述第六透镜组装。
16.进一步,所述镜筒物方设有一帽盖。
17.进一步,所述胶水为uv胶。
18.进一步,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于第三透镜之间。
1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由6个透镜以及4个隔圈组成,光学透镜间设置隔圈以保持光学间隔,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为2.0mm,可以实现至对角拍照最大角度150度;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可以小至21.5mm,拥有更短的镜头总长,使得光学镜头制作的更短小更轻薄。
20.镜筒内腔开设点胶槽,利用组装治具将透镜与隔圈依次装入镜筒中,使透镜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配合状态,分别在隔圈两侧所对应的点胶槽处注入胶水以固定透镜,且注入的胶量高于下定位面且低于上定位面(位于隔圈的上、下定位面之间),使胶量自然控制而不外溢,避免胶量外溢污染透镜。
21.这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内部零件稳定性强,且透镜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状态,使得镜头具有高像素水平,同时镜头整体具有较高的耐固性,能够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镜头的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镜筒结构的俯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镜筒结构的剖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六透镜和第五透镜状态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四隔圈状态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四透镜状态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三隔圈状态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三透镜状态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二隔圈状态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二透镜状态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一隔圈状态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入第一透镜状态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组成结构图。
34.标号说明:
35.1、镜筒;2、内腔;3、点胶槽;4、透镜组;41、第一透镜;42、第二透镜;43、第三透镜;44、第四透镜;45、第五透镜;46、第六透镜;5、隔圈组;51、第一隔圈;511、第一隔圈上定位面;512、第一隔圈下定位面;52、第二隔圈;521、第二隔圈上定位面;522、第二隔圈下定位面;53、第三隔圈;531、第三隔圈上定位面;532、第三隔圈下定位面;54、第四隔圈;541、第四隔圈上定位面;542、第四隔圈下定位面;6、环形台阶;7、帽盖;8、物方;9、像方。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如图1、2、11所示,包括镜筒1、含有6个透
镜的透镜组4以及含有4个隔圈的隔圈组5,镜头的物方还设有帽盖7,用以固定透镜和隔圈。镜筒1设有内腔2,镜筒1内腔2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3,点胶槽3沿内腔2侧壁纵向延伸。镜头内腔2的像方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6,供第六透镜46组装。
38.隔圈组5包括第一隔圈51、第二隔圈52、第三隔圈53和第四隔圈54,每个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部分透镜之间由隔圈间隔开并由隔圈独立地控制,避免单个透镜受到其他透镜的组装误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消除所有透镜的偏差累积,提高镜头的组装精度。
39.透镜组4的透镜自物方至像方同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其中第五透镜45的后表面与第六透镜46的前表面彼此胶合,光学镜头光学总长为21.5mm,光学系统焦距f为2.96,光圈f/no为2.0。
40.本实施例光学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041][0042][0043]
所述第一透镜41与所述第二透镜4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51,在第一隔圈51对应的点胶槽处注入高于第一隔圈下定位面512和低于第一隔圈上定位面511的胶量,并对所述第一透镜41的外缘点胶固定;所述第二透镜42与所述第三透镜4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隔圈52,并在第二隔圈52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522和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521的胶量;所述第三透镜43与所述第四透镜44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隔圈53,并在第三隔圈53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532和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531的胶量;所述第四透镜44与所述第五透镜45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隔圈54,并在第四隔
圈54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四隔圈下定位面542和低于第四隔圈上定位面541的胶量。此处设定低于隔圈上下定位面的胶量有益于胶量的自然控制而不外溢,避免胶水外溢污染透镜。
[0044]
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42与第三透镜43之间。本案以第二隔圈52的光孔作为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通过控制第二隔圈52孔径光阑的大小来确定镜头f2.0的光圈。
[0045]
本案中用于固定透镜与隔圈的胶水为uv胶,uv胶即紫外线光固胶,也叫光敏胶、无影胶,是一种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
[0046]
镜头的组装步骤如下:
[0047]
