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主要由电源模块、接触器、断路器、防雷单元、充电站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大功率充电系统、矩阵式柔性充电堆、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改性通用塑料、交直流测控模块以及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器等主要模块组成,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
3.传统的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在充电完毕后,使用者将充电插入放置口内部时,不能保证充电放置稳定,后期充电易脱出摔落,造成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桩,通过设置充电桩本体、充电、放置腔,当使用者充电完毕后,只需将充电插入放置腔内即可,通过设置压紧组件能够提高充电放置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充电易脱出摔落,进而造成损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所述充电自由端设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与充电桩本体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一侧开设有放置腔,所述充电活动插接于放置腔内,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开设有“l”型槽,所述“l”型槽与放置腔连通,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安装于“l”型槽内,所述第一滑动块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位于“l”型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条穿入放置腔一端设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与充电表面抵触连接,所述“l”型槽一侧设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滑动块滑动。
7.进一步限定,所述充电端部固定连接有套座,所述套座上开设有楔槽,所述压紧块呈楔形设置,当所述推动组件带动第一滑动块滑动完成后,所述压紧块位于楔槽内。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套座、楔槽和压紧块,当推动组件带动第一滑动块滑动完成后,压紧块位于楔槽内,从而使得压紧块与楔槽进行卡接,继而帮助充电整体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充电桩本体的内部,进而提高了稳定性。
8.进一步限定,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和密封块,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安装于滑槽内,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还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密封块滑动安装于放置槽内,所述密封块与放置槽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块与密封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滑动块与第一滑动块之间连接有拉绳。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第二滑动块、密封块、滑槽、放置槽、弹簧、拉绳和第二连接条,当充电进入放置腔内时,会与密封块相抵触,从而推动密封块向上移动,继而推动第二连接条和第二滑动块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拉绳向左侧移动,不再对第一滑块进行向上的拉动,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滑动块向下运动,带动压紧块下移,最终使得压紧块与充电表面抵触连接,
实现对充电的抵触压紧。
9.进一步限定,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所述拉绳的弯折部位分别围绕在两个转轴上。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转轴,使得拉绳的弯折部位不会被卡住,不仅便于拉绳能够顺利滑动,而且能够减小拉绳的弯折部位的磨损程度,增加拉绳的使用寿命。
10.进一步限定,所述充电端部呈尖端状设置,所述充电上套接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两侧呈斜面状设置,所述密封块端部两侧边呈斜面状设置,所述充电端部和充电接口均与密封块的斜面挤压抵触。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和密封块斜面抵触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可进一步帮助充电整体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充电桩本体的内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放置时的稳定性。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充电桩本体、充电、放置腔,当使用者充电完毕后,只需将充电插入放置腔内即可,通过设置压紧组件能够提高充电放置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充电易脱出摔落,进而造成损坏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套座、楔槽和压紧块,当推动组件带动第一滑动块滑动完成后,压紧块位于楔槽内,从而使得压紧块与楔槽进行卡接,继而帮助充电整体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充电桩本体的内部,进而提高了稳定性。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滑动块、密封块、滑槽、放置槽、弹簧、拉绳和第二连接条,当充电进入放置腔内时,会与密封块相抵触,从而推动密封块向上移动,继而推动第二连接条和第二滑动块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拉绳向左侧移动,不再对第一滑块进行向上的拉动,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滑动块向下运动,带动压紧块下移,最终使得压紧块与充电表面抵触连接,实现对充电的抵触压紧。
15.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使得拉绳的弯折部位不会被卡住,不仅便于拉绳能够顺利滑动,而且能够减小拉绳的弯折部位的磨损程度,增加拉绳的使用寿命。
16.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和密封块斜面抵触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可进一步帮助充电整体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充电桩本体的内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放置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2.充电桩本体1、放置腔11、
23.充电2、导线管3、
24.第一滑动块41、“l”型槽42、第一连接条43、压紧块44、
25.套座5、楔槽51、
26.第二滑动块61、密封块62、滑槽63、放置槽64、弹簧65、第二连接条66、拉绳67、转轴
7、充电接口8。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充电2,充电2自由端连接有导线管3,导线管3与充电桩本体1固定连接,充电桩本体1右侧开设有放置腔11,充电2活动插接于放置腔11内,充电桩本体1内设置有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41,充电桩本体1内开设有“l”型槽42,“l”型槽42与放置腔11连通,第一滑动块41滑动安装于“l”型槽42内,第一滑动块4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43,第一连接条43位于“l”型槽42内,第一连接条43穿入放置腔11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块44,压紧块44与充电2表面抵触连接,“l”型槽42右侧设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滑动块41滑动;
