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字成语及其文化探析

“格”字成语及其文化探析
对“格”字成语进行文化探究,可以管窥成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汉字“格”不仅有本义和初文义,还有众多的引申义。关于“格”字成语的定量问题,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在综合考虑、谨慎对待的前提下,暂且可确定为18个。根据“格”字的意义,可将这些成语大致分为四类:“格”为“格斗”义的成语、“格”为“推究”义的成语、“格”为风格义的成语、其他成语。从“格”字成语中可以探寻到一些文化信息,如“格杀勿论”的执法制度、“格物致知”的思想观念、“格高意远”的审美情趣等。
标签:汉字 格 成语 文化
一、引言
汉语成语意义整体、结构凝固、风格典雅、源远流长,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格”字成语也不例外。
《中国成语通检》认为,“格”有两个读音:gē、gé。读gē时,用在“格格”一词中,可表示“互相抵触;清代皇帝女儿的称号;象声词”三个意义。其实,“格格”在表示“互相抵触;清代皇帝
女儿的称号”这两个意义时应该读为gé。如《新华成语大词典》对“格格不入”中的“格格”注音为gégé。再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多字条目中列出了成语“格格(gégé)不入”和表示满族对公主和皇族女儿称呼的“格格(gé·ge)”。由此可见,“格”读gē时,只用于象声词,如《辞源》(修订本)对“格”注音gē时只指出其是象声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格”注音gē时只列出了两个词语“格登,同咯噔;格格(gēgē),同咯咯”,都是象声词。
《说文解字》释“格”:“木长皃。从木,各声。”《说文解字系传》释“格”:“亦谓树高长枝为格。”北周庾信《小园赋》:“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可见,“格”字的本义为“树木的长枝条”。“格”的最初字形是“各”,“甲骨文象人走入居处之形,表示来至之义,当是格字初文。《尔雅·释诂》:格,至也。所以“格”字的初文义为“来、至”。在今文《尚书》中,“格”字共出现22次,其义为“来、至”的共9处,比例超过40%,这是我国上古时期汉字初文义使用偏多的一种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27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成语   文化   文义   女儿   意义   格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