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思想

略论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
作者:郑凯旋
来源:《党史文苑》2015年第10
        [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教育改革设想,其主要精神就是要使教育制度同劳动制度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并改变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脱节的问题。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还比较落后,教育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在刘少奇的积极推动下,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刘少奇 两种劳动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
        把社会劳动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马克思基础教育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很好地坚持了这一原理,而且以、刘少奇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新中国建立后,作为的刘少奇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缜密、细致的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思想,其实质内容与主要精神,就是要使教育制度同劳
动制度紧密结合,让各级各类学校不仅仅成为哺育各领域人才的摇篮,更要承担起培训劳动后备军的光荣使命,进而从根本上克服并改变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脱节的问题。刘少奇的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探索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把握中国现代教育规律,开辟中国教育新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的酝酿与初步形成
        所谓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是指半日制的教育制度、半日制的劳动制度,另一种是指全日制的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劳动制度。从1949年至195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各级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各条战线相继培养出了大批合格人才,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条件有限,当时的教育经费比较紧张,还不能普及初中教育,高中和大学的普及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因此适龄儿童入学以及在校学生的升学问题日益严峻。19573月下旬,刘少奇在湖南视察时,与部分学生代表举行座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这次座谈会讲话整理成的《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一文,经刘少奇审定后作为《人民日报》社论于48日发表。该文指出:我们今后的任务,
是首先逐步普及小学教育,使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参加生产。在今后,一方面,将一年比一年有更多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升学;另一方面,又将一年比一年有越来越多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投入生产劳动。”[1]p287面对这一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2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94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制度   中国   劳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