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状地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支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树根状地桩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地桩结构一般采用螺旋桩,螺旋桩的底部具有螺旋片,需要采用大型的打桩设备进行安装固定。对于安装场地空间有限的区域,打桩设备不易进驻,而且作业空间受限造成施工不便,打桩设备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另外,螺旋桩的抗拔力主要通过地桩周身的摩擦力进行抗拔,抗拔力的大小与桩身周长和长度成正比。因此需要的摩擦力越大,地桩的直径和长度越大,需要更加大型的打桩设备进行安装,增加了地桩施工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根状地桩结构,旨在实现地桩的快速安装,无需借助大型打桩设备,简化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树根状地桩结构,包括:
5.安装盘,开设有固定孔和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安装盘;
6.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孔内;以及
7.多个锚杆,所述锚杆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8.其中,所述固定杆用于竖直向下伸入地基、形成中心定位结构;多个所述锚杆环绕所述固定杆,并呈向下、向外散射状分布,形成以所述固定杆为中心的树根状加固结构。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套装在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并通过焊接或锁紧螺母与所述固定杆固定;所述安装盘还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的底部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设置,且所述导向筒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一致。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贯穿外接设备的定位部、形成固定结构。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呈环状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盘。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安装盘一体铸造或者焊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盘的上表面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使所述安装盘与外接设备之间形成让位空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杆具有锥形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杆的上部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
安装盘的上方。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树根状地桩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树根状地桩结构先将固定杆插入地基下方,然后将安装盘上的固定孔与固定杆伸出地面的一端连接,再分别将多个锚杆分别插入安装孔内,锚杆穿过安装孔打入地基内。固定杆对安装盘进行固定限位,避免锚杆在插入地基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锚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杆和锚杆均未设置螺旋片,插入地基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以直接施加压力将固定杆和锚杆打入地基中,无需使用大型打桩设备进行安装,适用于任何场所,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步骤。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树根状地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树根状地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采用的锚杆的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采用的锚杆的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采用的锚杆的俯视图。
26.图中:1、安装盘;2、固定杆;3、锚杆;301、导流通道;302、溢流孔;303、加固条;4、支撑管;5、导向筒;6、连接柱;7、锁紧螺母;8、外接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树根状地桩结构进行说明。树根状地桩结构,包括安装盘1、固定杆2和多个锚杆3,安装盘1开设有固定孔和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盘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固定杆2设于固定孔内;锚杆3插设于安装孔内;
29.其中,固定杆2用于竖直向下伸入地基、形成中心定位结构;多个锚杆3环绕固定杆2,并呈向下、向外散射状分布,形成以固定杆2为中心的树根状加固结构。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树根状地桩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树根状地桩结构先将固定杆2插入地基下方,然后将安装盘1上的固定孔与固定杆2伸出地面的一端连接,再分别将多个锚杆3分别插入安装孔内,锚杆3穿过安装孔打入地基内。固定杆2对安装盘1进行固定限位,避免锚杆3在插入地基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锚杆3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杆2和锚杆3均未设置螺旋片,插入地基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以直接施加压力将固定杆2和锚杆3打入地基中,无需使用大型打桩设备进行安装,适用于任何场所,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步骤。
31.需要说的是,现有的螺旋杆利用杆体外部的螺旋片增加与地基之间的摩擦,提高抗拉拔力。在施工过程中螺旋片与地基之间的阻力影响螺旋杆的钻入,因此需要专用的打桩机进行施工。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采用多个呈锥形分布的锚杆3增加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在打入地基后,锥形分布的锚杆3形成整体结构,不易受外力倾倒,增加了抗拉拔力,确保上报外接设备8的稳定性。同时,锚杆3外部没有螺旋片,在施工时可以分别将多个锚杆3插入安装孔内,无需打桩机,在有限空间内施工时更加方便,扩大了使用范围。
32.可选的,锚杆3与固定杆2的夹角呈5-20
°

33.可选的,在施工完成后,可以将固定杆2拉出地基进行重复使用,也可以留置于地基内提高抗拉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适用,再此不做限定。
34.可选的,固定杆2与固定孔螺纹连接,增加固定杆2与安装盘1的连接紧固性。
35.可选的,固定孔内设有限位筒,限位筒具有内螺纹,固定杆2与限位筒螺纹连接。在固定杆2设置外螺纹,使固定杆2与限位筒螺纹连接,限位筒可以增加与固定杆2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杆2与安装盘1的连接紧固性。另外,螺纹与地基之间的阻力小于螺旋片与地基之间的阻力,无需使用大型设备安装,可以使用电动扳手等小型设备进行安装。
36.可选的,固定孔的轴线平行于安装盘1的轴线,且固定孔位于多个安装孔的中心。固定杆2沿竖直方向插入地基内,减小插入固定杆2时的阻力,方便施工。将固定孔设置在多个安装孔的中心,使安装盘1受力均匀,提高安装盘1的使用寿命。
37.可选的,锚杆3具有锥形的插入部,插入部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38.可选的,固定杆2可以通过电动扳手等装置插入地面内。
39.需要说明的是,地基可以是混凝土地基或土壤地基。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盘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且多个锚杆3围合形成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41.安装孔的轴线与安装盘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使锚杆插入安装孔后与安装盘的轴线呈夹角,从而确保多个锚杆围合形成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可以增加锚杆的抗拉拔力,提高对外接设备8的支护效果。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锚杆3内开设有导流通道301,导通通道沿所述锚杆3的轴线贯穿锚杆3。
