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辩证精华,疾病的传变规律

六经辩证精华,疾病的传变规律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解的题目是中医的六经传变理论。这个六经传变很复杂,我们尽量用大家都能听懂的方式来讲,在这个题目开讲之前呢,我们先讲一个身心一体的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提高对中医的认识有所帮助。好的,下面我们就用魏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的这首饮酒开个头。
饮酒(其五)全文
作者:陶渊明 (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所作,诗中禅意浓浓,除此之外,诗中还描写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也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我们常说生命是一段旅程,在这个生命旅程之中,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彷徨、恐惧、愤怒、期待,充斥着我们的心灵,于是我们总是希望为我们这一颗不安的心寻一个去处,让我们的心安。
于是很多人把自己打包送到了西藏、尼泊尔、美国、欧洲、澳洲,非洲,甚至是北极、南极,无一不是在寻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但是,当这些人真正来到梦想的彼岸的时候,会发现这只是一瞬间的风景,欣赏完风景之后,生活似乎还是老样子。我们仍然需要面对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情绪,仍然要面对我们的希望与困惑交织在一起的焦虑,仍然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人生四大烦恼。
这其中,生死无可避免,我们就认命了,但是,对于老和病,对于那些不期而遇的愤怒、烦恼、焦虑,我们大部分人都有点不太服气,我们不服老,不服病,岂不知这一切都是任何人逃离不了的,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一切都无法避免,都会如约而至。
除了心之外,没有世外桃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患者,睡眠质量很差,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都昏昏沉沉,一天都是如此,几十年都如此。以至于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昏昏沉沉的。她在我这吃了几周药之后,有一天她告诉我说,我这两天睡了个好觉,早上起来觉得神清气爽,世界一片清净。
于是,她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世界美不美,不在于外在世界,而在于自己是怎么看
待这个世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当下这颗心是什么状态。如果当下你的身心康泰,心境平和,这就象黄帝内经所说的阴阳平秘精神乃治。那么,你所在的世界就是清新宁静的。如果你的心是焦虑的,昏沉的,那么你所在的世界也就是充满焦虑和愤怒的。
而我们的一颗心是否是健康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身不健康,心也很难健康,因为身心是一体的。因此,中医告诉我们,要想心安,先要身安。而佛教的另一个教义会告诉我们,环境可以随着心意转,这不是什么神通,而是每一个人都在做,都能做的事实。
如果你看到的世界是一片灰暗,那么这就代表你的心。如果你看到的世界一片清新,这也代表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早已改变了我们当下的世界。
好了,现在我们切入主题,我们都知道中医拥有5000年的历史,在这5000年当中出现过无数大医家和他们所留下的著作,我们这里介绍给大家的就是,中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东汉时期的医家张仲景所著,后世医家尊他为医圣。在后来这部书被拆分为两本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医界提到这两本书,那可不得了。
学中医如果没学过这两本书,就基本上等于不及格。
那么,张仲景所著的这套《伤寒杂病论》,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哪里呢?总体来说,《伤寒杂病论》这部书系统化的阐述疾病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用方和用药的方法,他的辩证方法简单,用药神效,可以说他是中医看病的一个指南针。
今天,我就把伤寒论当中最精华的部分,介绍给大家。这个最精华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六经辨证。那么,什么又是六经辩证呢?说的这么神秘,是不是很难呢?
