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应对方式的...

【博导新论】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21年12月
(第12
期,总第296期
)Dec,2021
(No.12,General No.296)
收稿日期:2021-10-18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网络交易秩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立项号:15G16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养老服务供需均衡的评价与对策研究》(
17FGL004)作者简介:陈显友(1973-),湖北随州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基层治理。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
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陈显友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长期照护服务(LTC)
是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尤其重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外因和内因。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62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老年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支持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应对方式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效应,失能老
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正向调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消极应对方式可显著负向调节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失能老人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精准支持,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的社会支持和精准服务,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大力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和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老年人积极乐观应对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关键词: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长期照护服务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1)12-0017-07
一、引言
长期照护服务(LongTermCare,简称LTC)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地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社会交往、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长期照护是老年人面临的三大挑战。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的制度逐步健全,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尚处于空
白的长期照护问题显得格外紧迫。
2016年我国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1]
。失能老人基数大、增长快,长期照护服务的相对滞后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小的背景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增加日常照护者的压力,成为家庭和政府的沉重负担,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12期
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支持体系对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人均寿命较短,家庭人口规模较大,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大家庭天然地承担着照护老人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失能老人由家人和亲朋照料。近年来,随着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趋势的发展,家庭人口不断减少,空巢家庭增多,传统家庭的照护功能逐步弱化。依靠家庭的资源来解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养老机构、社区、社会中介组织、慈善机构、企业、志愿者和家庭构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
但是,现有文献对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现有文献强调社会支持这个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往往忽视了个体应对方式这个内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对应对方式这个内因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理缺乏深入研究。也就是说,在中国现实情境下,针对失能老人这个特定体,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如何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失能老人的应对方式这个内因会影响社会支持的效果吗?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及模型构建
文章所指的“老人”是指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测量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常用量表主要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Katz,1963),可将失能程度分为完全正常、轻度失能、中度失能、严重失能和完全失能。此外,日常活动能力量表(IADL)(Cox,1993)、SF-36健康调查简表(Stewartse,1988)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品质问卷(WHO,2002)也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一)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它调节着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2],主要来自家人、亲朋好友、同事、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3]。社会支持既包括可见的实际支持,也包括体验到的情感支持[4]。社会支持可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是指各正式组织支持供给者的集合,如政府、社会组织、养老机构、企业、社区等。正式支持往往有政策或法律依据,是一种个人与正式组织的联系。非正式支持是指在生活中得到的非组织支持供给者的集合。这一体系包括家人(配偶、子女)、其他亲属、邻居、朋友、志愿者等。社会支持也可分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支持;客观支持包括物质援助和直接服务。基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这两个维度提出的个体对支持的主动利用情况[5],即支持利用度这个新的维度,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感受和判断[6]。具体包括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7]。其测量工具有主观幸福感量表(GWB)、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等。
国内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成为老年人获得帮助的重要来源[8],社会支持的质量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9]。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来。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10],人格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情境性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是重要的情境性因素[11]。随着老龄化进程愈来愈快,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12]。中国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13]。
基于此,本研究将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三个维度,研究这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现提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以下假设:
假设1:老人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假设1a:老人的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假设1b:老人的客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假设1c:老人的支持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二)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问题进而产生压力时,依赖于个体的生理、认知和外界环境而产生的调节情绪的心态和行为[14]。应对方式可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会显著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消极应对会显著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15]。
假设2: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关性;
假设2a: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假设2b: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文献中有关于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调节作用的观点,也有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观点。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情境下,离退休人员的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比消极应对方式情境下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15]
。社会支持在城镇化老年人的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间起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在老年人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12][16]
。基于此,本研究选用谢亚宁(1998)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SCSQ,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
