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效培:青年楷模抗日英烈

钟效培:青年楷模抗日英烈
作者:张开泉 黄晓明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5年第7期
    张开泉 黄晓明
    钟效培是江西苏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工作先驱,是我党我军一位才华卓绝的青年领导者。他用年仅2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血战到底抗击日寇的英雄凯歌。
    爱我中华 立志报国
    1914年6月的一天,兴国县平江西畔龙砂村一户钟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父亲以钟姓字辈为他取名“效培”。8岁那年,钟效培靠全家拼死拼活、省吃俭用上了私塾。后因他聪颖好学,成绩优良,深受老师喜爱,得以破例免交学费。
    1928年,钟效培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无力继续求学,只好回家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自学。钟效培常常从朋友那里得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当读到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雄文时,钟效培深受鼓舞,认识到要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
的曲调”,“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有趣味的事”。他为自己取名“爱华”,表达热爱中华、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
    1929年,兴国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各乡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钟效培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中。1930年春,他加入了共青团,并先后担任龙砂、杰村、均村三个区的团区委书记。同年6月,钟效培担任龙砂游击队的指导员。为配合部队夺取兴国县城,钟效培带领游击队担负炸碉堡的任务。战斗打响后,在同志们的掩护下,他携带十几颗,冒着林弹雨匍匐前进。接近敌堡后,他突然跃起,机智地将几颗塞进碉堡,随着的爆炸声,碉堡内的敌人立时毙命。游击队员一鼓作气,迅速拿下敌人另外两个碉堡。
    钟效培由于作战英勇,工作出,1931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的另一扇窗被打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开创了改造旧社会、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新业绩。1932年春,他调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同时在党内还担任县委和中心县委常委等职务。他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军参战,参加反“围剿”的斗争。
    雷厉风行 艰苦朴素
    1932年冬,钟效培调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和组织部部长。
    1933年3月,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又调兵遣将,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党组织提出了“紧急动员起来,保卫革命根据地”和“扩大红军,捍卫胜利果实”等战斗口号,在苏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扩大红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钟效培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大力宣传运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他在当时的团中央机关刊物《青年实话》上连续发表了《动员少共国际师的情形及其经验》《什么最光荣!当红军最光荣》《鼓动儿子当红军》《兴国扩大红军的成绩是这样得来的》等文章,成为宣传众、发动众的号角,推动了“扩红”运动的蓬勃发展。
    钟效培工作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对于缺点错误敢抓敢管。有一次,他从省委驻地到太雷县检查工作。他用两天半时间,步行200多里,在沿途中,没有遇到步哨检查。他意识到这是各地对赤戒严工作忽视所致,立即写了《赤戒严工作问题》一文,文中严肃指出:“首先我要批评博生、石城、太雷的团,对赤戒严工作的忽视是不对的,应该迅速纠正过来。”他号召大家:“动员全国广大劳苦青年众,用极大力量在各要道普遍建立和加强严密的赤戒严,检查步哨的工作……不让一个反革命混入苏区来,肃清一切反革命派别,巩固苏区配合前方胜利的战斗!”
    1934年4月,年仅20岁的钟效培担任少共江西省委书记。为了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钟效培带领大家开荒种地,进行生产自救。他经常起早摸黑地干,大家称他是“老黄牛”。在生活上,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经常对同志们说:“革命是要吃苦的,不能图舒服。”他对周围的同志关心备至,与大家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当时,团省委机关有匹马,他下基层从未骑过。他爱人
回老家,向他要马骑,他耐心、认真地教育她:“我的老婆回家骑马,别人回家怎么办呢?我当书记的不能带这样的头!”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予同志们莫大的教育和鼓舞。
    身陷囹圄 一心向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钟效培留在中央苏区坚持艰苦的游击斗争。同年冬,他和曾山等人率江西军区第二、第四团从宁都突围,向兴国县山区转移。当红军游击队突破敌人封锁线时,与敌遭遇,在激烈的战斗中,钟效培为抢救负伤的战士而脚部受伤。
    1935年5月,因敌我力量悬殊,钟效培不幸被俘。当时,敌人对他的真实身份尚不清楚,钟效培就化名“郭思文”迷惑敌人。敌人把他押到兴国县监狱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最后被判刑三年。
    入狱后,钟效培继续坚持与敌斗争,他与被捕的同志制订了越狱计划,并动员其他难友一起行动。这时,中共兴国县委送来指示,决定钟效培等三人不参加越狱,以便取得敌人的信任,更好地开展狱中斗争。钟效培和另外两名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留了下来。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时,钟效培有个亲戚是国民党兴国县的田粮局长,他很欣赏钟效培的才干,想把钟效培从狱中保释出来,在田粮局做文书工作,企图改变钟效培的思想,为他所用。钟效培
