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纲(自考整理) 
第一章
一、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特点:
1.动荡与危机,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摄取的特权,大量向中国推销廉价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日益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
2.民族忧患意识与探索,封建士大夫改革派:
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奏折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
3.从封闭到开放 向西方学习
“师夷” 向西方学习 是在近代才提出的口号 
二、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最新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求变——民族进取的精神复苏 2.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 3.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成为风靡当时中国进步知识界的口头禅
严复还在《直报》发表了《辟韩》一文 对韩愈在《原道》中所宣扬的封建君主权 以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予以驳斥 提出“主权在民”和人权天赋 不可剥夺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人民、主权、土地)
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 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 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 和性格特征 4.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弘  三、
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 
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 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
他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朝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提倡文学要表现时代 
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语言与文字合文学的通俗化倾向
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口语和文字合一 《杂感》口号“我手写吾口”)主张的人
光绪十三年 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作了明确表述 肯定了语言与文字合的必要 语言文体通俗化的必然趋势 
在近代文学通俗化运动中 影响最大的当推裘廷梁 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历数文言文的种种弊害 又以“成周”“太细”“日本”为例 阐述使用白话文的“八益” 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表现出激进的态度 
近代的白话文运动虽然有其不彻底性 但是依旧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接近于口语的白话小说在近代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章
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世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 
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1895~1897 谭嗣同 夏曾佑 梁启超 提倡“新学之诗” 开始创作多“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的新诗 要求诗歌成为宣传新思想以适应维新变法运动需要的工具
1899 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口号 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 
甲午战败后 康有为打动公车上书 不久又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撰写大量宣传维新主张的散文 逐渐形成了一种通俗流畅 易为众阅读了解的新散文
梁启超提出“新民说” “新民”主要靠文学 倡导“文学新民救国论” 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 提出“文界革命”认为“文界之宜革命久矣!欧美日本诸国文体之变化 常与文明成比例”这个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平易畅达”条理明晰 笔锋常带感情(《清代学术概论》) 
1902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 大量发表翻译与创作的新小说 自己也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 
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低潮期的萌芽: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 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 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就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性质而言 他是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文学  二、《九命奇冤》虽然属章回小说 但在结构布局、人物描写等方面 都系去了外国侦探小说的技法 
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翻译文学
林纾 184种翻译
周桂笙译《毒蛇圈》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最早的小说之一  三、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之后逃往日本 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第三章
一、论述宋诗运动(宋诗派)的代表人物、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 宋诗运动 诗论:
宋诗运动是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 这一诗派发起端的事 程恩泽 代表诗人有何绍基 郑珍 莫友芝 江湜 金和
这一派诗人 标榜宋诗 以苏轼 黄庭坚为宗 
理论主张: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 反对摹古
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学养功力说 将诗文创作与伟人品行联系起来 强调学诗先学为人 
他们的诗学观是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 
湘乡派主要的理论观点表现于散文方面
领袖曾国藩 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张裕钊 薛福成 吴汝纶 黎庶昌 曾国藩在姚莹的《与吴岳卿书》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济”“文章”“多闻”四要端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在文学创作上 曾国藩也强调“情” 但更强调从理出情
曾国藩大出中兴“桐城”的旗号 选辑《经史百家杂钞》 用以扩充姚鼐nai《古文辞类纂》之界域 
同光体诗派
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 陈衍
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有 陈三立 夏敬观 陈衍 郑孝胥 沈增植 袁昶chang  陈燕的《石遗事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专著 
二、战争时期进步的文学思想及其走向
为了政治的需要 在一些政治文稿中 也多少涉及了更新文学的思想 如洪秀全在建都天京后 曾发布《改定诗韵诏》
洪仁玕gan 《钦定军次实录》
在《钦定士阶条例》中 有涉及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作家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洪仁玕 蒙时雍 李春发颁布《戒浮文巧言谕》 
太平天国的文学思想 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思想层次 代表了革命农民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思想意愿 
龚自珍是战争时期开启一代文风的爱国诗人 他的文学思想正如他的社会思想一样 体现了清醒的时代意识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 将诗所重的“性情”放在时代的天平上 以新的视角 富裕新的内涵 有了新的突破 
龚自珍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 要畅情
龚自珍所尊之情 是无住 无寄 无境而有境 无指而有指 无哀乐而有哀乐之情 似乎有点不可捉摸 实际是强调文学创作应表现的一种不受社会时流所左右的真情 一种畅于声音 表现个性的真情 龚自珍在“尊情”观念的指导下 非常注意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他认为时代对文学应有一种制约性 什么样的时代就应有什么样的文学
也是从“尊情”的观念出发 龚自珍还强调文学创作要有“个性” 不应陈陈相因 相互攀仿抄袭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革新运动 诗界革命:“欲为诗界之哥伦布 玛赛郎 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 第二要新语句 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然后成其为诗”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61 黄遵宪在《杂感》中就提出“我手写吾口”的要求改革诗歌的主张
1896~1897 夏曾佑 谭嗣同等接力创造的提倡的一种新体诗 他们借用外国新名词 批判旧制度 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 新思想与形式主义 复古主义 的宋诗派 相对立 
1898 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块公开的诗歌创作阵地“诗文辞随录”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
1899 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 指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 则诗运殆将绝
1902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做了理论性总结 
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
1.竭力创造就提倡新试题 强调革命精神 指出“今日不作诗则已 若作诗 比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然后可”
2.要求做事要有新发现 新创造 即“第一新意境 第二新语句 而有须古人之风格入之 然后成其为诗”
3.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 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和“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创作要求” 
梁启超“新文体”同“文界革命”:
1896 梁启超受黄遵宪的委托 主编《时务报》 散文改革就紧鼓密锣的进行起来  《时务报》逐渐成为“文界革命”的主要阵地
他们进行散文的革新 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站在统治文坛的桐城派的对立面上 公开宣言反对桐城古文 反对经学古文 他们一反“代圣贤立言”的文统 从政治需要出发 “应于时势 发胸中所欲言”【《清代学术概论》】
这种新文体 着眼于时务 “必择众人目光心力所最趋注者”选题 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性
同时 文章很注重使用 在形式上突破桐城义法的束缚 努力朝着语文合一的方向发展
这种文体不同于同城古文 它文不中律 恣肆议论 句式骈散杂糅 奇偶并举 语言半文半白 时杂以俚语 外国语法 平易畅达 笔锋常带感情 
“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论小说与治之关系》影响最大 他在文中哼小说的社会作用:
一是给人以理想 二是给人以知识 三是教育人的作用 四是左右社会人心的风俗好尚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思想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 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宣告成立 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柳亚子 陈去病 高旭 旨在反抗满清 名字叫做南社
南社是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 是在反清的旗帜下建立起来的 他与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 实际上是配合民族民主革命 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388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文学   革命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