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固组件。


背景技术:



2.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
3.紧固组件主要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紧固的目标件紧固在一起。在拧紧紧固件的过程中,当紧固组件紧固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在紧固组件的其中一紧固件上施加力矩另一紧固件会发生跟随转动的情况,导致紧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以避免在拧紧过程中出现紧固件跟随转动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固组件用于将多个目标件紧固连接,全部所述目标件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包括:第一紧固件,包括杆部与杆部相连接的接触部,杆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螺纹,以及第二紧固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上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主体部借助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于杆部;
6.其中,接触部具有第一表面,主体部具有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出部;在杆部沿第一方向依次穿设于全部目标件,且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时,凸出部能够嵌设于凸出部所在表面接触的目标件内,以限制设有凸出部的紧固件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紧固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通过结构简单的凸出部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产生相对转动时嵌入凸出部所接触的目标件内,限制有凸出部的紧固件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使有凸出部的紧固件不在跟随另一紧固件转动,达到了良好紧固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工配合,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装配效率高。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出部的硬度等级大于凸出部所在表面接触的目标件的硬度等级。如此,更进一步便于凸出部嵌入其所在表面接触的目标件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出部设有多个,全部凸出部围绕一轴线设置于凸出部所在的表面,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平行。如此,通过布置凸出部的排列形状,可使凸出部在凸出部所在表面轴线两侧均有分布。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凸出部围绕轴线呈圆周设置于凸出部所在的表面。由此,通过设计凸出部的排列形状,可使凸出部受力与凸出部所在表面一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凸出部等间距设置于凸出部所在的表面。由此,通过设计凸出部的排列形状,可使凸出部均匀受力。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凸出部围绕轴线对称设置于凸出部所在的表面。由此,通过设计凸出部的排列形状,可使凸出部在凸出部所在表面轴线两侧均匀分布。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凸出部等间距设置于凸出部所在的表面。由此,通过设计凸出部的排列形状,可使凸出部在轴线两端呈圆周状均匀分布。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为参考面;凸出部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由此,通过设计凸出部的排列形状,可使凸出部更好的限制有凸出部的紧固件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出部与凸出部所在的紧固件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凸出部与凸出部所在的紧固件为分体式结构。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选择对应的制作方式,以得到所需要的结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杆部与接触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杆部与接触部为分体式结构。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选择所匹配的第一紧固件。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部设于杆部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如此,通过将接触部设于杆部的一端的结构形成,不仅便于制作,还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杆部的利用率。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杆部与接触部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杆部与接触部之间的拆装。
19.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使用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使用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如下:
25.紧固组件10;
26.第一紧固件100、杆部110、接触部120、第一表面121;
27.第二紧固件200、主体部210、通孔212、第二表面211;
28.凸出部p;
29.第一目标件20;
30.第二目标件30;
31.轴线a、第一方向f1。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8.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紧固组件主要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待紧固的目标件紧固在一起。
39.本技术发明人注意到,在拧紧紧固件的过程中,当紧固组件紧固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在紧固组件的其中一紧固件上施加力矩另一紧固件会发生跟随转动的情况。而一旦发生跟转,就会导致其中一紧固件和另一紧固件之间无法产生相对转动,进而难以进一步旋紧。如此,导致紧固效果较差。
40.相关技术中,会利用两个扳手在其中一紧固件和另一紧固件上施加方向相反的力,以防止跟转现象的发生。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两人共同协作,且在作业空间狭窄的时候,也不便于操作,从而造成紧固效率低,人工成本增加。
41.为了避免紧固组件在紧固过程中发生跟转,本技术发明人研究发现,可以限制阻挡紧固组件中的紧固件a在转动方向的自由度。具体为可以使紧固件a在产生跟转前能够接触到相对应的待紧固的目标件,借助待目标件与紧固件a之间的相互接触,限制紧固件a发生转动。
42.基于以上考虑,为了避免紧固组件在紧固过程中发生跟转,本技术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紧固组件,在紧固组件的紧固件a与对应的待紧固的目标件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凸出部。这样的设计,使得对紧固组件的紧固件b施加力矩时,并且,当紧固件a接触至对应的待紧固的目标件,且紧固件b在施加的力矩作用下对紧固件a产生轴向力时,在轴向力的作用下,凸出部能够嵌设于对应的待紧固的目标件上。在此基础之上,在紧固件a被带动而发生转动时,由于凸出部被限制于对应的待紧固的目标件上,进而使得紧固件a的转动也受到了限制。如此,避免了紧固组件在紧固过程中发生跟转。
