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择校记:读了一年国际学校后,我给女儿转学了

小学择校记:读了一年国际学校后,我给女儿转学了
说到择校,真是一个大问题。
而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城市的情况其实很不一样。比如普遍的观点来说,北京还是公立好,上海相对就私立更强,而好的国际学校就穿插在不同的城市里,似乎也没有太绝对的高下之
分。
看看日历,最近也快到了小学入学招生的季节了。说实话,一年前在给潼小主选择小学时,我还真是在内心纠结了很久。
公立小学吧,我们户籍对应的学区房其实非常好,全市排名前几,但因为距离现在我们住的地方实在太远,上下学估计单程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搭在路上。要去那边住的话,大家都知道学区房都不大,我又不太想牺牲家庭住宅条件。
私立学校吧,天津的情况有些特别,好的民办基本都是top几那几所公立校的“合办校”,本质还是体制内的学校。但是,升学率普遍高于公立,课业压力极大,录取难度也难于上青天。
国际学校嘛,这里的确还有挺不错的国际学校,身边的人也都以为我们会选择国际校,但说实说,让我这么早就替潼潼决定“以后不走体制内路线”,不要国内学籍,我觉得也是对她不公平。另外,纯国际学校需要外籍身份,对我们来说,更换国籍可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还有很少一部分“双语校”,夹在前面三类的学校中间,位置稍有些尴尬。它们一般都是主打某国教育路线(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再结合国内的义务教育课程,等于两边兼顾,也有学籍,也不需要外籍就能上,但口碑没有特别出的。
北京上海杭州之类的城市还有一些“创新学校”,有各自主打的特点和路线,也是不少观念新潮的家庭会考虑的方向。可惜,天津这片土壤没有。
最终,权衡利弊之下,我们还是选择了一所离家不算太远的私立校。这大半个学期的磨合下来,当然肯定有我觉得不理想的地方,但倒也让我对现行的体制内教育多了些了解(自己小时候念书时,还真没这么仔细全面的琢磨过)。
一些以前我觉得“简直不可理喻”的学习方法,现在细细看来其实也有它的道理。说真的,这经历也让我对体制内教育的看法有了不小的改观。
当然我还是做不到完全认同。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学习以外的日常管理模式,实在无法真心认可。
我就是时常“奢望”:
“如果有学校可以兼具国内教育的学科基础扎实和国际教育思维多元灵活这两者的优势,该多好。”
对潼潼的路线规划,我是想等她再大一点,跟她一起考虑的。在体制内的优势就是“还有得选”,以后真想转双语、国际,都不难;或者就一直走现在的路子,中学去考好的国际部也是一条路。
真没完全确定,还是要看接下来她自己的发展情况和想法,来选适合她的路线。等到太晚再决定肯定不行,但小学这几年的时间还是花得起的。
毕竟,如果我们想看一个决定是否正确,都是需要时间和亲身体验的,路还长,走着看吧。
今天下面的这篇文不是小暖来写,是工作室小伙伴Anita给她大女儿择校经历的分享,希望她的心路历程,也能给还在犹豫的朋友一定的参考。
当然,择校真是完全私人化的事情。没有最完美的学校,只有在现有条件下,最适合你的学校。
想清楚这一点,或许也就不会那么迷茫了。
择校记
文:Anita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家的情况。
我是天津人,从小被老师评价为“聪明但不用功的孩子”。一路走来没有太大风波,一直认为“人的成长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可走”,英国金融硕士毕业后去了外资银行,总被先生评价为“假情怀”。
队友“老学究”是河南人,在千军万马的高考大军中“搏杀”出来,属于高考的直接受益者。相信“人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迷信”公立学校的绝对权威。在外企工作,常年空中飞人。
我们家两位小公主都出生在美国,是当年“老学究”在美国工作时,我们在美国生下来的。
就我俩那阵的工作,基本等于周末在机场相会的那种,要照顾女儿,真是想都别想。于是,姥姥、姥爷承担了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所以,大女儿的学前阶段,我俩一直秉承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孩子没有上过早教,也没有上过什么兴趣班,过了一个“放养式”的童年。
直到,我们遇到了择校的选择。
01
以2:1投票胜出的国际校
说到“择校,我们之前还真没认真想过。
就是有时会利用假期带大女儿出去,顺便就在美国、泰国都上过短期的幼儿园,她都挺喜欢的,语言方面也能接受并快速适应。
转眼到了大女儿五岁,该考虑择校问题了。在问她的意见时,发现她一直对美国和泰国的幼儿园念念不忘。而在天津,一些只招收外籍子女的”国际学校“不论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授课模式,都非常接近我们曾经去国外游学的学校。
女儿听说天津也有类似的国际学校,高兴到不行,可“老学究”却一直摇着头强调:
“一个让孩子们都高兴的学校,那家长就会很担忧了!”
而我当然是站在女儿这边的了。所以,最终的投票结果是2:1。最终,一家人约定,先上一年国际学校试一试,如果不行,就再换学校。
于是,女儿连面试都没用,就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主打英国教育路线的国际学校就读。
这里要说一下,英式的教育体系和国内有所不同,孩子从5岁开始上一年级,因此女儿在她5岁那年的9月,成为了这所国际学校的一名小学生。
女儿所在的一年级一共有2个班,但是都没有到满额的16名学生。每班配一名主班外教老师,一名中方助教老师,语文、艺术、音乐等课程要到特定教室去上,上课的时候两位老师一般不随班。
学校会把班里的孩子分到不同学院(类似哈利波特里说的那种),定期还会有各学院学生排名分享,让大家不仅认识自己班的小朋友,还能认识其他年级的哥哥、弟弟妹妹们。而一年级的这两个班也经常混在一起上课,界限不明显,所以上课模式是完全不同于体制内学校的。
总之,这一年里,女儿非常开心。学校不给她们压力(毕竟才相当于国内幼儿园大班),那姥姥姥爷也没压力,我们俩身在北京工作也很轻松。
我本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可时间长了,还是有些问题浮出了水面。
02
考虑到女儿的中文,我们“掉头”了
女儿在国际校上了一年学,感受也是不少。
对于我们来说,最欣喜的收获是,女儿变得更加外向和自信,敢于说话了!
要知道,女儿原来的性格可是有些内向的,和小朋友相处时也不太善于表达。
我和老学究聊,感觉女儿这样的变化可能和学校平时习惯做的“小组沟通”、定期的“项目展示”有直接关系。而国际学校开放多元敢做自己的校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让她变得更加自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2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校   国际   女儿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