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特点与煤矿通信_人员定位及监视新技术_孙继平

 第41卷第2期 2
015年2月工矿自动化
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Vol.41No.2 
Feb.2015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殧
科研成果
文章编号:1671-251X(2015)02-0001-05   DOI:10.13272/
j.issn.1671-251x.2015.02.001孙继平.煤矿事故特点与煤矿通信、人员定位及监视新技术[J].工矿自动化,2015,41(2):1-
5.煤矿事故特点与煤矿通信、人员定位及监视新技术
孙继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
0083)  摘要:
分析了2009—2013年全国煤矿较大及以上瓦斯、水害和顶板事故特点:发生在采掘工作面事故最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8.54%和78.80%。提出移动通信、广播通信、救灾通信系统不宜用作矿井应急通信系统;矿井透地通信系统可用作矿井应急通信系统,但性价比低。提出将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用作矿井应急通信系统,具有性价比高的优点:将电缆埋入巷帮与底板夹角处;将井下电话机设置在硐室内,并加强防护;减少电缆接头,提高电缆接续的防水性能。分析了煤矿井下“智慧线”通信存在的问题:无中继传输距离短;本质安全型防爆制约供电距离;不能用于大容量主干传输;易发生短路等故障;外护套不耐爆等。
关键词:煤矿事故;通信;人员定位;监视;应急通信;智慧线
  中图分类号:
TD67   文献标志码:A   网络出版时间:2015-02-03 15:08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32.1627.TP.20150203.1508.001.html收稿日期:2015-01-06;修回日期:2015-01-12;责任编辑:盛男。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4024
)。作者简介:孙继平(1958-),男,山西翼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作为第1完成人2项、第2完成人1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作为第1完成人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26项;主持制定《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作为第1作者或独立完成著作1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的第1作者论文70余篇);作为第1发明人获国家专利权40余项;作为国务院煤矿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10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E-mail:sjp
@cumtb.edu.cn。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e accidents and new technolog
ies of coal mine communication,personnel positioning 
and monitoringSUN Jip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gas,water and roof accidents of coal mine during 
2009-2013,obtained numbers of accidents and deaths accounted for 78.54%and 78.80%respectively at miningworking face of the most accidents.It put forward mobile communication,broadcast communication andrescue communication system should not be used as min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and through-the-earth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ld be used as min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owperformance-price ratio.It proposed wired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d as mine emergency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advantage of high performance-price ratio.In the wired dispatchingcommunication system,cable should be buried under laneway sidewall crossover with roadway floor,underground telephone should be set in chamber with stronger protection,and cable joint should bereduced an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the cable joint should be improved.It analyzed p
roblems of wisdomline communic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which include short transmission distance without repeater,power supply distance restricted by intrinsic safety 
and explosion-proof,easily occurs short-circuit fault,
and it cannot be used for backbone transmission with large capacity and its outer sheath is not resistant toexplosion.
Key words:coal mine accident;communication;personnel positioning;monitoring;emergencycommunication;wisdom line
0 引言
煤矿事故主要有瓦斯、顶板、水害、火灾、机电、运输、放炮等事故。其中,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较大及以上(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瓦斯事故最多[1];发生在采掘工作面事故最多。因此,通过监控、通信、监视等,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特别是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方向。
1 瓦斯、水害和顶板事故分析
通过对2009—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2]研究分析,得出:2009—2013年全国煤矿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瓦斯、水害和顶板事故424起,死亡3 198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225起,死亡1 674人,分别占53.07%和52.35%;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08起,死亡846人,分别占25.47%和26.45%;发生在采掘工作面333起,死亡2 520人,分别占78.54%和78.80%,见表1。
  2009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68起,死亡634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35起,死亡324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51.47%和51.10%;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0起,死亡51人,分
表1 2009—2013年全国煤矿较大及以上瓦斯、水害和顶板事故
年份事故起数/起死亡人数/人掘进工作面
事故起数/起
