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
08*******  *
摘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在两千多年中,对中国的学术、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佛教  中国文化  影响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依附、冲突逐渐到融合协调,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学术、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拟从思想、文学、艺术、风俗四个方面,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对思想界的影响
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二、对文学界的影响
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我想先引用梁启超先辈的话来说明。
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是组织的解剖的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象力,革新了中国人的全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佛教输入,梵文也跟进来,我国高僧仿造字母来应用,才有唐代守温“见溪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具体说,自东晋起佛经在中国翻译流传后,中国文学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理念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佛经中丰富的譬喻故事令中国文士大开眼界,而主要是佛教思想特别是唐以后兴起的禅宗思想开拓了文学家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禅宗的语录(宋代程朱语录之模范)及宋代兴起的以说唱、诗歌合体的佛经变文(“唱导”)实为明清白话小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在诗歌方面,首先受印度声明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汉语言四声的发明及诗歌格律上八病
制定。南齐沈约八病之说,指诗歌韵律的八种禁忌: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基于此理论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诗新体诗。因当时皇室推崇,而成文坛主流,以致陈隋嗣其余风,演为唐骈文及三唐诗体。到唐代,禅宗盛行。诗人受禅宗的影响,开始追求高远的意境,以情入景的诗风开始流行。初唐、中唐、至宋代,诗风发展为融景入理。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佳句,意境高妙,令人回味无穷。
另一方面,因佛经或是五言、七言诗体,或是长行,长行之中亦有述事、问答,乃至譬喻等,不像早期中国文学作品所具的单一性,所以唐以后中国文学作品出现的多元化趋势,实是受佛经的启发。更为重要的是佛教“苦空无常”和因果轮回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以后的诗词、戏曲、小说之中。宋词中当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元曲中,《西厢记》以一场惊梦终结,《桃花扇》以猛抬头,秣陵重到,残车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作余韵,皆是人生无常之观念。明清小说中《西游记》自不必说,《三国演义》虽是描写三国雄战争,而开篇题词即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点明意旨。《红楼梦》描写荣华富贵、儿女情长,洋洋大
观,最后以人亡家败为结局,也以一场大梦譬喻人生一世。其他诸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章回笔记小说,无不以宣扬因果报应思想为主题。
三、对艺术界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可分四点说明:
(一)建筑的弘伟
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不如近世的西洋建筑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入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建筑物的布局、点缀、庄严、雄伟,都是原始印度佛教的特。又如佛教输入的佛塔建筑,也将中国的建筑史推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
(二)雕刻的逼真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给中国带来了塑像艺术,在此以前的中国,尚没有塑像的技艺,唐朝的佛教塑像,曾极一时之盛。几十年前有日本人曾在苏州某寺发现了唐人的塑壁,后
得蔡元培申请政府保存。洛阳的龙门,大同的云冈,那些伟大的佛像雕刻、浩大的工程、精湛的技巧,均有、栩栩如生之势。
(三)画像的肖妙
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
(四)梵呗的感人
公元二世纪时,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七世纪初,在今缅甸境内的骠国赠送给中国佛曲十种,并派来乐工三十二人。中国唐代的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骠国乐、林邑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四、对中国风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对中国文学思想等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外,从不参与政治活动,但对社会风尚习惯,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人生观的改善,以及对孝道的扩展。
中国原有的儒家信仰,是着重于现实人生的建设,无暇推究生前与死后的问题,对于生前死后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体,都是存而不论。纵然讲到善恶的补偿及惩罚问题也只寄望于个人的后代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观,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恶果也属于自己,现生不报,来生必报。这一点鼓励了人们,要积极地去除恶。这一观念,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民心社会的与影响之大之深,实在无法估量。
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孝道为本。佛教的传入,扩大并且充实了中国孝道的内容,因为儒家论孝,不过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佛教言孝,不仅侍奉供养,继其志,展其业,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
苦得乐。佛教孝道的提倡,确实可以令使社会充满孝敬与亲善,进而人心的向善,前途的幸福,也可指日可待。所以说,佛教的孝道,不仅使中国孝道内容得到扩大和充实,也可以敦风化俗,有助于道德的发扬。
综上,我们知道,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革命的产物,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巨。那么佛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过程中还有没有作用?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1:2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96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影响   文化   思想   禅宗   艺术   文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