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在汉代学术思想中的重要意义-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天人三策》在汉代学术思想中的重要意义-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又称《天人三策》,是汉武帝在下诏举贤良问对时,董仲舒与其关于治国根本方略的三次问对的记录,全文被班固收录于《汉书董仲舒传》当中。有的学者认为《天人三策》是班固为塑造董仲舒儒者宗的形象而伪作的,依据是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不符,《天人三策》的原文在顺序与内容上也有诸多与史料冲突之处,但作者只是从逻辑上进行怀疑,论据并没有很大的说服力[1: 29 -35].结合董仲舒其他作品来看,《天人三策》在思想表现上还是与其整个思想体系相一致的,我在这里还是坚持《天人三策》是董仲舒所作。
董仲舒的三篇对策,对如何治理国家做了理论性的阐述,从思想上为国家各项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也由此逐步确立。班固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评价道: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2:
570].《天人三策》在制度层面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这也只是它在思想层面影响的一个表现,这三篇对策在学术思想上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亚于其在制度层面所产生的意义。
西汉初期,统治者在黄老思想影响下实行无为而治,经历文景之治,经济社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然而
汉武帝即位之后,他仍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3: 592]黄老思想在恢复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确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但要解决中的制度问题,如何治理国家,解决内外关系方面,黄老的无为而治很明显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说汉武帝急需一种治世思想来发展国家,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弥补制度缺失所带来的各种弊端。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本,融合道家、阴阳家等诸家思想,而阐述的天人关系学说,无疑顺应了当时统治阶层的需要,他应对的《天人三策》就是他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当儒家思想走上统治地位的神坛与联姻之后,此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也随之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天人三策》对学术思想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1 经学昌明之始
中国经学之肇始,可追溯于孔子删定六经,更准确的说法则是中国经学在汉代日趋昌明,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4: 41]如果说汉代是经学的昌明时代,那么董仲舒《天人三策》在开创这个昌明时代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能忽视的。
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的大家,其思想的阐发及其立论依据都源于《春秋》及其他儒家经典。依经立义,成为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基本理论阐述方法。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
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2: 562]纵观《天人三策》全文,董仲舒各种思想的提出,都是据《春秋》大义而出,结合社会实际来提出与统治相适应的制度思想。在对策中也经常引用《论语》、《诗经》、《尚书》、《易经》等儒家经典,形成了《天人三策》自上而下依经立义的风格。这种阐述方式的背后,是儒学之士浓重的经本位思想,言必称经。这种思想在儒学获得独尊地位之后,更是渗透于儒家学者的骨髓,导致了一定时期学术思想之中依经立义思想的盛行。
今文经学作为经学的重要派别,其主要特点就是通经致用,经随世变。皮锡瑞站在今文经学的立场上对汉代的经学做了评价,乃
知汉学所以有用者在精而不在博,将通经致用,先求微言大义[4: 56],这种从经典中探求微言大义,以致能够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应用于统治的方式,成为中国经学发展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此种探求经典微言大义的方式,在董仲舒的思想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故论《春秋》者,合而通之,缘而求之,五其比,偶其类,览其绪,屠其赘,是以人道浃而王法立。[5: 21]《春秋》之好微与?其贵志也。《春秋》修本末之义,达变故之应,通生死之志,遂人道之极者也。[5: 26]董仲舒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注意探求《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结合具体的社会需要来说明自己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董仲舒这种出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的理论方法,就是经学通经致用典型的一种表现方式。他认为《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在答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之中自始至终就贯穿了这种从变而移的思想,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尔好谊,则民乡仁而俗善;
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由是观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董仲舒借《诗经》之义来阐释君臣治国之道,经典的微言被结合现实阐释出了有治国之用的大义。
《春秋》这部圣人所作的史书,在董仲舒那里被阐发成一部论述天人关系的经典,其各种思想理论均源出于《春秋》。此后,经学这种依经立义,通经致用的思想在经学发展中不断被传承延续下去,
构成了经学发展的源流,这种思想对各个时代学术思想的影响也由此发端,影响到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儒学走向谶纬之学的肇始
董仲舒的思想中融合了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众多学派的思想,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中儒家与阴阳家思想的结合而形成的儒家阴阳学说,是由董仲舒最先提出来的,这种思想的主体就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经过后世的发展,在东汉形成了在学术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谶纬思想。董仲舒着名的天人感应学说,其基础就是对天人关系的论述。故圣者法天,贤者法圣,此其大数也;得大数而治,失大数而乱,此治乱之分也。
在董仲舒看来,天为万物之本,圣人之所以能成圣,在于其法天,而贤者之所以能得其贤在于法圣,
所以尊天法天应为天下大治之本。君者,国之本也。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则君化若神,不崇本则君无以兼人。君主作为一国之本,要想治理好国家最根本的在于法天效圣,从这个本出发天下方可大治。对天人关系的此种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4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3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思想   天人   三策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