掘进工作面
事故起数
占比/%
掘进工作面
死亡人数/人
掘进工作面
死亡人数
占比/%
采煤工作面
事故起数/起
2009 104 825 52 50.00 420 50.91 182010 112 817 63 56.25 467 57.16 252011 92 663 55 59.78 435 65.61 232012 65 476 34 52.31 218 45.80 202013 51 417 21 41.18 134 32.13 22累计424 3 198 225 53.07 1 674 52.35 108
年份采煤工作面
事故起数
占比/%
采煤工作面
死亡人数/人
采煤工作面
死亡人数
占比/%
采掘工作面
事故起数/起
采掘工作面
事故起数
占比/%
采掘工作面
死亡人数/人
采掘工作面
死亡人数
占比/%
2009 17.31 93 11.27 70 67.31 513 62.182010 22.32 215 26.32 88 78.57 682 83.482011 25.00 131 19.76 78 84.78 566 85.372012 30.77 183 38.45 54 83.08 401 84.242013 43.14 224 53.72 43 84.31 358 85.85累计25.47 846 26.45 333 78.54 2 520 78.80
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14.71%和8.04%;发生在采掘工作面45起,死亡375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66.18%和59.15%。
2009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20起,死亡131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12起,死亡76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60.00%和58.02%;发生在采煤工作面2起,死亡19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10.00%和14.50%;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4起,死亡95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70.00%和72.52%。
2009年,全国煤矿未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顶板事故,发生较大顶板事故16起,死亡60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5起,死亡20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31.25%和33.33%;发生在采煤工作面6起,死亡23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37.50%和38.33%;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1起,死亡43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68.75%和71.67%。
2010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68起,死亡519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41起,死亡275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60.29%
·
·工矿自动化2015年第41卷     
和52.99%;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3起,死亡171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19.11
%和32.95%;发生在采掘工作面54起,死亡446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79.41%和85.93%。
2010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19起,死亡197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14起,死亡164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73.68%和83.25%;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起,死亡3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5.26%和1.52%;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5起,死亡167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78.95%和84.77%。
2010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25起,死亡101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8起,死亡28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32.00%和27.72%;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1起,死亡41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44.00%和40.59%;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9起,死亡69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76.00%和68.32%。
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55起,死亡440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37起,死亡319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67.27%和72.50%;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1起,死亡77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20.00%和17.50%;发生在采掘工作面48起,死亡396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87.27%和90.00%。
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22起,死亡163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1
3起,死亡94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59.09%和57.67%;发生在采煤工作面6起,死亡31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27.27%和19.02%;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9起,死亡125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86.36%和76.69%。
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15起,死亡60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5起,死亡22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33.33%和36.67%;发生在采煤工作面6起,死亡23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40.00%和38.33%;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1起,死亡45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顶板事故73.33%和75.00%。
2012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36起,死亡303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20起,死亡124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55.56%和40.92%;发生在采煤工作面8起,死亡114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22.22%和37.62%;发生在采掘工作面28起,死亡238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77.78%和78.55%。
