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移载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化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升移载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家庭式的小作坊养殖方式,一般采用小竹筐饲养,这种小竹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小作坊式的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费时费力,养殖效率非常低,且受季节条件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饲养蚕虫,蚕茧的年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
3.为了弥补传统作坊式养蚕的不足,规模化、工厂化的养蚕技术应用而生。为了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要求,设计了养殖用蚕框与载体等养殖器具,基于该养殖器具能够实现蚕虫养殖、蚕虫在各龄养殖间转移、饲料投放等工序,在工厂化养蚕技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4.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通过输送线对养殖框进行流水线输送,但在养殖框的输送中经常需要进行输送方向的转换,已满足不同的工序要求。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手动搬运转换输送方向,人工劳动强度大,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顶升移载机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自动转换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序输送要求,通过移载组件接收并输送工件,工件从原输送线输送到移载组件上方后,顶升组件顶升推动移载组件上升接收工件,并将工件与原输送线之间脱离,再通过移载组件对工件进行输送,整个操作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调节,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实际的操作安全性能。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移载组件和顶升组件,移载组件位于框架体上,通过移载组件实现工件的移动传输,顶升组件与框架体相连接,顶升组件驱动框架体升降,从而实现移载组件高度的调节;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自动转换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序输送要求,通过移载组件接收并输送工件,工件从原输送线输送到移载组件上方后,顶升组件顶升推动移载组件上升接收工件,并将工件与原输送线之间脱离,再通过移载组件对工件进行输送,整个操作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调节,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实际的操作安全性能。
8.进一步,移载组件包括主动辊轴、从动辊轴、传送带和驱动组件,主动辊轴和从动辊轴均设置在框架体上,传送带绕设于主动辊轴与从动辊轴之间,主动辊轴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主动辊轴的转动,驱动组件提供动力源,带动主动辊轴的转动,而在主动辊轴的带动下,传送带转动,从动辊轴再跟随传送带一起转动,实现对工件的水平输送,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传输效率高且自动化作业。
9.进一步,驱动组件位于框架体的侧面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转换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转换器的输入轴相连接,齿轮转换器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轴相连接,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通过齿轮转换器改变力的传递方向,便于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辊轴的转动,实现工件的正常传输,而且在驱动电机与主动辊轴之间设置齿轮转换器,使得整个传动过程更加的精准可靠,提高整个移载组件运行过程的平稳性,提高使用安全性能。
10.进一步,驱动组件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驱动组件隐藏设置在防护罩内,从而对驱动组件起到遮挡保护作用。
11.进一步,传送带的内侧设置有顶支撑架,顶支撑架包括顶支块和顶垫板,顶垫板固定在顶支块上,顶垫板上设置有顶凸起,顶凸起与传送带的内侧顶壁相接触,对传送带进行辅助支撑,顶支撑架对传送带内侧进行支撑托举,提高整个传送带的承载能力,确保工件传送的平稳可靠性,顶垫板与顶支块上预留有孔实现两者之间的安装固定,确保顶支撑架的自身结构强度和牢固性,同时在顶支块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结构的顶凸起,顶凸起直接与传送带内侧顶壁接触,对传送带上侧部分进行辅助支撑,且顶垫板与顶支块之间可拆卸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对顶垫板的定期更换,确保对传送带的支撑作用。
12.进一步,顶凸起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导斜面,第一导斜面向下倾斜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顶凸起的两端设置第一导斜面,且第一导斜面向下设置,使得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顺利经过顶支撑架,且有效避免顶凸起端部的棱角、棱边对传送带表面造成碰撞磨损。
13.进一步,顶支块上设置有定位片,框架体内设置有加固支杆,定位片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孔,定位片通过第一固定槽孔与加固支杆固定连接,加固支杆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框架体的结构牢固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固支杆配合定位片,可以实现顶支撑架在框架体上的安装固定,定位片上设置了第一固定槽孔,而加固支杆上也预留了槽孔,再配合螺栓组件实现定位片与加固支杆之间的连接固定,设计合理,安装拆卸方便且简单。