43.下面结合相关附图以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紧固组件作进一步地说明。
44.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紧固组件使用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图2中结合示意出了目标件。
4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组件可以用于将多个目标件紧固连接。多个目标件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其他数量。目标件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杆状等其他形状。目标件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决定,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在图2中示意出了对两个沿第一方向f1层叠设置的板状的目标件(即第一目标件20和第二目标件30)进行紧固的情形。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紧固组件10包括第一紧固件100以及第二紧固件200。第一紧固件100包括杆部110与杆部110相连接的接触部120,杆部110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螺纹(图示未示出)。第二紧固件200包括主体部210。主体部210上设有通孔212,通孔21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图示未示出),主体部210借助通孔212可拆卸连接于杆部110。
47.其中,上述提及的“杆部110”是指能够穿过全部目标件并可以与第二紧固件200配合的部件。可选地,杆部110可以是螺杆,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0048]“接触部120”是指在使用时与杆部110连接,带动杆部110转动的部件,可以是六角头、圆头、方形头或其他形状的与杆部110相连的头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杆部110与接触部1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制造时更加方便,可以直接使用镦造制作或用其他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制作。或者杆部110与接触部12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这样便于拆卸,可以是使用锻造或其他制造方法制作。
[0049]“杆部110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螺纹”中,杆部110的外周面指的是沿轴向围绕杆部110一周的外表面,“第一螺纹”是指用于使第一紧固件100能够与第二紧固件200相配合并紧固的螺纹。
[0050]“主体部210”是指能与第一紧固件100相配合连接的部件。可选的,第一紧固件100可以形成为螺母等结构形式,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0051]“通孔21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中,通孔212的内壁指的是构成通孔212的呈圆柱形且闭合的表面。“第二螺纹”是指与第一螺纹相配合并紧固的螺纹。
[0052]“主体部210借助通孔212可拆卸连接于杆部110”,即是,杆部110穿设于通孔212时,杆部110的外周面上设置的第一螺纹可以与通孔212的内壁上设置的第二螺纹相配合,以使紧固组件10在外力作用产生扭矩的情况下,杆部110可以与主体部210之间产生相对位
移,进而实现紧固过程。
[0053]
请继续参阅图1,接触部120具有第一表面121,主体部210具有第二表面211。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211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出部p。“第一表面121”是指接触部120上与对应的目标件相接触的表面,“第二表面211”是指主体部210上与对应的目标件相接触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表面121”形状能与接触部120相配合,“第二表面211”形状能与主体部210相配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5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211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出部p”包括以下情形:(1)主体部210的第二表面211上设有凸出部p;(2)接触部120的第一表面121上设有凸出部p。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211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凸出部p即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图1和图2示出了第二表面211设有凸出部p的情形,后文示意出的图3和图4示出了第一表面121设有凸出部p的情形。
[0055]
下面以图1和图2中示出了第二表面211设有凸出部p的情形为例,对一些实施例中的紧固组件10进行进一步说明。
[0056]
请继续参阅图1,第二表面211上设有凸出部p。可选地,凸出部p与第二紧固件20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制造时更加方便,可以直接镦造或用其他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制作。凸出部p与第二紧固件200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这样各部件更精细,也便于拆卸,可以是锻造或其他制造方法。
[0057]“凸出部p”是指凸出于主体部210的第二表面211的部件,凸出部p能够嵌入第一目标件20的表面,使第二紧固件200在第一方向f1上被固定住,可以理解是,凸出部p的硬度等级可以大于第一目标件20的硬度等级。这样的话,对第一紧固件100施加力矩进行紧固时,会对第二紧固件200产生轴力,在轴力的作用下,凸出部p将与之接触的第一目标件20的表面挤压变形,使第一目标件20产生大于或等于凸出部p和第一目标件20接触面积的凹面,将凸出部p包裹在内,使凸出部p无法在轴向上继续转动,从而限制了第二紧固件200的自由度,使第二紧固件200不再跟随第一紧固件100转动。
[0058]
请参阅图2,具体的,在杆部110沿第一方向f1依次穿设于第一目标件20和第二目标件30,且使第一紧固件100和第二紧固件20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时,凸出部p能够嵌设于第一目标件20内,以限制第二紧固件200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使其不再跟随第一紧固件10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f1与杆部110的轴向彼此平行,第一方向f1垂直于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211。如此,很好的避免在拧紧过程中出现紧固件跟随转动的问题。
[0059]
由此,凸出部p使第二紧固件200的第二表面211与第一目标件20的接触面更加粗糙,增大了第二紧固件200与第一目标件20之间的摩擦系数。在此基础之上,更有利于通过凸出部p嵌入第一目标件20内,进而限制了第二紧固件200的自由度,从而使第二紧固件200不再跟随第一紧固件100转动。
[0060]
为了使凸出部p嵌入第一目标件20中更牢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列中,如图1所示,凸出部p设有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其他数量,全部凸出部p围绕一轴线a设置于第二表面211。以图1为例,示意出凸出部p设置有六个的情形。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0061]
