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重点理解

《曹刿论战》重点理解
研讨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了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研讨2.“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曹刿论战”,重在“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研讨3.人物形象分析归纳:
曹刿其人:
(1)在思想上,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参与国事;
(2)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能清醒的认识到“取信于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在军事上,具有杰出军事的才能,在战争过程中,能做到知己知彼,注重观察了解,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抓住战机。(在“彼竭吾盈”时进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
庄公其人:
(1)鄙陋,目光短浅,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不懂军事,在作战过程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取胜而不知胜因。
(2)庸而不昏,他又与一般的昏君是有区别的,他能够忠实公正地为百姓办实事,善于用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诚恳,作为一国之君,也是难能可贵的。(①广开言路,从谏如流;②礼贤下士,知人善任;③体恤民情,尽职尽责;④虚心求教,不耻下问;⑤无所畏惧,亲自参战。)研讨4.启示(分别从曹刿和鲁庄公的角度说明)
答:从曹刿的角度谈:国家兴旺,匹夫有责;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忌莽撞从事,仔细观察,周密分析,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庄公的角度谈:善于用人,能虚心诚恳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研讨5.你认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
答:(1)齐国是侵略国,鲁国进行的是是反抗的正义战争(齐师伐我);
(2)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选择“齐人三鼓”的进攻时机和“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
(4)鲁庄公任用能人曹刿,让他亲自参与指挥作战。
研讨6.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答:(1)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在作战过程中,沉重冷静,善于捕捉战机(齐人三鼓后进攻,辙乱旗靡时追击),表现他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3)战争胜利后,分析取胜原因,精辟深刻。
研讨7.“齐人三鼓“后曹刿才说可以进攻,在”视“”望“后曹刿才说可以追击,作者并未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1)为下文曹刿论战留下伏笔;
(2)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3)当时战争的紧张态势决定了无法作出解释;
(4)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在下文写战后分析时,让曹刿能集中“论战”,从而表现他的“远谋”。
研讨8.列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答: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齐鲁长勺之战。
研习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
条件?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
研习10.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研习11.写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有什么作用?
答:(1)点明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暗示曹刿有远见卓识;
(2)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表现曹刿的自信和对统治者的蔑视;
(3)为下文写曹刿的论战作铺垫。
研习12. “战则请从”这句话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内容上: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结构上: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写他在战争中的“远谋”。
研习13.庄公在作战不久即“将鼓之”、“将驰之”,这表明什么?
答:表明庄公不明敌情,不懂战术、急躁冒进。
研习14.曹刿再三说“未可”、待“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说“可矣”,这表明曹刿什么特点?
答:曹刿重视调查研究,重视观察敌情,谨慎对敌,指挥若定,善于捕捉有利战机。
研习15.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
明确:(1)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2)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
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彼竭我盈”的反攻时机和“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
研习16.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齐师败绩”的原因。
答:(1)齐师恃强凌弱,发动侵略战争,失去人心;(2)齐军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3)鲁庄公任用能人曹刿;(4)曹刿善于谋略;(5)鲁军善战。
研习17.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答: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机会,让别人认
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研习18.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答:“有功”: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无能”: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研习19.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答:战前:取信于民;战中:善于抓住战机,选择“彼竭我盈”的进攻时机和“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战后:善于总结经验,知己知彼;注重调查研究。
三、总结课文。
1.中心意思: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了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他认为在政治上能够“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在作战时还必须正确运用战术,善于抓住战机,选择“彼竭我盈”时机发动反攻,在断定敌方“辙
乱旗靡”以后才可以追击。
2.写作特:
文章内容简洁,详略得当。紧扣“论战”来写的,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厮杀写得极为简略,这样能鲜明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文章主题。
3.课文的线索: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曹刿)请见——问战——参战——论战
四、课堂练习。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对此如何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2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战争   分析   善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