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思路
聚焦智能制造设计、生产、物流等关键技术研发,以技术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教育输出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集成学校已有平台,充分利用参与各方的优质资源,依托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平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等,升级打造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产业教育、对外开放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大平台(如图1-3),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类千万元级研究所、智能技改示范中心、国家智造标准“一平台一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等项目,实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全面升级,服务区域、行业,辐射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图1-3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2.建设任务与举措
(1)对接科技发展,建设产教融合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围绕江苏省和无锡市重点发展的物联网、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产业集,密切跟踪国内外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整合我校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和省发改委“江苏省智能工厂仓储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联合政府协同升级建设具备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与世界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聚焦制造智能化刀具自动化补偿、绿加工工艺、智能工装夹具、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传感器、制造执行系统、设计与运算软件等关键技术,吸引施耐德、KUKA、ABB集团等20余家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共同投资,联合政府协同升级建设具备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大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打造产教融合型的制造智能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累计为400家企业提供智能化升级与服务化转型解决方案。升级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实训基地—无锡科教产业园区工业服务基地,实现技术创新服务,开展实践教学、国内外培训,开发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20项,申获专利1000件,其中申获发明专利600件,专利技术转让300项左右,建成4~5个省级科技工程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申获省级或行业科技进步奖5项。
通过校企共享人才和培训资源,共同承接企业技术改造,联合申请纵向资助,学校协助合作企业申请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深度校企合作,让合作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类激励政策,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环境,促进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培养技术
技能大师20名、创新创业人才1050人和专业复合型人才3000人,实现智能制造专业集内全校师生的参与度达到70%左右。
(2)坚持技术引领,建设院士为顾问的千万元级研究所
依托已建成的“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实训中心,聘请丁汉院士为顾问,与华中数控等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聚焦数字化制造技术、机器人加工技术、加工制造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建设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2023年起实现年科研服务到账超千万元。
依托已建成的物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等3个省科技创新团队,聘请姚建铨院士为顾问,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七〇二研究所等企业联合开展校企合作,致力于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传感器、制造执行系统、设计与运算软件等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工业物联网技术研究所,2023年起实现年科研服务到账超千万元。
依托江苏省智能工厂仓储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和已建成的智能制造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结合控制技术专业建设,聚焦智能物流、智能生产数字化系统MES等研究方向,建设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所,完成智能物流科研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2023年起实现年科研服务到账超千万元。
(3)服务产业转型,建设中小企业智能化技改示范中心
集聚各方资源,面向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低压电器等行业,聚焦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智能制造关键环节,致力于先进制造工艺与新材料、工业软件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绿加工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物流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实现技术创新与技能积累,形成服务企业生产与服务“端到端”全智能化升级能力。成立技术转移中心,为学校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科技园的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拓展智能制造技术交易平台的业务,提升学校技术服务能力。
发挥学校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目标,坚持应用技术研发,主动在科学技术应用链上寻位置,立足无锡、面向江苏,合同认定资金累计达200亿元,企业、学校和认定中心三方技术交易额不低于2000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00家。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的典范,有力支撑“智能制造特校”建设。
3.创新创优项目4:智能工厂国家标准“一平台一中心”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在国内率先建成“智能工厂国家标准制定—验证—宣贯中心” 及资源转化中心(“一平台一中心”)。主持和参与发布国家标准10个,为机械和电器等行业500家以上企业提供贯标服务达5万人日。与行业领军企业和职业教育领域知名出版社等合作,共建资源转化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金资源”,支撑专业建设,引领行业和区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1)智能工厂国家标准验证平台建设