43.在将锚杆3插入地面内后,通过向导流通道301内灌装混凝土浆液,使混凝土浆液沿导流通道301进入地基,在混凝土浆液凝固后使锚杆3与地基连接为一体,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锚杆3上开设有与导流通道301连通的溢流孔302。
45.混凝土浆液灌入导流通道301后,分离从溢流孔302和导通通道的出口流出,可以增加混凝土浆液凝固后与抵接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锚杆3的稳定性。
46.可选的,溢流孔302设有多个,多个溢流孔302沿锚杆3的轴线间隔设置。
47.可选的,沿锚杆3轴线设置的多个溢流孔302形成溢流模组,溢流模组绕锚杆3的轴线呈环状设有多组,以使混凝土浆液均匀流出导流通道301,确保混凝土浆液凝固后能够环绕锚杆3设置,增加锚杆3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另外,混凝土浆液环绕锚杆3,可以锚杆3受力均匀。
4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锚杆3的外周面上设有加固条303,加固条303沿锚杆
3的轴向设置。
49.加固条303可以增加锚杆3与地基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锚杆3的稳固行。加固条303沿锚杆3的轴线设置,在锚杆3插入地基时不会增加锚杆3的阻力。
50.可选的,加固条303设于多个,多个加固条303均匀分布于锚杆3的外周面。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盘1套装在固定杆2的上部,并通过焊接或锁紧螺母7与固定杆2固定;安装盘1还用于与外接设备8连接。
52.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插入地基后,安装孔穿入固定杆2的伸出端,通过锁紧螺母7将固定杆2与安装盘1固定连接,提高固定杆2与安装盘1之间的连接紧固性,确保安装盘1的稳定,避免锚杆3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外接设备8的稳定。另外,在完成施工后,可以将固定杆2拔出进行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盘1的底部设有导向筒5,导向筒5与安装孔相对应设置,且导向筒5的轴线平行于安装孔的轴线。
54.导向筒5使锚杆3沿既定角度插入地基中,避免锚杆3发生偏移。另外,导向筒5还增加了与锚杆3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锚杆3与安装孔之间产生抗力造成锚杆3折断。
5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盘1上设有连接柱6,连接柱6用于贯穿外接设备的定位部、形成固定结构。
56.将固定杆2、安装盘1和锚杆3安装完成后,通过连接柱6与外接设备8上的连接孔连接,从而将外接设备8与本装置连接,完成支护施工。
57.可选的,连接柱6与安装盘1为一体构件,增加连接的紧固性。
58.可选的,连接柱6上设有螺纹,通过紧固件将连接柱6与外接设备8连接。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柱6设有多个,多个连接柱6呈环状间隔分布于安装盘1。
60.多个连接柱6增加了与外接设备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多个连接柱6呈环状分布使外接设备8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受到外力后与安装盘1均布分离。
6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柱6位于相邻的两个安装孔之间。
62.安装盘1上开设安装孔后强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相邻的两个安装孔之间设置连接柱6,增加安装盘1的强度,确保安装盘1与外接设备8的连接稳定性。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盘1上开设有螺纹孔,连接柱6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或者连接柱6与安装盘1一体铸造或者焊接。
64.连接柱6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可以在固定杆2插入地基后将安装盘1与固定杆2连接,然后将连接柱6与螺纹孔连接,简化了安装步骤,而且拆卸方便。可以根据外接设备8的实际情况调整连接柱6的数量,操作更加方便。
6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盘1的上表面设有支撑管4,支撑管4与安装孔相对应,使安装盘1与外接设备8之间形成让位空间。
66.外接设备8通常具有支撑杆和法兰盘,支撑杆插设在法兰盘内,法兰盘与安装盘1连接,用于对支撑杆提供支撑力。让位空间避免支撑杆插入法兰盘的一端提与安装盘1发生干涉,进行让位。同时,支撑管4对法兰盘提供支撑力,减少连接柱6受到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6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固定杆2具有锥形的插入端,插入端的直径由上至下
逐渐减小。
68.锥形的插入端减少与地基之间的压强,减少固定杆2打入地基时受到的阻力,可以快速安装固定杆2。而固定杆2位于插入端上部的杆体直径较大,确保固定杆2的强度,避免折断。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固定杆2的上部设有驱动块,驱动块位于安装盘1的上方。
70.在完成安装后,通过拉动驱动块将固定杆2从地基中分离,驱动块可以提供受力点,增加与固定杆2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拉拔固定杆2施加的拉力。
71.可选的,驱动块为环状构件,套设于固定杆2的上部。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开设有固定孔和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安装盘;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孔内;以及多个锚杆,所述锚杆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其中,所述固定杆用于竖直向下伸入地基、形成中心定位结构;多个所述锚杆环绕所述固定杆,并呈向下、向外散射状分布,形成以所述固定杆为中心的树根状加固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套装在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并通过焊接或锁紧螺母与所述固定杆固定;所述安装盘还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的底部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设置,且所述导向筒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一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贯穿外接设备的定位部、形成固定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呈环状间隔分布于所述安装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安装盘一体铸造或者焊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的上表面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使所述安装盘与外接设备之间形成让位空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具有锥形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根状地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上部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安装盘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根状地桩结构,包括安装盘、固定杆和多个锚杆,安装盘开设有固定孔和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安装盘,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盘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锚杆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多个所述锚杆围合形成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树根状地桩结构,旨在实现地桩的快速安装,无需借助大型打桩设备,简化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

刘文俊 张伟 岳宗翰 杨伯颖 周海超 张昕昱 刘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雄安创新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1:2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安装盘   多个   锚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