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地区的饮用水源主要为河水、山泉水及地下水等,由于农村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受工业污染影响较小,其饮用水源主要污染物质为cod
cr
、悬浮物及浊度等,尤其在雨季时,大量泥沙涌入,水源悬浮物及浊度也急剧增加。而现有的污水过滤设备在处理的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极易出现堵塞的现象,而且处理效率及处理效果迅速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5.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包括主体、隔板、搅拌结构、过滤结构、排泥结构、进水管及出水管;
6.隔板容置于主体内,且与主体的底部间隔;隔板将主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并在主体的底部形成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
7.搅拌结构容置于第一腔体,并用于搅拌第一腔体内的污水;过滤结构容置于第二腔体,并用于过滤第二腔体内的污水;排泥结构容置于第三腔体,排泥结构用于排出第三腔体内的污泥;
8.其中,进水管与主体连接,并与第一腔体连通,进水管用于向第一腔体排入污水;出水管与主体连接,并与第二腔体连通,出水管用于排出过滤结构过滤后的清水。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过滤结构包括第一布水板、一体化网状滤料及第二布水板;
10.第一布水板及第二布水板均容置于第二腔体内,且用于将第二腔体分隔为清水区、过滤区及进水区,一体化网状滤料容置于过滤区,进水区与第三腔体连通。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过滤结构还包括出水堰板,出水堰板容置于第二腔体,且位于清水区的上部,并与主体的上部间隔;
12.出水管与第二腔体的连通处位于出水堰板的外周用于排出出水堰槽内清水。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搅拌结构包括导流筒及搅拌器;
14.导流筒沿竖向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导流筒的两端均与第一腔体连通;
15.搅拌器与主体连接,且搅拌器的搅拌桨叶伸入导流筒内;搅拌器用于引导导流筒内的污水向上运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排泥结构包括多个污泥斗以及多个排泥管;
17.多个污泥斗均布于主体的底部,每个排泥管均与一个污泥斗连通,且每个排泥管上均设置有通断阀。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加药管以及管道
混合器;
19.加药管与进水管连通;管道混合器容置于进水管上,并用于将加药管排入的药剂与进水管内的污水混合。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反洗管,反洗管位于主体的上部。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正洗管及外排管;
22.正洗管与第三腔体连通或与排泥管连通;
23.外排管与第二腔体连通,且外排管与第二腔体的连通处位于过滤结构的上方;或,外排管与出水管连通。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进气管及排气管;
25.排气管与第二腔体连通,排气管位于主体的上部;
26.进气管与第三腔体连通或与排泥管连通。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气管及正洗管与排泥管连通,且均位于第二腔体的正下方。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9.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包括主体、隔板、搅拌结构、过滤结构、排泥结构、进水管及出水管;隔板容置于主体内,且与主体的底部间隔;隔板将主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并在主体的底部形成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搅拌结构容置于第一腔体,并用于搅拌第一腔体内的污水;过滤结构容置于第二腔体,并用于过滤第二腔体内的污水;排泥结构容置于第三腔体,排泥结构用于排出第三腔体内的污泥;而进水管用于向第一腔体排入污水;出水管用于排出过滤结构过滤后的清水。
30.由此,在采用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进水管向第一腔体排入污水,而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在搅拌结构的作用下与通过管道混合器排入的药剂进行混合,并加速污水的流动,从而能够促进污水在第一腔体内絮凝,以去除进水中绝大部分悬浮物、浊度和codcr等污染物质;
31.而由于第三腔体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连通,故,絮凝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从第一腔体的下部沉淀至第三腔体中,并可经排泥结构排出;而经沉淀处理后污水会进入至第二腔体内;
32.随着第二腔体内的液位的不断升高,会使得污水持续的通过过滤结构,并在过滤结构的过滤后,将处理后的污水由出水管排出。
33.综上,通过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能够对污水依次进行絮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搅拌结构的设置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并促进絮凝,从而能够提高处理的效果,并在排泥结构的作用下,排出污泥,进而避免设备出现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泥管、进气管及正洗管的连接示意图。
