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逆粳稻新品种会粳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抗逆粳稻新品种会粳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摘 要:会粳25号是会泽县农业技术中心通过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粳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850-2200米粳稻区种植。
关键词:高产优质粳稻;会粳25号;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会粳25号是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7年用曲红米与会粳3号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审定。
选育过程
会粳25号(原组合编号“07-8”)是2007年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双亲配合力高,育种目标性状优良并能互补,双亲自身产量高”的原则,以曲红米为母本,会粳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2008年种植F1代,获得8丛,收获时混收;F2-F4代都采用集团混合选择法,F5-F7代株系选择,2015-2016年提升进入自育新品系株系比较试验、品比试验,2017-2018年提升多点试
验,2019年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定名为“会粳25号”,2020年继续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20年区试会议决定:推荐审定。2021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1040号。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多点比较试验(2017-2018年):2017年平均亩产687.66 kg、比对照增产55.2 kg,增幅8.7%、增产点率100%。2018年平均亩产631.06 kg、比对照增产55.5 kg,增幅9.6%、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659.36 kg、比对照增产55.3 kg,增幅9.2%、增产点率100%。两年各试点都未发生任何病害,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2.1.2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2019-2020年)及生产试验:2019年平均亩产827 kg、比对照增产15.18%、增产点率100%;2020年平均亩产776.5kg、比对照增产2.51%、增产点率66.67%;两年平均亩产801.7kg、比对照增产8.67%、增产点率84.51%。
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9.7kg,比对照减产2.74%。2020年区试会议决定:推荐审定。
2021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21040号。
2.2  抗病性
经多点试验、云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见附表),会粳25号具有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7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抗白叶枯病、高抗纹枯病、感稻曲病。
“会粳25号”的抗病性
年份
稻瘟病
白叶枯
纹枯病
稻曲病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综合抗性指数
病级
反应
病级
反应
病级
反应
2019年
3
3.76
3
R
1
HR
7
S
2020年
3
3.76
3
R
1
HR
7
S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株高106.6cm、亩有效穗22.6万穗、成穗率78.06%、穗长20.7cm、穗总粒数179.9粒、穗实粒数126.4粒、结实率70.29%、千粒重27.25g、全生育期193.5d,难落粒。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850-2200米粳稻区种植。
3.2  品质优
2019年品质检测:糙米率81.3%、精米率69.0%、整精米率63.0%、粒长6.0mm、长宽比2.4、垩白粒率17%、垩白度5.0%、直链淀粉17.3%、胶稠度60mm、碱消值7级、透明度2级、水分12.6%,达到部优3级标准。
高产栽培技术
4.1 软塑盘旱育秧
4.1.1 备盘:采用561孔塑盘育秧,用精量播种器播种,做到播种均匀,空穴少,苗均、苗全、苗壮。       
4.1.2备盘准备:选择粘性适中无草籽的肥沃偏酸性土壤,用筛子筛过后,一部分与壮秧剂充分拌均匀装盘底,一部分拌细粪,留作盖土。
4.1.3 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靠近大田、水源较近的肥沃偏酸的菜地、水浇地和沙壤土秧田作苗床,苗床宽1.3m,做到土细墒平,表面无杂物。
4.1.4种子消毒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中的秕粒、杂质等除净,晒种1-2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1],确保出苗整齐一致,用咪鲜胺浸种72h,并用清水冲冼干净,凉干催芽至破肚待播。
4.1.5 适时播种
    以秧龄确定播期,秧龄控制在45d左右,于3月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结束。苗床用75%的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防止青枯、立枯病,盖土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拌土施于墒面,盖种后用丁草胺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4.1.6苗床管理
出苗前以保湿保温为主,促全苗。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去其他覆盖物并拱膜,以利于通风透光,防止烧苗。同时,浇一次水,充分保持土壤湿润。2叶1心期每亩追尿素8kg,移栽
前7d用尿素追“送嫁肥”,每亩追5kg,做好控水促蘖促根,温润育秧要坚持早排晚灌,防治病虫草害,利于秧苗生长。
4.2 大田移栽及管理
4.2.1精细整田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每亩撒施腐熟厩肥2000kg,再耕翻耙平,做到田平泥化,表层无杂物,为秧苗定根及水浆管理创造条件。
4.2.2统一规格,合理密植
中海拔温凉稻区,采用(8+3)/2×4(寸)的规格移栽,每亩移栽2.7万丛。高海拔冷凉稻区,采用(7+3)/2× 3 (寸)的规格移栽,每亩栽4.0万丛,2-3苗/丛。
4.2 .3 合理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混合一次性施入,亩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0kg,硅肥50kg,肥力差一点的田块施肥量可略高。移栽后5-7d,亩追施10-15kg碳酸氢铵作分藥肥,以后不再
施肥,视苗情巧施磷酸二氢钾。
4.2.4 合理灌水
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水浆管理,做到露泥栽秧、薄水分藥、适水孕穗、苗够晒田的水浆管理。移栽时,水不宜过深,以免造成漂秧,水不宜过浅,水过浅不利秧苗定根成活,水深5cm为宜。在移栽后一个星期左右进行寸水管理,有利于低位分孽。移栽后40—45d水稻进入分孽高峰期,为了控制无效分孽,减少养分消耗,应撤水晒田,田不能晒开裂。
4.2.5 适时除草
根据田间状况及时抓好田间除草,以“丁草胺”效果较好。使用方法在移栽后3—5d,稗草等萌动高峰时,每亩用75%的丁草胺100-125ml拌细潮土,均匀撒施,施药后5d内浅水管理,严禁使用五氯粉纳,尽量少用扑草净,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9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理   移栽   粳稻   进行   审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