14.进一步,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底支撑架,底支撑架包括底支块和底垫板,底垫板固定在底支块上,底垫板上设置有底凸起,底凸起与传送带的外侧壁相接触,对传送带进行辅助支撑,底支撑架对传送带下方进行辅助支撑托举,与顶支撑架相配合,进一步提高整个传送带的整体承载能力,更有利于工件的平稳输送,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操作安全性,底支块与底垫板上预留有孔实现两者之间的安装固定,保证底支撑架的自身结构强度和牢固性,同时在底支块上设置一体成型结构的底凸起,底凸起直接与传送带下方的外侧壁接触,对传送带下侧部分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稳定性,且底支块与底垫板之间可拆卸设计,可以便于后续对底垫板的定期更换,从而确保对传送带的支撑作用。
15.进一步,底支块的两端、底垫板的两端和底凸起的两端均向下弯折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折弯处的设计可以避免底支块的两端、底垫板的两端和底凸起的两端处的棱边、棱角对传送带的磨损,使得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顺利经过底支撑架。
16.进一步,底凸起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斜面,第二导斜面向下倾斜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底凸起的两端设置第二导斜面,且第二导斜面向下设置,从而更有利于传送带顺利经过底支撑架,避免传送带与底凸起两端部的碰撞磨损。
17.进一步,底支块上设置有折板,折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孔,折板通过第二固定槽孔与框架体固定连接,通过折板上的第二固定槽孔的设计,可以便于底支撑架与框架体之
间的安装固定,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便于实际的操作。
18.进一步,顶升组件包括固定底架、顶升气缸和顶升板,顶升气缸固定在固定底架上,顶升气缸与顶升板相连接,顶升板与框架体固定连接,顶升气缸通过顶升板推动框架体移动,从而实现框架体上的移载组件的高度调节,便于移载组件对其他输送线输送来的工件的接收和转向传输操作。
19.进一步,固定底架的两端设置有端侧板,端侧板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孔,通过端侧板上的第三固定槽孔可以便于整个顶升移载装置的实际安装固定。
20.进一步,框架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死挡组件,通过限位死挡组件对传送来的工件进行限位阻挡,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对其他输送线输送来的工件进行接收和输送方向的转换,本实用新型中的移载组件的输送方向与输送工件来的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工件从其他输送线输送到移载组件上方时,通过限位死挡组件进行限位阻挡,确保工件输送到位,避免工件从移载组件上方移出,同时实现移载组件与工件之间的精准定位,便于接下来移载组件对工件的接收操作,当工件抵触到限位死挡组件时,工件输送到位,顶升组件启动,顶推移载组件上升,接收上方的工件,并继续推动工件上移使得工件与原输送线之间脱离,再启动移载组件,将工件沿着移载组件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转换,设计巧妙合理。
21.进一步,限位死挡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死挡块,固定架与框架体固定连接,死挡块固定在固定架上,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固定架实现与框架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实现限位死挡组件与框架体之间的连接,保证限位死挡组件的安装结构牢固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限位死挡组件对工件的拦截限位,便于后续移载组件对工件的接收和转向操作。
22.进一步,框架体上限位板,限位板沿移载组件的传送方向水平设置,限位板对称设置在移载组件的两侧,限位板上设置有第四固定槽孔,两侧限位板可以对移载组件上的工件的两侧进行导向限位,提高工件在移载组件上的输送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确保整体操作安全性能,限位板通过第四固定槽孔实现与框架体之间的安装固定,有效确保限位板的安装牢固性,设计巧妙合理,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23.进一步,限位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端板,导向端板朝向框架体的外侧方向倾斜设置,导向端板的设计使得工件在移载组件上移动输送过程中,经导向端板的导向过渡,工件会逐步从移载组件的出口稳定移出,确保整个移载组件的正常运行,提高移载组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4.进一步,框架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可以将工件中渗出的水从框架体内排出,同时排污管的设计也可以便于后续对顶升移载装置的清洗维护,便于清洗污水从框架体内的集中排出处理。
2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自动转换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序输送要求,实际使用时,将该装置嵌入放置在输送工件来的原输送线中,且移载组件的输送方向与输送工件来的原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工件从原输送线往该顶升移载装置方向输送,当工件抵触到限位死挡组件时,工件输送到位,工件正好位于移载组件的正上方,与移载组件精准定位,接着顶升组件启动,顶升气缸推动移载组件上升,在移载组件上升过程中会逐步接触接收工件,使得工件正好限位在两个限位板之间,