38.图标:200-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10-主体;220-隔板;230-搅拌结构;240-过滤结构;250-排泥结构;260-进水管;270-出水管;211-第一腔体;212-第二腔体;213-第三腔体;241-第一布水板;242-一体化网状滤料;243-第二布水板;244-出水堰板;231-导流筒;232-搅拌器;251-污泥斗;252-排泥管;201-加药管;202-管道混合器;203-反洗管;204-正洗管;205-外排管;206进气管;207-排气管;208-排泥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包括主体210、隔板220、搅拌结构230、过滤结构240、排泥结构250、进水管260及出水管270;
46.隔板220容置于主体210内,且与主体210的底部间隔;隔板220将主体210分隔为第一腔体211及第二腔体212,并在主体210的底部形成与第一腔体211及第二腔体212连通的第三腔体213;
47.搅拌结构230容置于第一腔体211,并用于搅拌第一腔体211内的污水;过滤结构240容置于第二腔体212,并用于过滤第二腔体212内的污水;排泥结构250容置于第三腔体213,排泥结构250用于排出第三腔体213内的污泥;
48.其中,进水管260与主体210连接,并与第一腔体211连通,进水管260用于向第一腔体211排入污水;出水管270与主体210连接,并与第二腔体212连通,出水管270用于排出过滤结构240过滤后的清水。
49.请参照图1及图2,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的工作原理是:
50.在采用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进水管260向第一腔体211排入污水,进入第一腔体211内的污水在搅拌结构230的作用下与通过管道混合器排入的药剂进行混合,并加速污水的流动,从而能够促进污水在第一腔体211内絮凝,以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的悬浮物、浊度和codcr等污染物质;
51.而由于第三腔体213与第一腔体211及第二腔体212连通,故,絮凝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从第一腔体211的下部沉淀至第三腔体213中,并可经排泥结构250排出;而经沉淀处理后的污水会进入至第二腔体212内;
52.随着第二腔体212内的液位的不断升高,会使得污水持续的通过过滤结构240,并在过滤结构240的过滤后,将处理后的污水由出水管270排出。
53.综上,通过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能够对污水依次进行絮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搅拌结构230的设置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并促进絮凝,从而能够提高处理的效果,并在排泥结构250的作用下,排出污泥,进而避免设备出现堵塞的情况。
54.请参照图1及图2,为便于向污水中添加药剂,并对药剂与污水进行混合,故,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还包括加药管201以及管道混合器202;加药管201与进水管260连通;管道混合器202容置于进水管260上,并用于将加药管201排入的药剂与进水管260内的污水混合。需要说明的是,当浊度小于30ntu时无需加药,当浊度大于30ntu时酌情加药,出水浊度小于1ntu。
5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过滤结构240时,过滤结构240包括第一布水板241、一体化网状滤料242及第二布水板243;第一布水板241及第二布水板243均容置于第二腔体212内,且用于将第二腔体212分隔为清水区(如图1中标记c所示)、过滤区(如图1中标记b所示)及进水区(如图1中标记a所示),一体化网状滤料242容置于过滤区,进水区与第三腔体213连通。
56.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在过滤的过程中,使得污水沿进水区、过滤区及清水区的排布方向依次流动,进而能够提高过滤效果;而且由于过滤区内设置有一体化网状滤料242,进而能够通过一体化网状滤料242的过滤和吸附等作用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浊度,保证出水满足处理需求。而且在设置一体化网状滤料242时,其内部装有纤维丝状高分子聚合物,而且网状的形式能够收缩,从而能够在第一布水板241、第二布水板243或主体210上开设卸料口的方式,将一体化网状滤料242整体从过滤区拉出;
57.而在设置第一布水板241及第二布水板243时,为提高布水的均匀性,故,第一布水板241及第二布水板243上均布有多个布水孔,且每个布水孔上均设置有布水帽,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污水能够均匀的通过过滤结构240,从而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并提高污水
的处理效率。
58.另外,为便于出水,故,过滤结构240还包括出水堰板244,出水堰板244容置于第二腔体212,且位于清水区的上部,并与主体210的上部间隔;出水管270与第二腔体212的连通处位于出水堰板244的外周用于排出出水堰板244所形成的出水堰槽内的清水。由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出水管270排出的水为清水区中由出水堰板244处溢出的水,从而避免第二腔体212中的过滤区或进水区的污水由出水管270排出。
59.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搅拌结构230时,搅拌结构230包括导流筒231及搅拌器232;导流筒231沿竖向设置于第一腔体211内,且导流筒231的两端均与第一腔体211连通;搅拌器232与主体210连接,且搅拌器232的搅拌桨叶伸入导流筒231内;搅拌器232用于引导导流筒231内的污水向上运动。
60.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一腔体211内的污水能够在导流筒231及搅拌器232的作用下沿导流筒231的延伸方向在其内部形成上升流,并在其外部形成下降流,从而能够促进第一腔体211内的污水相对于导流筒231的外周及内部进行循环流动,进而促进絮凝过程,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悬浮物、浊度和cod
cr
等污染物质。
61.请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排泥结构250时,排泥结构250包括多个污泥斗251以及多个排泥管252;多个污泥斗251均布于主体210的底部,每个排泥管252均与一个污泥斗251连通,且每个排泥管252上均设置有通断阀。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根据收集的情况不同,分别排出不同位置的污泥斗251中的污泥。此外,排泥结构250还包括与多个排泥管252连通的排泥总管208,排泥总管208上设置有通断阀。
