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动态对等看“直译”与“意译”的统一

由动态对等看“直译”与“意译”的统一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由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直译”和“意译”的统一的指导进行阐述,以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形式”和“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进行解惑。
标签:奈达 动态对等 直译 意译 《匆匆》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翻译的三阶段:“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等。近年来,翻译界对奈达的翻译理论研究本着科学的批评的态度,这对同时期的译者,尤其是正在研究翻译的译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分析文学翻译(张培基英译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直译”与“意译”的关系及它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达到统一。
一、“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指出,“译文是否得当,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如原文本身的可靠性(包括抒情诗到杂货铺的清单)、语篇的类型、预期的读者、译文的使用方式(是在安静的书房里阅读还是在舞台上表演)以及译文的使用目的,如传递信息、改变读者行为、娱乐消遣,或推销商品。”(Eugene A. Nida.,1998:113)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同时考虑到很多实际存在或者不存在的问题,除了要了解原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接受反应外,译者自身的认知和接受水平也同样会影响到翻译。除此之外,源语和译文文化之间的差异、源语和译语之间的差异,原文文体风格特、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社会差异和教育水平的差异、译文对伴随语码的依赖性强弱以及根据伴随语码的要求所要作出对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之间的调整。以上因素均会影响到翻译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3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译文   读者   理论   差异   译者   统一   原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