数分别为0.79和0.72。将应对方式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这个特定的对象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分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关系有调节作用假设3a: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向调节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关系;假设3b: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向调节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模型如下(见图1)
。图1失
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模型三、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本研究使用的量表主要有:(1)主观幸福感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
SH)的幸福感总分来描述,计分范围0-48。(2)应对方式选用谢亚宁(1998)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SCSQ,
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反映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的各5条
,反映积极应对体验和消极应对体验的各7条,积极应对方式代表积极应对方式和体验,消极应对方式代表消极应对方式和体验,总分等于积极应对方式分减消极应对方式分。(3)社会支持量表,采用肖水源(1987)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量。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总分范围12-66分
。2.研究对象。本研究以60岁以上的城市和农村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地域分布(中心城区、县市区、乡镇、农村)和居住所在地(养老机构、非机构)两个维度进行分阶段整随机抽样,采用PPS的
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抽取
50个村(或社区)。对每一个村(或社区)进行全面调查,即对村(或社区)的所有失能老人(包括养老机构里的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一部分失能老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低于常人,在调查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回答问题的失能老人请近亲属或熟人代答。
3.问卷调查。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调查于2018年1月-2018年4月之间在湖北省的天门市、黄冈市罗田县、宜昌市夷陵区等地的农村村委会和街道居委会进行。研究者先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然后由调查员当场对
受访者进行访谈、填写、回收。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失能老人个体的一般统计学资料。本研究共调查
2500份问卷,回收问卷2014份,问卷回收率80.56%,其中有效问卷共计1624份。被访者年龄在60-104岁之间,
平均年龄77.11岁。男性758人,女性866人。问卷中三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1、0.86、0.84。
整个调查问卷的
Cronbach'sα值为0.83,信度较好。整个问卷的KMO值为0.760,大于0.5,P值为0.001,小于0.05,
表明量表的效度较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陈显友
应对方式(M)
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X)
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
主观幸福感(
Y)
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12期
(二)数据分析
1.一般性描述
本研究共有有效样本1624个,积极应对方式值13.85±5.83,消极应对方式值6.40±5.62。客观支持值9.48±3.45,主观支持值18.73±5.42(见表1)。(1)年龄对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5),但影响程度较小(回归系数为0.016062),年龄越大,主观幸福感越低。一般年龄越大,失能越严重,自理能力越弱,对情绪的控制
能力降低,消极的情绪就会增多,主观幸福感降低。(2)性别、养老地点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见性别和居住环境对老人的经济收入、得到的照护帮助没有显著的影响,因而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没有显著的影响。(3)经济收入对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1),且影响程度较大(回归系数为0.340961)。月均收入越高的老人,可以通过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康复护理改善自己的失能状态,同时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顾虑较少,也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照护服务,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因而其主观幸福感越高。(4)失能程度与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负相关(p<0.01),但影响程度较小(回归系数为-0.160449),失能程度高的老人自理能力越差,主观幸福感越低。
表1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描述统计分析
样本数N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
社会支持总分1624-22249.679.32
客观支持16240209.483.45
主观支持162483218.735.42
支持的利用度16240125.922.21
积极应对方式162402413.855.83
消极应对方式16240246.405.62
幸福感总分1624-22249.768.28
2.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表2给出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客观支持,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2给出了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除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相关不显著外,主观幸福感各指标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表2主观幸福感各指标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幸福感总分
12345671
.673**1
.818**.235**1
.527**.224**.354**1
.226**.089.216**.252**1
-.391**-.278**-.221**-.263**-.567**1
.321**.223**.234**.277**.868**-.887*1注:**表示P<O.01,*表示P<O.05,下同。
分别以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3、4给出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对幸福感的回归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消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负向影响显著。故假设1、1a、1b、1c,假设2、2a、2b均成立。
表3社会支持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BStd.ErrorBetatSig
主观支持.386.163.1322.374.018
客观支持.285.110.1482.587.010
支持的利用度.972.269.2063.614.000
表4应
对方式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BStd.ErrorBetatSig积极应对方式.175.066.1552.646.009消极应对方式
-.435
.146
-.169
-2.980
.003
3.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1)积极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分析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积极应对方式(调节变量)对社会支持(自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因变量)的调节作用。首先分别是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进入回归方程,然后是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的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积极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显著(见表5),假设3a成
立。表5积
极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回归步骤与变量B(SE)βF值变化
ΔR2
第一步
3.5*0.03*社会支持0.24(0.63)0.03
积极应对1.05(
0.57)0.16第二步4.98*0.03*
社会支持0.18(
0.82)0.03积极应对1.53(0.65)*0.18*社会支持*积极应对1.07(0.48)*0.15*
(2)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分析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消极应对方式(调节变量)对社会支持(自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因变量)的调节作用。首先分别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进入回归方程,然后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显著(见表6),假设3b成
立。表6消
极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回归步骤与变量B(SE)βF值变化ΔR
第一步
0.44**29.54*0.02*社会支持3.41(0.49)**0.33**消极应对2.64(
0.65)**第二步44.26**0.13**
社会支持-4.18(0.53)**-0.53**消极应对2.15(
0.55)**0.28**社会支持*消极应对3.35(0.49)**0.37**
4.
影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会支持因素通过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7)可以得出结论:养老地点、年龄、失能程度、月平均收入和健在子女数对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性别、居住地址、户籍类型、职业、有无配偶、由谁来照顾、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医疗保险、政府救助对失能老人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表7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诸变量的logistic回
归检验结果自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差z统计量
显著度
个人因素养老地点0.9187920.1369096.7109470.0000地址0.2616060.1351151.936177
0.0528性别
0.0448390.1039380.4314050.6662年龄0.0160620.0062482.570605
0.0102受
教育程度0.0717500.0402841.7811030.0749户籍类型0.0260090.1626760.159881
0.8730职业
-0.0341910.034009-1.0053530.3147失能程度-0.1604490.025302-6.341441
0.0000失能持续时间-0.109223
0.037548-2.9089050.0036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陈显友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9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支持   失能   老人   应对   社会   主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