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答疑解惑
241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杨丽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课标也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课堂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重要性分析
(一)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抵触性,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存在一些疑惑,慢慢地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很
多新知识无法完全消化吸收。为了解决教师上课速度过快,学生不能很好吸收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能提前了解教师的上课内容,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通过预习先了解上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有自信走入课堂中参与数学学习。这时,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讲堂,所有学生都会参与进来。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因此,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提升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一)预习观的树立 1、老师预习观的确立
课前预习要求老师甩掉固定教学思维,应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及时调整讲授内容,方法。这就要求老师摆脱旧思维,老习惯,教学的目的是要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启发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结论。另外,课前预习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和随心所欲的确立预习准备,老师还需要根据当前教学进度和计划确定预习范围。
老师的预习观确立和执行是学生预习观培养和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预习观是个持久的教学过程,不
是一撮而就的头脑风暴行为,老师的预习观切忌急功近利和弯道超车的短视行为,而是应将预习观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理念深入内心,根植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预习和教学互动的习惯。
2、学生预习观的确立
课前预习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培养,通过预先学习准备,让学生自己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需要学生自己有预习的思维,预习中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疑点,难点进行标记,做好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提问共同讨论,听课时就会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是预习的准备和课堂听讲互动的有机结合,通过随访、公开演讲、班级交流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谈关于预习的好处,预习的方法经验。学生只有长期的坚持预习观思维,才能真正学通,学精。 (二)预习方法的建立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时,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建立预习提纲
小学生在数学预习初期,无从把握学习的关键点,所以老师
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考的能力上。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教材的教学内容转换为若干序列的学习步骤,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设置一系列预习提纲,让学生以提纲为目标,逐步完成自主预习目标。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完成预习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学生明确解决的问题,其次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独立预习的能力
预习思维培养成后,在预习提纲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预习能力。否则,老师过多的介入学生个体的预习环节中将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老师,降低了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就把预习变成辅导了。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把预习作业进行分类,首先,对每一类预习内容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探索好的预习练习设计;其次,在上课检查预习时请同学谈预习收获,引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应发动学生小组互查,相互督促,对预习进行及时评价。
4、认识学生差距,实施分层预习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效果完全不同,即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章节中预习效果可能不大相同。因此,老师要及时总结学生个体之间的预习差距,同一个学生不同章节的预习差距。承认个体差距,知识点差异,容许预习效果存在差异,不要急于追求同水平,同质量的预习效果,不能因为这种差距的存在而斥责学生,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商变化规律的例题里面研究了被除数与商,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等问题,结果在预习中能把这几个问题脉络全部弄清的很少,多数学生只是对某个变化规律有一定认识,不完整。在课堂上,老师积极引导不同水平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其余学生作补充,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自己的学习都得到了肯定。总之,我觉得在预习中应该肯定和鼓励大多数同学,而非挫伤多数同学的积极性。 (三)预习效果的评估
预习是课堂教学开展前学生自主学的过程,是建立课堂教的前期准备,预习的效果如何,完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在鼓励学生预习时,多提出问题,对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普遍或个体问题进行评估和归纳总结,以便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
如《倒数的认识》中,在课堂展示汇报时,预习作业中的第(1)(2)(4)题有必要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因为这几题具有典型性,如第(1)题,是为学习倒数做铺垫的练习;第(2)题,是在第(1)题的基础上概括出倒数的意义;第(4)题,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而第(3)(5)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因为这几题没有难度,不具有典型性,只是检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老师只要把题目展示出来,叫学生在座位上站起来回答,然后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对错,就可以了。
三、结束语
总之,预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预习教师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为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乡县平乡镇西辛寨小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5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88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预习   学习   数学   老师   课堂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