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
2、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3、数学审题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审题就是弄清问题,主要是指弄清题目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又需要我们去做什么,从题目本身获取“怎样解这道题”的逻辑起点、推理目标以及沟通起点与目标之间联系的更多信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的环节,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4、关于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基于新课标要求,根据我校学生学习现状,学生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审应用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审题策略的研究,通过相应措施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做题的正确率。
二、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从教学理念上看。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2)从数学学科特点看。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从存在问题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弄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学生学习现状:经常遇到一些教师、学生家长抱怨孩子不细心,懊恼孩子简单的题目,不应该错的却错了,把题目读给他听,立刻就明白了,自己怎么做就不对了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数学家哈尔莫斯把问题形象地称为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则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而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
    2.基于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要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孩子理解题意的能力似乎更弱了,对此很多数学教师都深有同感,很多时候,老师看来很简单的题目,孩子们却前赴后继地出错。某著名数学教育家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虽然教师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比较关注,但很少在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体现出来。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关于“数学阅读”的研究,已有教师进行过研究了。而对于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题、不会审题、审不清题?是我们的数学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是学生在审题、读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对此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思考这个问题,追寻学生审题、读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解题的策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并对此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最糟糕的就是学生还没有弄清题目就进行演算。”
    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的呈现形式,教师的引领及学生本身的素质。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素材的选择及呈现形式上,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中审题教学举足轻重。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由此看来,审题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很多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也许是早就洞察到学生审题能力对学生解题的影响,因而有很多老师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也在如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出了很多方法。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研究、这么多的方法始终没能解决学生因审题而出现大量错误这一问题呢?
    我想当中原因应该有很多,但有一点,我觉得任何一项关于学生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最终应当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而用在学生身上,因而任何一项研究的研究过程都不应该脱离学生这一主体。我会在借鉴各位优秀的同行前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加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在了解、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应用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从中获益。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中年级学生学习现状、审题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审题能力缺乏的原因,为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寻求和总结中年级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原因有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探究提高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相关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提高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施方式、具体操作的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10——2015年1月)
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2、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有关“ 如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方面的理论和经验。了解“学生审题能力缺乏的原因”、“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辅以观察法,发现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1.认知因素
(1)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的概念是比较形象的描述,表面理解很快,但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仍然暴露出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死记硬背概念导致审题上理解的偏差,是比较难解决的一种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模型,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了吗?
学生阅读完之后,并没有成型的解题思路,但想到了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就是转化成长方形而得到的,便认为面积应该是相等的。这里的“拉成”并非“转化”,实际上“拉成”的过程中底没变,但高慢慢变小了,所以面积自然也变小了!
(2)常识不明,无从下手
有部分学生知识接触面不不广,信息闭塞,导致有些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性知识他却不清楚。在审题时,因为常识的不足导致忽视或误解题目当中的重要信息。这类问题只要让学生掌握此类常识便能解决。
例如:全校600位学生分组参加乒乓球双打比赛,所有人同时进行,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部分学生在看到“双打”的术语时,并不理解“双打”代表的意思,会认为就是两个人一组进行比赛,导致审题上理解偏差。教师只需告知学生相关常识,便能迎刃而解,同时也提醒学生要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思维主观因素
(1)完成任务,敷衍了事
部分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做一项任务和负担,抱着尽快解决包袱的想法完成作业,轻视作业,只重速度,忽视审题步骤,未仔细读题分析题意就忙着下笔完成,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例如:80÷0.01
这样的小数计算很简单,但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部分学生出现等于0.8。这样简单的题目还出现错误,反映出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心态,轻视简单的题目,不仔细审题,不假思索,凭感觉完成作业,完成即可,对不对是老师的事情。这样的学生需要纠正作业态度,学会审题,让他明白越简单的题目越要仔细审题的道理。
(2)思维定式,经验误导
在中高年级数学练习中,经常遇到一题多练,多种变式练习的情况,看到题目就想到曾经练习过的类似题目的解题方法,依葫芦画瓢,急于下笔,最终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数学题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一个词、一个字、一个符号的改变,题目意思就不一样了。
例如:6×8÷6×8
看到这样的题目,尤其在学过简便方法计算之后,部分学生很容易想到类似形式的题目:
6×8—6×8,实际上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但在形式上产生先算两端再算中间的错觉。遇到多了,看到这道题,他也忙着“简便”计算,先算两端的6×8,再算中间的除法,最后得到1,错误也就如此出现了。但如果仔细审题,认真分析,就会得到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因此,指导学生审题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分类列举,让他们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那么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提高解题能力。
3.心理因素
1)心里轻视,粗心大意。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总会以为自己会、自己懂,从而产生了轻视的心理,审题时就会出现不仔细审题,不经深入思考,而且会发生明显的偏离题意的情况。
2)心生畏惧感,丧失信心。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高,当一个数学题目中存在过多的复杂条件时,他们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心情会变得高度紧张,便对题目产生害怕心理,不愿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也不愿意理清题目中的关系,因此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本阶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完成了调查报告,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尝试撰写了一篇论文获市三等奖。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8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审题   能力   数学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