2012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13起,死亡107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9起,死亡71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69.23%和66.36%;发生在采煤工作面3起,死亡32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23.08%和29.91%;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2起,死亡103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92.31%和96.26%。
2012年,全国煤矿没有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顶板事故,发生较大顶板事故16起,死亡66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5起,死亡23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31.25%和34.85%;发生在采煤工作面9起,死亡37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56.25%和56.06%;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4起,死亡60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87.50%和90.91%。
2013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30起,死亡311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12起,死亡84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40.00%和27.01%;发生在采煤工作面13起,死亡178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43.33%和57.23%;发生在采掘工作面25起,死亡262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83.33%和84.24%。
2013年,全国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13起,死亡76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7起,死亡39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53.85%和51.32%;发生在采煤工作面5起,死亡33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38.46%和43.42%;发生在采掘工作面12起,死亡72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水害事故92.31%和94.74%。
2013年,全国煤矿没有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顶板事故,发生较大顶板事故8起,死亡30人;其中,发生在掘进工作面2起,死亡11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25.00%和36.67%;发生在采煤工作面4起,死亡13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50.00%和43.33%;发生在采掘工作面6起,死亡24人,分别占较大顶板事故75.00%和80.00%。
2 矿井移动、广播与救灾通信系统
2.1 WiFi,3G,4G矿井移动通信系统
不断推进的采掘工作面和井下流动作业人员,需要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早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漏泄通信系统、感应通信系统、透地通信系统等,然而均存在体积大、传输带宽窄等问题,主要用
·
·
2015年第2期孙继平:煤矿事故特点与煤矿通信、人员定位及监视新技术   
作电机车、工作面、救灾等局部通信系统,不能用作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因此,人们先后研制了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小灵通),WiFi,3G,4G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3]。但由于PHS通信系统存在控制器和非本质安全型防爆、抗灾变能力差、传输距离短、配件困难等问题,已很少采用。传输带宽宽,传输距离远,体积小,质量轻,具有语音、图像和数据通信功能的WiFi和4G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首选。
2.2 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为减少人员伤亡,当瓦斯超限或发生瓦斯、水害、火灾等事故时,需将井下作业人员撤至地面。矿井广播通信系统是及时发布撤人命令的有效工具[3],其具有语音广播、显示、井下紧急呼叫地面、双向语音通信等功能。矿井广播通信系统除可作为事故撤人和报警通信外,还可作为生产调度广播通信。2.3 多媒体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是矿山救护队的必备装备,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矿山救护队早期配备的中频感应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可进行语音通信,但不能将事故现场图像传送给井下救援基地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多媒体矿井救灾通信系统采用WiFi和Mesh等通信技术[3],具有语音通信,图像监视,CH4、CO、O2、温度等环境监测,救护队员心跳、体温、姿态监测等功能,获得了广泛应用。
3 矿井应急通信系统
瓦斯爆炸、顶板冒落、火灾等事故均会造成线缆断缆、设备损坏,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抗灾变能力强、受灾害影响小的矿井应急通信系统既是应急救援的迫切需要,又是矿井通信研究的热点。
瓦斯超限、瓦斯爆炸、火灾等事故,会造成矿井停电。因此,需井下供电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等,不宜用作矿井应急通信系统。
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主要由矿山救护队配备,发生事故后,由救护队员设置。《矿山救护规程》规定“矿山救护队驻地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min为限”,因此,救护队员到达事故井下,并建立通信联络,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当巷道堵塞、有害气体超标、O2含量不足时,救护队员将无法到达相关灾变区域,也不能建立通信联络。因此,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不能用作矿井应急通信系统。
矿井透地通信系统受事故影响小,特别是地面向井下单向透地通信系统,其井下接收设备功率小、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只要事故没有造成井下接收设备损坏,就可保持单向通信。双向透地通信系统的井下发射设备功率较大,发射天线也较大,一般设置在避难硐室内。因此,矿井透地通信系统可以用作矿井应急通信系统,但性价比低。
将通信电缆埋入巷帮与底板夹角处的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平时用于生产调度通信,事故时用于应急救援通信,是性价比最高的应急通信系统。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不需井下供电,当发生瓦斯爆炸、顶板冒落、火灾、水害等事故时,只要电缆不断、电话不坏,就可实现双向语音通信。这已被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7·29”透水事故等多起事故成功救援所证明[4]。将电缆埋入巷帮与底板夹角处,减小了瓦斯爆炸、顶板冒落、机械碰撞等造成断缆的概率,减少了火灾对电缆的损坏;将井下电话机设置在硐室内,并加强防护,减小了事故造成电话机损坏的概率;减少电缆接头,提高电缆接续的防水性能,减少了水害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因此,将通信电缆埋入巷帮与底板夹角处的矿用有线调
