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4: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 000多年。在中国人用筷子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习俗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
答案 C
解析 中国人用餐使用筷子,是一种传统习俗,C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2.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其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
D.传统建筑成为传统民俗的厚重载体
答案 C
解析 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体现了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C符合题意。
3.冬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南北习惯不同,南方是汤圆、年糕、赤豆粥等,而北方大都以饺子为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冬至文化(  )
具有民族性 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 不断创新发展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冬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冬至南北习惯不同,说明了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
4.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这从一个角度说明(  )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之中,也存在于现实之中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降低,利用率不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是传统文化的含义,题干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题意不符,不选。传统文化对当今现实仍有重要意义,错误,不选。①②符合题意。
5.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
子进行修缮成为红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将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这是因为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故选A。
6.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惜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
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这表明(  )
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 乡约家训主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积极合理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是不科学的;夸大了乡约家训的重要性,排除。故选C。
7.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答案 D
解析 歌曲《卷珠帘》中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D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B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C表述不科学,排除。
8.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 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
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 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家书并不能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不选;民族精神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传统家书并不能起到这一作用,不选。
9.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开头……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传统家风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广为流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在今天,除了要继承外,还要对其进行发展,正确。
10.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推出的文化类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激发老文化焕发新光彩。这一节目的推出旨在(  )
传承民族文化,深刻挖掘文化的内涵 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雕刻文化记忆,辨别文化精华和糟粕 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推出广播纪录片,旨在传承民族文化,深刻挖掘文化的内涵,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故①④符合题意,应选;②③不符合题意。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数字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让更多人看到文化遗产持续生长的鲜活历史。这表明(  )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待丰富的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与题意无关,排除;说法错误,因为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排除。
12.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教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日益引发人们关注。
材料一 在高楼大厦日益成为人们主要居住载体的今天,那些传承着中国文化价值精髓的庭院建筑,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生活需要现代化,而情感表达需要中国化。人们又开始怀念中国传统庭院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及其围成的一天一地。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
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依据材料,请你为我国中式庭院的发展提两条建议。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简要论述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答案 (1)情感表达需要中国化,说明我国中式庭院的发展需要继承优秀传统因素,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与价值取向;生活需要现代化说明我国中式庭院的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吸收时代与世界各国优秀建筑元素,创新发展。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对我国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4.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为春节荧屏的最大赢家,00后 才女武亦姝不仅在比赛中夺魁,更成为人气高涨的网红。与武亦姝一同走红的还有《中国诗词大会》
的收视率,据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该节目收视率破1亿,成为春节荧屏的最大赢家,领跑全中国各大电视台。
曾经,一些所谓的观察人士表示,即使加大中小学课本中国学内容,也很难让传统文化摆脱走下坡路的命运。而今回过头来看,担忧中国国学走向没落,显然是杞人忧天,看看《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的百人团选手中,他们不少都是90后”“ 00后,甚至还有年仅几岁的孩童。这也说明,优秀文化从古至今,也没被人忘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传播,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它、关注它、甚至深入了解、学习它。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为春节荧屏的最大赢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1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传统   发展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