在学校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项目框架内,建设三个实验验证单元,形成“智能工厂系列国家标准制定—验证—宣贯平台”,完成4个国家标准验证工作。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所确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重点,针对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等技术发展方向,持续开展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学校牵头、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达10项。为全国特别是区域内企业提供数据验证服务,出具验证报告,实现标准宣贯。
(2)教学资源转化中心建设
校企合作,组建包含四个载体的教学资源转化中心,将国家标准制定、验证等的成果,转化
为教学培训“金资源”。结合标准宣贯工作,开展职工培训,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人力支持。
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技术应用资源转化载体。针对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开展实训装备研制和教学资源开发。
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技术资源转化载体。针对6轴关节型工业机器人、AGV移动机器人、智能机器视觉、码垛机立库系统、智能仓储物流、智能制造、电子、机械、气动、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网络等核心知识,研制综合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检测、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实训/考核设备,并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实现多种工业机器人无缝切换。
智能制造系统仿真资源转化载体。开发包含主流品牌的工业机器人模型库及多种智能工厂的仿真模型系统,支持主流三维数据格式导入,可根据需求进行模型的运动行为管理。仿真系统可以搭建由工业机器人、AGV、数控机床、滑轨与变位机、传送带等设备组成的智能生产线虚拟仿真布局方案,能够进行碰撞检测、坐标锁定、限位停止等的仿真。
智能制造工业软件资源转化载体。与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深度合作,建设施耐德电气工业软件认证中心,开展电气数字化设计软件EPLAN、机械数字化设计软件SOLIDWORKS、数字化生产软件INTOUCH和CE-TECH的培训及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SCADA系统为内核的自主工业软件平台,拓展可用于人才培养的应用模块。
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共享云平台。导入诸如模具生产行业、注塑生产行业、机械零部件等生产行业的生产、运行数据,构建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共享云平台。基于该平台,可以同时共享施耐德电气工业软件认证中心的相关数据服务功能,例如试题库、考试平台等。
建设智能制造技术特资源库。融入服务本地智能制造企业的案例50个、学生科技制作项目100项、有关智能制造领域的学生毕业设计课题200项。
4.特项目2: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
在已取得良好示范效应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1.0基础上,根据无锡千企智能化改造的痛点难点,结合工信部有关智能制造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相关要求,建设智能制造行业数据技术创新与服务中心,形成技术转化示范项目,升级打造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师
资培养、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生产示范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大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全面实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人工智能+”升级,服务区域、行业,辐射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率先建成全国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技术开发、产业服务和智造资源转换示范工程(如图1-4)。
图1-4 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建设路径
(1)聚焦人工智能,升级离散智能制造技术示范工厂
参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补齐智能设计与智能服务,提升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的原则,从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两方面对1.0智能工厂进行升级。引入企业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联合无锡威孚高科、华中数控、施耐德电气、安吉物流等企业,升级“人工智能+机加工”实体运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内容包括调温器壳体加工单元、立体仓库平台、制造执行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对生产过程实现大规模、个性化、自动化的智能制造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实现生产扁平化、网络化,管理透明化、即时化。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理念,将机器视觉、智能工装、物联网、数据挖掘、边缘运算等关键技术应用到示范工厂生产制造全过程,从个性化定制设计、智能设备运维、端到端仓储物流、生产运营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服务化突破,创新并实践机械行业“人工智能+”新模式应用,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示范应用。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将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项目建成累计到账4000万元的技术转化示范项目。
(2)发挥集效应,建成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实验室集   
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形成合力,聚焦产品制造全过程,围绕区域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
4个超千亿元产业集以及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数据2个潜力产业集,建成由工业软件应用实验室、工业视觉技术应用实验室、智能仓储物流技术实验室、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优化实验室等21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集,依托江苏省智能工厂仓储物流技术工程中心,在智能工厂密集库、工业软件应用技术、难加工材料切削、智能工装、智能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等领域积累关键技术20项。
实验室坚持采用工程学方法,致力基础算法与新模式设计分析,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到2023年,将研发领先行业的系列核心技术,通过模式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具有创新优势的解决方案,历练“双师四能”型教师队伍。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及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使科学研究实验室集成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智能制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4: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8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智能   制造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