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助推我省装备制造产业振兴

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助推我省装备制造产业振兴
赵永刚
导读: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十二五”时期重点扶持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意义重大。加强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是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省“创新促转型”的题中要义。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能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先进技术装备是产业升级的突出标志和科技成果物化的重要载体。对我省而言,先进技术装备是保障“浙江制造”优势、提升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和坚实后盾。推动我省传统制造业向先进、现代制造业转型,以及我省从“生产加工基地”、“制造大省”向“创新型基地”、“制造强省”跃进,技术是关键,装备是保障。
一、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
“十一五”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出现了特化、集化、信息化、高端化势头。
但也应看到,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仍以一般机械装备为主,重大、高端技术装备发展相对滞后,装备产品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关键装备及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装备产业技术升级较为缓慢,重大设备成套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装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从技术角度看,这主要在于制约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瓶颈未能得到突破。关键技术是形成领先优势、获取垄断利润的重要保证。共性技术(如控制系统成套集成及优化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E/CAPP/CAM一体化等)为后续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平台和技术基础,其突破能带动一个甚至多个产业的技术升级,有助于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或产业形成优势,具有巨大潜在的经济社会效益。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要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以机械和轻纺两大产业为主的制造大省,我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迫切要求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装备制造业得以提升,迫切需要用先进装备来“武装”浙江制造。推动我省制造业向“以创新为基础、以产业关键技术为支撑、走产业高端发展路线”的先进、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强化制造业集竞争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加强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既可以支撑或带动相关制造业专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
应用,也可以加速研制出一批先进的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装备更新的需要,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有机联动。
二、我省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调查分析
在省科技厅和省经信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特级专家陆立军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于20099月向从全省范围内筛选出的300家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3份,问卷主要覆盖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汽轮机及辅机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泵阀及压缩机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纺织专用设备制造、环保和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装备制造子领域。同时,实地考察了杭氧、杭汽、吉利、海天精工、菲达集团、绍兴纺机集团等20余家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调查发现:
(一)就创新动力而言,被调查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关注度较高,对关键技术创新的动力强于共性技术,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大于供给;从研发组织模式看,企业技术中心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主要载体,自主研发是企业所需关键技术的主要来源和突破关键技术的主要方式,官产学研结合是企业最认同的共性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共性技术创
新研发组织模式。
(二)在创新绩效上,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果,制约我省装备制造行业的部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如大型及特大型空分设备设计制造成套技术、工业汽轮机设计制造、数控加工集成与DNC技术等)得到了突破或缓解,但创新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调查显示,在技术水平上,8.05%的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4.1%的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6.61%的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在30%70%之间;37.14%的企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尚有27.85%的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集中在大型环保设备、高性能轻工机械、大型精密数控机床、汽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节能新能源关键设备等装备制造子领域;拥有5项专利以下的企业占42.13%45.42%的企业无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关键设备、船舶修造关键设备制造等子领域;32.96%的企业部分拥有知识产权, 29.9%的企业无自主知识产权。
(三)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困难或不足在于:(1)高级研发人才短缺,尤其是在环保及新能源装备、重大关键及成套设备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船舶修造等子领域;(2)基础研究、基础性技术是制约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3
“官产学研联合研发模式的稳定性、运行绩效亟待提升,有效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尤其是共性技术的供给容易出现市场与组织的“双重失灵”;(4)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和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及扩散中的作用尚待发掘。
(四)结合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今后我省装备制造领域应着力加强以下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大型透平压缩机设计制造、大中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应用、工业汽轮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大型空分设备成套设计、特种装备(泵阀)设计制造关键工艺、大型机械结构运行动态监测;工业“三废”先进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设计制造、节能机电设计与开发、大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及装置、潮汐能(海洋能)利用关键设备制造;工业生产自动控制传感器关键技术、棉纺针织等成套设备高速化和自动化控制、新型纺织机械设计与制造、大功率无级调速传动、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及先进控制系统、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高速切削加工与特种加工、CAE平台技术及其工程设计应用、高性能精密轻工机械设计制造;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整车设计制造;船舶结构设计模块化和标准化、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工艺与现代造船模式、高效切割焊接技术、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设计制造。与此同时,应重点加强以下共性技术的研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新材料及其工艺研究、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与节能优化、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能耗监测技术与排放分析设备、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设计评价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现代制造模式和系统集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与先进数控应用、绿制造、多学科交叉高度智能控制、多学科综合设计优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CIMS)等。
三、促进我省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政策着力点
  优先组织实施战略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创新,是支撑重大产业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促进我省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有机结合、多方协作与优势互补”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1重视制造业基础科学研究,鼓励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及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资助前瞻性制造技术研究;加强测试测量技术研发,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筹建相关实验数据库等;构建和完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官产学研联合研发绩效;(2)组织开展重大技术专项规划,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通过技术预见、专利分析及文献计量等,定期筛选一定数量亟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对其给
予重点扶持和培育。探索建设浙江省重点装备制造业联盟“专利池”,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注重首台(套)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资金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的配套使用;(3)重点支持和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力促进核心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改造及升级,对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给予奖励、补贴。将企业的重大技术课题列入政府科技规划,并给予经费支持或与企业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及成果转化基金;(4)做实做强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增加共性技术有效供给。“只有政府搭建大平台,企业才能蹦得更高”。通过牵线搭桥,组建官产学研与市场需求一体化的技术资源共享综合网络,逐步建成、建好“面向企业、服务行业”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如做大做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绍兴纺织机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做实做好 “浙江省海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筑巢引凤,强化装备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人才的集聚与优化配置。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纽带,建立健全“柔性引才”、“弹性育才”机制,加快装备制造高级研发人才、产业技术专家向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创新基地集聚,形成共性技术研究型、关键技术开发型专家与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工人相匹配的人力资本格局及创新团队;(6积极整合“内外源技术”和行业技术创新资源。加强装备
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跨地、跨行业合作与交流,推动装备制造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生产服务技术的配套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2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制造   装备   共性   关键   产业   企业   制造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