且工件正好支撑放置在传送带上,顶升气缸继续推动移载组件带动工件同步上升,直至移载组件上升到位且使得工件与原输送线之间脱离,再启动驱动组件,通过移载组件输送工件,将工件沿着移载组件的输送方向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实现工件输送方向和工序的自动转换,结构设计巧妙合理。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升移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死挡组件在框架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板与底支块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输送线配合使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框架体;2-移载组件;3-顶升组件;4-主动辊轴;5-从动辊轴;6-传送带;7-驱动组件;8-驱动电机;9-齿轮转换器;10-防护罩;11-顶支撑架;12-顶支块;13-顶垫板;14-顶凸起;15-第一导斜面;16-定位片;17-加固支杆;18-第一固定槽孔;19-底支撑架;20-底支块;21-底垫板;22-底凸起;23-第二导斜面;24-折板;25-第二固定槽孔;26-固定底架;27-顶升气缸;28-顶升板;29-限位死挡组件;30-固定架;31-死挡块;32-限位板;33-导向端板;34-排污管;35-端侧板;36-第三固定槽孔;37-第四固定槽孔;38-工件;39-原输送线;40-工件原输送方向;41-工件变向后的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升移载机,包括框架体1、移载组件2和顶升组件3,移载组件2位于框架体1上,通过移载组件2实现工件38的移动传输,顶升组件3与框架体1相连接,顶升组件3驱动框架体1升降,从而实现移载组件2高度的调节;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自动转换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序输送要求,通过移载组件2接收并输送工件38,工件从原输送线39输送到移载组件2上方后,顶升组件3顶升推动移载组件2上升接收工件,并将工件38与原输送线39之间脱离,再通过移载组件2对工件38进行输送,整个操作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调节,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实际的操作安全性能
39.移载组件2包括主动辊轴4、从动辊轴5、传送带6和驱动组件7,主动辊轴4和从动辊轴5均设置在框架体1上,传送带6绕设于主动辊轴4与从动辊轴5之间,主动辊轴4与驱动组件7相连接,通过驱动组件7带动主动辊轴4的转动,驱动组件7提供动力源,带动主动辊轴4的转动,而在主动辊轴4的带动下,传送带6转动,从动辊轴5再跟随传送带6一起转动,实现对工件38的水平输送,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传输效率高且自动化作业。
40.驱动组件7位于框架体1的侧面上,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8和齿轮转换器9,驱动
电机8的输出轴与齿轮转换器9的输入轴相连接,齿轮转换器9的输出轴与主动辊轴4相连接,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通过齿轮转换器9改变力的传递方向,便于驱动电机8带动主动辊轴4的转动,实现工件38的正常传输,而且在驱动电机8与主动辊轴4之间设置齿轮转换器9,使得整个传动过程更加的精准可靠,提高整个移载组件2运行过程的平稳性,提高使用安全性能。驱动组件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10,驱动组件7隐藏设置在防护罩10内,从而对驱动组件7起到遮挡保护作用。
41.传送带6的内侧设置有顶支撑架11,顶支撑架11包括顶支块12和顶垫板13,顶垫板13固定在顶支块12上,顶垫板13上设置有顶凸起14,顶凸起14与传送带6的内侧顶壁相接触,对传送带6进行辅助支撑,顶支撑架11对传送带6内侧进行支撑托举,提高整个传送带6的承载能力,确保工件38传送的平稳可靠性,顶垫板13与顶支块12上预留有孔实现两者之间的安装固定,确保顶支撑架11的自身结构强度和牢固性,同时在顶支块12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结构的顶凸起14,顶凸起14直接与传送带6内侧顶壁接触,对传送带6上侧部分进行辅助支撑,且顶垫板13与顶支块12之间可拆卸的设计,可以便于后续对顶垫板13的定期更换,确保对传送带6的支撑作用。
42.顶凸起1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导斜面15,第一导斜面15向下倾斜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顶凸起14的两端设置第一导斜面15,且第一导斜面15向下设置,使得传送带6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顺利经过顶支撑架11,且有效避免顶凸起14端部的棱角、棱边对传送带6表面造成碰撞磨损。
43.顶支块12上设置有定位片16,框架体1内设置有加固支杆17,定位片16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孔18,定位片16通过第一固定槽孔18与加固支杆17固定连接,加固支杆17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框架体1的结构牢固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固支杆17配合定位片16,可以实现顶支撑架11在框架体1上的安装固定,定位片16上设置了第一固定槽孔18,而加固支杆17上也预留了槽孔,再配合螺栓组件实现定位片16与加固支杆17之间的连接固定,设计合理,安装拆卸方便且简单。
44.传送带6的下方设置有底支撑架19,底支撑架19包括底支块20和底垫板21,底垫板21固定在底支块20上,底垫板21上设置有底凸起22,底凸起22与传送带6的外侧壁相接触,对传送带6进行辅助支撑,底支撑架19对传送带6下方进行辅助支撑托举,与顶支撑架11相配合,对传送带6的上下两侧均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整个传送带6的整体承载能力,更有利于工件38的平稳输送,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操作安全性,底支块20与底垫板21上预留有孔实现两者之间的安装固定,保证底支撑架19的自身结构强度和牢固性,同时在底支块20上设置一体成型结构的底凸起22,底凸起22直接与传送带6下方的外侧壁接触,对传送带6下侧部分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稳定性,且底支块20与底垫板21之间可拆卸设计,可以便于后续对底垫板21的定期更换,从而确保对传送带6的支撑作用。
