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蕴含的人民观

品位·经典
文艺评论
29
【作者简介】 郭美静,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蕴含的人民
○郭美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1958年,在看到《人民日报》关于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报道后激动不已,写下了光辉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昭示了人民众的历史地位和力量,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观。这组诗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是对后来的广大干部众,特别是卫生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七律二首·送瘟神》;……;……人民观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的一组诗《七律二首·送瘟神》,其内容为: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
一、《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写作背景血吸虫病是一种在我国流传很久、传播范围很广的疫病,在20世纪50年代时,遍布中国广大南方地区,患病人数达1100万人,1亿多人口受其威胁。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患病者无法及时或者无法治愈,那么血吸虫就会不断在人体里产卵并且释放毒素,使人的肝脏、脾脏受到损害,甚至使人面临生命危险。
1953年春夏,在太湖流域养病的沈钧儒了解到当地人民饱受血吸虫病折磨的惨状。沈钧儒,这位我国著名的民主人士、时任院长,在心痛之余让自己的孙女将当地血吸虫病的情况写成了
汇报材料。9月16日,也就是沈钧儒返回北京的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给写了一封亲笔信,将自己的亲笔信和关于血吸虫病的汇报材料一起寄给。这封信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于9月27日
回信沈钧儒:“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2]
并且在信中点名由时任政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处理此事。
其实,早在1949年渡江战役之际,血吸虫病造成人民解放军大规模非战斗减员时,就已经引起了的注意。在党中央的有力组织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血吸虫病在军中得到较好的控制。之后,多次强调了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血吸虫病的防治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收到沈钧儒的亲笔信后,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更加重视起来。1955年,中央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期间,为了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的情况,专门与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的徐运北交谈,提出
要号召起来防治血吸虫病。1956年2月1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号召“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
病”[3],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正式打响。
在这场围歼血吸虫病的战役中,江西省余江县成绩斐然,成为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醒目标题刊登了《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这一喜讯。当时的在看到《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后,夜不能寐,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
二、《七律二首·送瘟神》的核心内涵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一首描写了广大农村因疫病而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第二首生动描绘了新社会老百姓治山理水和与血吸虫病战斗的动人图景。这组诗意象鲜明,想象奇特,脍炙人口,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被广为传颂。不过,它流传广泛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展现了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深情厚爱。重读这组诗,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核心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据考证,血吸虫病在我国有2100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遍及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正如毛泽
东在诗中所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广大人民众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而无可奈何。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正是在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人民众团结一致,取得了围歼血吸虫病的胜利。
(二)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战胜血吸虫病,始终相信必须依靠人民众的力量,必须坚持众路线。动员众力量,发挥众智慧,广大人民众纷纷投入到了这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正是一切为了人民众,一切依靠人民众的众路线,我国才能取得围歼血吸虫病的胜利。
(三)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描写了人民众治山理水的情景,同时也是民众土埋钉螺的生动再现。原来,余江县人民在修水渠时偶然发现,土埋钉螺能够有效消灭钉螺,这对于消灭血吸虫病意义重大。正是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当地百姓将水利灌溉与灭螺结合,实现了围歼血吸虫病的胜利。
三、《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蕴含的人民观
“诗以言志”,细读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为了人民众,一切依靠
人民众的人民观。
(一)一切为了人民众
“以人民为主体,关注人民众生活,是一贯的执政理念。”[4]这样的执政理念在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众。卫生防疫工作是关系人民众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人命大于天,一生都心系人民的健康与安危。早在井冈山时期,在《关心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提到要解决众的疾病卫生问题,把生病害疮这类与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后来,在中共七大报告上,提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5]。新中国成立后,还领导了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制定和各种卫生防疫工作。防疫工作的进展更是时刻牵挂在心中。“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如果没有体察民情,忧民之苦,是写不出这样悲凉的诗句的。