如图3至11所示,镜筒1中透镜的组装顺序由像方至物方依次进行。首先确保各配件精度和平行度,以镜筒1下方平面台阶为定位面,利用组装治具将互相粘合的第六透镜46和第五透镜45组装到位,组装到位后即第六透镜46和第五透镜45的外径与镜筒1内壁紧密贴合,第六透镜46的底部与镜筒1的环形台阶6紧密贴合,此时第六透镜46和第五透镜45的平行度与镜筒1的同轴度为最佳配合状态;
[0048]
装入第四隔圈54,以第四隔圈54的定位面为打压面进行打压,从两侧点胶槽3注入低于第四隔圈上定位面541和高于第四隔圈下定位面542的uv胶量,即胶量控制在隔圈上、下定位面之间,并进行uv胶水的固化;
[0049]
利用组装治具将第四透镜44组装到位,组装到位后即第四透镜44的外径与镜筒1内壁紧密贴合,第四透镜44底部与第四隔圈54的上定位面紧密贴合,此时第四透镜44的平行度与镜筒1的同轴度为最佳配合状态;
[0050]
装入第三隔圈53,以第三隔圈53的定位面为打压面进行打压,从两侧点胶槽3注入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531和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532的uv胶量,并进行uv胶水的固化;
[0051]
利用组装治具装入第三透镜43,保证第三透镜43的外径与镜筒1内壁紧密贴合,第三透镜43底部与第三隔圈53的上定位面紧密贴合,此时第三透镜43的平行度与镜筒1的同轴度为最佳状态;
[0052]
装入第二隔圈52,以第二隔圈52的定位面为打压面进行打压,从两侧点胶槽3注入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521和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522的uv胶量,并进行uv胶水的固化;
[0053]
利用组装治具装入第二透镜42,保证第二透镜42的外径与镜筒1内壁紧密贴合,第二透镜42底部与第二隔圈52的上定位面紧密贴合,此时第二透镜42的平行度与镜筒1的同轴度为最佳状态;
[0054]
装入第一隔圈51,以第一隔圈51的定位面为打压面进行整体打压,使得已安装的透镜和隔圈达到平行度最佳状态,从两侧点胶槽3注入低于第一隔圈上定位面511和高于第一隔圈下定位面512的uv胶量,并进行uv胶水的固化;
[0055]
以上透镜定位好后,最后装入第一透镜41,以第一透镜41下镜面为定位面,运用隔圈的平行度使得镜筒1与透镜、隔圈的同轴度成最佳状态,再对第一透镜41外缘进行uv胶点胶固定,扣上帽盖7,以进一步固定透镜和隔圈,即完成整个镜头内部零配件的组装。
[0056]
本案镜头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为2.0mm,可以实现至对角拍照最大角度150度;光学总长可以小至21.5mm,拥有更短的镜头总长,使得光学镜头制作的更短小更轻薄。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
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含有6个透镜的透镜组、含有4个隔圈的隔圈组;所述隔圈分别为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和第四隔圈,每个所述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所述镜筒设有内腔,所述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所述透镜组的透镜自物方至像方同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其中第五透镜的后表面与第六透镜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1.5mm,焦距f为2.96;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在第一隔圈对应的点胶槽处注入高于第一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一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并对所述第一透镜的外缘点胶固定;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隔圈,并在第二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隔圈,并在第三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隔圈,并在第四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四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四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像方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供所述第六透镜组装。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物方设有一帽盖。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其特征在于:胶水为uv胶。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于第三透镜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点胶固定的6G镜头,包括镜筒、含有6个透镜的透镜组、含有4个隔圈的隔圈组;镜筒设有内腔,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透镜组的透镜自物方至像方同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凸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双凸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度凹面朝向物方的凸凹透镜,其中第五透镜的后表面与第六透镜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1.5mm;透镜之间设置隔圈,在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下定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下定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下定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


技术研发人员:

黄文贵 李忠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名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3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透镜   所述   屈光度   镜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