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眼中枢平衡创新思维模式

预防青少年近视
中枢平衡创新思维模式
        邓和平
近视眼是青少年和儿童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发病率近年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用眼过度、疲劳和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用眼过度疲劳和不注意用眼卫生可导致脑中枢视神经失调或受损,轻者视力下降,重者造成不可恢复的视力下降或缺损。通过中枢平衡,可调节人体大脑视觉指挥系统,并能平衡和修复失调或受损的视神经及视觉系统,并是近视眼得到康复。
一、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近视眼 
1、人体内环境的改变(内因)导致脑中枢失调导致近视眼
⑴、遗传素质:对高度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由于遗传基因的错误编码可导致视觉中枢调控失衡,致使患病在较早年龄形成。但对一般近视 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体隐性遗传, 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基因异常并不能直接导致疾患,而是可以更容易致使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失衡导致疾患的发生。
⑵、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 故均系远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眼轴也逐渐加长 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而导致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失衡,则形成近视 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 多在学龄期开始,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 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导致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
以上所述,无论是遗传还是发育异常都是直接导致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失衡的直接因素。
2 人体外环境的改变(外因)导致脑中枢失调导致近视眼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 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和近距离视物过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致使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暂时性失衡,从而引起一时性
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视觉疲劳消除后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视觉中枢指挥系统的调控恢复正常状态(中枢平衡状态),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从而导致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反复失衡,且不能再通过自身或被阿托品等药物所缓解。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视眼的发展。
 观察环境(外因)与遗传因素(内因)在近视患病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原视力正常的学生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对影响近视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其结果如在遗传因素方面:父母双方均无近视 一方有近视 双方均有近视的子女中 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63.8;在环境因素方面:课余阅读时间为12h3h45h的近视新患病率之比为12.13.2 因此,遗传和环境是导致影响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失衡,并发生近视的两个重要因素。另外,大气中有害微量元素的污染,饮食营养成分的改变和对青少年视觉不利的教具等,亦为客观因素,且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 
3、近视眼导致的并发症
1`、晶体混浊
2、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脱离
3、青光眼,有人用压平眼压计调查证明,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比正常人高68
4、暗适应时间延长,由于高度近视眼的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后必然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的反应过程所致
二、立足根本,通过“中枢平衡”近视眼
由上已阐述了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归根结底,无论是人体内环境因素还是人体的外环境因素均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那就是视觉中枢指挥系统不能正常履行职责,即视觉中枢不能平衡调节整个视觉系统而发生近视眼疾患。通过主导调节大脑视觉中枢平衡、辅助平衡调节内分泌、免疫中枢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康复近视眼。
