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筷子的发展前景

浅谈筷子的发展前景
1003班张家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发展创新设计餐具
摘要:
筷子作为发源于中国拥有强烈中国彩的一种餐具,已普遍使用于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地。人们对筷子的外形和实用性大胆的创新与改变也更加突出了筷子这一餐具的独有的特点以及与其他餐具相比的优势。如今在这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筷子这一极具中国特的物品也逐渐的融入到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让“中国筷子”更快更远的走出中国,并且在保留中国文化特的基础上得以“个性化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话题。
一、筷子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筷子起源于中国商代,在中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叫“箸”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即为餐具,因为“箸”与“住”同音,有停止、不吉利的意思,后人就用停止的反义字“快”替换了它,又因古时筷子一般为竹所造于是就加了个竹字头,就变成了“筷”。传说大禹治水时因熟肉开锅后过烫,无法立即使用,所以劈树枝为“餐具”,这里的餐具便是筷子的原型。
唐宋时期的筷子多为竹制而后又出现了木质、象牙、铜质、玉质的筷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光是材质,外形与功能也发生了应运而生的改变。
左图为日本人发明的“子母筷子”。看似装饰性的尾短实际藏着一根精致的牙签,这一简单的创新方便了众人饭后的需求,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中餐在欧美国家还是颇受欢迎的,但是对于用惯了刀叉的西方人而言,使用筷子就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右图的筷子利用同构原理巧妙的把筷子与衣服夹相结合,改变了筷子原先的使用方法。这一创新更是使不习惯使用筷子的人也可以尝试着用中国的方式来品尝中国的佳肴。
左图是一款名为Frogetmee的二合一筷子,一端是勺子,另外一端是被做成了镊子形的筷子。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有了这样的东西,或许能够加速中餐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而这一产品曾荣获由芝加哥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2006年最佳设计奖”。
在人们不断的创新中,筷子已经变成一种既时尚又方便的餐具,它不再是中国独有的餐具,它已逐渐走向了西方国家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二、"与其他餐具相比筷子的独特之处
目前而言人类的进食方式,按照工具分可以划为三种:
手抓进食、刀叉进食以及筷子进食。用手抓食的主要分布在在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筷子吃饭的是在东亚大部。
手抓进食是人类比较原始的进食方式,而刀叉和筷子是人类后来衍生出来的工具,两者的差别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差异。
与其说两者的差别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差异,倒不如说是筷子是刀叉的进化版。因为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使用餐叉了。
而且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餐叉出土时,它和勺子和骨刀同在,表明当时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也很有趣,跟现在西餐的餐具的配伍是一样的。
这筷子的出现是我国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中国使用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祟的科学发明。李政道曾经说过“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这似乎还不足以说明筷子相对于刀叉的优越性。对筷子真正作出精辟论断的是我国“学界泰斗”蔡元培。
1924年2月,中法大学董事会在法国里昂召开,中方董事长邀请法方董事长巴黎大学教授欧乐吃中国莱。欧乐见宴席上放的是中国筷子和汤勺,便对蔡说:
“你们中国人用筷子不用刀叉,不方便吧?”蔡元培笑着回答: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刀叉,不过,我们中国人是酷爱和平的民族,总觉得刀又是杀人的武器,使用它吃饭菜太不文雅,所以从商朝时起就改用‘匕’割肉,用箸夹菜。后来烹饪改进,筷子可以夹肉,‘匕’就不再用于席上。”蔡元培说出了筷子的演变历史和它美好的象征,使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筷子。
相对于刀叉使用来说筷子使用起来并不简单,正是因为比较复杂,人们在吃饭时使用筷子,能施展出钳夹、拨扒、挑拣、剪裁、合分等代替手指的全套功能。
据科学测定,人们在使用筷子时,五个手指能很好地配合,而且带动手腕、手掌、胳膊和肩膀的几十个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并与脑神经相连.给大脑皮层一种有益的锻炼。
可见筷子确实有他独到之处,而作为中国的“产品”,走入西方市场也是一件必然的事,然而如何“包装”它使它更顺利的进入西方市场成了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筷子作为一个很中国的元素应继续创新融入世界
筷子,是炎黄子孙引为自豪的餐具,经济全球化的现在,不少到中国旅行的外国人,以学会使用筷子为他们旅游中最大的乐趣之
一。"正如曾到上海来访问的联邦德国著名电影明星科尔宾小说的那样——“我会用中国的筷子进餐,等于半个中国人。”外国人给予了筷子如此高的定位,这就从侧面说明了筷子在使用其他餐具的国家是有市场的,是可以作为中国文化深入的。
为了可以让筷子可以广泛的使用与流传,国内的一些艺人将筷子跟绘画、雕刻联姻,经他们之手巧妙点化,又制成高级精美而魅力独具的工艺品。小小筷子,方圆有致,式样精巧、或烙画、或镂刻,让人观赏把玩,爱不释手。例如,北京的象牙筷,浅刻仕女,花鸟或风景,饰以彩绘,华贵艳丽,桂林的烙画筷,烙印象鼻山,芦笛岩,独秀峰等景,白绿相间,清丽大方。这小小的筷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故事,筷子的作用可谓大矣哉!它认的是目前世界公中国“专利品”,在海外有“东方文明”之一的赞誉,可见其影响渊远流长。如今不仅亚洲人使用筷子,连欧洲人也在学着使用筷子了;它同中文一样,学习的人愈来愈多。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了,外国人对中国也刮目相看。如今,中国的饮食文化已渗透到五大洲、四大洋。
筷子作为一个如此中国的元素,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完全有能力也有理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独特的一支,受人们关注,被人们发觉并创新。相信它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瘦小的身躯架起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使中国文化涌入西方,使中国备受注视,更创辉煌。
参考文献:
《中国箸文化大观》作者刘云科学出版社
《筷子春秋》作者刘云百花文艺出版社
《中国筷子》作者蓝翔外文出版社
《筷子三千年》作者蓝翔山东教育出版社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0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筷子   中国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