62.基于上述的结构,请参照图1-图3,为对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进行清洗,故,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还包括反洗管203,反洗管203位于主体210的上部。
63.通过反洗管203能够向第二腔体212中排入清水,并且清水可由清水区至进水区的方向流动,进而对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进行清洗,且清洗后的废水可由排泥管252排出。
64.其外,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正洗管204及外排管205;正洗管204与第三腔体213连通或与排泥管252连通;外排管205与第二腔体212连通,且外排管205与第二腔体212的连通处位于过滤结构240的上方;或,外排管205与出水管270连通。
65.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对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进行反洗,并且在反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正洗管204向主体210排入清水,且清水由主体210的底部进入,并由进水区至清水区的方向流动,随后由外排管205排出。
66.其外,为对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进行气洗,故,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还包括进气管206及排气管207;排气管207与第二腔体212连通,排气管207位于主体210的上部;进气管206与第三腔体213连通或与排泥管252连通。
67.由此,可以通过进气管206向主体210排入气流,且气流由主体210的底部进入,并由进水区至清水区的方向流动,随后排气管207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气洗与上述的正洗步骤可同步进行,提高清洗效果。
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进气管206及正洗管204时,采用的是进气管206及正洗管204均与排泥管252连通的方式,而且与进气管206及正洗管204连接的排泥管252均位于第二腔体212的正下方。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对第二腔体212及过滤结构240
的清洗效果。
69.综上,请参照图1-图3,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的运行过程如下:
70.污水进入进水管260后,在管道混合器202的快速搅拌作用下与由加药管201排入的药剂混合,药剂按进水水质的实情情况进行调整;
71.污水与药剂经过快速混合后进入第一腔体211,即,絮凝区;在搅拌结构230的慢速搅拌作用下,水流在导流筒231内呈上升流,在导流筒231外呈下降流,进而使得第一腔体211内的污水不停循环往复流动,从而促进絮凝过程,去除进水中绝大部分悬浮物、浊度和codcr等污染物质;
72.在上述过程中,絮凝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沉淀至第三腔体213中,并由位于第一腔体211正下方的污泥斗251收集,并通过与其连通的排泥管252外排后处理;而另一部分污泥随着水流进入第二腔体212,在第二腔体212中的进水区内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进行二次沉淀,沉淀后的污泥由位于第二腔体212正下方的污泥斗251收集,并通过与其连通的排泥管252外排后处理;
73.随着第二腔体212内的进水区的液位不断升高,会使得污水会不断的通过过滤结构240;具体的,第二腔体212内的污水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进水区、过滤区及清水区,并在经出水堰板244后由出水管270排出;在此过程中,在第一布水板241及第二布水板243的作用下可以均匀的布水及收水,而通过一体化网状滤料242中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过滤和吸附等作用可进一步降低悬浮物及浊度,保证出水除粪大肠菌数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
74.在运行的过程中,过滤区内的一体化网状滤料242将过滤、吸附和截留大量污染物质,当污染物质不断增加时,进水的压力将不断增大,产水量将不断降低,此时即需要对滤料进行清洗;由上述内容可知,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具备正洗、反洗及气洗功能;
75.具体的,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同步进行正洗及气洗的过程如下:
76.关闭进水管260及加药管201的阀门,打开排气管207的阀门、排泥管252阀门及排泥总管208的阀门,将主体210内的液位降低至过滤区顶部;
77.关闭排泥管252的阀门、出水管270的阀门及排泥总管208的阀门,打开正洗管204、进气管206的阀门及外排管205的阀门,冲洗水及气流由排泥管252进入主体210后,依次经过第三腔体213、进水区、过滤区及清水区后,污水从外排管205处排出,气体由排气管207排出;
78.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的反洗的过程如下:
79.其过程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反洗过程与的水流由反洗管203进入,依次进入清水区、过滤区、进水区及第三腔体213,最终从排泥总管208流出。
80.基于上述内容,该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200具备以下优点:
81.将絮凝、沉淀及过滤有机结合形成立式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简单和造价低等优点;
82.滤料采用一体化的方式,大大降低更换滤料的难度;
83.设置有正洗、反洗及气洗结构,从而能够强化对过滤结构240的清洗效果,保证过滤通量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84.污泥采用二次重力流沉淀的方式,运行成本低,维护量少。