如此,通过多个凸出部p使凸出部p受力点更多,从而使凸出部p受力更广泛且均匀,进而能更好的嵌入第一目标件20中,不易松动。
[0062]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列中,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全部凸出部p围绕轴线a呈圆周设置于第二紧固件200的第二表面211。进一步的,全部凸出部p等间距设置于第二紧固件200的第二表面211。又例如,可选地,全部凸出部p围绕轴线a对称设置于第二紧固件200的第二表面211。进一步的,全部凸出部p可以等间距设置于第二紧固件200的第二表面211。可选地,图1示出了凸出部p围绕轴线a呈圆周状且间距相同排列的情形。如此,可使全部凸出部p与第二紧固件200受力相同且受力均匀,便于全部凸出部p同时嵌入第一目标件20内。
[006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列中,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平面为参考面,凸出部p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即多边形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即,凸出部p的形状可以是半球体、三棱锥、棱柱等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如此,可以通过对凸出部p的形状设计,更好地限制第二紧固件200的自由度。
[0064]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120设于杆部110沿所述第一方向f1的一端。进一步的,杆部110与所述接触部120可拆卸连接。不可拆卸的第一紧固件100使用时更加牢固,可以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螺帽和螺杆等,在此不做具体要求。可拆卸的第一紧固件100使用时更灵活,可以用于更多的场合,可以是由分开的螺帽和螺杆等组成,在此不做具体要求。
[0065]
进一步的,可以使用风动拧紧机或电动拧紧机或其他拧紧设备在第一紧固件100侧施加力矩进行紧固。
[0066]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前述一些实施例中所示出的第(2)种情形下,也即是第一紧固件100的第一表面121设有凸出部p,可以参考图3示出的结构,以及图4示出的使用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施时的一些方式可参考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0067]
使用时,以凸出部p在第二紧固件200上为例,参阅图2,采用风动拧紧机或电动拧紧机或其他拧紧设备在第一紧固件100的一侧施加力矩进行紧固,此时,第二紧固件200与第一紧固件100通过螺纹连接,并跟随第一紧固件100转动。当凸出部p接触到第一目标件20时,第二紧固件200紧固时产生的轴力使凸出部p嵌入第一目标件20内,从而限制第二紧固件200的自由度,使第二紧固件200不再跟随第一紧固件100转动,实现紧固件防跟转。
[0068]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紧固使产生的轴力使凸出部p嵌入对应的目标件中,限制凸出部p所在的紧固件的自由度,从而使其不再跟随另一紧固件转动,实现了紧固件在拧紧过程中不再跟随另一紧固件转动。
[0069]
在拧紧紧固件的过程中,凸出部p的存在增大了第二紧固件200与第一目标件20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松作用,并且当紧固组件10紧固到一定程度时,凸出部p嵌入对应的目标件中,限制了凸出部p所在紧固件的自由度,使该紧固件不再跟随另一紧固件转动,解决了拧紧时紧固件跟转问题。
[007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紧固组件,用于将多个目标件紧固连接,全部所述目标件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紧固件,包括杆部与所述杆部相连接的接触部,所述杆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螺纹;以及第二紧固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主体部借助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杆部;其中,所述接触部具有第一表面,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出部;在所述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穿设于所述全部目标件,且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时,所述凸出部能够嵌设于所述凸出部所在表面接触的目标件内,以限制设有所述凸出部的紧固件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硬度等级大于所述凸出部所在表面接触的目标件的硬度等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有多个,全部所述凸出部围绕一轴线设置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表面;所述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凸出部围绕所述轴线呈圆周设置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凸出部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凸出部围绕所述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凸出部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为参考面;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紧固件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紧固件为分体式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与所述接触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杆部与所述接触部为分体式结构。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与所述接触部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固组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紧固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通过结构简单的凸出部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产生相对转动时嵌入凸出部所接触的目标件内,限制有凸出部的紧固件在转动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使有凸出部的紧固件不在跟随另一紧固件转动,达到了良好紧固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工配合,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装配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

孙禹 许长贺 吴晓涛 马文伦 孙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5:2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1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紧固件   紧固   所述   表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