(二)一切依靠人民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都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血泪史证明,人民众才是革命战争的主体力量,不依靠人民众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抗日
战争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脱离人民众,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人民众,单纯地依靠政府和正规军作战,使他的军队在战争中频频失利。而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不同,他们广泛动员人民众,依靠人民众的力量,人民军队取得了节节胜利。在看来,“人民众蕴藏着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只要组织起来,不但可以战胜任何强敌,而且可以改天换地、再造社会”[6]。而新中国要想战胜血吸虫病这个“敌人”,同样离不开人民众的力量。“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劳动人民清理河道、兴修水利,人人参与到消灭血吸虫病的爱国卫生运动中。这两句诗再现了人民众挖沟架桥、战胜疫情的情景,也歌颂了人民众的伟大力量。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劳动人民真心的赞赏与尊重。“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众才是“英雄”,这正是一切依靠人民众人民观的生动展现。
(三)成果由人民众共享
在的人民观中,一切为了人民众,一切依靠人民众,成果也要由人民众共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民观中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主要体现在要关注人民日常生活,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方面。在看来,人民生活上的一切困难都应该给予重视,这一点,无论是井冈山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始终带领共产党人身体力行。新中国成立后,将维护好人民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卫生防疫
30
工作。尤其在面对血吸虫病时,关心人民众
的身体健康,心系人民众的切身利益,急人民之所急。在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血吸虫病的运动在全国展开。广大科学家、共产党员和人民众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一起战胜了“瘟神”。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人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回顾当年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重温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不仅能够深刻认识的人民观,也能凝聚人心,汇聚人民的力量,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词欣赏[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王颖.同志指挥“送瘟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领
导人民成功抗击血吸虫病回顾[J].旗帜,2020(03).
[3]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俞银先,卢大有.
缘何题诗余江——纪念《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J].党史文苑,2018(11).
[4]罗元生.《送瘟神》诗中的为民情怀[J].党史纵览,
2019(06).
[5].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王胜国.诗词中的人民观[J].思想研究,2018,
35(05).
爱征服了他的虚荣心和偏见。《匹克威克外传》中的金格尔、“恶人”被爱感化而悔悟的结局体现了善恶两极的转化,然而纳博科夫《文学讲稿》评《荒凉山庄》时这样说道,“转变得不自然”,这种或许应该千刀万剐死不足惜的罪恶就在云淡风轻的“善”与“爱”的感化下彻底转变,似乎显得戏剧性有余而说服力不足。事实上,这种“恶人”被爱感化幡然醒悟的带有些许的理想彩的桥段,也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但这也暴露了狄氏人道主义精神的空想性,他没有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试图用仁爱思想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倡的“以德报怨”的方法在当时那个阶级矛盾极度恶化的时代是行不通的。
狄更斯在作品中对人性之恶与社会之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揭露,就其人道主义精神来看,这种“勿以暴力抗恶”和对敌宽容的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空想性。从道德与秩序的角度看,狄更斯的小说表现的善与恶的对抗转化中,隐含了作者对近代化、资本主义进程的质疑与批判,其小说的深层结构也与整个
时代息息相关,他描绘的恶,是社会变革发展时期礼崩乐坏的结果,也是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不可阻挡的力量。这一过程中必然存在动力与阻力的相互拉扯、对抗,但“资本以剥夺性积累的方式建构经济秩序的过程是恶,然而,以恶制恶地反抗,本身同样
是恶”,狄更斯笔下的恶人不仅是伦理道德意义上混乱、毁灭和破坏的代表,也是资本、财富和进步的象征,同时也直指19世纪近代化进程中人的异化、道德缺失的普遍行为。
【参考文献】
[1]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乔治·巴塔耶.文学与恶·序[M].董澄波,译.北京:北京燕山
出版社,2006.
[3]王兴文.恶的文学及其深层结构——论陈希我的黑暗写作
[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4]罗经国.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5]]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6]哈德罗·布鲁姆.小说家与小说[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7]苟小泉.论中西文学艺术中的善与恶[J].延安大学学报,
2002(09).
[8]孙建芳.狄更斯小说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J].名作欣赏,
2009(12).
[9]陈颖.寻理想中的“桃花源”——浅析狄更斯对工业化城
市废墟的思考[J].名作欣赏,2008(10).
[10]张春蕾.赛珍珠和狄更斯创作中的基督教精神[J].苏州大
学学报,2005(05)
(上接第28页)
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5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9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民   群众   血吸虫病   瘟神   工作   消灭   力量   七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