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淬火回火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    综合性实验
淬火回火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淬火、回火工艺对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熟悉热处理的基本操作规程。
二、实验说明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
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
  (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
  (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d)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一) 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高温回火(500-650)。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钢种及要求作适当调整。
2、保温时间
    在实验室中,通常按工件有效厚度,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
                      t=aD
式中  t----加热时间(min
        a----加热系数(min/mm
      D---工件有效厚度(mm
  淬火后回火保温时间,要保证工件热透,使组织充分转变,一般为1~3小时,实验时,可酌情减少。
3、冷却方式
碳钢淬火时常用水或盐水冷却,合金钢常用油冷却。     
(二) 碳钢及低合金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1、 珠光体型组织
过冷奥氏体在高温区(Ar1C曲线鼻尖)转变的产物。随着奥氏体在冷却时过冷度的增加,依次得到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他们都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细密机械混合物,但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间距依次减小,组织的强度、硬度递增。
2、 贝氏体型组织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C曲线鼻尖与马氏体转变点Ms)进行等温淬火转变的产物。
贝氏体也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1)上贝氏体:是在珠光体转变区稍下温度等温形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成束的铁素体向奥氏体晶内伸展,呈羽毛状。
2)下贝氏体:是在马氏体转变点(Ms)稍上的温度形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灰黑针状或竹叶状。与上贝氏体相比,下贝氏体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且有较高的韧性及塑性。
3、 马氏体组织
过冷奥氏体在低温区(Ms以下)转变的产物。马氏体是碳在铁素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
1)片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主要在高碳钢淬火组织中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针状或竹叶状。马氏体针的粗细程度取决于淬火加热温度。例如T10钢在淬火加热温度较低时(如760)由于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不均匀,在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它的形态,称之为隐针马氏体;淬火温度稍高时(820)可见到短针状马氏体;若淬火温度提高到1000,由于奥氏体晶粒粗大,从而获得粗大的马氏体。片状马氏体性能较硬且脆。
2)板条马氏体:又称低碳马氏体。主要在低碳钢淬火组织中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长条状。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由几束不同取向的马氏体,且束与束之间有较大的位相差。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塑性。
淬火组织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并且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淬火温度的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相对量也会增加,残余奥氏体不易受硝酸酒精的侵蚀,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亮,无固定形态,难以与马氏体区分,因此常常需回火后才可分辨出马氏体间的残余奥氏体。
4、 回火组织:
    钢淬火后一般都需要经回火才能满足性能要求。根据回火温度的高低,回火组织可分为以下几类:
1)回火马氏体:在150-250回火时形成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是由极细小的弥散的ε-碳化物和а-Fe组成。回火马氏体易于腐蚀,一般呈黑,且保留原淬火针状马氏体或淬火板条马氏体的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辨出其中的碳化物相。具有较高的强度及硬度,且脆性较低。
2)回火屈氏体:在350-450回火时形成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它是由细片状或细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组成。在光学显微镜下,碳化物颗粒仍不易分辨,但可观察到保持马氏体形态的灰黑组织,且马氏体形态的边界不十分清晰。它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韧性。
3)回火索氏体:在550-650回火时形成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它是由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组成。在较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渗碳体的颗粒,此时马氏体形态已消失,600以上回火时,组织中的铁素体为等轴晶粒。工业上称之为调质处理。回火索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箱式加热炉、井式加热炉、淬火水槽、淬火油槽、砂轮机、抛光机、布氏硬度计、读数显微镜、洛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
2φ20X50mm45钢或40Cr试样,金相图片、金相砂纸,侵蚀剂。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全班分五组,每组领取试样一套;
2、每组将两个φ20X50mm45钢或40Cr试样加热到850并保温40ˊ后,分别进行油淬和水淬;
3、 把三个水淬后的φ20X20mm45钢或40Cr试样,再分别进行180420600加热保温1小时空冷;把三个油淬后的φ20X20mm45钢或40Cr试样,再分别进行180420600加热保温1小时空冷;
将以上试样分别用砂轮机磨平后测出硬度并记录在表4-2
5、 按表4-1所列金相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金相组织。
7-1 45钢不同热处理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序号
钢号
处理方式
显微组织
1
45
840油淬
马氏体+屈氏体
2
45
840水淬
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3
45
840水淬+200回火
回火马氏体
4
45
840水淬+420回火
回火屈氏体
5
45
840水淬+600回火
回火索氏体
以上试样均由4%硝酸酒精侵蚀。
五、实验报告与要求
1、 列出实验结果,并说明各种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绘出所给试样显微组织示意图,用箭头表明图中的各组织组成物,并注明成分、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放大倍数及侵蚀剂;
3、 谈谈实验体会。
3-2 45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及显微组织
材质
热处理
工艺
洛氏(HRC)或布氏(HB)硬度
显微组织
1
2
3
平均
45
840水淬
840油淬
840水淬+180
840水淬+420
840水淬+600
840水淬+180
840水淬+420
840水淬+600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淬火时,一定要用夹钳夹紧,动作要迅速,并在冷却介质中不断搅动;
2、测硬度前,必须用砂轮或砂纸将试样表面的氧化皮除去并磨光。每个试样应在不同的部位测定三次硬度,取其平均值。退火、正火试样测HB值,其余测HRC值。
3、热处理时应注意:
1)取放试样时,应切断电路电源;
2)炉门开关要快,以免炉温下降和损坏炉膛的耐火材料与电阻丝的寿命;
3)取放试样时,夹钳应擦干,不能沾有水或油;同时,操作者应带上手套,以免灼伤。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3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淬火   回火   组织   试样   温度   硬度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