1、 中枢平衡学说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动态平衡和全部生理活动都是由脑中枢主导、指挥和调节的。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三部分。大脑半球表面为大脑皮质,是意识、思维、运动和感觉的最高中枢,同时全身有精细的调节作用。清醒的意识有赖于大脑皮质的活动,觉醒与睡眠由脑干的活动。脑和脊髓内还有各级植物性神经中枢。在延髓内有重要的呼吸、心血管等基本生命中枢。管理随意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锥体系的锥体细胞位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在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有屏障以阻挡或延缓某些物质的通过。
一切外因和内因都可能导致脑中枢某点,某区的失调,使全身某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其免疫、代谢和自我修复功能等均会降低,疾病将会发展和恶化。脑中枢平衡的失调主要靠两种途径来消除:一是排除内外因素影响,恢复中枢指挥系统正常指挥和平衡调节功能,疾病便得到康复。二是通过中枢平衡方法对大脑中枢进行平衡调节来实现。中枢平衡装置设备产生的动态生物能,经过“渗溶生化效应”来补充大脑能量,并激活部分沉睡和休眠的脑组及神经细胞,由此极大地提高大脑指挥功能和平衡调节功能。最后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综合效应实力自我康复疾病。
2、中枢平衡疗法的康复机理
1)、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基因隐性遗传的错误编码对视觉中枢指挥系统的失衡影响。从人体内环境上可预防近视眼疾患的早期发生。
2)、能有效地抑制儿童发育异常导致视觉中枢指挥系统调控失衡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起到预防与康复近视眼的作用。
3)、能迅速缓解用眼疲劳,快速恢复人体视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可激活人体抗疲劳的潜能,从而可大大提高人体视觉系统的抗疲劳能力。
4)、通过对代谢中枢的平衡调控,能加快代谢外环境对人体视觉系统产生影响的污染物。同时能快速代谢和清除人体内环境对视觉系统产生影响的有害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垃圾。
5)、能激活人体自我修复的潜能,使受损视觉系统得到自我快速修复
3、中枢平衡疗法预防康复近视眼的实施方案
  中枢平衡疗法主要是通过“中枢平衡”设备装置来实现的。该装置是依照人体脑中枢的功能和生物特性,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操控来实现。该装置能有效地预防和康复近视眼。
方法:
1)、MDM—1模式
它能较快地改善和提高患者视力从人体内环境上可预防近视眼疾患的早期发生。
2)、MDM—2模式
能有效地改善视觉系统的脑血液循环和视神经脑细胞代谢功能能迅速缓解用眼疲劳,恢复人体视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可激活人体抗疲劳的潜能,从而可大大提高人体视觉系统的抗疲劳能力。
3)、MDM—3模式
能清除与代谢因外环境对人体视觉系统产生影响的污染物质。同时能快速代谢和清除人体内环境对视觉系统产生影响的有害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垃圾。
4、特点及优势
1)、安全绿无创:非侵入、无创伤 、无痛苦的纯绿自然物理疗法。
2)、效果明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有效的与康复效果。
3)、前沿科技:全数字化软件程序调控中枢平衡的各项重要的信息参数,直观地显示重要参数的变化过程,并能在人机对话的基础上选择特定软件。
附录
中枢平衡仪近视眼18例临床观察
近视眼是临床眼科常见的疾病,视力下降,还兼伴眼部的疲劳,胀痛,视力模糊,流泪等症状。我院从978月至9711月使用HP中枢平衡仪对其进行和观察,记录病例18例,其结果如下:
(一)、一般资料:
1、 总数,性别,年龄
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25岁,年龄最小者8岁。
2、 病程:2年至15年。
(二)、临床表现:
裸视0.8以下,并伴有用眼疲劳、眼胀痛、视物模糊、流泪等症状。
(三)、方法与疗效判定:
1、 中枢平衡设备操作方法:详见中枢平衡使用说设备装置说明书。
2、 每次时间:50分钟至60分钟。
3、 过程中不采用药物和其它手段。
4、 疗效判定:结果以一次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为主要依据。
显效:裸视或校正视力提高0.1以上,兼伴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维持
时间大于4小时)。
    有效:裸视或校正视力有所提高,兼伴症状有所减轻或缓解(维持时间大于3小时)。
    无效:视力变化不大,兼伴症状无明显改善。
(四)、结果:
显效:5例,为27.8%。有效:11例,为61.1%。无效:2例,为11.1%。其总有效率为:88.9%
(五)、典型病历:
患者李某,男,14岁,因患“近视眼”近期加重,于97113日到我门诊。患者自觉眼部酸胀,视物不清,全身兼见神疲乏力症状。视力检查:裸视  0.6  0.8。就诊前患者未滴服任何药物,对患者实施中枢平衡仪。经60分钟,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在过程中病人感觉舒适,处于半睡眠中,视力检查:裸视  0.8  1.0。临床评价显效。
(六)、总结:
近视眼是青少年和儿童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发病率近年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用眼过度疲劳和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用眼过度疲劳和不注意用眼卫生可导致脑中枢视神经失调和受损,轻者视力下降,重者造成不可恢复的视力下降或缺损。中枢平衡仪的终端直接调节人体大脑中枢系统,并能平衡和恢复失调或受损的视神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
都处于半睡眠状态,并感舒适,无任何不适。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2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6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枢   视觉   近视   导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