度通信系统是迄今为止既可用于日常生产和安全调度,又可用于事故应急救援通信,最可靠、最经济、最有效的矿井应急通信系统。
4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是遏制煤矿井下超定员生产,加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和应急救援等工作的需要[5]。煤矿井下无线衰减严重、电磁环境恶劣、本质安全型防爆等制约着GPS等地面定位技术直接在煤矿井下应用。
采用RFID区域位置监测技术的矿井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不能实现人员定位,无便携式搜寻器,不能满足救援搜寻需求,无双向紧急呼叫功能。
基于场强的定位方法,受巷道断面、倾斜、弯曲、分支、围岩性质、支护、纵向导体、横向导体等影响大,定位精度低。
基于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的定位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等优点,除可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外,还可用于煤矿井下胶轮车、电机车等动目标定位。基于TOA的定位方法,将成为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主流技术,在遏制煤矿井下和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超定员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防止人员进入盲巷等限制区域,控制作业人员超时下井,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领导下井带班管理、考勤管理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工矿自动化2015年第41卷     
5 煤矿井下“智慧线”通信
煤矿井下“智慧线”通信将通信和定位等芯片沿线布置,封装在电缆中,具有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功能,采用TOA定位方法,定位静态误差可达2m。“智慧线”不需设置天线,可用于弯曲、分支、变坡、遮挡等非视距、无线衰减大的巷道,但存在以下问题:(1)无中继传输距离短。采掘工作面距地面调度室达10km。为避免井下瓦斯超限停电等影响监控、定位、通信和监视系统正常工作,应减少有源中继器(或类似产品)的使用。AQ 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要求,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串入可靠中继器数量不超过2台。煤矿井下“智慧线”通信标称最远供电距离2km,难以满足2次中继后系统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的要求。
(2)本质安全型防爆制约着供电距离。“智慧线”标称功耗10mW/m,供电距离2km。不难看出,“智慧线”2km功耗高达20W。通信信号电缆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分别约为0.8mH/km
和0.06μF/km,加上通信和定位等电路的集中和分布电感、电容,“智慧线”每千米电感和电容远大于0.8mH/km和0.06μF/km。在满足本质安全型防爆要求和“智慧线”工作正常的前提下,实际供电距离达到2km十分困难。
(3)不能用于大容量主干传输。目前,矿用以太网传输带宽达万兆,除可用于语音、定位、监控数据传输,还可传输多路高清工业监视图像。“智慧线”传输带宽远低于千兆,且无中继传输距离越远,传输带宽越窄。因此,当矿用手机数量较多、井下作业人员较多、传输距离较远时,将其用于主干传输将难以满足传输带宽要求。
(4)易发生短路等故障。电缆是煤矿井下电气防爆的最薄弱环节,因电缆故障引起的瓦斯爆炸在瓦斯爆炸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应减小电缆发生短路等故障的概率。“智慧线”在电缆中沿线布置了大量定位和通信等芯片,增加了短路等事故概率。虽然“智慧线”是本质安全型防爆产品,一旦向其供电的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双重化保护电路失效,其短路和开路火花将会引起瓦斯爆炸。工程实践表明,在煤矿井下及时发现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双重化保护电路失效十分困难。
(5)外护套不耐爆。采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向“智慧线”供电,接入隔爆腔的“智慧线”电缆外护套应耐爆。为防止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隔爆外壳内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与其相连接的“智慧线”电缆外护套发生爆裂,引起周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燃烧和爆炸,接入隔爆腔的“智慧线”电缆外护套应耐爆。
6 矿井图像监视与宽带传输
6.1 无线与高清图像监视
图像监视具有信息量大、眼见为实的特点。无人值守的岗位,除需要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监控系统外,还应设置图像监视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为满足对胶轮车、电机车、采煤机、掘进机等移动设备的监控,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了WiFi等矿用无线摄像机。为便于图像识别与处理,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了矿用低照度高清摄像机等。
6.2 矿用万兆以太网和无源光网络
为满足煤矿井下高清图像监视的需求,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了矿用万兆以太网,实现了高清图像、语音、人员定位等多媒体传输。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的矿用无源光网络[6],具有主干无源、双树冗余、时延小等优点。
7 结语
煤矿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因此,通过监控、通信、监视等,减少煤矿井下和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是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发展方向。WiFi和4G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多媒体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将通信电缆埋入巷帮与底板夹角处的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基于
TOA的动目标定位系统、矿用无线摄像机、矿用低照度高清摄像机、矿用万兆以太网、矿用无源光网络等新技术和新装备,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继平.煤与瓦斯突出报警方法[J].工矿自动化,2014,40(11):1-5.
[2]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2009—2013.
[3] 孙继平.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J].工矿自动化,2013,39(3):1-5.
[4] 孙继平.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2010,38(12):1-3.
[5] 孙继平.安全高效矿井监控关键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2,38(12):1-5.
[6] 孙继平.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信息传输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3,39(1):1-5.
·
·
2015年第2期孙继平:煤矿事故特点与煤矿通信、人员定位及监视新技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087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事故   煤矿   矿井   发生   工作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