45.底支块20的两端、底垫板21的两端和底凸起22的两端均向下弯折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折弯处的设计可以避免底支块20的两端、底垫板21的两端和底凸起22的两端处的棱边、棱角对传送带6的磨损,使得传送带6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顺利经过底支撑架19。
46.底凸起2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斜面23,第二导斜面23向下倾斜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底凸起22的两端设置第二导斜面23,且第二导斜面23向下设置,从而更有利于传送带6顺利经过底支撑架19,避免传送带6与底凸起22两端部的碰撞磨损。
47.底支块20上设置有折板24,折板2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孔25,折板24通过第二固定槽孔25与框架体1固定连接,通过折板24上的第二固定槽孔25的设计,可以便于底支撑架19与框架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便于实际的操作。
48.顶升组件3包括固定底架26、顶升气缸27和顶升板28,顶升气缸27固定在固定底架26上,顶升气缸27与顶升板28相连接,顶升板28与框架体1固定连接,顶升气缸27通过顶升板28推动框架体1移动,从而实现框架体1上的移载组件2的高度调节,便于移载组件2对其他输送线输送来的工件38的接收和转向传输操作。固定底架26的两端设置有端侧板35,端侧板35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孔36,通过端侧板35上的第三固定槽孔36可以便于整个顶升移载装置的实际安装固定。
49.框架体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死挡组件29,通过限位死挡组件29对传送来的工件38进行限位阻挡,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对其他输送线输送来的工件38进行接收和输送方向的转换,本实用新型中的移载组件2的输送方向与输送工件38来的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工件38从其他输送线输送到移载组件2上方时,通过限位死挡组件29进行限位阻挡,确保工件38输送到位,避免工件38从移载组件2上方移出,同时实现移载组件2与工件38之间的精准定位,便于接下来移载组件2对工件38的接收操作,当工件38抵触到限位死挡组件29时,工件38输送到位,顶升组件3启动,顶推移载组件2上升,接收上方的工件38,并继续推动工件38上移使得工件38与原输送线之间脱离,再启动移载组件2,将工件38沿着移载组件2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工件38输送方向的转换,设计巧妙合理。
50.限位死挡组件29包括固定架30和死挡块31,固定架30与框架体1固定连接,死挡块31固定在固定架30上,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固定架30实现与框架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实现限位死挡组件29与框架体1之间的连接,保证限位死挡组件29的安装结构牢固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限位死挡组件29对工件38的拦截限位,便于后续移载组件2对工件38的接收和转向操作,且限位死挡组件29的数量不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限位死挡组件29的安装数量,从而确保实际的限位阻挡效果。
51.框架体1上限位板32,限位板32沿移载组件2的传送方向水平设置,限位板32对称设置在移载组件2的两侧,限位板32上设置有第四固定槽孔37,两侧限位板32可以对移载组件2上的工件38的两侧进行导向限位,提高工件38在移载组件2上的输送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确保整体操作安全性能,限位板32通过第四固定槽孔37实现与框架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有效确保限位板32的安装牢固性,设计巧妙合理,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与限位死挡组件29同一侧的限位板32的端面与死挡块31的端面相齐平,使得工件抵触到死挡块31时,工件与移载组件2精准定位,从而在移载组件2接收工件时,工件正好被限位在两个限位板32之间。
52.限位板32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端板33,导向端板33朝向框架体1的外侧方向倾斜设置,导向端板33的设计使得工件38在移载组件2上移动输送过程中,经导向端板33的导向过渡,工件38会逐步从移载组件2的出口稳定移出,确保整个移载组件2的正常运行,提高移载组件2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3.框架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管34,排污管34可以将工件38中渗出的水从框架体1内排出,同时排污管34的设计也可以便于后续对顶升移载装置的清洗维护,便于清洗污水从框架体1内的集中排出处理。
54.本实用新型中实用性强,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可以实现工件38输送方向的自动转换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序输送要求,实际使用时,将该装置嵌入放置在输送工件38来的原输送线39中,且移载组件2的输送方向与输送工件38来的原输送线39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工件38从原输送线39往该顶升移载装置方向输送,当工件38抵触到限位死挡组件29时,工件38输送到位,工件38正好位于移载组件2的正上方,与移载组件2精准定位,接着顶升组件3启动,顶升气缸27推动移载组件2上升,在移载组件2上升过程中会逐步接触接收工件38,使得工件38正好限位在两个限位板32之间,且工件38正好支撑放置在传送带6上,顶升气缸27继续推动移载组件2带动工件38同步上升,直至移载组件2上升到位且使得工件38与原输送线39之间脱离,再启动驱动组件7,通过移载组件2输送工件38,将工件38沿着移载组件2的输送方向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实现工件38输送方向和工序的自动转换,结构设计巧妙合理。