8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包括主体、隔板、搅拌结构、过滤结构、排泥结构、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隔板容置于所述主体内,且与所述主体的底部间隔;所述隔板将所述主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并在所述主体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搅拌结构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并用于搅拌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所述过滤结构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并用于过滤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污水;所述排泥结构容置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排泥结构用于排出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污泥;其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主体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进水管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排入污水;所述出水管与所述主体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出水管用于排出所述过滤结构过滤后的清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布水板、一体化网状滤料及第二布水板;所述第一布水板及所述第二布水板均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清水区、过滤区及进水区,所述一体化网状滤料容置于所述过滤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还包括出水堰板,所述出水堰板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且位于所述清水区的上部,并与所述主体的上部间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出水堰板的外周用于排出出水堰槽内清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包括导流筒及搅拌器;所述导流筒沿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导流筒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搅拌器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桨叶伸入所述导流筒内;所述搅拌器用于引导所述导流筒内的污水向上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结构包括多个污泥斗以及多个排泥管;多个所述污泥斗均布于所述主体的底部,每个所述排泥管均与一个所述污泥斗连通,且每个所述排泥管上均设置有通断阀。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加药管以及管道混合器;所述加药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管道混合器容置于所述进水管上,并用于将所述加药管排入的药剂与所述进水管内的污水混合。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反洗管,所述反洗管位于所述主体的上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正洗管及外排管;所述正洗管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或与排泥管连通;所述外排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且所述外排管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过滤结构的上方;或,所述外排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还包括进气管及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或与排泥管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及所述正洗管与所述排泥管连通,且均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包括主体、隔板、搅拌结构、过滤结构、排泥结构、进水管及出水管;隔板容置于主体内,且与主体的底部间隔;隔板将主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并在主体的底部形成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腔体;搅拌结构容置于第一腔体,并用于搅拌第一腔体内的污水;过滤结构容置于第二腔体,并用于过滤第二腔体内的污水;排泥结构容置于第三腔体,排泥结构用于排出第三腔体内的污泥;进水管用于向第一腔体排入污水;出水管用于排出过滤结构过滤后的清水。该设备能够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并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理效果。污水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理效果。污水的处理效率以及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曹天宇 薛晓飞 关春雨 蒋红与 王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1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絮凝   结构   污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