告诉大家,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人头痛,前额痛,就是病在胃经。头两侧痛和风池穴痛,就是病在胆经。头顶痛就是病在肝经。后脑勺内部痛,就是病在肾经。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长青春痘,痘在口唇周围,就是病在大肠经,这个人一定是大便不正常。痘在面部颧骨位置,就是病在胃经,这个人一定消化不好。这就是通过六经辨证得出的结论,大家看简单不简单。
那么,中医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判断方法,就源自于六经辩证。那么,这个六经辨证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源自于人体的十二经。
那么,十二经又是什么呢?十二经就是由脏腑理论所产生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每一个脏腑都有一条相对应的经,人体共分为五脏,六腑。加起来共十一条经,再加一条三焦经,共十二经。这十二经,按阴阳分类,分为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因此被称为六经。
那么,为什么可以通过头面部的一些变化,就能够判断疾病在那个脏腑呢?一个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经络循行的位置,胃经循行的位置联络到人的脑门和面部两颧骨位置。胆经的循行位置在人体头部的左右两侧,肝经的循行联络到人的头顶,肾经的循行位置进入人体的后脑。大肠经的循行位置围绕着人的口唇部。
中医认为,脏腑疾病必然会在其所对应的经上面有所反应,有时候,病在没有进入脏腑之前,会先进入经络。中医通过经络上出现的疾病就会判断出,这个疾病在哪一脏,哪一腑。
再比如,老年人易患的膝盖痛,西医认为就是膝盖磨损或者骨刺,再不就是积水导致的。西医的判断标准就是病在哪力就是那里,并不和其他脏腑相关,因此说是骨刺,去掉骨刺还痛,说是磨损,换了髌骨之后还痛,说是积水,把积水抽出来还有。这就是典型的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
在中医看来膝盖痛很简单,就是脾胃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膝盖的两侧,内侧是脾经,外侧是胃经。事实上,通过临床的问诊,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相当严重的脾胃病。而一但脾胃病治愈,这些反应在经络上的痛点,就会逐步消失。这就是中医看病的特点,其实简单,没必要太过神秘化。
有时候,病入脏腑,纠缠不清,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经络的变化判断疾病,就可以理清疾病的来源。这就是张仲景留给后世医家的六经辩证。张仲景不仅奠定了六经辨证的基础,他在《伤寒杂病论》当中还明确提出了六经病的传变次序,以及六经病的特点,为我们认清六经疾病的性质指名了方向。
张仲景认为六经疾病,会由浅入深,逐步通过三阳经进入三阴经,使疾病不断的深入人体。这个疾病的传变过程,后世医家称之为六经传变。
我们要学习六经传变,就先要明晰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疾病是什么?第二,什么是六经?第三什么是传变?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疾病是什么?或者说疾病是怎么产生的?伤寒论说,疾病有三种来路,一是六淫邪气所伤,二是七情内伤,三是刀兵虫兽所伤。
什么是六淫邪气所伤呢?六淫邪气的就是大自然中六种致病的邪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邪气会导致我们身体生病。因此,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避暑,春秋二季要注意不要受风寒所伤。
我们现代有很多人,为了漂亮,就不顾身体了,就只能美丽冻人了,结果就是为将来生病创造条件。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行为,有的人病,有的人不病呢?这是因为生病需要一个身体条件。这个身体条件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说:生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正虚邪实。什么是正虚邪实呢?就是人体的正气内虚,一个正气内虚的人,即使不怎么严重的邪气依然能够引发身体的疾病。所以,不要看人家美丽冻人,你也美丽冻人,人家没事,你就病了。
中医看病的一个特点就是,治病的同时要兼顾补助正气,因为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
可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正气充盈,邪气再强大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而疾病的一个原则就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黄帝内经说:阴阳平秘,精神乃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体内的阴阳平衡,精气内敛,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健康的。这里的平代表平衡。秘代表内藏,内藏是什么呢?内藏的是精气。这些都是中医的治病和养生原则。
下面,我们讲七情所伤。七情我们在之前的讲座中讲过,我们这里就一带而过了,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这七种情绪对应五脏会造成脏腑的伤害。反之,被伤害的脏腑,或者先天的脏腑功能低下,也会引发相应的情绪。
比如,肝血虚的人就易怒。也有称之为喜怒。我觉得喜怒用的比较贴切。我们都知道怒伤人,不光伤别人,最主要的是伤自己。我们从情感和理智上都不喜欢愤怒。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一但引发了这种愤怒情绪之后,就会象上瘾一样的不断思虑那些令自己愤怒的问题,不断的鼓励自己生气,不断的制造愤怒情绪。就如同喜欢愤怒一样,这其实都是因为肝血虚或者肝气郁滞的缘故。
我们都知道生气之后身体会很难受,虽然我们都非常不喜欢愤怒,但是一但我们进入愤怒的情绪,就不能自拔,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是由我们的五脏控制的,而由不得我们自己。长此以往会使得我们的肝血更虚,愤怒情绪还会引发肝气瘀滞,导致发肝胃不和,造成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胃疼。更严重的还会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等等,这些都是愤怒情绪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伤害。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90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疾病   身体   情绪   愤怒   循行   位置   世界   人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