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有关要求,现提出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一、基础条件和意义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产业基地,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国家出台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以来,甘肃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结构调整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城乡间和地区间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滞后,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比重大;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低,必须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是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落实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深入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人口有序转移,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不断提高人民众生活水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走出内陆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二)基本原则
科学布局,统筹发展。从实际出发,遵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界定保护建设和发展区域,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明确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保护优先,转型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强化节能减排,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活力。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机统一。
先行先试,创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开展试点示范,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对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制度保障水平,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三)主要目标
积极探索内陆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扶贫开发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在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扶贫开发攻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前三年打好基础攻难点、后五年全面推进见成效的设想,分两阶段推进实施:
第一阶段:到2015年,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重点生
态区生态功能得到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11.86%,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重点流域水质按功能区标准达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显著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节能减排指标达到或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50∶40左右;扶贫开发攻坚重点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第二阶段:到2020年,全省各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建设和补偿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以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功能多元、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城乡和地区间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区域划分
依据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及全国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遵循
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围绕发挥重要生态安全功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将试验区划分为河西内陆河地区、中部沿黄河地区、甘南高原地区、南部秦巴山地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等五大区域。
(一)河西内陆河地区
该区域包括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及哈尔腾苏干湖水系,涉及酒泉、嘉峪关、张掖(含中牧山丹军马场)、金昌、武威等五市,区域总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82万人,是我国“两屏三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也是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的核心区。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三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北部防风固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绿洲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新能源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中部沿黄河地区
该区域是黄河干流在甘肃境内的主要流经地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大部分县(区)及临夏州永靖县,面积3.5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2万人,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的重要支点,也是全省产业和人口集聚度最高的核心经济区。以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建设沿黄河
生态走廊,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建设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加工基地、西北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三)甘南高原地区
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包括甘南、临夏两州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3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生态   建设   地区   保护   区域   转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