29.充电2端部固定连接有套座5,套座5上开设有楔槽51,压紧块44呈楔形设置,当推动组件带动第一滑动块41滑动完成后,压紧块44位于楔槽51内。通过设置套座5、楔槽51和压紧块44,当推动组件带动第一滑动块41滑动完成后,压紧块44位于楔槽51内,从而使得压紧块44与楔槽51进行卡接,继而帮助充电2整体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充电桩本体1的内部,进而提高了稳定性;
30.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61和密封块62,充电桩本体1内开设有滑槽63,第二滑动块61滑动安装于滑槽63内,充电桩本体1内还开设有放置槽64,密封块62滑动安装于放置槽64内,密封块62与放置槽64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5,第二滑动块61与密封块6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66,第二滑动块61与第一滑动块41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67。通过设置第二滑动块61、密封块62、滑槽63、放置槽64、弹簧65、拉绳67和第二连接条66,当充电2进入放置腔11内时,会与密封块62相抵触,从而推动密封块62向上移动,继而推动第二连接条66和第二滑动块61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拉绳67向左侧移动,不再对第一滑块进行向上的拉动,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滑动块41向下运动,带动压紧块44下移,最终使得压紧块44与充电2表面抵触连接,实现对充电2的抵触压紧;
31.充电桩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转轴7,拉绳67的弯折部位分别围绕在两个转轴7上。通过设置转轴7,使得拉绳67的弯折部位不会被卡住,不仅便于拉绳67能够顺利滑动,而且能够减小拉绳67的弯折部位的磨损程度,增加拉绳67的使用寿命;
32.充电2端部呈尖端状设置,充电2上套接有充电接口8,充电接口8两侧呈斜面状设置,密封块62端部两侧边呈斜面状设置,充电2端部和充电接口8均与密封块62的斜面挤压抵触。通过设置充电接口8,充电接口8和密封块62斜面抵触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可进一步帮助充电2整体能够稳定地放置于充电桩本体1的内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放置时的稳定性。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34.本实施例中,使用后,使用者将充电2进入放置腔11内时,充电2会与密封块62
相抵触,从而推动密封块62向上移动,继而推动第二连接条66和第二滑动块61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拉绳67向左侧移动,不再对第一滑块进行向上的拉动;
35.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滑动块41向下运动,带动压紧块44下移,最终使得压紧块44进入楔槽51内,并与楔槽51进行卡接,实现对充电2的抵触压紧;
36.需要充电时,使用者直接将充电2向外拉动,从而使得密封块62在弹簧65的弹性作用下,被推动向下移动,继而带动第二连接条66和第二滑动块61向下移动,进而拉动拉绳67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得压紧块44向上移动并脱离与楔槽51的卡接,最终将充电2整体拔出。
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充电桩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充电(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2)自由端设有导线管(3),所述导线管(3)与充电桩本体(1)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1)一侧开设有放置腔(11),所述充电(2)活动插接于放置腔(11)内,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4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开设有“l”型槽(42),所述“l”型槽(42)与放置腔(11)连通,所述第一滑动块(41)滑动安装于“l”型槽(42)内,所述第一滑动块(41)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条(43),所述第一连接条(43)位于“l”型槽(42)内,所述第一连接条(43)穿入放置腔(11)一端设有压紧块(44),所述压紧块(44)与充电(2)表面抵触连接,所述“l”型槽(42)一侧设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滑动块(41)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2)端部固定连接有套座(5),所述套座(5)上开设有楔槽(51),所述压紧块(44)呈楔形设置,当所述推动组件带动第一滑动块(41)滑动完成后,所述压紧块(44)位于楔槽(5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61)和密封块(62),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开设有滑槽(63),所述第二滑动块(61)滑动安装于滑槽(63)内,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开设有放置槽(64),所述密封块(62)滑动安装于放置槽(64)内,所述密封块(62)与放置槽(64)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65),所述第二滑动块(61)与密封块(6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66),所述第二滑动块(61)与第一滑动块(41)之间连接有拉绳(6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7),所述拉绳(67)的弯折部位分别围绕在两个转轴(7)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2)端部呈尖端状设置,所述充电(2)上套接有充电接口(8),所述充电接口(8)两侧呈斜面状设置,所述密封块(62)端部两侧边呈斜面状设置,所述充电(2)端部和充电接口(8)均与密封块(62)的斜面挤压抵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充电自由端设有导线管,充电桩本体一侧开设有放置腔,充电插接于放置腔内,充电桩本体内设有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充电桩本体内开设有“L”型槽,第一滑动块滑动安装于“L”型槽内,第一滑动块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一端设有压紧块,压紧块与充电表面抵触连接,“L”型槽一侧设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滑动块滑动。目的是:通过设置充电桩本体、充电、放置腔,当使用者充电完毕后,只需将充电插入放置腔内即可,通过设置压紧组件能够提高充电放置时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充电易脱出摔落,进而造成损坏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淑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西安台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3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0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本体   压紧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