对这样的“抬举”嗤之以鼻,断然拒绝亲戚“好意”,仍然坚持地下斗争。田粮局长恼羞成怒,把钟效培用绳子一捆,当作“壮丁”送到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当兵了。
    虎入笼中威不倒。钟效培从第五十七师机智逃脱,后又被国民党第五十八师抓获,再次作为“壮丁”当兵。钟效培又从第五十八师开小差逃离,不幸被第五十一师俘虏关押。其间,钟效培对看守他的士兵宣传共产党部队官兵一律平等,以及爱国爱民的道理。一个名叫谢礼谦的国民党士兵,被钟效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感动。
    1938年4月,国民党第五十一师行进到武汉时,钟效培带领谢礼谦伺机脱逃,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博古介绍钟效培到驻南昌的中共东南分局。钟效培在南昌到曾山后,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并承担了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吉安中心县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兼青年部长等职。其间,他克服困难、勤奋工作,坚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同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
    1939年春,钟效培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被安排在青联办事处工作,1940年秋担任中央青委组织部副部长。
    投身抗战壮烈殉国
    1941年1月,中央青委考虑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日伪顽势力较大,斗争形势复杂,决定派钟效培带领一支青年工作队到山东,以加强山东青年的抗日力量。钟效培愉快受命,并很快做好了一切准备。同年2月,钟效培等7人从延安动身,3月到达晋西北,然后随部队的1个团往山东进发。当时敌人封锁甚严,当他们行至太原附近时,被敌包围,经奋力拼杀才冲了出来。此后,他们便昼伏夜行,历尽艰险,于同年8月到达中共山东分局所在地——青驼寺(现属山东沂南县)。中共山东分局对中央派来的青年干部十分重视,《大众日报》为此刊登了消息。在分局驻地,以山东各界抗日救国总会的名义召开了欢迎大会。
    钟效培到山东后,担任中共山东分局青委书记,并立即组成了新的山东省青委,由钟效培任省青委书记。1941年10月10日,省青委发出了《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决定》,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党的青委组织,大胆地、大量地提拔青年干部,并提出不分阶级、阶层、信仰、职业、性别,团结和组织整个青年一代,加强青年的武装和半武装等举措。在钟效培的主持下,分局青委作出决定:召开省青联执委扩大会,加强对青年团体公开的领导和联系;创办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以培养青年骨干;成立中国青年社山东分社,出版《中国青年》(山东版)等。
    1942年2月,省青联在沂南县召开了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省青联领导机构,钟效培当选为省青联主席。他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健全山东青年救国会组织,发展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和其他青年武装,举办干部训练班,组织青年学文化等工作任务。为
了贯彻落实省青联二次会议精神,钟效培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使各地的青年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在钟效培的领导下,山东青抗先很快发展到1万多人,经常扰袭日伪军,成为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省二次青代会结束不久,上级决定成立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校,由萧华任校长,钟效培任副校长。面对建设任务重、困难大的状况,钟效培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取得各方面的支持,解决械、被服缺乏的困难。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工作,1942年五四青年节,在莒县曲柳河举行了开学典礼。
    在办校期间,钟效培积极争取分局领导对学校的支持,请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和其他领导同志到学校讲课;还趁刘少奇来山东检查工作的机会,组织学员听取了刘少奇所作的党史、形势及政策报告。学校的生活异常艰苦,一天两顿饭,还常常是煮地瓜干和高粱米。钟效培和学员们生活在一起,经常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学校虽然只办了一期,时间也只有5个月,但学员们通过政治、文化和军事学习,普遍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军政素质,成为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
    1942年9月7日,钟效培为《大众日报》撰写了专论。在文章中,他号召广大青年发挥高度的战斗毅力,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去迎接空前困难,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同日,青年干部学校山东分
校第一期学员结业。毕业典礼之后,分局青委留下50名同志与青委机关干部一起,成立了山东青年工作团,由萧华任总团长,钟效培任副总团长。山东青年工作团下辖两个分团。经研究决定,第一分团去胶东等地,第二分团到鲁中地区,以大力发展青抗先和开展文化教育运动。
    1942年11月,日寇又一次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敌人惨绝人寰地采用“拉网合围”式“扫荡”,即以强大兵力呈网状分布,多路、快速出击,企图迅速将我军围歼于狭小地区。11日,钟效培在莱芜县榆林前村组织反“扫荡”,被日寇包围。当时他身边只有一支40多人的小部队。由于钟效培坚决果断,干部战士勇敢,很快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圈。可惜突围后不久,在茶叶口又与一股日寇相遇。钟效培为掩护其他同志转移,不幸腹部中弹,鲜血直流,抢救无效,于13日凌晨壮烈牺牲。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2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94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东   工作   敌人   同志   分局   组织   决定   学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