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移载组件和顶升组件,所述移载组件位于所述框架体上,通过所述移载组件实现工件的移动传输,所述顶升组件与所述框架体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驱动所述框架体升降,从而实现所述移载组件高度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组件包括主动辊轴、从动辊轴、传送带和驱动组件,所述主动辊轴和所述从动辊轴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体上,所述传送带绕设于所述主动辊轴与所述从动辊轴之间,所述主动辊轴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主动辊轴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侧面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转换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转换器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齿轮转换器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轴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内侧设置有顶支撑架,所述顶支撑架包括顶支块和顶垫板,所述顶垫板固定在所述顶支块上,所述顶垫板上设置有顶凸起,所述顶凸起与所述传送带的内侧顶壁相接触,对所述传送带进行辅助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凸起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导斜面,所述第一导斜面向下倾斜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支块上设置有定位片,所述框架体内设置有加固支杆,所述定位片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孔,所述定位片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孔与所述加固支杆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底支撑架,所述底支撑架包括底支块和底垫板,所述底垫板固定在所述底支块上,所述底垫板上设置有底凸起,所述底凸起与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壁相接触,对所述传送带进行辅助支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块的两端、所述底垫板的两端和所述底凸起的两端均向下弯折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凸起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导斜面,所述第二导斜面向下倾斜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块上设置有折板,所述折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孔,所述折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槽孔与所述框架体固定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固定底架、顶升气缸和顶升板,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架上,所述顶升气缸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所述顶升板与所述框架体固定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架的两端设置有端侧板,所述端侧板上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孔。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死挡组件,通过所述限位死挡组件对传送来的工件进行限位阻挡。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死挡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死挡块,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框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死挡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上限位板,所述限
位板沿所述移载组件的传送方向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移载组件的两侧,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第四固定槽孔。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端板,所述导向端板朝向所述框架体的外侧方向倾斜设置。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顶升移载机,包括框架体、移载组件和顶升组件,移载组件位于框架体上,通过移载组件实现工件的移动传输,顶升组件与框架体相连接,顶升组件驱动框架体升降,从而实现移载组件高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该顶升移载装置可以实现工件输送方向的自动转换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序输送要求,通过移载组件接收并输送工件,工件从原输送线输送到移载组件上方后,顶升组件顶升推动移载组件上升接收工件,并将工件与原输送线之间脱离,再通过移载组件对工件进行输送,整个操作过程中自动化作业,无需人为手动调节,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实际的操作安全性能。的操作安全性能。的操作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金丰 金耀 孙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0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件   组件   所述   传送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